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音乐是一种和合之气,与天地万物相通,与人的相通。而传统的五行音乐是建立在中医传统理论基础之上,五音中宫、商、角、微、羽对应着小儿的五脏,将五行音乐应用于小儿五行体质中可以有效的防治疾病。  相似文献   

2.
邓铁涛教授提出的五脏相关理论,指出了五脏相通、五脏与自然、五脏与情志、五脏与人生长衰老的关系。我们从"五脏相通""四时五脏""五脏连七情"和"五脏系长衰"等理论重新理解中医治未病思想,可以更好地指导四时季节调理,正确运用中医干预方法去协调五脏功能,使得五脏和则百病不生,从而达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成丽 《国医论坛》2004,19(2):52-54
中医脾肾相关学说是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一个子系统。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是上个世纪80年代由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教授首先提出的。中医五脏相关学说基于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及脏象学说,是对中医经典理论五行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其依据脏腑在生理功能上彼此相连相通,在病理演变上互相传  相似文献   

4.
《内经》脏象五志学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认为人的神志与五脏皆有关,五脏受损则可导致不同方面的神志的异常。临证之际,辨证论治,审证求因,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五脏相音”理论及其在耳鸣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虹 《北京中医药》2009,28(5):350-352
"五脏相音"理论是中医五行学说里的重要内容,五行学说中的五味、五色、五体等理论都广泛应用于临床,只有五音理论用者甚少.五脏相音理论的中心是探讨五音与五脏的关系,是中医闻诊的方法 之一.耳鸣是患者自觉耳部发出的声音,也是耳鼻喉科三大难治病之一.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很大.以往只能凭借患者自诉.利用现代手段将其再现,并与"五脏相音"理论结合,可以提高中医整体辨证论治的水平,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耳鸣的优势,以期弥补耳鸣诊断方法 之不足.  相似文献   

6.
李全耀  姚斐 《河南中医》2021,(2):188-191
五经隶属于五脏,是通灌五脏的经脉,是五脏功能的具体表现;"五经穴"是五指经络,是五经应用时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为五脏特定穴,通过"推五经",可以达到治疗五脏疾病的目的。《幼科推拿秘书》通过五指的经络、穴位与五脏建立联系,创立"五指经穴通连理论",故"五经穴"可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疾病,诊治疾病时,辨证取穴,归经施治,符合"推经治脏"的理论。《易经》的八卦理论、阴阳理论、经络腧穴理论、全息学说、解剖结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推五经"治疗小儿五脏病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施治。小儿脏腑未全,形体未盛,经络不全,小儿推拿特定穴可补益气血,气血足,则脏腑实,故"五经穴"治疗五脏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五脏相关学说"认为人体可分为以肝、心、脾、肺、肾为主的五个子机能系统,它们之间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而多脏器功能不全涉及到全身各个主要系统、脏器和组织,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故认为以"五脏相关学说"为指导来诊治多脏器功能不全是有其临床意义的。文章从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及"五脏相关学说"与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内在联系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脑髓中,元神与脑髓共同作用、发生分化而形成的。元神分化出心神,再由心神分化出五神等各种神识元素;脑髓分化出心肾等五脏,五神、五脏分化完成后,五神入藏于五脏,从而形成了五脏神识系统。结论:脑为元神化生神识元素、脏腑之处所,心神为五脏神识系统的主宰。  相似文献   

9.
"五脏相关"说是对中医五行学说的一大突破创新,在临床诊疗上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大有取代五行学说之势.中医五行学说有其局限性,但仍是一门有一定科学性与先进性的唯物辩证法,是沟通中医与传统文化的桥梁,是中医现代化科研思路的宝库.五脏相关学说在临床诊疗上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研究,但仍有其局限性,未能很好地填补五行学说原有缺陷.笔者认为,五脏相关学说值得研究推广,但若以"五脏相关"说取代"五行学说"则有失妥当.中医五行学说应予以完善,推广普及而非以他说取代之.因此,对中医五行学说应进行完善、推广普及而非以五脏相关学说取代.  相似文献   

