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周文科  赵洪洋 《山东医药》2009,49(48):45-46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壁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1月~2009年1月我科共完成的421例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壁动脉瘤16例(占3.8%)共17个动脉瘤,分析其诊断与治疗经过。结果动脉瘤均发生在眼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叉之间的血管壁上。17枚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共用20枚动脉瘤夹,术中动脉瘤破裂6例,均夹闭成功,14例痊愈,2例瘫痪。结论CT血管造影对颈内动脉壁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中反复多次应用临时阻断夹及跨血管动脉瘤夹对动脉瘤的夹闭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中的脾动脉瘤(SAA)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974年l0月--2000年12月诊治的12例脾动脉瘤回顾分析。结果 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初步诊断l例,B超(BUS)检查怀疑诊断l例,其余l0例均在术中探查发现。动脉瘤直径1.8—3.5cm。动脉瘤连同巨脾一并切除3例;脾切除后,动脉瘤远近端血管均予缝结扎7例;仅作远端缝扎l例,术后因动脉瘤破裂死亡;动脉瘤切除l例。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中的脾动脉瘤常与巨脾同存,且常在术中探查时发现。术中正确处理脾动脉瘤,合理治疗门脉高压症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液态栓塞剂Onyx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小型动脉瘤5例(2例为窄颈,3例为宽颈动脉瘤),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11例(均为宽颈动脉瘤)。对15例仅用Onyx栓塞治疗,对1例弹簧圈栓塞后复发的大型动脉瘤患者再行Onyx栓塞。术后采用信访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结果5例小型动脉瘤均获得100%栓塞。11例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中7例获得100%栓塞,4例获得95%左右栓塞。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即发现同侧脑内血肿,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加重;1例后交通段动脉瘤患者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轻瘫。与手术相关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为12%和6%。对6例患者通过DSA进行了随访,其中小型动脉瘤2例、大型1例未复发,巨大型3例复发;其余9例患者均通过信访进行随访,其中8例无新发症状,1例不明原因死亡。结论单纯Onyx栓塞对小型宽颈动脉瘤近期和远期疗效均好,大型、巨大型宽颈动脉瘤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防治: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内动脉瘤的开颅治疗是神经外科难度大而又危险的手术,术中动脉瘤破裂是导致手术失败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976~1998年,我院共行颅内动脉瘤手术240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3~54岁,平均4...  相似文献   

5.
假性动脉瘤系指血管壁全层损伤、血肿机化成瘤壁后形成的与血管相通的动脉瘤,早期破裂出血发生率达30%。2000年6月~2006年1月,我科共收治假性动脉瘤患者418例。其中大脑后动脉假性动脉瘤8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胭动脉瘤的发病率较低,约占周围动脉瘤的12.5%,常误诊为胭窝囊肿及腱鞘囊肿等。1990~2008年,我院共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35—77岁。病变位于右下肢4例,左下肢1例。临床表现为搏动性包块5例,跛行4例,伸膝困难3例,肢体疼痛4例,肌无力3例。有外伤或手术史3例,听诊吹风样杂音3例。5例动脉瘤中,1例为假性动脉瘤,4例真性动脉瘤。瘤体直径5~10cm。  相似文献   

7.
MRA、3DCTA的发展,基本可满足脑动脉瘤诊断要求,并据此进行手术。但哪些患者仍需进行脑血管造影,作者对此进行研究。作者于1995年~1997年行脑动脉瘤手术165例,计201个动脉瘤,其中多发性脑动脉瘤28例(170%)。男57例,女108例...  相似文献   

8.
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开颅于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对45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94个动脉瘤),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了评分,其中13~15分31例,8~12分10例,8分以下4例.根据术前DSA显示多发动脉瘤部位,结合CT等判断破裂动脉瘤位置,选择左侧或右侧翼点入路,在手术显做镜下,一期开颅手术治疗36例,夹闭68个动脉瘤,包裹6个动脉瘤。二期手术夹闭3例6个动脉瘤,6例患者仅处理破裂动脉瘤。结果 共夹闭动脉瘤80个,包裹动脉瘤6个。45例手术患者无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1例死于术后呼吸、心跳骤停,植物生存1例,偏瘫2例,术前动眼神经麻痹5例,其中2例恢复,3例无变化。术后GCS评分,13~15分38例,8~12分6例,8分以下1例。结论 对于符合颅内多发动脉瘤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该尽可能采取一期夹闭,一侧翼点入路可以同时夹闭大部分多发动脉瘤,包括部分位于双侧的多发动脉瘤,于术治疗对于颅内多发动脉瘤的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与预后,对2001年收治的40例颅内动脉瘤进行临床分析。其中手术35例,死亡3例,随访2个月2例,均正常生活,随访3个月-1年28例,术后GOS分级;Ⅴ级21例,Ⅳ级3例,Ⅲ级3例。死于自发性脑干出血1例,2例失访,另未手术5例,其中术前动脉瘤破裂死亡。再出血行栓塞治疗术后植物状态各1例,自动出院3例。认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早行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瘤后应尽早手术。早期手术的优点在于防止动脉再次破裂出血和降低术后脑积水发生率,除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外,脑梗塞和脑积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菲  庄静  孟庆芳 《山东医药》2004,44(11):20-21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动脉瘤颈夹闭手术。1999年1月~2003年7月,我院为35例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约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29/5,属少见复杂颅内动脉瘤。因动脉瘤位置深在,周围结构复杂,故其手术显露和操作均较困难。1990~2003年,我们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基底动脉分又部动脉瘤患者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40例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继明  魏民  史冬立 《山东医药》2004,44(11):51-52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限性异常扩张形成,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的第3位。动脉瘤破裂出血常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做好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及并发症的护理十分重要。2002年3月~2003年1月,我们共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1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机制,评价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血管内治疗技术对18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血竹内治疗经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18例患者中有6例直接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7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行双支架置入术,1例单纯闭塞载瘤动脉。术后12例患者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曾经有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没有再出血,2例术后临床症状未见改善。18例患者中3例死亡。结论 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最有效的方法,是将载瘤动脉连同动脉瘤完全闭塞,如果动脉瘤位于优势椎动脉,或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甚至闭塞,或动脉瘤瘤体发出优势小脑后下动脉,应该使用支架血管成形辅助弹簧圈填塞动脉瘤或双支架置入技术。  相似文献   

