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概况据全市19个县(市、区)传染病年报资料统计,在法定报告的甲、乙类26种传染病中,共报告17种6582例,死亡4例,总报告发病率82.30/10万,死亡率0.05/10万,病死率0.06%。与1996年相比,增报炭疽、新生儿破伤风、肺结核,总发病率上升18.28%,死亡率和去年持平,病死率下降了14.29%。今年如删除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等新增报病种,则发病率为57.02/10万,比去年下降了18.05%。与1996年报告发病率相比,上升的有麻疹、百日咳、麻疹伤寒等3种,下降有霍乱、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淋病、流脑、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平顶山市传染病的发生及变化规律,为其有效的防治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平顶山市2007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人口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07年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14961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0.73%;丙类传染病6种2761例,与2006年同期相比只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种有所上升。报告发病总数为17722例,年报告发病率为356.91/10万,发病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15%。发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乙肝(78.46/10万)、肺结核(81.45/10万)、痢疾(35.77/10万)、麻疹(18.24/10万)、甲肝(17.43/10万)。死亡报告总数70人,死亡报告率为1.41/10万。病死率为0.39%,病死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狂犬病(100%)、艾滋病(71.43%)、乙脑(50%)。1、6.7月份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59倍,以30~4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职业以农民、工人、散居儿童,学生为多。结论乙肝、肺结核、麻疹及肠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管理的重点,农民、工人、散居儿童,学生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惠农区传染病疫情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科学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疫情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11种1727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报告发病率882.19/10万;其中乙类占82.40%,丙类占17.60%;乙肝(304.45/10万)、痢疾(269.71/10TY)、其他感染性腹泻病(92.97/10万)、肺结核(77.13/10万)、流行性腮腺炎(60.79/10万)居报告发病的前5位,男女比为1.56:1,全年均有报告,呈夏秋季高发的特点。结论加强监测,提高信息的利用率,重点做好痢疾、乙肝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李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586-1586,1646
目的 掌握平顶山市传染病发生及变化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传染病、人口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传染病诊断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结果2005年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14127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74.24/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8.89%。发病率居前五位的是乙肝(105.2/10万)、肺结核(89.86/10万)、痢疾(37.16/10万)、淋病(13.38/10万)、丙肝(9.59/10万),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93.05%。死亡报告总数39例,死亡报告率为0.76/10万,病死率0.28%。病死率居前三位的是狂犬病(100%)、艾滋病(49.06%)、肺结核涂阳者(0.31%)。病死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5.79%。5.8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65倍。30~40岁组发病数最高。职业以农民、工人、学生、散居儿童为多。结论 肺结核、乙肝、肠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管理的重点;农民、工人、学生、散居儿童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蓬莱市1956-199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蓬莱市1956-199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疫情动态分布,为有效控制流脑流行、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蓬莱市1956-1995年流脑发病报告资料和流脑防治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56年以来,蓬莱市流脑共报告6705例,死亡3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8.39/10万,死亡率为1.95/10万,病死率为5.09%。第一个阶段从1956-1977年,为自然感染的计划免疫前期阶段,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期间共出现4次大的流行高峰,年平均发病率为65.54/10万,死亡率为3.47/10万,病死率为5.29%。第二个阶段为1978-1995年计划免疫时期,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态势,年平均发病率为10.71/10万,死亡率为0.4/10万,分别比计划免疫前期下降了83.66%、88.47%。全市12个乡镇均有发病,局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爆发或散发。1982年开始大规模流脑菌苗预防接种,使流脑的发病率逐年稳步下降至1995年的0.41/10万。但是流脑的发病季节没有明显改变,2-4月份占全年发病的84.15%。结论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蓬莱市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提示加强疫情监测和预测预报,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流脑疫苗的接种率和覆盖率,推广接种A+c群流脑疫苗,提高人群C群流脑的抗体,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尖措 《青海医药杂志》2008,38(10):64-65
目的:了解我县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情况,加强传染病管理,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每区随机抽查(1~2)个村的传染病漏报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法定传染病总漏报率为29.72%,就诊率为83.78%,就诊漏报率25.8%,就诊报告率74.2%,以此可推算我县2006年传染病估计发病率,我县2006年疫情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为890.25/10万,肝炎215.75/10万,痢疾365.07/10万,则估计传染病总发病率为1317.19/10万,肝炎355.99/10万。痢疾462.79/10万,分别为疫情报告的总发病率、肝炎、痢疾发病率的1.47、1.65、1.26倍。结论:目前我县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严重,应加大对疫情报告管理的力度,尤其增强村医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意识和报告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谢滋宁  蔡波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0,20(3):322-322,F003
目的:了解南通市1999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发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总发病率为193.09/10万,与1998年相比,1999年下降的病种有霍乱、痢疾、伤寒、百日咳、流脑、出血热和离;上升的有肝炎、淋病、梅毒、麻诊、猩红热、狂犬病、疟疾和肺结核;1999年发生新生儿破伤风1例,1998年无病例发生;全年无白喉、脊灰病例发生。结论:肠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赣州市章贡区7年来四种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肺结核)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了1995—2001年四种传染病的发病及流行情况。结果:7年来监测点四种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数为1497例。平均发病率为152.11/10万,各病种平均发病率依次为肺结核234.58/10万,淋病151.50/10万,病毒性肝炎133.17/10万,痢疾89.19/10万。结论:四种传染病的控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王龙  李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306-2307
目的掌握平顶山市传染病发生及变化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痰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传染病、人口资料进行;12总分析。传染病诊断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诊断标准。结果2006年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14827例,年报告发病率为368,51/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4.3%。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乙肝(120.12/10万)、肺结核(81.45/10万)、痢痰(45.31/10万)、丙肝(11.74/10万)、甲肝(9.81/10万),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90.06%。死亡报告总数53例,死亡报告率为1.07/10万,病死率0.36%。病死率居前3位的是狂犬病(100%)、艾滋病(43.40%)、肺结核(O.42%)。5~8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88倍,30~40岁年龄组发病率为最高,职业以农民、工人、散居儿童、学生为多。结论肺结核、乙肝、肠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管理的重点,农民、工人、散居儿童、学生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宝丰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研究其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宝丰县1986~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宝丰县1986—2005年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总发病数17135例,年均发病率187.44/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总死亡42例,年均死亡率为0.46/10万。1986年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是痢疾、病毒性肝炎、乙脑、流脑和麻疹。2005年前5位变化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和AIDS/HIV。结论宝丰县1986—2005年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宝丰县除了继续抓好病毒性肝炎和痢疾的防治工作外,要把肺结核、艾滋病和淋病作为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据全市 19个县 (市 )、区传染病 2 0 0 1年报资料统计 ,在法定报告的甲、乙类 2 6种传染病中 ,共报道 17种 135 5 1例 ,死亡 3例 ,总报道发病率 16 0 4 9 10万 ,死亡率 0 0 4 10万 ,病死率 0 0 2 %。与 2 0 0 0年相比 ,总发病率上升了5 7 6 8% ,死亡率下降了 5 5 5 6 % ,病死率下降了 5 0 0 0 %。与 2 0 0 0年报道发病率相比 ,上升的有 :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淋病、梅毒、百日咳、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乙脑、布病、新生儿破伤风、肺结核等 12种 ,下降的有 :霍乱、麻疹、猩红热、流脑等 4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百日咳。在…  相似文献   

