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两者习称“北大黄” ,后者习称“南大黄”。现将大黄与伪品波叶大黄的主要鉴别方法 ,报道如下。1 正品1 1 形状鉴别 大黄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 ,又见类白色网状纹理 ,或有部分棕褐色栓皮残留。质坚实 ,断面淡红色或黄棕色 ,颗粒型。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 ,其中有星点 ,气清香 ,味苦微涩 ,嚼之粘牙 ,有沙粒感 ,并使唾液染成黄色。掌叶大黄粉末呈淡黄棕色。草酸钙簇晶众多 ,形状较大 ,棱角大多短钝。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或长圆形 ,脐点大多星状 ,复…  相似文献   

2.
大黄在药材中分为北大黄和南大黄。北大黄系指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根茎。南大黄系指药用大黄的根茎。掌叶大黄以产于青海省的西宁最为著名 ,故又称西宁大黄。锦纹大黄一名 ,首见于《千金方》。药材中将大黄表面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者 ,统称为“锦纹”。或见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 ,亦称“锦纹”。一般以有锦纹之大黄质量较佳。因而大黄又有“锦纹”一名。将军一名 ,首见于李当之《药录》。在炮制中因有酒制或蒸熟用或炒炭用者 ,故又有酒大黄 (酒军 )、熟大黄 (熟军 )、大黄炭等处方用名。大黄苦寒沉降 ,能峻下实热 ,善于荡涤肠…  相似文献   

3.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有记载。素有将军、川军等称。商品分北大黄和南大黄二种:其中以北大黄为主。大黄为家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tangutlcumMaxim.exBal.药用大黄R.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茎及根。前两种习称北大黄,后一种习称南大黄。掌叶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西藏及四Jll等地。野生或栽培。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等省。栽培或野生。产虽较少。三性状鉴别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长3~17cm、直径3~10cm。表面黄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或有部分拣褐色栓皮残…  相似文献   

4.
大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有大黄45个品种和2个亚种,但载入《药典》可以药用的只有3种,即正品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1]。中药大黄是中国特产药之一,味苦,性寒,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具有  相似文献   

5.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温枫 《山西中医》2000,16(3):53-54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两种习称为“北大黄”,后一种习称为“南大黄”,多生于高山林缘或草坡半阴湿处。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同属植物藏边大黄R.emodiWall.、河套大黄(波叶大黄)R.hotaoenseC.Y.ChengetC.T.Kao、华北大黄R.fnanzenbachiiMünt.、天山大黄R.WittrochiiLundstr.等的根和根茎,在部分地区或民间称山大黄或土大黄。这些品种都不是正品大黄,虽…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定黄药材(山大黄)的品种来源及质量评价.方法:从黄药材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4大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其粉末显微结果有草酸钙簇晶,微量升华有黄色菱状针晶和羽状结晶,理化检查有蒽醌类、黄酮类及鞣质类成分.结论:黄药材为蓼科植物波叶大黄Rheum franzenbachii Munt.的根及根茎.  相似文献   

7.
<正>锦纹特指大黄横切面特有的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及星点互排列所形成的织锦状纹理。星点特指大黄根茎横断(切)面可见的暗红色放射状小点,环列或散在,如星星点缀,为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常维管束,放射状纹理是异常维管束的射线。南大黄药用大黄习称南大黄,主产四川甘孜、阿坝  相似文献   

8.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北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南大黄)的根状茎。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湖北及云南等省。立冬前后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去除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阴干或烘干。成品大黄为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中心有纹理,微显朱砂点,质轻、气清香。味苦、性寒。归脾、胃、  相似文献   

9.
大黄与土大黄的药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嫚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46-46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1]。前二种习称"北大黄";后者习称"南大黄"。掌叶大黄主产陕西、青海、甘肃、四川,唐古特大黄主产青海、甘肃、、四川、西藏,药用大黄主产四川、云南、湖北。土大黄为同属波叶组植物藏边大黄、河套大黄(波叶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的根和根型[2]。主产于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两者来源于同属植物,植物形态又相似,民间常把土大黄当作大黄用,为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现将二者生药学特征描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药材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8 cm,直径3~10(15)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  相似文献   

