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病变大多先从骶髂关节起病,由于实验室指标对AS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故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检查足诊断AS的关键,同时也是临床疗效评估以及判断程度的重要依据.传统X线摄片诊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CT检查则更能反映骶髂关节病变的细节,但其影像特点及规律尚不清楚,故熟悉AS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炎及中轴关节病变为特征的慢性炎性脊柱关节病。多发生于青少年男性,男女比例约5:1,有明显的家族性发病倾向。因为A3具有患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早期治疗疗效好等特点,所以其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目前通用的AS诊断标准,均必须具备肯定的放射学骶髂关节炎。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5,(8):1078-1079
目的探讨自身被动牵引法联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三维牵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身被动牵引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被动牵引法能有效提高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甲硝唑给药途径对牙周炎疗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临床疗效的比较,探讨甲硝唑给药途径对牙周炎疗效的影响,以找出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甲硝唑棒局部给药,B组甲硝唑片口服,C组甲硝唑液局部冲洗。比较三组2周后疗效。结果A组2周后疗效显著优于B、C两组(P<0.05),B组疗效优于C组(P<0.05)。结论甲硝唑棒局部给药是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的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骶髂关节的调整手法,能有效调整骶髂关节生物力学,对缓解腰部神经疼有一定价值,芒针则为特制长针,用于治疗多种肌肉软组织相关疾病。本研究探讨手法复位结合芒针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01-01-2019-02-28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骶髂关节紊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因素组间具有可比性的原则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芒针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比较干预过程中疼痛数字评分变化情况和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JOA)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1周和1个月,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分别为(3.1±0.2)和(2.3±0.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0.3)和(4.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558和25.456,均P0.05。观察组骶髂关节JOA评分分别为(21.1±3.2)和(24.3±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4.6±2.3)和(16.5±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432和12.333,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1,P0.05。结论针对骶髂关节紊乱,在应用手法复位基础上联合使用芒针治疗,能更好地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007-1008
目的探讨MRI与CT用于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AS患者94例,分别进行MRI与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病变程度与骨质异常情况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对Ⅰ级骶髂病变的检出率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Ⅱ级以上病变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CT对骨质异常的检出率高于MRI(P<0.05)。结论 CT与MRI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各有优势,CT诊断骨质异常敏感性较高,MRI有利于早期Ⅰ级病变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陈旧性骶髂关节损伤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21例外伤后6个月至1年仍存在明显的骶髂部疼痛、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经前路骶髂关节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对随访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全组未出现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1~3年,14例患者坐、立、行时疼痛基本消失,无跛行;6例患者仅长时间行走后有轻度疼痛,3例疼痛缓解不明显.结论 对外伤后遗留的明显骶髂关节部疼痛、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存在隐匿性骶髂关节损伤.采用经前路骶髂关节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缓解大部分患者的疼痛,疗效肯定.对年纪较大骨质疏松的患者手术应慎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疗效的比较,探讨甲硝唑给药途径对牙周炎疗效的影响,以找出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甲硝唑棒局部给药,B组甲硝唑片口服,C组甲硝唑液局部冲洗。比较三组2周后疗效。结果A组2周后疗效显著优于B、C两组(P〈0.05),B组疗效优于C组(P〈0.05)。结论甲硝唑棒局部给药是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的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引导骶髂关节穿刺注射的方法.方法 对75例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150个骶髂关节进行CT引导骶髂关节穿刺注射,记录操作过程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以CT证实针尖在骶髂关节腔内为穿刺成功,总体成功率为100%,一次成功率为92.7%.穿刺层面到骶髂关节下缘的距离约占整个骶髂关节的1/3,进针点与后正中线距离:左侧为(3.4±0.6)cm,右侧为(3.3±0.5)cm;进针深度左、右侧均为(4.9±1.1)cm,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偏离的角度:左侧为23.1°±3.8°,右侧为23.2±3.9°.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选择骶髂关节中下1/3交界处附近关节间隙较宽、位置浅在且利于垂直进针的层面作为穿刺层面,自后正中线旁开约3.3cm、以偏离矢状面约23°、进针深度为4.9 cm可顺利穿刺进入骶髂关节滑膜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脂肪抑制技术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成像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8例A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采用频率选择饱和(FS)序列、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和频率衰减反转恢复(SPAIR)序列,比较三种脂肪抑制序列骶髂关节左右两侧影像均匀性、臀部脂肪肌肉及骨髓水肿的相对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剂量茶碱合并小剂量激素对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轻、中度的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小剂量茶碱联合小剂量激素组(A组)21例:给予无水缓释茶碱口服,每晚200 mg,加二丙酸倍氯米松(BDP)每天250μg吸入;单纯大剂量激素吸入组(B组)21例:仅给予BDP每天500μg吸入及每晚口服安慰剂,疗程12周。