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洛汀新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洛汀新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对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高者,采用洛汀新10mg/d治疗,疗程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其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的变化.结果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洛汀新治疗,有明显降低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素氮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改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时,即用ACEI(洛汀新)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郭常辉  王玉君 《重庆医学》2001,30(5):403-405
目的:为研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病中的价值及与尿α1-球蛋白(α1-MG),尿白蛋白(A1b)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8例健康对照者的RBP,用放射免疫法(放免法)测定了白蛋白排泄量(UAE)及尿α1-MG。结果:糖尿病组尿RB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UAE的增高,尿RBP明显增高,尿RBP与UAE及尿α1-MG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在正常白蛋白尿组中,当尿白蛋白排泄的正常时,发现已有10例尿RBP增高,7例尿α1-MG增高,提示部分糖尿病患者在肾小球损害前,可能已存在肾小管的损害。结论:尿RBP排泄量增高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损害的检测指标之一。α  相似文献   

3.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正二  姜哲 《吉林医学》2009,30(13):1288-1289
目的:观察尿微量蛋白的测定,探讨尿微量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微量蛋白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排泄量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尿微量蛋白测定可为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63例(观察组)和健康自然人63例(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Ⅳ型胶原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排泄率;比较两组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铜蓝蛋白、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Ⅳ型胶原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Ⅳ型胶原蛋白、尿微量蛋白能够很好地反映糖尿病对肾脏造成的损害的大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5种尿微量蛋白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 ,常规检测尿蛋白常为阴性 ,但此时尿中已有微量蛋白的增高 ,有资料显示[1~ 3 ] 尿微量白蛋白 (MA)、α1 微量球蛋白 (α1 MG)、转铁蛋白 (TRU)、β2 微球蛋白 (β2 M) ,均可作为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对 4 1例糖尿病患者的上述 4种微量蛋白和尿免疫球蛋白 (IgG)进行联合检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1例糖尿病住院患者 ,男 33例 ,女 8例。年龄 6 0~ 80岁 ,均为 2型糖尿病 ,病程 6个月~ 2 0a,平时用饮食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半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在筛查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Micral-TestⅡ试条测定血糖控制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的 2 4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晨尿。结果 :尿白蛋白为 0mg L者 16 4例 ,2 0mg L者5 6例 ,5 0mg L者 14例 ,10 0mg L者 6例。随着病程的延长及年龄的增长 ,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逐渐增高。结论 :半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有助于筛查早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人血层粘连蛋白变化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2型糖尿病69例、正常人57例的血层粘连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糖尿病病人血层粘连蛋白高于正常人,而尿白蛋白排泄率异常组,血层粘连蛋白显著高于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组,差异显著。结论:血层粘连蛋白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有显著相关性,揭示血层粘连蛋白增高与早期糖尿病肾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的定量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利用速率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 6 5名糖尿病人以及 5 0名正常健康人的 2 4h尿中α1-微球蛋白 (α1-MG)、免疫球蛋白G(IgG)、尿微量白蛋白 (MA)、尿转铁蛋白(TRF)的含量。结果 :6 5名糖尿病人较 5 0例正常健康人尿微量白蛋白显著增高 (P <0 .0 1) ,其他 3种蛋白也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进行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有助于了解糖尿病病人早期肾受损的情况。联合检测尿中MA、α1-MG、IgG、TRF可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对疾病的治疗及转归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延林 《中原医刊》2009,(19):90-9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Ib)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糖尿病患者和70例健康者同时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检测方法为金标免疫定量。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尿微量白蛋白也越高,两者呈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越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监测和发展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8名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照组38例,继续原降糖药治疗。疗程16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结果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在降低血清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相似文献   

11.