10.
五脏调控系统与现代医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医家通过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长期观察,在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和“人与天地相参”的观点启发下,认识到人在生命活动中,内在脏腑的功能活动及其与外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我的调节,从而维持着生命。著名内经专家程士德教授通过对《内经》的多年研究,结合后世医家的论述和临床经验,认为外界因素与五脏的关系是通过五脏调控系统来实现的。五脏调控系统与现代医学的一些理论有相通之处,本文着重就其与现代医学理论进行较初步的探索。 1 五脏调控系统概述 五脏调控系统,主要包括了五脏系统的自我调控和五脏系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印度传统医学与中医药的相互影响,临床诊断、治疗方法与中医药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学思想对藏医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藏医学文献的研究整理,结合当地独特的天时地理条件和用药服药方法,提出中医学思想对藏医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结果:"天人合一"和"因地制宜"等思想对藏医学影响尤为突出,为研究藏医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依据。结论:藏医学是中华传统医学宝库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中医学思想对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亚太传统医药》2007,(3):92-93
<正>吴仪要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加强廉政建设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在北京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暨集中教育活动专题分析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专程到会讲话。她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纪委第七次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传统饮片煎煮服用和破壁饮片冲泡服用的模式,从水分、浸出物、有效成分溶出率、指纹图谱和稳定性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为破壁饮片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5种传统中药饮片(天麻、当归、罗汉果、党参、三七)与相应破壁饮片按照药典方法进行水分、浸出物、有效成分溶出率、指纹图谱及破壁饮片稳定性研究,在各自最优溶出方法下比较各主要成分的溶出差异。结果:传统饮片的水分含量均大于破壁饮片;浸出物含量基本一致;壁破饮片的溶出量为传统饮片的55%~200%;指纹图谱结果显示溶出成分未见明显差异;12个月的常规稳定性实验表明除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不稳定以外,其他基本稳定。结论:中药破壁饮片在水分含量上有各自新的限度;破壁不影响饮片浸出物含量;破壁饮片冲泡的有效成分溶出量基本低于饮片煎煮溶出量;破壁不会改变原饮片物质组成;稳定性除含特殊成分的饮片外,12个月内基本稳定,从服用便捷全草入药综合考虑仍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东方养生》2007,(6):154-155
作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客观因素与主观努力并重这一特点的存在不是孤立静止的,其本身便是儒、道两种学说相互融合的结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06年7月8-9日,本刊第四届编委会扩大会议暨学术交流座谈会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大化所)隆重召开。会议秉承“继承、发展、创新、国际化”宗旨,共同研讨了杂志使命、发展目标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前沿交叉、中药中医研究、国际化等重大问题,与会代表参观了中科院大化所组分中药组、生物分子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和药物化学组等实验室,重点了解了该所主持承担的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基于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复方中药系统研究”所获得的重要进展,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彼此都感到很有收获。本文系中科院高技术局秦伟副局长的会议演讲。演讲阐述了作者自2003年布署中科院中药现代化科研工作以来的思考。全文简明扼要,人们从中可以认识和了解中科院全面、系统地开展传统中医药研究所持有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并得到有益的启示。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在此刊载,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法以"八法"为核心."八法"的提出虽然较晚,但其实际形成并用于指导临床,应该在《伤寒杂病论》时代已经完成.《黄帝内经》中有"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说法,概括了病机和对应的治疗原则,"八法"便是据此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医食疗学与中医药膳学两门课程在概念、内容、发展简史、应用原则、药性理论、禁忌、配伍理论、治法理论、分类、食物原料内容等方面的重复进行了详细对比、阐述,提出了解决对策,即将中医食疗学与中医药膳学的内容重新整合,编写《中医药膳食疗原料学》和《中医药膳食疗学》两本新的教材。  相似文献   

19.
中药现代化是对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完善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8-9日,本刊第四届编委会扩大会议暨学术交流座谈会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大化所)隆重召开。会议秉承“继承、发展、创新、国际化”宗旨,共同研讨了杂志使命、发展目标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前沿交叉、中药中医研究、国际化等重大问题,与会代表参观了中科院大化所组分中药组、生物分子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和药物化学组等实验室。重点了解了该所主持承担的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一“基于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复方中药系统研究”所获得的重要进展,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彼此都感到很有收获。本文系中科院高技术局秦伟副局长的会议演讲。演讲阐述了作者自2003年布署中科院中药现代化科研工作以来的思考。全文简明扼要。人们从中可以认识和了解中科院全面、系统地开展传统中医药研究所持有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并得到有益的启示。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在此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has developed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has accumulated abundant clinical experience, forming a comprehensive and unique medical system. Emerging evidence has begun to illustrate TCM as an area of important medical rediscoveries. This review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oncept, significance,and technology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based on network biology and systems biology. It focused 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potential prospect of TCM network applied in TC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cluding predicting new drug targets, action mechanism, new drug discovery; evaluating pharmacodynamics, pharmacokinetics, safety, toxicology, quality control, and bioinformatics of drugs. We also discusse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