结果治疗前、后的呼气峰流速值及其变异率:A组分别为(298±95)L/min和(451±150)L/min以及(24±8)%和(9±3)%,B组分别为(316±127)L/min和(441±156)L/min以及(25±7)%和(9±3)%,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反应性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夜间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A组(1.3±0.9)次与B组(3.7±1.4)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茶碱口服联合小剂量激素吸入同单纯大剂量激素吸入对哮喘具有相同的疗效,但减少了夜间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且避免了因大量使用激素而产生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黏液调节剂经不同的给药途径在鼻内镜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 8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口服组52例,B组为雾化吸入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均在术后3天开始加用黏液调节剂。A组口服氨溴索片30mg,3次/天,连用4周。B组雾化氨溴索30mg,2次/天,连用4周。两组均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有效率为88.46%,B组有效率为76.47%。X2=3.268,P0.0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黏液调节剂可以改善术后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及减少黏液的分泌,促进黏膜上皮化,缩短换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但不同给药途径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8月—2013年6月就诊的45例临床确诊AS患者行骶髂关节X线、CT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S早期骶髂关节改变表现为:骨质侵蚀、虫蚀样破坏,囊变、周围骨硬化等,对于病变征象,X线与CT显示基本相同,但是CT对细微结构显示清楚,能更直观的反映病变的范围及关节间隙的改变,其中Ⅰ、Ⅱ级X线诊断15例,CT诊断30例,Ⅲ、Ⅳ级X线诊断22例,CT诊断15例,Ⅰ、Ⅱ级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诊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髂关节面模糊、骨质侵蚀、破坏、囊变、骨质硬化是AS的早期征象,CT对病变细节显示更清楚对早期病变更具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G-CSF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继发粒细胞减少症中对粒细胞的刺激作用。方法 观察33 例(共36 例次)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应用小剂量Granocyte50μg/d,在治疗期间粒细胞计数的变化。设A、B两组,A 组给予小剂量Granocyte50μg/d。B组为对照组。结果 A 组给药4~5 天后粒细胞计数可达到4200±50/L,粒细胞计数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5~7 天,感染发生率下降26% 。结论 G-CSF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继发粒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3种方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2年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6月经骨质疏松筛查T值<-2的12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中成药组(A组):补骨脂颗粒(20g/次,2次/日,口服)单药连续使用3个月后,改用仙灵骨葆(3粒/次,2次/日,口服)单药连续使用21个月。西药组(B组):依降钙素(10U/次,2次/周,肌注)单药连续使用3个月后,福善美(70mg/次,1次/周,口服)+阿法迪三(0.5μg/次,1次/日,口服)联用连续使用21个月。中西药联合组:A组+B组方案联合治疗。测定治疗始、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的腰椎、左髋部的骨密度值(Bone mineraldensity,BMD)。结果西药组和中西药组BMD均呈上升趋势,中药组总体以下降趋势为主,治疗12个月后改变下降趋势,呈上升趋势。3个组BMD的变化值比较,在L1、L2-4和髋全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中药组与中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中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方案治疗骨质疏松症均有疗效,中药作用缓慢,西药作用较快。  相似文献   

16.
江军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407-2409
骶髂关节紊乱是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骶髂关节紊乱的名称较多,国内对该病的病理基础和发病机制认识不足,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影象学资料难以清晰显示骶髂关节异常改变,临床误诊率高。作者从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方法研究方面对近3年骶髂关节紊乱疗效进行综述,证明随着影像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早期的确切诊断,结合积极的手法复位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4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行X线、CT和MRI检查,比较三者的诊断率和影像学表现。结果MRI的诊断率为100.00%,显著高于X线、CT的62.96%、79.63%(P<0.05)。MRI的各项影像学表现显示率均高于X线和CT(P<0.05)。结论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珉  丁文庆 《现代保健》2010,(26):28-29
目的 探讨臭氧加玻璃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分组方法将120例病例分成A、B两组,各60例.A组为医用臭氧加玻璃酸钠注射液组,采用医用臭氧关节内注射,1周后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内注射,1周后再用医用臭氧关节内注射,两种药物可交替使用;B组为封闭组,采用2%利多卡因5 ml加维生素B6注射液0.1 g加维生素B12注射液1 mg加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关节内封闭治疗.结果 医用臭氧加玻璃酸钠注射液组:治愈35例,显效15例,好转10例,1年复发率为12%;封闭组:治愈15例,显效10例,好转20例,无效15例,1年复发率为50%.结论 医用臭氧加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膝关节封闭组,且复发率低.臭氧加玻璃酸钠注射液是治疗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吴智玲 《现代保健》2009,(32):159-160
目的通过对22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影像表现分析,讨论CR平片、CT和MRI对AS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对所有22例AS患者骶髂关节的CR、CT、MRI显示对比统计分析。结果骶髂关节:CR平片表现,0级2例,Ⅰ级改变1例,Ⅱ级改变4例,Ⅲ级改变6例,Ⅳ级改变9例。CT表现:Ⅰ级改变3例,Ⅱ级改变5例,Ⅲ级改变5例,Ⅳ级改变9例。本组4例行MRI检查,CR表现正常2例,但2例在MRI上表现为软骨炎性水肿,关节面下周围骨髓在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另外2例为中晚期。结论CR平片、CT、MRI是AS的主要检查方法,对AS的诊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AS的诊断还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病例,骶髂关节的CT,MRI较CR平片能更好地显示细微病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张嘉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4091-4092,4095
[目的]探讨四联用药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口服雷尼替丁(150mg/次,bid)胶体果胶铋(3粒/次,tid)、克拉霉素(0.5g/次,bid,不与雷尼替丁同时服用)治疗4周;观察组采用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40mg/次,bid)、胶体果胶铋(3粒/次、tid)、克拉霉素(0.5g,bid)、羟氨苄青霉素(1.0g,bid)四联疗法治疗,1周后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次,qd)与胶体果胶铋(3粒/次,tid)持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及幽门螺旋杆菌(Hp)的清除率与根除率。[结果]观察组四联用药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总体有效率和胃镜下溃疡愈合总体有效率均为100%,Hp清除率与根除率分别为96.8%和9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四联用药(埃索美拉唑镬肠溶片、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羟氨青霉素)能有效根除Hp感染,促进溃疡的愈合,对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