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腘窝囊肿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0年1月,在关节镜下治疗42例腘窝囊肿患者资料,男13例,女29例;年龄11~68岁,平均43.2岁,其中6例为儿童病例;腘窝囊肿均为单侧,右膝14例,左膝28例.其中11例为复发病例,初次手术时均采用开放囊肿摘除,初次手术至再次复发时间为6~35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Ⅰ级3例,Ⅱ级18例,Ⅲ级21例.术前MRI测量囊肿大小为4.2~7.9 cm(长径)×2.1~2.5cm(横径)×1.6~2.2 cm(前后径),平均5.4 cm×2.3 cm×2.0 cm,均位于膝关节后内部位,其中11例囊肿与关节腔相通.术前囊肿内注入美蓝1~2 ml,术中根据美蓝流出位置确定通道部位;经后内侧室扩大腘窝囊肿与关节腔之间的通道口清理囊肿内壁的同时,彻底处理关节内疾患.结果 42例腘窝囊肿患者在术中均可发现伴有关节内疾患,其中内侧半月板撕裂28例,外侧半月板撕裂9例,外侧盘状半月板4例.术后未出现血管、神经或手术切口并发症.术后2~3 d出院.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患者囊肿复发.术后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0级38例;Ⅰ级4例.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腘窝囊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切除彻底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局部麻醉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摘除联合膝关节清理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腘窝囊肿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摘除联合膝关节清理术治疗,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54例腘窝囊肿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两组麻醉时间、镇痛效果、麻醉满意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麻醉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随访期间囊肿复发情况。结果局麻组麻醉时间缩短、VAS评分增高、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例发生麻醉并发症,其中头痛及腰痛2例,恶心呕吐2例,尿潴留2例;局麻组无麻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局麻组7例复发,对照组4例复发。末次随访时,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标准:对照组0级21例、Ⅰ级17例、Ⅱ级16例;局麻组0级33例、Ⅰ级11例、Ⅱ级10例。术后两组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摘除联合膝关节清理术治疗腘窝囊肿安全、有效、创伤小,囊肿复发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前后路联合手术囊外切除腘窝囊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技术前后路联合手术囊外切除腘窝囊肿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腘窝囊肿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5~65岁,平均49.5岁;左膝12例,右膝8例.发现腘窝肿块4~18个月,平均12个月,囊肿大小体表纵径3~7 cm,平均4.5 cm.主要临床表现为腘窝部肿块,膝关节肿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由MRI确诊为腘窝囊肿,并均与关节腔相通.先后路行关节镜下囊肿囊壁剥除术,后前路关节镜下处理关节内疾患.术前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Ⅰ级2例,Ⅱ级6例,Ⅲ级12例.通过比较手术前后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情况对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0例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8 ~24个月,平均16个月,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好转,囊肿无复发.术后8个月按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法分级:0级14例,Ⅰ级6例,术后腘窝囊肿分级情况明显改善.结论:应用关节镜技术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腘窝囊肿临床疗效满意,囊肿囊壁剥除,同时处理关节腔内疾患,可降低囊肿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腘窝囊肿切除并腓肠肌内侧头腱瓣加强修补关节囊疝口联合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2014年6月,收治140例有临床症状的腘窝囊肿患者。其中男44例,女96例;年龄14~80岁,平均54.68岁。病程20 d~30年,中位病程31个月。术前按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法:Ⅰ级4例,Ⅱ级44例,Ⅲ级92例。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68.99±8.23)分。术中先行腘窝囊肿切除,然后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腱瓣加强缝合修补腘窝囊肿切除后关节囊疝口,最后在膝关节镜下进行关节内疾病的诊断和相应治疗。结果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以及感染、坏死等并发症。14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4个月,平均26个月。随访期间仅1例腘窝囊肿复发,复发率0.71%。术后6个月,按照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法:0级37例,Ⅰ级92例,Ⅱ级10例,Ⅲ级1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303,P=0.000);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85.51±9.2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98,P=0.000)。