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身振动是涉及工种较多的一种职业危害因素。随着工业生产和医学的发展,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1~3〕。为调查全身振动对石油工人腰椎的损伤,我们对辽河油田钻井、固井、压裂和钻前拖拉机作业的全身振动进行了三轴向加速度测试,并对153名全身振动作业工人和31名对照组工人进行了腰椎X线正、侧位摄片检查。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对象:振动组为153名辽河油田钻井、固井、压裂和钻前拖拉机作业工人,平均年龄335岁,平均工龄118年;对照组为31名不受全身振动危害的测量工和外线电工,平均年龄321岁,平均工龄107年,两…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全身振动对人体所产生的生物动力学效应、生理学效应、病理学效应和心理学效应;提出了对振动环境进行控制、对人体提供保护的原则和方法;从系统工程和优化设计的角度,重点研究、探讨了振动结构动态设计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安全、经济、有效地减小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提高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舒适性和工作效率以及保证伤病员的安全运送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林业作业工人全身振动的职业危害现状,运用先进的振动测试技术和手段对从事林业集、运材作业的工人进行了全身振动测试。三轴向振动测试结果表明,3种类型集、运材车辆Z轴振动强度全部超过了ISO2631的4小时暴露极限值;水平轴向振动强度因车型而异,集材拖拉机X和Y轴、运材汽车X轴振动强度较大,均接近或超过ISO2631的8小时暴露极限值;而运材汽车Y轴振动强度较低,但也超过了ISO2631的8小时疲劳-减效界限值  相似文献   

4.
环境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振动充斥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人们暴露在环境振动中的时间与日剧增.振动已成为七大环境公害之一,给人体带来了各种不利的影响,也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该文综述了影响人体振动的四个主要因素,针对人体泌尿、消化、神经、运动等多个系统分析了环境振动对人体健康影响和危害,结合国际标准和国内规范讨论了人体对振动的感受以及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5.
从祖国医学初谈振动病的辨证施治山东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济南市经十路,250062)韩高波沈祖期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怡然振动病在祖国医学中无记载。是本世纪以来发明使用局部手振动工具或全身振动机械对机体造成的日趋严重的职业危害[1]。其发病机理虽有多...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飞机铆接工具产生的振动危害,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对铆工常用的各种工具的振动加速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铆钉机的振动加速度低于顶把,在所测3种顶把中,以小顶把的振动加速度为最高,大顶把振动加速度为最低。铆手的4 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ahw(4)〕为20.8 m/s2,顶手的ahw(4)为176.7 m/s2,均超过5 m/s2的卫生限值。如果工人不使用小顶把和中顶把而只使用大顶把,同样的接振时间计算出其ahw(4)为61.3 m/s2。提示,顶把产生的振动危害大于铆钉机,而各种顶把中小顶把振动危害最大,使用大顶把能够明显减轻手传振动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砂轮磨光作业局部振动职业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手臂振动职业危害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砂轮磨光作业工人进行医学查体,对振动性白指患者进行计分和分期。结果 白指组全身及手臂症状的发生率及其痛觉阈值和动脉血压明显高于接振组和对照组;白指组计分为12-15 ±10-10 ,Ⅰ期、Ⅱ期和Ⅲ期的白指患者分别为7 人、10 人和3 人。结论 砂轮磨光作业手臂振动职业危害仍较严重,应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的全身振动、手臂振动容许标准是由日本职业卫生协会(JSOH)推荐的预防工作场所振动引起的劳动者健康损害的使用指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与讨论了ISO2631对全身振动测试与评价的规定。按要求对三种淘金船、两种集材拖拉机和三种卡车的全身振动进行了测量与分析。淘金船的Aw为0.23~0.84m/s~2,集材拖拉机座椅的Aw为1.32~7.53m/s~2,卡车座椅Aw为0.88~2.80m/s~2。卡车以“解放115”振动最大,“东风140”居中,“解放141”型卡车振动最小。按ISO2631规定,淘金船的振动只个别场所超过疲劳减效界限值,集材拖拉机座椅振动超过暴露极限。卡车座椅振动分析结果表明,“解放115”型卡车超过暴露极限值,而“解放141”型与“东风140”型卡车均超过了疲劳减效界限。  相似文献   

