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掌握常熟口岸蜚蠊本底情况,为消灭和控制蜚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3年8月-2004年7月对常熟口岸蜚蠊采用药激法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蜚蠊312只,经鉴定分为2科2属3种,以美洲大蠊为主,蜚蠊月平均密度为1.3只/间。[结论]常熟口岸的蜚蠊密度低于国家标准,但是仍需要对蜚蠊做好杀灭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深圳市大鹏新区蜚蠊密度、消长规律及其种群分布情况,为蜚蠊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采用粘捕法对深圳市大鹏新区蜚蠊进行密度监测,计算蜚蠊密度及构成比。结果 共捕获蜚蠊15 981只,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89.09%,平均侵害率为32.64%,平均密度为4.76只/张,蜚蠊密度季节消长明显,密度高峰出现在8月;不同生存环境中蜚蠊密度不同,以餐饮业密度和侵害率为最高,密度达11.93只/张,侵害率为47.50%。结论 深圳市大鹏新区蜚蠊密度、侵害率较高,餐饮店、农贸市场蜚蠊侵害严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综合防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内江市2011-2013年蜚蠊密度进行分析,掌握其种群结构、季节消长和不同场所密度情况,为蜚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市区选择3个监测点,于2011-2013年每月中旬监测1次,采用粘捕法分别在农贸市场、餐饮、宾馆、医院和居民区不同环境进行密度、种群、季节消长和场所情况调查。结果 2011-2013年内江市共布放粘蟑纸6480张,回收6480张,捕获蜚蠊22 478只,平均密度为3.47只/张;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8.09%;蜚蠊密度的季节消长呈双峰型,4月和7月各出现一个高峰;农贸市场平均密度最高为9.68只/张。结论内江市的优势种为德国小蠊,蜚蠊孳生地广泛,农贸市场是重要生境,应加大对农贸市场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控制蜚蠊密度。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控制宜昌市城区超市的蜚蠊密度,防止其向各采购单位及消费者家庭扩散,减少蜚蠊传播疾病,于2009年9-10月对宜昌市城区部分超市蜚蠊密度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海门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报道了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海门口岸蜚蠊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全年共布放诱饵“蟑螂屋”3000只,有效2918只,捕获蜚蠊271只,总密度0.09只/盒,共发现蜚蠊2属3种,以黑胸大蠊为优势蠊种,密度以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7、8月份为高峰期。月平均密度与该地区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通过本次调查,为海门口岸蜚蠊防制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威海口岸蜚蠊本底情况,为消灭蜚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年4~10月对威海口岸蜚蠊的种群、密度、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蜚蠊1958只,经鉴定分为2科2属2种,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63.84%;日本大蠊仅限于旅游船。蜚蠊日平均密度旅游船最高为9.48只/盒,饭店宾馆最高为2.53只/盒,5~7月蜚蠊密度较高。〔结论〕威海口岸应在春季进行灭蠊,使蜚蠊密度降低到不足为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苏省蜚蠊种类、密度和抗性状况,为城市蜚蠊防制提供依据。方法用粘蟑纸法调查蜚蠊密度,果酱瓶法调查蜚蠊的抗药性情况。结果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调查蜚蠊种类主要为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其密度在0.07~0.97只/(张.夜)之间;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的抗性是敏感品系的8.9倍,是溴氰菊酯的3.9倍,是DDVP及氯氰菊酯的1.7和2.2倍。结论蜚蠊密度在6-10月为高峰期;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已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威海口岸蜚蠊本底情况,为消灭蜚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年4~10月对威海口岸蜚蠊的种群、密度、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蜚蠊1958只,经鉴定分为2科2属2种,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63.84%;日本大蠊仅限于旅游船.蜚蠊日平均密度旅游船最高为9.48只/盒,饭店宾馆最高为2.53只/盒,5~7月蜚蠊密度较高.[结论]威海口岸应在春季进行灭蠊,使蜚蠊密度降低到不足为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扬州口岸蜚蠊本底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扬州口岸蜚蠊本底情况,为口岸控制蜚蠊和鉴别外来种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4年11月 ̄2005年10月对扬州口岸蜚蠊采用瓶诱法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蜚蠊296只,分类鉴定为2科2属3种,优势种为德国小蠊,蜚蠊全年密度为0.14只/瓶。〔结论〕扬州口岸蜚蠊密度低于国家标准,但仍需进一步做好口岸蜚蠊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该地区蜚蠊的种类及消长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蟑螂诱捕盒诱捕法。在顺德容奇港选取饭堂、下水道、宿舍区三个生态环境,从2006年6月始进行一年的种群构成、消长情况调查。结果2006年6月-2007年5月共捕获蜚蠊921只,经鉴定隶属2科2属4种,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占84.48%。调查结果显示5月的蜚蠊密度较高,1月最低。蜚蠊密度的变化与当地温度、湿度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容奇港不同生态环境,蜚蠊密度差异比较大,消长规律也不同,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曲阜市蜚蠊种群分布和密度情况,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药激法进行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房间388间,捕获蜚蠊497只,均为德国小蠊。其中成虫312只,占62.78%,若虫185只,占37.22%,药激法蜚蠊平均侵害率为17.27%,粘捕法平均密度指数为O.62只/(盒·夜)。结论曲阜市蜚蠊在不同行业和场所的分布及侵害情况有所不同,必须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管理,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控制蜚蠊在全市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12.
