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5-2008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有效的防治对策,制订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8年全省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8年全省共发生布鲁氏菌病病例61例,发病率为0.23/10万,全省范围均有发病,主要分布在25个县区,且人、畜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布鲁氏菌阳性感染者。结论2005-2008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8~2012年新疆塔城地区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为布鲁氏菌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塔城地区布鲁氏菌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塔城地区共报告布鲁氏菌病1 436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发病率为2008年的8倍);上报县(市)数2008年是4个、2009年5个、2010年6个,到2011年覆盖全地区各个县(市);全年各月均有布鲁氏菌病病例发生,流行高峰在3~8月,约占全年病例数的80%;男女发病率分别为40.20/10万和11.41/10万,男女性别比3.52∶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其中45~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35~44岁年龄组次之,发病率最低是≤14岁年龄组,分别为41.61/10万、32.57/10万和2.91/10万;2008~2012年农民发病数(910例,占63.37%)最多,其次是牧民(193例,占13.44%)。结论 2008~2012年塔城地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疫情,掌握疫情动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2001-2015年锦州市布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下一步的防控重点。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锦州市布病疫情进行分析,对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率与发病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2001-2015年锦州市布病发病率为0.45/10万-16.53/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3-7月,占总数的66.89%。2003-2015年共采集重点人群血清5 904份,阳性率为5.01%。2007-2015年从136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布鲁氏菌63株,其中羊种3型48株、羊种1型12株,羊种变异2株、犬种1株。结论锦州市近年布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优势菌株主要是羊种3型。对犬的布鲁氏菌携带情况应予以一定的关注,及时淘汰病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村开展家庭畜牧养殖的越来越多,畜牧业迅速发展,畜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有所回升。为了解辽阳市布病流行情况,对辽阳市1997~2008年布病疫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2000-2003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河北省为布氏菌病老疫区,同国内有其它地区一样,80年代我省人间布病疫情稳定,90年代以后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几年爆发点及发病人数逐渐增多,为掌握河北省布病疫情动态,给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0~2003年的布病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追踪调查云龙县首起人间布病疫情线索,了解布病由动物间波及人间的原因,为该地今后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个案调查表逐项调查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流行病学史、家庭成员感染情况,以及患病羊群追查,结果表明该起疫情为该地引进携带布鲁氏菌的种公羊导致。针对疫情,采取了对羊舍和患者家进行终末消毒,对患者进行全程规范的治疗,并在该地开展了健康教育,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重视外地家畜引进的疫病检疫,特别是引进羊时应开展布病检疫,以预防人间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近年来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及加强防治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 (布病 )在吉林省建国前就曾广泛流行 ,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全省各县 (市、区 )都有布病发生 ,人间疫区 4 0 1个乡 (镇、场 ) ,畜间疫区 6 87个乡 (镇、场 ) ,是羊种布鲁氏菌为主 ,羊、牛、猪、犬种布鲁氏菌混合存在的疫区。吉林省的布病防治工作在技术措施上遵照“消除或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增强易感人群的免疫力”这一基本原则。但在增强易感人群免疫力方面 ,由于人用菌苗 (10 4 M)不仅保护期短 ,而且多次接种又能引起人体发生迟发性变态反应 ,会给健康人群带来一定的损害。因此 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8.
通辽市2004~2008年布鲁氏菌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辽市属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重病区,严重影响了全市人民身体健康,阻碍了经济建设和畜牧业的发展。多年来一直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认真落实“检疫、免疫、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人、畜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多年来一直是低发病区,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为了进一步了解布病流行情况的动态,做好防治和监控,现将近10年来布病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运城地区37年布氏菌病疫情分析李杰吕拴过运城地区位于山西省最南端,西、南两面分别与陕西省渭南地区、河南省三门峡市隔河相望。辖13个县、市,430万人,是一个以粮棉生产为主的典型农业区,山区、丘陵面积约占50%,当地群众历来就有养殖牛、羊的习惯。牛、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河北省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及疫情变化趋势,为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北省布病2006 - 2010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 - 2010年全省共报告布病病例13 632例,无死亡病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4068/10万、3.4851/10万、4.5701/10万、4.6045/10万、3.5582/10万.11个市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保定、邯郸和石家庄5个市,占全省总病例数的90.02%(12 271/13 632).各年各月均有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为发病高峰期.发病年龄集中于25~ 65岁,占84.57%(11 529/13 632).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56:1.0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1.15%(12 425/13 632).结论 河北省布病疫情较为严重,疫情范围逐年扩大,局部地区疫情活跃.要控制布病疫情上升,应加强卫生、畜牧部门密切合作,加强传染源的管理控制,深入开展对高危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赤峰地区布鲁杆菌病疫情态势及成因。