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临床手术证实的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3D-MSCTA影像学表现.4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volume redering,VR)、多层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信号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并参照原始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42例患者经3D-MSCTA检查后,40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4个,2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经DSA检查,41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6个,1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3D-MS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检出敏感性为95.7%.结论 3D-MSCTA作为无创、操作简便的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5.7%),可作为一种安全、快捷的常规筛查方法,亦可为拟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对于3D-MS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病,发生率占人群的1.0%-1.4%,单发动脉瘤首次破裂出血病死率为10.0%~15.0%,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1-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被认为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3].但近年来,由于64排CT问世并广泛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表面遮盖显示技术(3D-CTA-SSD)已被证明也是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快速、简单、无创和便捷的方法[4].作者对3D-CTA-SSD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做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怀疑颅内血管瘤的病例共53例患者,行3D-CTA检查(时间在发病后4 h到3 d).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 经3D-CTA、DSA和手术共同证实发现44例共49个动脉瘤.在44例动脉瘤患者中,3D-CTA发现42例47个动脉瘤.DSA发现43例48个动脉瘤.动脉瘤的瘤体最大径及瘤颈最大径3D-CTA测量值与DSA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和t=0.49,均为P>0.05).表明3D-CTA所显示颅内动脉瘤位置、大小、数量等结果与DSA检查基本相符.53例病情轻重不一患者在行3D-CTA检查过程中,病情无加重或无其他意外发生.结论 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高,可精确显示动脉瘤的三维空间形态率,与DSA检查互补可得到颅内动脉瘤更完整的信息其有快捷、经济、安全和微创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人们普遍认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然而近年来,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愈来愈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DSA的"金标准"也受到了较大的挑战<'[1-2]>.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作者对33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行急诊CTA检查,动脉瘤发现率100%,漏诊率4.2%,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93.75%,DSA诊断符合率9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的动脉瘤,CTA和DS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动脉瘤,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平板DSA相似,诊断准确率高,CTA容易遗漏少数体积微小的病灶,必要时需CTA和DSA结合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史晓蓓  王成伟 《农垦医学》2010,32(2):177-179
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导致脑血管痉挛、脑水肿、脑梗死和脑积水等多种病理性改变,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很高。因此,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对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在动脉瘤的诊断中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本文将对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6例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maging,MSCTA)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颅内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5年8月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40例颅内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A检查,观察其表现(瘤体部位、形态、大小等),同时与DSA结果比较。结果 MSCTA检出脑动脉瘤38例(95.0%),DSA检出39例(97.5%),两组诊断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脑动脉瘤最大径、瘤颈最大径分别为(9.98±2.54)mm、(4.29±1.45)mm,与DSA的(10.07±2.30)mm、(4.32±1.3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与DSA对颅内动脉瘤位置分布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诊断颅内脑动脉瘤敏感度较高,与DSA类似,无创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三维64层螺旋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5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使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64层螺旋血管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和诊断漏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诊断方式均有良好价值,但是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患者损伤较大,而三维64层螺旋血管造影可凭借微创、价格便宜等因素代替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7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高度怀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进行CTA扫描,通过软件后处理,得到MIP、MPR、CPR及VR图像,综合分析各种图像评价颅内动脉瘤。结果:动脉瘤患者72例,单发动脉瘤57例,其中颈内动脉瘤17例,前交通动脉瘤12例,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前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右椎动脉瘤3例;多发动脉瘤15例。结论:CTA能快速、无创、有效地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潜在的破坏性疾病,瘤体破裂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隐患,因而影像学检查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制订至关重要。现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以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三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动脉瘤夹闭术后评价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临床拟诊为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了64层CTA检查,其中21例行手术治疗,术后再行CTA复查,比较两次CTA结果,评价动脉瘤夹闭情况.结果 在25例患者中64层螺旋CTA共发现21例25个动脉瘤,CTA可清楚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与手术所见一致(符合率100%).动脉瘤夹闭术后CTA能够清楚显示动脉瘤体消失,显示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之间关系及动脉瘤夹的数量和位置.结论 64层螺旋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及动脉瘤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外科手术结果对比,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56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16层螺旋CTA图像与DSA和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结合CTA?DSA和术中所见,在356例患者中的195例患者颅内发现215个动脉瘤?5个动脉瘤CTA漏诊,9个动脉瘤在DSA检查中未能清楚显示,但被CTA发现,其中5个得到手术证实,另外4个未行手术治疗?16层螺旋CTA对于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与DSA的结果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A对于颅内动脉瘤检出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在颅内动脉瘤的筛选?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可以替代常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4.
谢占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6,(33):4693-469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 T 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5例,以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 SA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64排螺旋C T 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中经 D SA 检查发现42例共46个动脉瘤,经64排螺旋C T 血管造影检出42例共45个动脉瘤;两种检查方法均阴性3例。以D SA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64排螺旋C T 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检出个数的灵敏度为93.48%,特异度90.00%,准确度89.13%。结论64排螺旋C T 血管造影具有良好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高,诊断效能与D SA 相似且更为简便和安全,是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及术后随访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海醇,350mgI/mL)100mL,注射速率3mL/s。在工作站上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包括容积重建、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表面覆盖成像。结果41例患者检出47个动脉瘤。结论64层螺旋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安全、快速、无创、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64排容积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IAN)破裂出血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92例患者,患者术前进行3D-CTA造影扫描,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手术治疗,以显微神经手术所见的结果为金标准,将术前3D-C...  相似文献   

17.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就诊的11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先进行头部3D-CTA检查.后进行DSA检查,检出动脉瘤89例,动脉瘤瘤颈夹闭术(81例)和介入栓塞术(8例),行手术和血管介入患者1周后全部行CTA复查,比较术前3D-CTA与DSA结果.结果:89例患者CTA枪出颅内动脉瘤97个,DSA检出颅内动脉瘤93个.其中5例CTA发现并经手术证实的前交通动脉小动脉瘤和3例后交通动脉小动脉瘤DSA检查为阴性;4例CTA检查阴性,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并经手术证实,3D-CTA对颅内动脉瘤病因诊断的敏感性为95.6%,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6%,与DSA或/和手术诊断符合率为88.1%.结论:3D-CTA诊断结果与2D-DSA或/和手术诊断符合率较高,应灵活地结合CTA和DS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达到最大稗度上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临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比较CTA和脑血管数字减影(DSA)检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8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动脉瘤69例(79.3%),动静脉畸形3例(3.4%),烟雾病2例(2.3%),海绵窦动静脉瘘1例(1.1%);CTA病因诊断阳性率85.1%,DSA病因诊断阳性率83.1%,二者比较无差异;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100%,诊断动静脉畸形、烟雾病、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敏感性为100%.结论: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具有便捷、高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期间分别应用CT以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对比分析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8月~2016年8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8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2组患者均给予DSA检查.然后,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CT血管造影办法,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血管造影办法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检出率略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不明显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检出率对比DSA检查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期间分别应用CT以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临床诊断价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20.
黄迢华 《中外医疗》2016,(35):174-176
目的:整理该院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或栓塞中的应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1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对其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患者进行颅内动脉瘤观察和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疾病治疗情况进行对比,总结64排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手术和栓塞的应用价值。结果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率99.37%,检查结果与手术确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进行诊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指导手术和栓塞的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借鉴、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