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合棱镜防治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治疗组配戴复合棱镜,对照组配戴普通树脂镜片,两组的年龄、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年,观察屈光度、AC/A比率、眼轴及角膜曲率、戴镜舒适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近视平均每年加深(-0.43±0.24)DS,对照组近视平均每年加深(-0.91±0.56)DS,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戴镜前后眼轴和角膜曲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C/A比值在配镜前后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AC/A比值配制的近用复合棱镜配戴起来舒适率高(达90%以上)。结论配戴复合棱镜可以有效地控制或减缓近视的发展,且安全、舒适,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分别配戴远近用镜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雾视疗法的原理,给轻、中度近视的青少年分别配戴远、近用眼镜,即阅读距离时戴用比远用镜减少-1.50DS的眼镜,观察对近视发展的影响。并与远近用眼都戴同一屈光度眼镜的学生进行比较。临床共观察1579例,分为观察组(A组)782例,对照组(B组)797例,观察2年,发现A组较B组近视发展速度减缓,两年间A组增加屈光度的例数较B组少8.5%。两组比较,经x2检验P<0.01,说明分别配戴远近用镜有减轻调节力和视疲劳,减慢近视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95例(180只眼),年龄8-15岁,平均年龄(11.5±1.2)岁,双眼近视球镜范围为0--6.00DS,散光均为顺规散光,范围为0--1.50DC。根据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角膜塑形镜组(A组)、普通框架眼镜组(B组)。两组患者戴镜后6个月、1.5年、3年回访,观察患者屈光度、眼轴长度以及A组的角膜曲率。结果A组病例戴镜后不同时期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例戴镜6个月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5年、3年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经戴镜满1.5年者停戴3周后查近视屈光度,平均每年增加-0.20DS,B组病例戴镜满1.5年后查屈光度,平均每年近视增加-0.86D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的角膜曲率在戴镜前,6个月、1.5年、3年,每一个时间与前一时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回访时,两组患者均无不适。结论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对于青少年近视矫正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与框架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180眼)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随机分成两 组,每组45例(90眼).观察组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对照组配戴常规框架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矫正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屈光度、角膜曲率.结果 戴镜1年 后,观察组晨起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原框架眼镜矫正视力(P <0.01);观察组屈光度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对照组屈光度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而逐 渐加大,观察组戴镜后同时点屈光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戴镜后各时点角膜曲率均较戴镜前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有明显增高,观察组戴镜后同时 点角膜曲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眼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棱镜复合透镜制成的近用学习眼镜(商品名回归镜、虚焦镜等)防治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计病例时照研究,研究对象:选低、中、高度近视学生200例为试验组,另选基本情况和屈光度相当的200例学生为对照组.试验组在近距离用眼时戴上回归镜治疗,对照组则不戴,各组分别用复方山茛菪碱眼水点眼三个月,对200例试验组进行眼部常规检查,按近视屈光度-0.50D~-3.00D,-3.25D~-6.00D,-6.25D~-10.00D分为A、B、C三个组,试验前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眼轴、眼压、视疲劳(或初次戴镜年龄),随访2年,对照组200例设同样的观察项目.主要指标:视力、眼轴、屈光度、眼压、视疲劳(或初次戴镜年龄),其中有三项改善为好转,视力提高二行或有一项改善为有效,五项指标全部改善或裸眼视力达到1.0,屈光度降为(0±0.25)D为治愈.结果 戴用棱镜复合透镜总有效率为72%,治疗有效144例,其中有40例治愈,占20%.另有56例近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无效率占本组总数28%,其中屈光度增加<0.50D者20例,0.5D~1.00D者25例,>1.00D者11例.对照组共有120例屈光度增加,占本组总数60%,屈光度增加<0.50D者20例,0.50D~1.00D者70例,>1.00D者30例,有80例指标基本稳定,但没有治愈病例,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5).综合结果 显示,对照组近视度增长(1.25±0.15)D,而试验组增长(0.50±0.15)D.结论 棱镜复合透镜有明显防治学生近视,减缓近视发展的作用.特别是对-2.00D以内的近视有显著的效果,可推迟学生戴镜年龄1~2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能否控制近视度数的进展。方法随机抽取年龄≤17岁配戴渐进多焦点镜和单焦镜青少年近视患者各48例96只眼,观察时间一年,测得其一年间两组近视度数增加值,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配戴渐进多焦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增长度数低于配戴单焦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增长度数(t=3.053,P=0.003〈0.05)。