方法统计10年监测数据,采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态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1~2010年赤峰地区布鲁杆菌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疫情范旧不断扩大,已波及12个旗(县、区)。结论传染源、传播途径未得到有效控制,传人性布鲁杆菌病足造成该地区疫情上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布氏菌病流行50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0~2005年全区的布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6~2005年全区共报告布氏菌病29854例,分布于12个盟(市)。呼伦贝尔市是全区布氏菌病流行最严重地区,共报告8606例,占全区的28.83%。20世纪80年代前,全区疫情较重,发病率曾高达34.76/10万,疫情由东三盟逐步扩散到中西部各盟(市);80年代和90年代初,全区疫情维持低发病状态,1995年疫情开始回升,至2005年发病率38.49/10万,达历史最高水平,疫情最重的盟(市)分别是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和集宁市。发病年龄集中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农民、牧民占大部分。结论内蒙古布病疫情有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存在暴发和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甘肃省2000~2010年人间布鲁杆菌病(布病)流行特点,为下一步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10年甘肃省人间布病监测和疫情调查资料,采用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 11年间共报告年内新发病人166例,发病率在0.004~0.271/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0.054/10万,特别近几年来,全省布病阳性血清地区分布前几位均为兰州市所辖各县(区)。结论全省人间布病感染率逐年上升,流行范围逐年扩大,布病疫情出现大幅回升;疫情重点地区已由传统的牧区逐渐转向农区,并向城镇逼近和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2004~2010年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和动态分布,分析流行趋势,为全国布鲁杆菌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2004~2010年全国布鲁杆菌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并利用灰色模型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全国布鲁杆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分布范围相对集中、逐年扩大,每年3~8月份高发,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农牧民占很大比例。结论近年全国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严峻,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应根据其流行特征,探讨改进防治策略和措施,加大防治力度和投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本市布氏菌病人、畜间感染情况,防止疫情蔓延,为布氏菌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重点人群及牲畜进行布氏菌病检测。结果本市布氏菌病疫情稳定,人畜间感染率、发病率均已降低至历史最低水平。结论乌海市布氏菌病控制措施得力,但牛的阳性数增多,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3年8月~2005年12月巴彦地区布鲁杆菌病(布病)的流行动态及发展趋势,确定防治对策。方法按全国布病监测方案,对黑龙江省巴彦县人群进行连续监测,并对高发乡镇人群进行了布鲁杆菌素皮试,对阳性者和易感人群做琥红平板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结果2003年8月~2005年12月巴彦县共发生布病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9/10万,其中2004年最高,达8.4/10万,并有2名临床医生被感染。结论巴彦县布病疫情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原因是病区牛羊大批私自屠宰和外卖,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蔓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河南省新乡市2005~2011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治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新乡市数据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共报告布病病例186例,11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获嘉县、辉县市等5个县(市),其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86.56%。发病季节以4~7月最多,占全年发病数的59.68%。发病年龄集中在25~65岁,占全部病例的83.33%,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饲养、屠宰及畜产品加工人员为主。结论新乡市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疫情地区已由牧区转向农区,有逼近趋势。要控制布病疫情上升,应尽快加强卫生部门与畜牧部门的密切合作,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深入开展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包头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为综合防治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对包头市9个区(旗、县)的7 ~ 70岁从事家畜饲养、放牧、屠宰加工和贩卖等行业的重点人群进行调查.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采集血样,采用虎红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检测,血清滴度1∶100(++)判定为阳性,布病判定依据《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GB 16885-1997).结果 共采集血样5832份,SAT检出阳性250例,阳性率为4.25%.新发病例数为164人,占2.81%(164/5832).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占66.0%(165/250).布病感染者中,从事家畜养殖业的占80.87%(4757/5882).从地区分布看,达茂旗检出病例最多,检出率为12.10%(73/603).结论 继续加大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重点人群的布病监测,加强牲畜检疫、免疫是有效控制布病疫情的唯一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河南省焦作市造店村布鲁杆菌病疫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河南省焦作市造店村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感染状况,分析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方法 采取访谈方式了解基本情况,采取普查方式搜索病例及收集有关信息,对重点人群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学检测,了解感染状况,运用病例一对照分析确定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造店村重点人群布病感染阳性率为6.26%(27/431).自2003年以来共有病例32例,男女之比为7:1,发病年龄以30-40岁青壮年最多,占34.38%(11/32),职业主要是饲养和屠宰,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死羔犊,牲畜内脏,肉及血液.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触死羔犊,宰杀,饲养为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8.28,5.85,2.96,P<0.05].结论 造店村布病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牲畜没有进行检疫,免疫,病畜作为传染源扩散蔓延和长期存在,群众缺乏布病自我防护意识,通过接触死羔犊,宰条和饲养过程接触感染,导致人间布病疫情的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