结论腘窝囊肿切除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腱瓣加强缝合修补关节囊疝口以及关节镜下对症治疗可有效治疗腘窝囊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关节镜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后内侧入路关节镜手术治疗腘窝囊肿49例,前外侧探查通道,后内侧的工作通道打开后关节囊行腘窝囊肿囊壁切除术。术后功能恢复采用Rauschning和Lindgren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45例随访8~36个月(平均17.8月)。术后Rauschning和Lindgren评分0级25例,Ⅰ级16例,Ⅱ级4例。术后MRI显示33例囊肿彻底消失,12例囊肿缩小[(7.1±0.3)cm缩小到(0.8±0.2)cm],无复发。结论后内侧入路关节镜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治疗腘窝囊肿2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胜  陈平泉  朱振康  常辉 《中国骨伤》2012,25(6):447-45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内引流术治疗腘窝囊肿患者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6~70岁,平均(55.7±7.7)岁。发现包块1~22个月,平均(6.2±2.4)个月,伴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均由B超或MRI确诊,明确囊肿与关节腔相通,采用关节镜下内引流术治疗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术前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Ⅱ级8例,Ⅲ级12例。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分级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或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个月按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0级13例,Ⅰ级6例,Ⅱ级1例,腘窝囊肿分级术后改善明显(P<0.01)。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内引流术治疗腘窝囊肿的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避免了二次手术,大大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弊端,术后功能恢复较好,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切除、相通口贯穿缝合结合石膏固定对于预防术后腘窝囊肿复发的意义。方法对18例腘窝囊肿采用后路囊肿切除、相通口贯穿缝合及术后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18例均获随访8~41个月,平均28个月。未见囊肿复发,术后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0级14例,Ⅰ级2例,Ⅱ级2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主要以囊肿症状为主而不合并明显关节内症状的患者单纯采用后路切除、相通口贯穿缝合结合石膏外固定即可较好地预防术后复发,并可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切除腘窝囊肿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切除25例腘窝囊肿,腘窝囊肿均为单膝,左膝13例、右膝12例.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为40~65岁.术前常规体检、患膝X线和MRI检查,观察膝关节骨与软组织的病变.膝关节镜手术常规采用前内、前外侧入路,术中常规探查并清理膝关节内病变.评价病人并发症、疼痛、复发情况,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比较病人术前术后的情况.结果 2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为(9.0±1.9)个月.复查MRI发现1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病人腘窝囊肿复发,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48.76±12.07)分,术后术后末次随访为(81.72±7.57)分;术前KSS为(52.32±11.16)分,术后末次随访为(85.84±6.85)分;术前HSS评分为(55.62±10.76)分,术后末次随访为(88.64±6.24)分.3个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关节镜下打开内侧关节囊与腘窝囊肿之间的"阀门"并切除囊壁,可以达到治疗腘窝囊肿的目的.本研究手术方法简单有效、安全性高,并可同时处理腘窝囊肿的诱发因素,有效地降低囊肿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镜下双后内入路腘窝囊肿全切术、关节镜内引流术和传统切开手术的治疗腘窝囊肿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腘窝囊肿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下双后内入路组(A组)、关节镜内引流组(B组)和传统切开组(C组)。A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7~79岁,平均(59.42±9.95)岁。B组患者15例,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16~74岁,平均(58.13±15.73)。C组患者19例,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40~72岁,平均(56.00±8.52)岁。比较三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Rauschning-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情况及末次随访的复发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9.65±6.60)个月。