12.
温州市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的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温州市流动人口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加强这些人群的传染病防制和监测工作。方法:我们对温州市1997-2000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结果:(1)流动人口传染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4.75/10万;(2)省外流动人口传染病报告发病率(55.55/10万)高于省内(12.03/10万);(3)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率以呼吸道,肠道,血源和性传播疾病为高,而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和新生儿破伤风相对较低;(4)流动人口中肺结核,乙肝,甲肝和痢疾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数均占总病数的10%以上;(5)流动人口疟疾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于当地人群,而其它传染病发病率则低于当地人群。结论:目前,流动人口传染病问题已日益突出,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将发生严重影响,采取合适的防制措施对控制流动人口传染病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佳木斯市流行性出血热共报告发病593例.报告发病率为23.98/10万;比2004年的578例增加了2.60%,死亡1例。  相似文献   

14.
leqs-lops年伊图里河铁路分局共报告2类传染病10种,发病按顺位排列:痢疾、病毒性肝炎分别位于第1位和第2位,位于第3位至第10位的是:麻疹、猩红热、百日咳、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总共发病10ho例,年平均发病率918.56...  相似文献   

15.
石燕 《医学动物防制》2004,20(7):389-391
1991~2000年全省年均总发病率为357,64/10万,死亡率为0.87/10万。病死率为0.24%。发病的病种有17种,分别为鼠疫、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炭疽、疟疾、新生儿破伤风以及肺结核,其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赣州市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赣州市2000—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37种法定传染病中,该市报告了27种,共报告病例137911例,死亡8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5.10/10万,死亡率为1.53/10万,病死率为0.63%。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报告数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73.47%,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麻疹。结论:在法定传染病中,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是该市的防控重点,其中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和麻疹为先,但性传播疾病中淋病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调兵山市1996-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调兵山市1996-2007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年法定传染病共报告16种11735例。年均发病率为417.08/10万。甲类0种,乙类12种11052例,年均发病率392.80/10万。以肠道传染病为主(59.64%)。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肺结核)呈逐年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主要是痢疾)在2005年以后呈下降趋势。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为乙类主要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主要是其它感染性腹泻)呈上升趋势,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丙类主要传染病。结论痢疾是影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的最主要疾病,预防控制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是今后的工作重点。同时应加大对梅毒、流行性腮腺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的监控力度。根据疫情分析结果,开展强化免疫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发病率上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1年南宁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有效的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宁市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整理,采用率、构成比等指标对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年南宁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种73007例,死亡232例,发病率为1095.94/10万,死亡率为3.48/10万。报告发病人数中乙、丙类传染病分别占32.00%、68.00%,死亡病例中乙类传染病所占构成比为99.14%。乙类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最多,报告发病数在前5位的病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37.1%)、肺结核(25.45%)、梅毒(23.26%)、淋病(6.06%)和痢疾(4.16%)。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手足151病(72.31%)、流行性腮腺炎(13.97%)和其它感染性腹泻(9.62%)。结论南宁市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疾病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常见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与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的运用,分析我市在2008-2012年的5种常见传染病资料,找出传染病流行的规律,并提出相关的传染病控制建议与措施。结果:分析调查的5种传染病,总发病率为0.149%,发病率最高的是痢疾(0.076%),第二位肺结核(0.027%),第三位病毒性肝炎(0.021%),第四位性病(0.016%),第五位流行性出血热(0.008%)。其中流行性出血热和痢疾属于季节性传染病,其他则存在区域性,而且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结论:今后对肺结核与痢疾的防控重点是降低老年肺结核发病率与儿童痢疾发病率,而控制其余3种传染病的关键是降低男性青壮年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惠农区2011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惠农区2011年法定报告的864例传染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18种864例,死亡2例(艾滋病、丙肝各l例),报告发病率465.01/10万,与2010年相比报告率上升3.47%。报告发病居前5位的依次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肝炎、肺结核、痢疾,分别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4.31%、22.80%、17.01%、9.26%和8.91%。结论应加强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肝炎、肺结核、痢疾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