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利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方法观察青年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的结构异常情况,分析病变血管的程度、分布以及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并进行DSA检查的14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管学资料.结果 146例患者DSA检查存在血管异常者102例(异常率69.8%),以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对明确脑梗死病因及发病机制的作用和对急性期治疗决策的意义。方法对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有溶栓治疗适应证的86例患者进行急诊造影,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6例患者造影56例发现与本次梗死相关的血管内血栓,远段血流Timi 0~2级。21例发现存在大血管有中度以上狭窄,无血栓征像,远端血流灌注分级2~3级。9例血管造影正常或仅有轻度狭窄病变,血流灌注正常,造影未发现与本次卒中相关的血管病变。结论急性期脑梗死脑血管造影技术上安全可行,可进一步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使治疗更有针对性。对于血管造影明确有血栓形成或栓塞患者,可采取开通闭塞血管的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88例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方毅  袁良津  蒋鸣坤  施雪英 《安徽医学》2010,31(9):1035-103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所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及其分布。方法 88例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并排除出血。上述患者全部进行选择性颈部和颅内血管造影。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以及血管狭窄形态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88例脑梗死中血管造影显示69例(78.41%)有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58例有颈动脉系统受累,29例有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锁骨下动脉受累8例。其中38例同时有多部位受累。颈动脉系统中以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受累最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的以椎动脉开口处最为常见。19例血管造影正常。结论脑梗死患者DSA显示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开口部位病变为主。DSA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脑血管病变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利用股动脉穿刺进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现将我科2007年11月至2009年4月的78例不同的神经科疾病造影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115例ICD的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结果发现64例69支血管闭塞,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别为28支和27支。血管狭窄75例133处,以颈内动脉最常见。其它尚有血管迂曲扩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大多数患者依据血管造影和有关临床资料可诊断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提示脑血管造影在ICD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总结青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3例青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5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基底节区梗死14例,脑于梗死4例,脑叶梗死4例,侧脑室旁梗死1例。血管造影显示:80%的患者为多支颅内血管病变,前循环合并后循环。1例还同时合并:占冠状动脉第一屈曲部完全闭塞。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主干受累最常见,1例患者右侧颈内动脉次全闭塞。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重要致病原因,颅内大、中、小血管可以同时受累,侧支循环代偿是患者预后良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9.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133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股动脉穿刺进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现将我科2003年1-7月的133例不同的神经科疾病造影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6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的神经疾病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观察和护理.结果 DSA诊断颈动脉狭窄27例,颅内动脉狭窄13例,颈部或颅内血管闭塞8例,颅内动脉瘤7例,颅内占位3例,动静脉畸形2例.并发症: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例,抽搐2例,排尿困难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以上并发症给予相应的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未遗留后遗症,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 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有创检查,术前准备妥善是造影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准确及时地观察病情并完善各项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免疫炎症反应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IL-1 家族新成员IL-33 是Th2 型免疫反应的关键活化分子,经由IL-33/ST2 信号通路在不同的疾病和模型中发挥 促炎或抑炎效应。近年来,关于IL-33 及其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越来越得到关注,被认为是缓解缺血性脑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新型靶点。本文综述IL-33/ST2 信号通路的生成 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并介绍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局灶性脑缺血的发病机制。本课题组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最常用的线栓插入法、开颅手术电凝闭塞法、光化学诱导法、栓子栓塞法分别进行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13.
对 10例重症缺血性脑水肿病人进行颅内压监护 ,观察其颅内压变化并指导治疗。同期对照 38例。结果显示 :缺血性脑水肿的颅内压变化及治疗效果有其特殊性 ,有效的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背景]分析胼胝体梗死的MRI表现特点.[病例报告]39例胼胝体梗死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者为35例,糖尿病者为9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病史为5例;梗死发生于胼胝体膝部者为5例,干部者为27例,压部者为7例,梗死病灶2个及以上者为15例;病灶大小为2 mm×3 mm~8 mm×17 mm.[讨论]MRI扫描可有效且准确地显示胼胝体梗死的部位、大小及合并其他部位的病灶.  相似文献   

15.
丹红注射液治疗复发脑梗死168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复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既往有脑梗死病史的16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88例,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其余治疗相同。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水平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脑微出血影像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25%(P < 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均降低(P < 0.01)。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患者脑微出血影像学无明显变化。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复发脑梗死安全、有效,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126例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影像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分析了作者所在医院近15年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126例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随机选取170例非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作为对照。结果126例前交通动脉瘤中,112例为动脉瘤侧大脑前动脉A1段呈优势供血,对侧大脑前动脉A1段纤细或缺如,血管影像出现明显的“三分叉动脉征”;对照组中,162例的大脑前动脉血管影像双侧对称,无以上表现,仅8例出现“三分叉动脉征”。结论双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均衡是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出现“三分叉动脉征”的患者应积极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王峻峰  郁可  钟婷婷  周华东 《重庆医学》2015,44(13):1774-1776
目的 探讨90岁以上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硬化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回顾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住院诊断为缺血性卒中且已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年龄大于或等于90岁者设为研究组,年龄小于90岁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TA影像形态学特点及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既往病史、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尿酸、血脂等危险因素与颅内外动脉硬化发生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中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者多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90岁以上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及发生率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吸氧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西京  熊利泽  胡文能  郑玉  路志红 《医学争鸣》2002,23(15):1349-1352
目的 研究吸入不同时间 10 0 % O2 能否诱导脑缺血耐受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方法  6 3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7组 (每组 n=9) :即 A组 (对照组 )于缺血前 2 4h吸空气 2 4 h;B,C和 D组分别于缺血前 2 4 h连续吸 10 0 %O2 2 4 ,12和 6 h;E,F和 G组分别连续吸 10 0 % O2 2 4 ,12和 6 h. A,B,C和 D组于吸氧结束后 2 4 h造成脑缺血 ;E组于吸氧后即刻造成脑缺血模型 ;F组间隔 12 h;G组间隔 18h后造成脑缺血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 3- 0尼龙线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 ,2 h后拔出尼龙线使血液再灌注 .脑缺血 2 h和再灌注后 2 4 h行脑功能障碍评分 ,并处死动物取大脑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容积 .结果  B组的脑功能障碍评分与A组相比显著降低 (P<0 .0 5 ) ,C,D,E,F和 G组与 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脑梗死容积 B组 (10 4 .8± 6 2 .1) mm3显著小于 A组 (199.0± 6 9.6 ) mm3(P<0 .0 1) .吸 10 0 % O2 12 h及6 h组及吸 10 0 % O2 2 4 h后即刻造成脑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脑梗死容积无明显差异 .结论 本实验首次证实连续吸10 0 % O2 2 4 h且间隔一定时间后能模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产生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颅外动脉狭窄以及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14例颅内、颅外动脉狭窄;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5例,单纯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例.结果 14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经支架成形治疗后10例血管直径恢复正常,4例血管直径恢复85%~90%.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4例获得致密栓塞,1例疏松栓塞,1例单纯支架置入后动脉瘤腔内血流滞留.术中发生支架移位1例.随访1~36月,无发生缺血或出血性事件,10例定期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支架再狭窄或闭塞,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颅外动脉狭窄以及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