C组分别与A组、B组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术后6个月Rauschning-Lindgren分级和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无复发,B组2例(13.3%)复发,C组5例(26.3%)复发,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明显优于传统切开手术,关节镜双后内入路全切术较关节镜内引流手术更彻底切除囊肿,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后内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的疗效分析,并将其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方式作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68例腘窝囊肿患者,男30例,女38例;年龄33-61岁,平均(43.01±5.39)岁。其中关节镜下后内入路手术治疗组32例,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组36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复发情况,并采用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评分标准、Lysholm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5-12个月随访,平均(8.46±2.40)个月。术后关节症状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关节镜手术组无囊肿复发,开放手术组有2例在手术后3-6个月复发,经关节镜下手术后症状消失。关节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复发情况、膝关节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评分标准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后内入路治疗腘窝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双后内侧入路治疗成人腘窝囊肿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双后内侧入路扩大腘窝囊肿与膝关节腔间的通道口治疗102例腘窝囊肿患者,完整切除囊肿内壁,并彻底处理关节内病变。结果术后无一例出现血管、神经或手术切口的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0个月。术后腘窝处酸胀不适明显改善,无一例患者复发。按Rausehning和Lindgren分级:0级93例;Ⅰ级9例。结论关节镜下经双后内侧入路治疗成人腘窝囊肿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切除彻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9):1812-1815
[目的]探讨仰卧位关节镜治疗继发性腘窝囊肿的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3月2014年3月对21例合并膝关节内病变的继发腘窝囊肿患者,采用仰卧位关节镜囊内切除腘窝囊肿。术中首先处理关节内病变,而后于膝后内侧室扩大腘窝囊肿与关节腔的连通口,由内而外切除囊壁。采用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及磁共振进行手术前及随访时的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2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42014年3月对21例合并膝关节内病变的继发腘窝囊肿患者,采用仰卧位关节镜囊内切除腘窝囊肿。术中首先处理关节内病变,而后于膝后内侧室扩大腘窝囊肿与关节腔的连通口,由内而外切除囊壁。采用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及磁共振进行手术前及随访时的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2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25个月。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除1例外均有明显改善,疼痛VAS评分术前7.95分减低至随访时1.95分,而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34.5分增加至随访时82.6分。术后磁共振发现1例巨大腘窝囊肿复发。[结论]单一体位全内镜技术微创治疗腘窝囊肿操作简单、微创,临床效果肯定,恢复快,复发率低;并且术中不用二次翻身,手术时间短,刀口感染风险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关节腔入路治疗成人胭窝囊肿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采用关节镜下经关节腔入路治疗成人腘窝囊肿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45~60岁,平均50.5岁.胭窝囊肿均为单侧,其中右膝8例,左膝7例,术前均行MR检查,观察胭窝囊肿与膝关节腔是否相通.术中在扩大腓肠肌一半膜肌滑囊与关节腔后内侧室裂隙样结构的同时,处理关节腔内病变,全部手术均在关节镜下完成,并根据Rausohning和Lindgren评价方法评定手术效果.结果 术中发现15例胭窝囊肿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内病变,其中内侧半月板撕裂6例,外侧半月板撕裂3例,骨关节炎9例(4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撕裂,2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类风湿关节炎2例,前十字韧带损伤1例.术中及术后未出现重要血管和神经损伤.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14例未出现囊肿复发.Rauschning和Lindgren评价方法:术前,Ⅰ级1例,Ⅱ级5例,Ⅲ级9例;术后,0级13例,Ⅰ级1例,Ⅱ级1例.随访结果满意.结论 成人腘窝囊肿是一种继发性疾病,治疗胭窝囊肿的同时应处理关节内的病变.关节镜下经关节腔入路治疗成人胭窝囊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腘窝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及常见肿块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腘窝部软组织肿块切除手术,比较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分析手术并发症。结果 117例肿块包括腘窝囊肿96例,非腘窝囊肿21例,共涉及11种疾病,术前诊断正确率85.5%,其中腘窝囊肿与非腘窝囊肿术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4.8%和42.9%。113例术后随访8-38(36±3.6)个月,失访4例。