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高萍  高健 《天津医药》1998,26(7):396-398
用24小时pH动态监测分别观察西沙必利(普瑞博思)和雷尼替丁治疗21例反流性食管病的抗反流效果,观察两种药物对胃内pH的影响与抗胃食管反流(GER)作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沙必利组和雷尼替丁组治疗后食管酸反流指数均较服药前下降,两组间下降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沙必利组对胃内pH无影响,雷尼替丁组可降低胃内pH〈1,pH〈2和pH〈3的总时间(%),平均pH和中位pH升高,两组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24 h食管动态pH监测中平均反流周期数、反流持续时间≥5 min的次数及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对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足月新生儿101例,根据现行诊断标准,将其分为GERD组(54例)与对照组(47例)。采用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等指标探究上述监测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平均反流周期数、反流持续时间≥5 min的次数和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0.993和0.983,3种指标用于诊断GERD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24 h平均反流周期数>51.50次,反流持续时间≥5 min的次数>2.25次,最长反流持续时间>15.45 min时,约登指数分别为0.886、0.852、0.868,分别最接近1;采用上述3种指标进行系列诊断试验时,系列诊断试验的灵敏度为0.852,特异度为0.915。结论 平均反流周期数、反流持续时间≥5 min的次数和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对GERD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3种指标联合诊断可以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张宏伟 《河北医药》1998,20(4):232-235
1964年Miller首次报告在食管括约肌上方放入pH电极进行长时间食管pH监测;1969年Spencer进行了16小时的研究。1974年Johnson和DeMeester设计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新方法,开创了此项技术的新纪元,使之成为临床研究胃食管反流的重要检查手段。二十多年来它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加深了对胃食管反流和食管酸廓清机制的认识;它不仅对胃食管反流定量监测,而且把病人的主观症状和食管酸暴露的客观表现联系在一起;不仅能诊断胃食管反流,而且可用于判断治疗效果;24小时食管pH监测可确定胃食管反流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代食管术及结肠代食管术与食管反流的关系,评价两种术式及改变体位对减少胃食管反流的效果。方法选取结肠代食管术后患者12例及胃代食管患者20例,进行了24hpH监测。结果①胃/结肠代食管术后患者均存在食管反流;②胃代食管术食管反流程度较结肠代食管术鸯③结肠代食管术直立和卧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代食管术两种体位有显著差异。结论就减轻胃食管反流而言,结肠代食管术优于胃代食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4h食管pH值监测胃食管反流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3年12月在本科就诊,可疑胃食管反流的患儿507例,给予24 h食管pH值监测,分析监测结果.结果 反复呕吐254例,喘息134例,反复咳嗽117例,重症肺炎72例,胸痛、胸闷11例,其他13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降低,年龄越小,重度胃食管反流的比例越高.结论 24h食管pH值监测应用广泛,涉及多个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动态24h食管pH值监测在小儿胃食管反流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24h食管pH值监测在小儿胃食管反流(GER)诊治中的作用,研究小儿病理性GER的特点。方法对80例经钡餐造影确诊为GER的患儿进行动态24h食管pH值监测,其中以反复呕吐症状为主者58例,以反复呼吸道症状或哮喘发作为主者22例。并对其中62例诊断为病理性GER患儿经治疗后进行复查。以35例无消化道症状并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和肺支气管疾病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GER组中62例为病理性GER(占77.5%),另外18例为生理性GER。GER组各项返流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理性GER以卧位时明显。复查的62例患儿治疗前后返流指标变化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24h食管pH值监测来判定反流类型,不仅提高了病理性GER的诊断率,而且为不同临床类型的反流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动态24h食管pH值监测可用于小儿GER的诊断、分析和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24h食管pH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标准的43例患者,经内镜检查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Barrettt食管组,随后进行高分辨多通道毛细灌注测压检查及食管pH动态监测,比较各组24h食管pH监测指标。结果三组患者食管pH〈4反流次数(次),反流持续时间≥5 min反流次数(次)、pH〈4总时间, pH〈4百分时间(%), DeMeester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粘膜损伤与食管酸反流无相关性,食管组织化生与食管酸反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4小时食管下端pH值动态监测在慢性咳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HYW型上消化道pH值动态测试仪24小时监测慢性咳嗽患者食管下端pH值的变化.结果 40例慢性咳嗽患儿中检测出重度胃食管酸反流11例(27.5%),中度4例(10%),轻度13例(32.5%),未见明显病理性胃食管反流12例(30%).结论 24小时食管下端pH值动态监测对于寻找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许西娥  邓响 《河北医药》2010,32(1):120-121
胃食管返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病,患者常有烧心、返酸等症状,常经年不愈,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其治疗措施主要有生活习惯控制、药物治疗及手术三种方法。但要对GERD确诊、定性及进行疗效评价,食管24h动态pH值监测是目前通用的“金标准”。我科于1984年建立了食管功能研究室,开始进行包括食管24h pH值监测在内的食管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12.