11.
大黄的炮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其性味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经 ,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逐瘀通经之功效。大黄可以生用、酒炒、酒制、炒炭用等 ,不同的炮制方法 ,其作用也各有侧重。针对目前临床用药不讲究炮制的现状 ,现将大黄的炮制方法、性状及其作用简述如下。生大黄 制法 :取原药材拣净杂质 ,大小分开 ,洗净 ,闷润至软 ,切厚片或小块 ,晾干。性状 :呈黄色或棕黄色片或块状 ,中心有纹理 (锦纹 ) ,微显朱砂点 ,质轻 ,气清香 ,味苦微涩。功效 :泻下作用峻烈 ,攻积导滞 ,泻火凉血。酒大黄 制…  相似文献   

12.
一、巴戟天与羊角藤、番巴戟巴戟天外皮灰黄色微带紫,皮部横向断离如“鸡肠”。切面皮厚,灰紫色;木心小,灰棕色;皮部约为木部2倍。味甘甜微涩。羊角藤外皮暗灰黄色,皮部有断裂。切面皮薄木大,木部约为皮部2倍。去木心饮片,内表面粗糙,淡棕色,呈槽状或卷筒状。味微甜。香巴戟外皮棕红色,无断裂,切面粉性,皮部棕黄色,木部类白色。气微香带特异臭,味苦,嚼之发粘。二、大黄与土大黄大黄外表面、切面均呈黄棕色或红棕色,体较重,根茎可见星点环列或散在。气  相似文献   

13.
大黄的药性与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清芳 《光明中医》2006,21(11):42-43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痰、利胆退黄的功效.《本草经》记载:"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本草纲目》谓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相似文献   

14.
大黄是重要中药之一,应用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主产于我国青海、甘肃、四川等地野生或栽培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大黄Rofficinale,Baill或唐古特大黄Rfanguticum,Maxim,et,Balf的干燥根茎或根。药材以质坚实断面“锦纹”明显,红棕色,稍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者为佳。大黄具有泻湿热,下积滞,行瘀,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湿热便秘、积滞腹痛、湿热黄疸、急性兰尾炎、不完全肠梗阻,血瘀闭  相似文献   

15.
正大黄为蓼科大黄属植物。大黄属植物全世界约有6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温带及亚热带的高寒山区。以中国为分布中心,共有41种和4个变种。《中国药典》收载的大黄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以根及根茎供药用。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切段,用绳穿成串后干燥或直接干燥。功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  相似文献   

16.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大黄的干燥根茎,处方常用名:大黄、川军、锦纹、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异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峻(藏药名)。其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其主要作用有4:①通使导滞:②泻火凉血:③活血祛瘀:④利胆退黄。根据祖国医学“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以及“六腑以通为用”的原理。对一些急腹症属于实热结滞之证。常首选用大黄,再配以清热泻火解毒行气等药。每每取得良好的效果。人黄泻下力强,并有清热泻火作用。适用于实热壅滞,大便燥结,宿食积滞,血热出血来兼有便秘者。  相似文献   

17.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鸡爪大黄的根茎。有攻下积滞、荡涤肠胃、泻火解毒、逐淤通经之功。近些年来,笔者每于临床实践中以大黄为主治疗小儿泄泻,常能获得满意的效果。病案举例例一周××,男,9月,新研乡,1986年7月11日就诊。患儿发热泄泻三天,大便稀水,挟有黄色奶辦,曰20余次,小便短少,眼眶下陷,烦躁不安,肛温40.4℃,舌红苔黄腻,指纹青紫。大便镜检:脂肪细胞(+++),脓细  相似文献   

18.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其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1].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黄的药化与药理作用研究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宇东 《河南中医》1999,19(5):70-72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Reg.)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根和根茎。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药材称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药用大黄药材称南大黄,主产于四川。在立冬前后叶子大部分枯萎时采挖。不用水洗,大者对剖,长者横切数段。生用或酒制、蒸熟、炒黑用。大黄是中药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本草纲目》将其载于草部类。现代《中药学》把…  相似文献   

20.
大黄性味苦寒,沉降,入脾、胃、大肠、肝、心经,力猛善行,自古就有"将军"之称.临床取其泻下攻积治疗大便秘结,已广为人知.大黄不仅具有泻下作用,还能清热解毒、止血、活血化瘀等,大黄与不同药物配伍使用具有更广的临床作用,正如将军善于调配士兵,实施各种战术作战,大黄亦如此.在<伤寒论>中大黄出现在15首方中,分别与泻下、活血化瘀、清热、补虚、解表、行气及利湿退黄药配伍应用.笔者对大黄配伍规律探析如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