结论渐进多焦点眼镜有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7例(74眼)适合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被纳入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对纳入研究者戴镜后1天、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和屈光状态进行观察评估.结果 36例(72眼)患者完成了本次研究.戴镜后1周裸眼视力明显提高(P〈0.01),戴镜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1.04±0.12.戴镜前患者屈光度的均值为(-3.16±0.75) D,戴镜后不同时间随访屈光度明显降低(P〈0.01),戴镜后1周,屈光度降低最为明显,为(+0.12±0.47)D.末次随访共有24眼(33.3%)角膜上皮有轻至中度着染,随访期间未发生不可逆转的并发症.结论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轻度至中度青少年近视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隔天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连续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控制青少年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7~16岁低度近视患者123例(246眼),随机将患者分为隔天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组38例(76眼),连续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组40例(80眼),配戴框架眼镜组45例(90眼),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3、6月和1年的裸眼视力和角膜曲率,观察1年后3组患者的屈光度及眼轴变化.结果 与戴镜前比较,戴镜1周、1、3、6月和1年的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角膜曲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角膜塑形镜的屈光度及眼轴长均小于框架眼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塑形镜之间屈光度数和眼轴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天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低度近视效果明显,可提高裸眼视力,延缓屈光度增加,减少戴镜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验配与近视发生后不配戴或验配不适对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配戴眼镜的近视青少年86人作为观察组,抽取年龄相当、近视后拒绝戴眼镜或验配度数不准确的近视青少年39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结果配戴与自身屈光状态相符眼镜的青少年视疲劳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近视进展明显慢于对照组,试验组屈光度年平均增长为0.15±0.24Ds,眼轴为26.16±1.17mm;试验组屈光度年平均增长低于对照组;年龄、学龄及身高等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屈光度越高眼轴越长。结论青少年近视发生后及时准确的验配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0K镜治疗近视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196例(374眼)近视患者配戴0K镜3年以上,观察其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变化。结果 戴镜6个月后,裸眼视力在0.5以上者占95.7%,1年后91.4%,2年后87.7%,3年以上77.3%。屈光度数6个月后低于-1.00D者占66.0%,1年后67.1%,2年后61.2%,3年以上51.6%。结论 OK镜对矫治青少年中、低度近视及阻止近视加深有一定的疗效。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裸眼视力有所下降,屈光度相应增加。因此,OK镜矫正近视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其作用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近视学生未矫与全矫对其发展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11岁在校近视学生分为2组,两组学生均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快速散瞳验光,第1组24只眼未配戴眼镜,第2组28只眼配戴合适框架眼镜。2年后再次用同样方法验光,应用t检验方法比较两组学生近视增长的程度。结果:第1组学生平均增长(-2.07±0.52)D,第2组学生平均增长(-1.49±0.42)D,P〈0.01。结论:近视眼镜矫正时,未矫使近视发展程度较全矫快,近视配镜应以提高视网膜成像质量为目标,全矫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渐进多焦点眼镜控制或减缓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效果。方法选择近视患者167例,年龄6~19岁,据双眼屈光参差≤-2.50D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78例(156眼),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对照组89例(178眼),配戴普通眼镜。两组病人戴镜后每6个月复查屈光度,以12个月后复查资料作为统计,进行分析。结果屈光度无变化,研究组141眼(90.38%),对照组98眼(55.06%);屈光度增加,研究组15眼(9.62%),对照组80眼(44.94%)。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渐进多焦点眼镜控制中、低度近视效果较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我所于1989-08~1990-10,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以下简称软镜)矫正高度近视52例104眼,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l对象与方法软镜由中美合资海昌公司提供,日截型含水量为38%,长戴型合水量为55%,镜片中心厚度0.035~0.07mm,直径14mm。软镜配戴对象均为验光确定的高度近视患者,共52例104眼,男27例54眼,女25例SO眼。年龄17~40岁,平均26岁。配戴软镜前需作眼科检查,符合戴镜条件者则按常规方法予以配戴,配戴时按校正值减低轨镜屈光度,即矫正近视,软镜屈光度要低于普通眼镜。2结果2·1屈光度分布软镇配戴着屈光度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少年近视患者近距离用眼时戴用正、负球镜对屈光的影响。方法:将544例-0.75DS--3.00DS近视患者以年龄相近、屈光度相近的原则分为两组,一组近距离用眼时戴用+1.5DS球镜,二组则戴用实际度数的近视镜,每年验光,共观察2年。结果:2年后,一组近视球镜值平均增长-0.864DS,二组平均增长-1.621D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近距离用眼时戴用正球镜对近视的发展有明显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莉佳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25-125