治愈109例,复发4例(其中死亡2例),切除腘窝肿块6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腘窝软组织肿块涉及疾病较多;腘窝囊肿手术治疗关键是掌握好手术指征及手术要点;非腘窝囊肿肿块由于性质难定,手术应当成为首诊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辅助治疗腘窝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腘窝囊肿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6年1月对14例膝关节有症状的腘窝囊肿,先行腘窝囊肿切除并翻腓肠肌内侧头肌腱(关节面)腱瓣加强缝合修复囊肿疝口,然后在膝关节镜下进行诊断和相应的治疗。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法对手术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关节镜检查发现14例存在关节内病变,其中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6例,髌骨软骨软化症1例,髌股对合异常2例,骨关节炎4例,外侧盘状半月板撕裂1例。14例术后随访5~18个月,平均11个月,14例腘窝囊肿无一例复发。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法,术前Ⅱ级8例,Ⅲ级6例;术后0级9例,Ⅰ级4例,Ⅱ级1例,术前后有统计学差异(Z=-4.498,P=0.000)。结论腘窝囊肿多继发于关节内病变,单纯切除囊肿并不一定能根除,关节镜辅助治疗腘窝囊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一体位关节镜下治疗腘窝囊肿与传统后路切口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腘窝囊肿患者中,随访到单一体位(单纯仰卧位)关节镜切除腘窝囊肿的患者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42~71岁,平均58.8岁,平均随访10个月。传统后路切除腘窝囊肿的患者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41~71岁,平均54.7岁,平均随访1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一体位关节镜组与常规后路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3.3%和73.7%(P0.05),两组间优良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一体位关节镜组复发率较传统后路组低,分别为4.17%和26.32%(P0.05)。单一体位关节镜组术后康复时间较传统后路组短,分别是4 d和16 d(P0.05)。结论单一体位关节镜下切除法与传统后路切除法均是治疗腘窝囊肿的有效方法,单一体位关节镜下切除法与传统后路切除法相比,创伤较小,术后康复时间短,可降低腘窝囊肿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气化腘窝囊肿摘除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气化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2月~2002年10月,采用局麻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气化腘窝囊肿摘除术21例.年龄45~66岁.腘窝囊肿伴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8例、半月板损伤3例.术前行CT扫描11例、MRI检查8例、囊肿造影5例、B超2例,观察囊肿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镜视下将含有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注入囊壁脏层组织,采用囊外剥离和囊内射频气化切割处理囊壁组织.结果术后随访21例,无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疗效满意.术后复发3例,其中2例关节镜清理术后痊愈,1例保守治疗.结论局麻关节镜监视下腘窝囊肿切除术方法可行,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后内侧入路切除腘窝囊肿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采用关节镜下后内侧入路切除腘窝囊肿41例(均为单侧腘窝囊肿),男17例、女24例,年龄40~55岁.左膝19例、右膝22例,术前均行膝关节MRI检查,来观察膝关节内病变及囊肿与周围组织关系.术中处理膝关节腔内病变后,探查腓肠肌内侧头-半膜肌滑液囊与膝关节腔之间的裂隙样结构并扩大通道或建立双通道,同时刨削切除囊壁,所有操作均在关节镜下操作.本组使用 Rauschning 和 Lindgren标准来评价术后临床效果.结果 术中发现内侧半月板损伤1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9例、骨关节炎15例(4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3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关节内游离体5例、髌股关节软骨损伤5例.术中及术后均无感染及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术后随访6~8个月,1例复发.结论 腘窝囊肿并非独立存在,应重视关节内病变的治疗,关节镜下后内侧入路切除腘窝囊肿方法可行,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腘窝囊肿早在1840年已经被Adams所认识,Baker在1877年对它予以描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贝克囊肿(Baker囊肿).胭窝囊肿多发生在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滑液囊(GSB:gastrocnemius-semimembranosus bursa),并常与关节腔相通.腘窝囊肿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至今仍存在争议,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之加以阐述,旨在从中加深认识并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后内侧双入路技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纳入腘窝囊肿患者共26例,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35~60岁,平均(40.50±6.96)岁;左膝10例,右膝16例.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膝关节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