防城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1994年1月至l2月防城港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全年共布放诱饵瓶2400只,有效瓶2328只,捕获蜚蠊355只,总密度为0.15只/瓶。共发现蜚蠊2属4种,以美洲大镰为优势种,密度以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5、6月份为高峰期。月平均密度与该地区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宁波、绍兴、湖州蚊、蝇、蜚蠊密度季节消长规律。方法 用人工小时法、蝇笼诱捕法、诱蟑盒法分别监测蚊、蝇、蜚蠊密度;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对3个地区、4年间、总月份等多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3个地区之间、4年间、总月份之间蚊、蝇、蜚蠊密度大部分差异有显著性,这与3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防制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厦门港招银港区蜚蠊种类、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为港区控制蜚蠊类及由其传播的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码头区域、华商酒店及生活区为观察点,采用广口瓶诱捕法,每月份上、下旬各调查1次,每次3天,晚放晨收,12小时后计数(只/瓶)。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蜚蠊类1984只,隶属2科3属4种;年平均密度100.6%;美洲大蠊占全部捕获数的76.6%。不同生境优势种有所不同。全年6月密度最高,为388.2%,1月最低,为18.9%。结论美洲大蠊为港区的优势种,密度高峰出现在春夏季节。  相似文献   

15.
肖厝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肖厝口岸蜚蠊的本底资料,为今后开展口岸卫生监督与媒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12月采用盒式诱捕法对肖厝口岸蜚蠊的密度指数、种群构成以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布放有效诱捕盒592只,捕获各种蜚蠊610只,经鉴定隶属2科2属4种,具体为美洲大蠊、澳洲大蠊、褐斑大蠊、德国小蠊。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蜚蠊总数的52.46%。蜚蠊全年平均密度为1.03只/盒,全年只有1个高峰期,为8月份,其密度为2.61只/盒,为全年的蜚蠊繁殖生长的高峰期。〔结论〕肖厝口岸蜚蠊密度相对较低,种群构成相对简单,蜚蠊密度消长与气温的高低有密切的相关关系(r=0.8592,tr=5.3103,P﹤0.001)。每年的8月份是防治蜚蠊的最好时机,尤其在港区某粮油工业公司、与港区连接部的某餐馆、港区食堂3个蜚蠊密度相对较高的调查点,要经常对存放的食物及有利于蜚蠊生长及藏匿的场所进行清理,定期采用药物杀灭,破坏其生长繁殖环境,这是防治蜚蠊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分析了“南湖”客轮蜚蠊侵害情况,揭示德国小蠊是优势种,食物的存在以及卫生状况、温度、湿度等因素与蜚蠊密度密切相关。提出改善卫生状况,处理好有利于蜚蠊栖息3个条件,是防治蜚蠊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蜚蠊密度监测上海市卫生防疫站200031奚国良,何上虹,梁铁麟为掌握上海市蜚蠊种群分布和消长动态,12区9县于1991年4月至11月按统一方法(粘捕法)进行了连续8个月的蜚蠊密度监测,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方法本次监测采取粘捕法,粘捕盒...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1994年1月至12月防城港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全年共布放诱饵瓶2400只,有效瓶2328只,捕获蜚蠊355只,总密度为0.15只/瓶.共发现蜚蠊2属4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密度以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5、6月份为高峰期.月平均密度与该地区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行业系统蜚蠊侵染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大连市内四区行业单位的蜚蠊侵染进行现况调查。方法 粘捕法。结果 市内四区行业单位目前蜚蠊侵染率为63.52%,密度为9.13只/盒。结论 大连市区蜚蠊种群密度普遍反弹,开展全市性大面积灭蟑活动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城区室内蜚蠊生态学调查及防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室内蜚蠊的生态学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结果兰州市城区室内蜚蠊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蜚蠊密度消长与同期的平均气温之间存在着高度正相关性。平均侵害率为22.87%。受侵害最严重的是宾馆行业,侵害率达48.93%。2007年与2005年相比,在不同生境中,医院和居民住宅的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变化较大,其中医院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分别上升了100倍和12.76倍;居民住宅密度和侵害率分别上升了1.48倍和0.82倍;新城区蜚蠊密度及侵害率分别上升了2.60倍和0.72倍。2007年新城区蜚蠊密度及侵害率分别是老城区的1.90倍和1.57倍。结论兰州市应根据蜚蠊密度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以环境治理为主,同时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控制蜚蠊密度。防制的重点应是宾馆行业、居民住宅和餐饮行业等。各种生境中,蜚蠊防制的主要对象应以德国小蠊为主,同时兼顾美洲大蠊和日本大蠊。城市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将蜚蠊等病媒生物的防制纳入其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民众卫生防病意识。加强蜚蠊密度、种群动态和抗药性监测,根据监测资料,适时制定或调整防制技术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