目的观察渐进多焦点眼镜在延缓青少年近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18岁近视患者192例(384眼),随机分成渐进多焦点眼镜(观察组)和单焦点眼镜组(对照组),分别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和单焦镜,一年后观察患者屈光度进展情况。结果配镜一年后,渐进多焦点镜组与单焦点镜组屈光度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多焦点镜片能有效地控制眼轴长度的增长,延缓青少年近视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近视性光学离焦对幼恒河猴正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将14只20~40天龄的健康幼恒河猴随机分为A(n=6)、B(n=8)两组,A组猴双眼均配戴+3.00D镜片,造成近视性光学离焦;B组猴双眼均配戴0.00D镜片,作为对照。戴镜前及戴镜后2、4、6、8和12周给所有动物进行屈光度测量、角膜地形图检查、A超测量玻璃体腔长度,以动态观察在两种不同干预条件下,幼猴眼球生长和屈光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戴镜前后A、B两组猴右左眼玻璃体腔长度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观察期内,所有猴眼玻璃体腔长度均逐渐增加。戴镜12周后,近视性离焦猴双眼玻璃体腔长度的增加比对照组猴双眼玻璃体腔长度的增加要少(近视性离焦组0.41ram(S=0.17);对照组0.70ram(S=0.18),P=0.01。戴镜前后所有猴右左眼屈光度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观察期内,所有猴双眼均朝向远视度数减少的方向发展,戴镜12周后,近视性离焦猴双眼屈光度减少1.3D(S=1.5),与对照组的2.3D(S=1.3)似较慢,但P=0.205。【结论】近视性离焦可干预幼恒河猴的正视化过程,表现为玻璃体腔生长延缓,形成相对的远视状态,提示l临床上婴幼儿屈光不正的矫治要慎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近视性光学离焦对幼恒河猴正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将14只20~40天龄的健康幼恒河猴随机分为A(n=6)、B(n=8)两组,A组猴双眼均配戴+3.00D镜片,造成近视性光学离焦;B组猴双眼均配戴0.00D镜片,作为对照。戴镜前及戴镜后2、4、6、8和12周给所有动物进行屈光度测量、角膜地形图检查、A超测量玻璃体腔长度,以动态观察在两种不同干预条件下,幼猴眼球生长和屈光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戴镜前后A、B两组猴右左眼玻璃体腔长度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观察期内,所有猴眼玻璃体腔长度均逐渐增加。戴镜12周后,近视性离焦猴双眼玻璃体腔长度的增加比对照组猴双眼玻璃体腔长度的增加要少(近视性离焦组0.41ram(S=0.17);对照组0.70ram(S=0.18),P=0.01。戴镜前后所有猴右左眼屈光度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观察期内,所有猴双眼均朝向远视度数减少的方向发展,戴镜12周后,近视性离焦猴双眼屈光度减少1.3D(S=1.5),与对照组的2.3D(S=1.3)似较慢,但P=0.205。【结论】近视性离焦可干预幼恒河猴的正视化过程,表现为玻璃体腔生长延缓,形成相对的远视状态,提示l临床上婴幼儿屈光不正的矫治要慎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首次诊断为双眼近视及PRA低于正常值的青少年患者戴镜前后PRA的变化,观察戴镜对眼PRA的影响。方法所有受试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屈光状态的检及PRA测量,配戴全矫眼镜1个月,按屈光度及发病时间分组,对戴镜前后PRA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其差值与病史、年龄以及屈光度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无论按屈光度分组还是按发病时间分组,各组戴镜前后PR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差值与病史及屈光度负相关,与年龄无相关性。结论正确戴镜可改善低PRA状态,有利于控制近视发展,及时就诊,科学配镜,对青少年控制近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郭元晖 《西部医学》2007,19(4):653-653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镜(O rtho-K)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作用。方法31例(62眼)近视及散光的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同时将20例配戴框架眼镜的青少年作为对照,4年内每半年复查其眼的屈光度、角膜屈率、眼轴长度。结果3年后的近视屈光度平均增加,“OK”镜组为(0.25±0.25)D;框架眼镜组为(1.50±0.25)D。二者差异有显著性(t=19.69,P=0.000)。4年后大部分配戴“OK”镜组未继续配戴改为框架眼镜,近视屈光度平均增加(0.25±0.25)D。结论“OK”镜在一定程度上使角膜变平且阻止眼轴增长,改变角膜曲率,从而起到阻止近视快速发展的作用。“OK”镜未继续配戴在一段时间近视屈光度又恢复至从前并有发展,故“OK”镜仅能控制近视的增长,不能作为彻底治疗近视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及影响视力低下的危险因素很多。目的:理视健眼操与现行健眼操视力保健效果的差异,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近视方法。方法:采用晶体推拿健眼操与眼保健操对照实验的方法,观察2560名初中生总体视力、屈光度、眼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控制学生视力下降的效果观察组(2584只眼)比对照组(2536只眼)高12.33%;控制中小学生近视屈光度(小瞳验光)加深的效果.观察组(1568只眼)比对照组(1682只眼)提高27.62%;散瞳检影验光跟踪轻、中度近视学生1a,观察组(78只眼)近视屈光度平均比对照组(74只眼)少加深(0.56±0.33)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66只正视眼做不同眼操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理视健眼操视力保健效果比现行眼保健操好。其原因主要为直接主动和间接被动保健方式的差别、调节途径多少和调节范围大小的差别、改善眼部微循环效果强弱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