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我们在疼痛门诊采用椎间孔阻滞治疗颈椎病 5 0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8例 ,女 2 2例。年龄 36~ 76岁 ,40岁以上 48例。病程 1周~ 5年。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 5例 ,交感型颈椎病 7例 ,均发生于 C4~ 7椎节段。症状局限于一侧者 41例 ,双侧者 9例。对于颈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则未采用该方法治疗。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 ,拟阻滞侧在上。确定病变部位 ,于相应棘突旁开3cm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局麻后 ,用 7号腰穿针稍向内侧进针触及关节突 ,并滑过关节突继续进针约 1.5 cm,病人出现异感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与CT引导下颈椎椎间孔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9月~2020年2月收治的92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进行颈椎椎间孔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CT引导穿刺,观察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微创椎板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其中30例采用显微镜辅助椎板椎间孔切开术(MAPLF组),28例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除ACDF组1例患者出现短暂一侧肢体麻木,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LF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方面显著优于ACDF组(P0.05)。在13~48个月的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VAS和N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MAPLF组的VAS和NDI评分均小于ACDF组,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改良Odom's评价标准,临床结果优良率MAPLF组为86.67%(26/30),ACDF组为85.71%(2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MAPLF组术后椎间孔处压迫得到了充分解除,颈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动力位X线片显示MAPLF组手术节段无失稳征象。[结论]采用显微镜辅助椎板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传统的ACDF相比,具有微创、保留节段活动功能,且不影响原有节段稳定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脊髓合并神经根受压的混合型颈椎病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58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男31例,女27例;年龄41~72岁,平均52.7岁。病程3~15年,平均5.4年。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7.8±1.3)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8±1.7)分。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37例,椎体后缘骨赘形成11例(骨赘椎管占有率为51.7%±18.1%),颈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10例。颈椎曲度为(—5.5±12.5)°。螺钉固定节段:C3~7 29例,C4~7 19例,C3~6 10例;共切开椎间孔135个,平均每例2.33个。结果手术时间167~260 min,平均204 min;术中出血量为210~378 m L,平均273 m L。术中无椎动脉、神经根损伤发生。术后1例发生皮下血肿,8例轴性疼痛;均无颈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4.3年,平均3.4年。术后2年,JOA评分为(14.1±1.7)分,显著高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72,P=0.000);JOA评分改善率为68.5%±21.9%。VAS评分为(2.1±1.1)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68,P=0.000)。影像学复查示,1例邻近节段发生退变,但未出现临床症状;随访期间无螺钉松动、无假关节形成。术后5 d及2年颈椎曲度分别为(13.6±5.1)、(13.2±4.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11例骨赘椎管占有率为36.5%±10.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1,P=0.000);随访期间骨赘残余压迫逐渐吸收。结论对脊髓合并神经根受压的混合型颈椎病,采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术中扩大椎板切除(椎板切除和椎间孔切开)能充分缓解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侧块螺钉内固定在纠正颈椎曲度的同时,可进一步降低脊髓及神经根张力。  相似文献   

5.
星状神经节配合椎旁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椎动脉受压和发生弯曲、痉挛,或伴有椎动脉粥样硬化及转动牵拉椎动脉时,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改善颈总动脉血流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联合椎间孔扩大术治疗脊髓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手术治疗脊髓神经根颈椎病患者68例。其中颈后路单开门(单开门组)治疗32例,颈后路单开门联合椎间孔扩大术(联合组)治疗36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开门组术后C5神经根麻痹1例,联合组术后无C5神经根麻痹者。单开门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联合组(P0.05),但两组术中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显著增加,而N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术前两组间JOA和N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联合组的JOA和NDI评分显著优于单开门组(P0.05)。影像方面:相应时间点,两组间SVA C_2~C_7、C_2~C_7Cobb角,以及C_4~_7节段各椎板的开门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联合椎间孔扩大术治疗脊髓神经根颈椎病,可有效去除颈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因素,缓解临床症状,而不影响颈椎稳定。  相似文献   

7.
神经根型颈椎病常合并因钩突和关节突增生导致的骨性椎间孔狭窄,同时伴有软性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从而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肌力减退等神经根性损害表现。对于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目前手术方式的选择仍有一定争议,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目的在于从前方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的同时能一定程度撑开椎间隙的高度,增大椎间孔的面积,从而达到间接减压的目的,但椎间融合牺牲了椎间活动度,加速了邻近节段退变。近年来,后路椎间孔切开术是治疗颈椎间孔狭窄的常见手术方式,但同时解决椎间孔前方和后方骨性压迫的技术鲜有报道。2017年5月~2018年7月云南省德宏州中医医院骨科采用全内镜下椎间孔环形减压技术治疗13例伴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们疼痛科利用颈椎间孔注药治疗颈椎病10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7~78岁,40岁以上者98例。病程1周至5年。均经颈椎X线摄片;由临床确诊。颈椎病分型:①神经根型76例,发生  相似文献   

