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光闸式桡动脉搏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新型脉搏传感器。这种传感器让脉搏波在寸口处的搏动推动一光闸系统。然后通过光电转换可直接在通用示波器上显示出脉图信号。文中还详细介绍了该传感器研制过程中的性能测试,从测度结果看,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好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  相似文献   

2.
桡动脉鼻咽窝段的若干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剖并测量了 4 4侧成人手标本 ,桡动脉鼻咽窝段长度为 2 .60± 0 .13cm,其近侧端和远侧端外径分别为 2 .65± 0 .17mm和 2 .2 0± 0 .2 1mm。测定了该段动脉的恒定皮支腕背支和拇指背动脉的发出高度。确定了该段动脉的体表投影位置在桡骨背结节与第一掌骨头连线中点 (该段拇长伸肌腱的中点 )和桡骨茎突下端与第一掌骨底连线的中点 (该段拇短伸肌腱的中点 )的连线上。该段拇长伸肌腱长 8.4 0± 0 .2 0 cm,拇短伸肌腱长 2 .2 0± 0 .12 cm。  相似文献   

3.
桡动脉脉搏的非侵袭性测量,较之其它可能测量动脉搏动的部位具有很多优点:(a)容易测量,并且病人不会感觉不适;(b)它位于骨头上方,因而(c)减小了呼吸和静脉引起的伪迹;(d)在某些情况下脉搏波会出现值得注意的特征;(e)覆盖的组织没有其它部位厚。临床研究开始之前,必须对换能器、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桡动脉血管条件对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拟行自体动静脉造瘘的133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桡动脉血管情况进行检测,与术后内瘘血管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3例患者中术前桡动脉正常者95例,异常者38例;进行造瘘手术者131例,因桡动脉血管条件差放弃手术者2例,内瘘失败13例,桡动脉正常组术后成功率(95.8%)高于桡动脉异常组(75%)。桡动脉正常组各血流参数均明显优于异常组,且术后4周吻合口的血流量、血管内径优于术后1周及术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既可以提供术前桡动脉血管条件的多项数据,预测术后内瘘血管功能状态,又可以在术后动态监测内瘘血管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体外反搏对人血压脉动性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动血流对维持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拟建立血压脉动性的测量方法 ,并以此评价体外反搏对人血压脉动性的影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 8名 ,局麻下穿刺桡动脉 ,送入 4F顶端测压导管至主动脉弓部 ,测量体外反搏前及体外反搏中的血压并计算脉压差、血压脉动指数和血压标准差。结果表明 ,脉压差、血压脉动指数和血压标准差 3个血压脉动性指标分别由反搏前的 47± 5 m m Hg、1.6 4± 0 .11、13.6± 1.5 m m Hg升高到反搏中的 77± 3mm Hg、2 .46± 0 .2 5、19.3± 2 .2 mm Hg,P值均小于 0 .0 5。因此 ,体外反搏有增强血压脉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应用一次性头皮针经桡动脉穿刺采血探索一些较好的采血方法.方法 将100例需动脉采血的患儿用目测法与手指按压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等.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所需时间短,容易观察出血情况.结论 不论用目测法或手指按压法经桡动脉采血更简便、快捷、准确、安全,都可以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体外反搏下不同反搏压对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的影响,以寻求较佳的体外反搏作用机制,选用了3周龄雄性断乳乳猪四头,进行了慢性体外反搏实验。详细记录了各实验体在基础状态及不同反搏压的体外反搏状态下心动周期里颈动脉内的动态血流动力学数据,包括压力、心电及血流量,进而计算了各种状态下的实验体颈动脉内壁面切应力(WSS)的动态分布。实验及计算结果表明,体外反搏能明显提高心动周期内实验体颈动脉的血流灌注、WSS水平及舒张期压力水平;从提高心动周期的切应力水平出发,反搏压设定为0.03mPa~0.035mPa为佳。另外,体外反搏改变了心动周期里的血流脉动模式,认为血流模式的改变可能对心动周期内的WSS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挺挺 《医学信息》2018,(3):114-115
目的 观察对冠心病患者采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不同介入途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治疗,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置入支架情况、对比剂用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穿刺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置入支架数量、所置入支架的直径、长度、所需对比剂用量以及置管成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更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桡动脉的变异较常见。过早地从肱动脉分出或肱浅动脉的存在 ,使桡动脉有高的起点 ,加上其前臂背侧浅支的存在提示轴位血管网的血供不足允许上肢存在一部分浅层血管系统。这些变异的浅层动脉与皮下静脉的混淆可以为注射意外和远端肢体坏死作出解释。了解血管变异情况可以提高心腔插管成功率。人桡动脉的变异@谭海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6月对我院6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并精心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成功,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好转,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给予科学规范的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以确保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高龄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15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76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信息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支架数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动脉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采取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且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云纹干涉法是现代光力学测试技术,是实验力学范畴。