韩露  高萍  李伟  徐恩迪 《天津医药》2000,28(9):515-517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食管白昼及夜间酸碱反流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对诊断胃、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便携式24小时pH动态监测仪,对3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食管昼夜24小时pH动态监测,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白昼食管酸反流的6项指标及总计分均高于对照组,夜间部分酸反流指标高于对照组。食管昼夜碱反流的各项pH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组胃、食管酸反流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4 h食道动态pH测定在微量射频治疗(Stretta)胃食管反流病中(GERD)的应用,并评价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确诊的GRED患者33例,行24 h食道pH监测,进行内镜下Stretta治疗术,术后再次复查食道pH值。结果 33例中Stretta治疗前DeMeester记分均〉51,治疗后DeMeester记分均〈14.72。结论 24 h食道pH监测对GER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研究数据表明Stretta治疗GER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健康成人胃内24小时的pH节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剑秋  许兰薇 《天津医药》1997,25(11):667-670
通过38例健康成人胃内24小时pH值的动脉监测,得出其分布规律。基线pH为1.63±0.34,立位期为1.58±0.43,卧位期为2.17±0.89,平台期为4.32±1.23,下降其为3.57±0.85。卧位期pH略高于立位期,这是因为部分受试者(12/38)夜间平卧时存在生理自发反流,每次反流时间为22-108分,为2-5次不等,总时间达(180±91.60)分,pH幅度为7.86±0.65。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酸暴露与动力学改变特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有反酸、烧心、胸痛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而内镜检查阴性的52例(NERD)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无上消化道症状的2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行食管24hpH监测检查和食管测压。结果 52例患者中,24hpH监测阳性为40例(76.92%),且有反流症状患者pH值〈4立位百分比、pH值〈4卧位百分比、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DeMeester积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ERD组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且NERD组食管体部蠕动振幅及频率均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食管长时间的酸暴露,LES压力低下,LES的松弛,食管体部动力障碍可能在NERD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晓丹  范红 《云南医药》1997,18(4):249-251
目的:通过食管测压及pH监测,观察食管在静息和吞咽后各部分的压力变化,探讨食管测压及pH监测之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导胃肠功能测定仪及便携式pH监测记录仪,对60例患者进行了食管压力测定及45例食管动态24小时pH监测。结果:25例患者上、下食管括约肌位置、松驰率、食管蠕动收缩的波幅、时限等,数据与国内报道正常值接近,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及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UESP)接近或略低于国内报道正常值。23例24hpH监测提示有酸反流之患者中,16例LESP明显低于正常。结论:有助于贲门失驰缓之早期诊断;LESP与反流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 2 4小时监测食管 p H及胆汁变化对反流性食管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便携式 p H监测仪及胆汁监测仪同步动态监测 4 5例患者的食管 2 4 h p H及胆汁变化情况。结果  (1) 4 5例受检者中 ,病理性胃食管酸反流 15例 (33.3% ) ,十二指肠 -胃 -食管胆汁反流 (DGER) 2 5例 (5 5 .5 % ) ,病理性胃食管酸反流 15例同时伴有 DGER。 (2 ) 2 7例 DGER者胆汁反流期间 p H均值 =5 .2 3± 0 .93,酸反流 (p H<4 )时间百分比 =7.87± 15 .80 % ,碱反流 (p H>7)时间百分比 =5 .6 7± 6 .89%。 (3) 2 4 h总胆汁反流时间百分比与总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呈明显的正相关 (r=0 .91,P<0 .0 0 1) ,而与总碱反流时间百分比之间未见明确的相关性 (P>0 .35 )。结论 十二指肠 -胃 -食管胆汁反流与胃食管酸反流呈正相关 ,而与碱反流无明显相关性。 2 4 h p H监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局限性 ,应同步进行动态 p H和胆汁监测  相似文献   

18.
24h食管pH值监测,可了解胃食管返流的次数、程度、时间、返流与症状间的关系。其方法一般是应用便携式pH监测记录仪,由病人根据记录仪上的标记如进餐、睡眠及时按键,由于记录仪非常敏感,极易因错误按键导致结果失真,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简单易行,适合各层次病人填写的表格,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通辽市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疑似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患者145例, 男92例, 女53例, 采用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进行监测, 以是否胃食管反流分为胃食管反流组与无反流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蠕动收缩百分数、pH <4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等资料, 采用t、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与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的相关性。结果 145例疑似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胸痛患者, 经诊断为胃食管返流36例, 无返流109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蠕动收缩百分数、pH<4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均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R)=3.155、2.998、3.459, P=0.003、0.012、0.001]。经ROC分析, 食管测压、pH <4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联合预测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相关性胸痛的灵敏度与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  相似文献   

20.
健康成人胃内24小时pH节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8例健康成人胃内24小时pH值的动态监测,得出其分布规律。基线pH为1.63±0.34,立位期为1.58±0.43,卧位期为2.17±0.89,平台期为4.32±1.23,下降期为3.57±0.85。卧位期pH略高于立期,这是因为部分受试者(12/38)夜间平卧时存在生理性自发反流,每次反流时间为22~108分,为2~5次不等,总时间达(180.18±91.60)分,pH幅度为7.86±0.65。测得的pH>3的时间(百分)为(27.58±8.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