尿沉渣分析和尿微量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跃红  高科  李兴禄 《重庆医学》2003,32(12):1642-1643
目的 探讨尿沉渣分析和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及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日产Sysmex UF-100型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尿白细胞(WBC)、红细胞(RBC)、上皮细胞(EC)、管型(CAST);mAlb检测用免疫散射比浊法;RBP用ELISA法。结果 NIDDM组mAlb/Cr、RBP/Cr、WBC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的增高,RBP/Cr随mAlb/Cr增加而显著增高,而WBC与mAlb/Cr无相关性;RBC、EC、CAST在正常对照组与NIDDM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时mAlb/Cr、RBP/Cr为敏感的指标,尿WBC是DM患者应关注的临床指标,但WBC、RBC、EC、CAST不能用于D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urography,MSCTU)对上尿路先天性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5月-2013年12月44例上尿路畸形的病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16~ 87岁,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上尿路先天性畸形患者的CTU资料,44例均行128层螺旋CT平扫加多时相分期增强扫描,对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二维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三维容积再现后处理.结果 44例中,肾融合畸形8例,肾位置异常2例,输尿管狭窄13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11例,输尿管囊肿5例(其中1例内合并结石及同侧重复输尿管畸形),巨输尿管2例,肾发育不良1例,输尿管闭锁1例,输尿管瓣膜1例.结论 128层螺旋CTU能清晰显示上尿路先天性畸形的类型及其并发症,为临床提供科学、可靠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清热利湿佐以温补肾阳加灸法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疗效,为此病的治疗探索新途径。方法:全部入选病例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贤内科门诊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选取资料完整者,共6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石韦散治疗,治疗组给予石韦散加用鹿角霜、党参并在服药期间予以关元穴、太溪穴两穴温和灸。治疗周期为4周。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两组资料对照采用t检验。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清热利湿、温补肾阳加灸法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疗效确切,未见过敏反应和毒副反应;(2)清热利湿、温补肾阳加灸法的治疗方法具有整体调节优势,在有效减轻或消除症状、缓解疼痛的同时,增强了排石功效;(3)清热利湿、温补肾阳加灸法的治疗方法价格便宜,操作方便,简单有效,适于推广,患者较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时间及低温对晨尿微量白蛋白和微量白蛋白/肌酐检测结果的影响,为长时间低温下保存尿标本检测其微量白蛋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主要选择住院患者21名,将每位患者留取的晨尿尿标本分成5份,其中一份尿标本在室温条件下及时送检(1组),其余四份尿标本分别在-20℃冰箱内放置2周(2组)、-20℃冰箱内放置1月(3组)、-80℃液氮下放置2周(4组)、-80℃液氮下放置1月(5组)四种不同条件下。五种不同温度和存放时间的晨尿尿标本,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用酶法检测尿肌酐,并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对上述所测的数据,我们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结果:对重复测量资料,需满足方差分析条件进行Mauchly检验(P值为0.000),用Greenhouse-Geisser法对自由度进行校正后,采用LSD多重比较结果,各组尿微量白蛋白尿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农村地区和不具备当天检测尿白蛋白的地区可采用尿标本集中低温存放和统一检测的方式做尿白蛋白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尿源性脓毒症是指由于泌尿系统或者男性生殖器官的感染引起的脓毒症。近年来随着腔镜泌尿外科的发 展,尿源性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相关死亡人数逐年上升。作为泌尿外科风险最大、预后最差的并发症之一,尿源性脓 毒症病情进展迅速,如对其未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正确处理,易迅速进展为脓毒症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 识别及正确诊治尿源性脓毒症对降低相关病死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尿源性脓毒症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液体 复苏、早期使用抗生素及控制和消除易感因素,其围手术期处理需要外科,ICU,感染科及麻醉科医生之间的多学科协作及共同管理。本文就尿源性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及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处理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早期发现银屑病患者肾脏受累的方法。方法比较尿常规和尿Alb、尿β2-MG、尿IgG测定在检测银屑病患者肾脏损伤中的灵敏度。结果尿Alb、尿β2-MG、尿IgG测定对测定银屑病患者肾脏损伤更加灵敏。结论在评价银屑病患者肾脏是否受累过程中建议使用检测尿Alb、尿IgG、尿β2-M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UF- 10 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红细胞 (RBC)的影响因素及镜检的重要性。方法 :对 UF- 10 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的 331例红细胞 RBC阳性尿液标本进行复查镜检。结果 :有 79例为假阳性 ,占 2 3.9% ,其中结晶所致红细胞假阳性 5 4例 ,占 6 8.3% ,类酵母菌所致假阳性 5例 ,占 6 .3%。结论 :多因素特别是盐类结晶易致 UF- 10 0测红细胞产生假阳性 ,镜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膀胱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有下腹部手术史的前列腺增生症并尿潴留患者的经验。方法报告5例下腹部手术史尿潴留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5例均为男性,年龄59~89岁,其中2例10余年前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1例于5年前行膀胱切开取石术,1例于5年前行直肠癌根治术,1例于3年前行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患者均留置导尿管失败,行B超引导下膀胱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结果 5例均一次性穿刺成功并顺利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引流通畅,无肉眼血尿,无导管脱出等。结论 B超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膀胱穿刺造瘘治疗有下腹部手术史尿潴留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患者下尿路三维模型,探讨SUI的解剖学发病机制及手术机制。方法 对20例SUI患者重建下尿路三维模型,观察其形态并测量膀胱颈尿道后角、尿道倾斜度、尿道长度、耻骨联合下缘到尿道的水平距离和膀胱容量。结果 下尿路三维模型能够全面显示膀胱形态及尿道走向、下尿路与骨盆的解剖位置关系。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obturate, TVT-O)手术前后,膀胱颈尿道后角(poster urethrovesical angle, PU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尿道倾斜度、尿道长度、耻骨联合下缘到尿道的水平距离、膀胱容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尿路三维模型的建立能直观、有效地观察并分析SUI患者下尿路形态及解剖位置改变,有助于评价手术疗效、寻找手术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导尿管与非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 年1月-2015 年10 月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分为导尿管组与非导尿管组。采集合格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导尿管组与非导尿管组病原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导尿管组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属细菌较多,金黄色葡匋球菌为主,而非导尿管组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细菌为主;导尿管组革兰阴性菌以非发酵菌较多,非导尿管组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导尿管组检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较非导尿管组高;导尿管组检出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球菌耐药率高于非导尿管组。结论 导尿管与非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存在差异,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率高于非留置导尿管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