另外,金瓷修复体以其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色泽美观,坚固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将云纹干涉技术应用口腔领域得到医学工程中所需位移量,体现学科交叉,较好的实现学科互补。 目的:详细介绍了云纹干涉法原理以及试件栅的复制,针对临床经常发现口腔中瓷剥落等破坏行为,应用云纹干涉法来研究金瓷复合材料受力后的位移量。 方法:采用云纹干涉技术测试金瓷试件在不同载荷下的水平和竖直位移情况,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面内位移测量,位移量以条纹形式显示。 结果和结论:该方法能够获得到口腔材料代表面内位移的干涉图,得到不同载荷作用下试件变形量。云纹干涉法能够被用来测试金瓷修复体的位移,操作简便,结果以干涉条纹显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桡动脉在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2例患者采用乳内动脉和桡动脉行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手术,"不接触血管技术"游离桡动脉,与冠状动脉对角支、钝缘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等单独或序贯吻合,共搭桥31支。术后应用钙通道阻滞剂防止桡动脉痉挛。结果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无围术期心肌梗塞,术后心肌缺血改善,无手部缺血并发症。随访2月~3年,无心绞痛复发,手部功能正常。结论桡动脉作为血管桥材料在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术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上,新生儿采集血液标本检验是我们临床护理人员比较棘手的事情,长期以来都是以选择腹股沟处的股静脉、颈部的颈静脉、四肢的周围静脉以及分布在头部表浅的头皮静脉等处为穿刺部位采取血液标本.但是,在这些部位抽取血液标本,不仅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而且并发症也较多.加之新生儿病情重,机体弱小,轻微的刺激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者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合作,用微处理机控制助搏反搏装置,使之能部分实现自动调整。经过初步的动物实验,证明在一定心率范围内是可行的。本文报道了该装置中微处理机程序设计,包括助搏控制程序与反搏控制程序两部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的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进展。方法 在PubMed、Science Direct、CNKI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以“桡动脉掌浅支、鱼际、腕横纹、外科皮瓣、皮肤缺损”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1月有关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的相关文献,分别对桡动脉掌浅支的解剖研究、皮瓣设计、临床分型、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桡动脉掌浅支可分为鱼际皮支与腕横纹皮支,走行恒定,血供可靠;两个皮支直径均与手指动脉直径相近,有利于与指动脉相吻合。临床上可在鱼际部与腕横纹部分别设计切取岛状皮瓣与游离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的各种皮肤软组织损伤;对于合并神经、血管的复合损伤,还可切取Flow-through皮瓣或携带神经、肌腱的嵌合皮瓣,完成一期创面覆盖与功能重建。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优点颇多,但对于皮瓣的切取面积范围及具体神经支配情况尚未有统一意见。结论 以桡动脉掌浅支供血的皮瓣切取方式多,修复效果好,适用范围广,临床值得推广,但现有报道中对于皮瓣切取面积及神经支配情况未有详细证据,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柴麦娥  郝楷 《解剖学杂志》1991,14(4):384-386
本文对山西省太原地区出土成人砧骨114块(左62,右52);长治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收集7-10个月死胎砧骨86块(左43,右43)的重要、长度、体厚度、长突长度、短突长度、长突与短突间夹角等进行了观察、测量、统计分析和比较.其结果经显著性检验,成人同胎儿砧骨重量和短突长度差异非常显著(P<0.01).砧骨体厚度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虽然双能量X线技术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在很多方面优于传统的双光子骨密度测量方法,但由于实际X线源的广谱性,使这一方法的测量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误差。本文从分析实际X线系统的特性出发,提出了一种不受任何前提假设条件限制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并通过实验对这一方法进行了验证,证明其测量结果要优于传统的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烟窝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34 具(68 侧)成人标本,利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桡动脉位桡骨茎突上5 cm 及入、出鼻烟窝处断面的外径、内径,测量鼻烟 窝桡动脉实际长度和出入点直线距离,观察桡神经浅支分型及其通过鼻烟窝的数量。结果: 距离桡骨茎突上5 cm 处桡动脉断面(SA)外径(2.82±0.35)mm、内径(1.99±0.43)mm、管壁厚度(0.42±0.14)mm ;桡动脉入 鼻烟窝处断面(SB)外径(2.50±0.35)mm、内径(1.71±0.42)mm、管壁厚度(0.39±0.13)mm ;桡动脉出 鼻烟窝处断面(SC)外径(2.23±0.38)mm、内径(1.47±0.43)mm、管壁厚度(0.38±0.13)mm。3 处断面, 桡动脉外径、内径任意2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管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断面、不同性别间,SB 和 SC 处外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断面、不同侧别之间相同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侧别及 年龄组间鼻烟窝桡动脉弯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比较了桡动脉穿刺点附近3 处断面的解剖 学特性,为提高经桡动脉PCI 的成功率提供了有力的解剖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