9.
椎间孔阻滞后三维正脊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林 《颈腰痛杂志》2006,27(4):334-335
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劳动能力。随着对其发病机理的不断认识,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我科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椎间孔阻滞、三维正脊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颈后路360°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9月应用经皮后路内镜下360°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患者3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时间,采用颈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颈椎评分,以及影像测量颈椎活动度(ROM)和椎间隙高度评估临床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手术,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9.97±15.14) min,术中出血量(21.32±5.97) ml,住院时间(6.13±1.45) d。随访8~46个月,平均(23.59±9.48)个月,随时间推移,31例患者的VAS和NDI评分均显著减小,而JOA评分显著增高,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颈椎ROM及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颈椎手术节段失稳。[结论]经皮颈后路内镜下360°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具有创伤小、减压彻底、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是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症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软组织突然遭受扭闪或过多牵拉或承受超负荷活动等外力所致的损伤,多见于青壮年、运动员、体力劳动者[1]。患者疼痛十分剧烈,并伴随腰部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本病在疼痛门诊较常见,我科自2011-01-2012-02共收治急性腰扭伤患者40例,并采用椎间阻滞十字法联合手法治疗,取得了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 f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间盘再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2006年8月,采用TLIF治疗腰椎间盘再突出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为37~68岁,平均51.2岁。手术节段包括L3/L4 2例,L4/L5 19例,L3/S1 15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随访2年,神经功能JOA评分从术前平均9.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24.6分(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为45%~100%,平均84%。临床疗效优19例,良11例,中6例。骨性融合率达到100%。结论TLIF治疗腰椎间盘再突出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椎旁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侯典勤,王申军,王明平,诸秀兰1988年10月至1990年5月,我们运用椎旁颈神经阻滞后行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经X片证实,存在颈椎前、后缘或前后均增生和/或椎间隙变窄者66例。病人取仰卧位,头转向对侧,...  相似文献   

15.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3月 ,我们对10 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两组用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对照 ,经一疗程临床观察和统计学处理 ,第一组 6 5例中优效 5 6例 ,占 86 .4 % ,第二组 4 2例中优效 18例 ,占4 2 .8% ,P值 P <0 .0 1,第一组所用一次进针阻滞椎间孔内外法优于第二组骶管阻滞法 ,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临床征象 :10 7例都具典型腰背痛 ,下肢放射性麻木 ,间歇性跛行 ,卧床翻身困难 ,蹲起活动受限 ,患侧椎旁深压痛 ,脊柱侧弯试验阳性 ,胫神经弹拔试验阳性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 ,下肢相应部位皮肤感觉减退 ,肌力减弱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自2007年2月~2010年4月对2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椎间cage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按照VAS、NDI评分及融合节段的影像学资料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程度、日常生活的影响及颈椎曲度的改变进行疗效评判.结果 17例获得随访,平均19个月.术中均未出现椎动脉损伤、神经根损伤及硬膜破裂的情况.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达到骨性融合,钢板无松动.术后1周、终末随访时,VAS、NDI和融合节段曲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终末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VAS和融合节段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减压彻底,术中应避免损伤推动脉.  相似文献   

17.
成俊  刘浩  林旭  石锐 《中国骨伤》2006,19(1):50-51
2002年3月-2004年7月,我们采用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切开术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前路椎间孔减压植骨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前路颈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的经前路颈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评分,观察术前、术后即刻、6个月、18个月疗效。结果共治疗观察21例患者,采用JOA评分,术前评分(8.50±1.25)分,随访终末评分(13.70±1.33)分,手术前后JOA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VAS评分:术前评分(6.85±1.18)分,随访终末评分(2.15±1.30)分,手术前后VAS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术前Cobb角为10.3°(-5°~16°),随访终末Cobb角为15.5°(0°~20.5°);术后均无感染、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椎动脉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翻修手术者。结论经前路颈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创伤小、减压直接、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疗效及对责任椎间盘和临近椎间孔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50例单节段CSM患者,均经ACDF治疗,随访1年,评估其临床疗效及融合节段前凸角、椎间高度,并经CT三维重建计算治疗术前、术后1周的责任椎间盘及临近椎间孔面积与高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1年的JOA评分、融合节段前凸角及椎间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NDI指数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责任椎间盘椎间孔面积与高度均显著增加,临近椎间孔面积与高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治疗单节段CSM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增大责任椎间盘椎间孔面积与高度,但临近椎间孔面积与高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CT下动态观察腰椎椎间孔镜手术椎间孔阻滞时不同容量利多卡因的扩散范围,为探讨该类手术中椎间孔阻滞利多卡因的适宜容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9月于本院接受单节段椎间孔镜手术患者52例,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26例,分别在CT引导穿刺下注入1%利多卡因与碘海醇造影剂混合物5 mL和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