14.
梭形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而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GA)梭形动脉瘤更为罕见,并且PICA常开口于动脉瘤上,进行开颅直接手术塑形夹闭或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都十分困难。2005年2月至6月,作者采取颅内外血管搭桥加动脉瘤孤立术治疗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3例VA-PICA梭形动脉瘤患者,现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瘤颈辅助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宽颈动脉瘤是指瘤颈〉4mm或颈/体比〉1/2的动脉瘤。因其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或无法进行血管内治疗。而在此类动脉瘤的栓塞过程中采用瘤颈辅助技术可以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使动脉瘤能得到更致密的填塞。2006年11月-2008年5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共栓塞治疗143例152个颅内动脉瘤,其中采用瘤颈辅助技术治疗的宽颈动脉瘤为36例(共37个),占同期动脉瘤的24%。我们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观察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血管性疾病,亦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主要见于中年人(30~60岁),青年人较少。动脉瘤的最佳治疗方式是夹闭,即放置一个夹子跨过动脉瘤颈,并将动脉瘤排除于循环以外而不闭塞正常血管,现对我科2008年1-12月的13例动脉瘤夹闭术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PCoA)镜像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手术时机与方法,以及显微外科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8例(16个)PCoA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二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PCoA镜像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①PCoA镜像动脉瘤均位于颈内动脉一后交通动脉的分叉处,两侧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完全对称(Ⅰ型)的有6例,不完全对称(Ⅱ型)的有2例。动脉瘤大小:0.5~1.5cm的有9个,〉1.5—2.0cm的有5个,〉2.0cm的有2个。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Ⅱ级的有2例,Ⅲ级的有4例,Ⅳ级的有2例。②直接夹闭PCoA镜像动脉瘤15个,未处理的有1个。一期手术5例,均经双侧开颅,夹闭PCoA动脉瘤10个,对其中2例同时清除脑内血肿。二期手术2例,第1次手术夹闭一侧PCoA动脉瘤2个,对其中1例同时清除脑内血肿,第2次手术夹闭另一侧PCoA动脉瘤2个。夹闭一侧PCoA动脉瘤后,对侧动脉瘤未处理者1例。③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良好的有6例,轻残的有1例,重残的有1例。随访3~48个月,动脉瘤无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PCoA镜像动脉瘤效果显著,将PCoA镜像动脉瘤分为Ⅰ型和Ⅱ型,有助于判断出血的责任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患者Hunt-Hess分级及周身状况等选择一期或二期手术,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春秀  朱莉 《山东医药》2004,44(14):F003-F003
自2002年以来,我们应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Ⅲ型夹层动脉瘤10例,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自从支架辅助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技术问世以来,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高。2003年12月—2006年5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采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40例共41个宽颈或夹层颅内动脉瘤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脑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术中行ICG造影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16例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1例手术切除动脉瘤,3例行动脉瘤切除或孤立+血管重建术。术中造影时,将即时稀释的对比剂(25mg的ICG加入到2ml注射用水中)一次性快速注入肘静脉,荧光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造影血管。术后行DSA造影。评价术中ICG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作用。结果16例行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中,1例小脑下后动脉动脉瘤患者,夹闭后ICG造影发现动脉瘤残余,经调整动脉瘤夹后再次ICG造影,证实动脉瘤夹闭完全;1例颈内动脉动脉瘤夹闭后术中造影发现颈内动脉狭窄,调整动脉瘤夹后再次造影证实无狭窄。1例大脑后动脉瘤患者,术中ICG造影发现动脉瘤内完全血栓形成,载瘤动脉近端闭塞,远端通过血管吻合支供血,遂术中决定行动脉瘤切除术。3例动脉瘤切除或孤立+血管重建手术患者中,2例术中ICG造影证实吻合口通畅,远端血供良好;1例术中造影发现吻合口功能不良,但同侧额叶脑组织供血良好,故未进一步调整吻合口,术后患者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DSA证实同侧大脑中动脉侧支供血。16例术后行DSA检查者,均证实术中ICG造影结果。结论ICG血管造影是颅内动脉瘤术中监测动脉瘤是否残留、载瘤动脉是否狭窄及吻合血管是否通畅的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