10.
全身振动训练是一种神经肌肉训练方法,由振动平台产生机械刺激通过脚底向全身传递,进而引起患者生理功能的改变。近期全身振动训练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研究发现全身振动训练对脑瘫儿童康复起着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就全身振动训练对脑瘫儿童下肢功能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全身振动对机体工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733名接触全身振动和201名非接振工人的工效观察结果,研究提示全身振动确可导致机体的工效降低,表现为闪光融合频率的辨别能力平均插板数和短时记忆力减低,视——运动反应时延长及视读错误率增大,其中以后两项指标改变较明显,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接触全身振动作业人员的工效减低程度与振动强度和频率有关,同时还与暴露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全身振动与腰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腰痛(lowbackpain,LBP)是导致45岁以下产业工人劳动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劳工局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每年发生1百万起腰背部工伤事故,损失1亿个工作日。并且在与工作和劳动相关的工伤事故中,腰痛占20%。所以研究并了解在劳动生产中可能导致腰痛的相关危险因素就显得极为重要。全身振动(wholebodyvibration,WBV)就是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并已知与腰痛和多种腰部疾患有关的伤害因素。本文就其与腰痛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一、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在振动对人体的伤害方面,最早引起人们注意,并已广为研究乃至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接触全身振功的采金工、卡车司机和拖拉机手共489人作为暴露组,非接振工人175人为对照组,进行职业流行病学研究,并对作业环境进行了振动测量。结果表明,拖拉机、卡车所致振动均超过ISO2631 8小时暴露极限。采金船振动也不安全。长期接触全身振动可引起腰椎退行性变,表现为低背痛和椎体边缘性唇样增生,且发生率与接振强度和时间有关。增生累及五个椎体,但以L_4和L_3高发。此外,暴露组还出现腰椎正常生理前凸缺失和Schmorl氏结节。胃部疾患和神经系统功能性改变也是全身振动长期影响下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手持振动工具对机体危害的分析丁桂英,于佩华,汪仁杰,陈立新,代树斌局部振动对机体的危害因振动工具不同所致损害差异较大.即使是同类型工具,由于机体所处条件不同影响也不一样。以往的资料多从各类振动工具的物理参量上进行比较和评价,而对人体的危害又多从临床表...  相似文献   

15.
职业性手臂振动综合征指长期从事手臂振动作业而引起的职业性疾患.该病的危害主要包括手臂部的循环功能、神经功能以及骨关节-肌肉的损伤.目前,振动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职业性手臂振动危害防治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振动性神经损伤的病理改变、感觉神经功能改变、分子机制以及振动对中枢神经功能影响的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某汽车车轮制造厂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发生原因,为制定职业性手臂振动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调查分析该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劳动时间、操作方式、打磨工具,检查工作地点并测量手传振动的强度,对发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轮毂车间操作人员以手持打磨工具立位(强迫性体位)打磨为主且操作不规范,发生病例的铝铸坯打磨工段日平均接振时间11 h;轮毂车间岗位手传振动检测结果符合要求。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出,日接振时间与振动诊断级别存在相关性(rs=0.932,P < 0.01);企业近三年未开展手传振动岗位检测与评价工作以及手传振动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结论 企业应及早识别手传振动危害,改变强迫性体位和握力,严格控制振动作业时间,加强个体防护,完善工作场所检测与评价工作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以预防和减少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市内公共汽车噪声及全身振动进行了测定,并对公共汽车女司乘人员进行工时测定和生育机能调查。结果表明,公共汽车行驶中车厢内噪声为中等强度,噪声范围72.0~86.5dB(A),全身振动强度,司机及乘务员座椅处垂直振动加速度超过了ISO2631规定的疲劳-减效界限,但未超过4小时暴露极限,水平方向振动均不超标。女司乘人员平均每日实际接触全身振动5小时。回顾性调查表明,女司乘人员接触全身振动1年以上,月经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周期异常及重度痛经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女司乘人员自然流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矿山凿岩工接触粉尘可致矽肺病,此种危害已受到充分重视,但同时存在的振动、噪声等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往往易被人们所忽视。我院自1996年以来收治3例此类患者,现报告如下。1一般情况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1、33和36岁,均系某镇办钼矿凿岩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meta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探讨全身振动训练(WBV)对女性人群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以“振动训练”、“全身振动”、“骨密度”、“女性”、“Whole-body vibration”、“Bone mineral density”、“Woman”、“Female”为中英文主题词或关键词检索CNKI、CBM、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以及OVID数据库,共纳入20篇国内外文献。结果 全身振动对中青年女性的腰椎BMD影响的WMD=0.00,95%CI(-0.02~0.02),Z=0.03,P=0.98;对股骨颈BMD影响的WMD=-0.01,95%CI(-0.04~0.01),Z=1.07,P=0.28,全身振动对中青年女性的骨密度影响效果不明显。全身振动对绝经后老年女性的腰椎BMD影响的WMD=-0.01,95%CI(-0.02~-0.01),Z=5.27,P<0.000 01;对股骨颈BMD影响的WMD=-0.01,95%CI(-0.02~-0.01),Z=6.42,P<0.000 01,全身振动对绝经后老年女性的骨密度具有显著的提高效果。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对于绝经后老年女性的骨密度提升效果十分明显,但对于中青年女性骨密度则没有明显的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8种载重卡车、拖拉机驾驶员座位的振动进行测量,均超过ISO 2631—1985规定的暴露极限(E·L)界限值。特别是上海50型拖拉机、解放牌4吨翻斗车更为明显。对490名驾驶员进行了一般查体、心电图检查、视觉运动反应时测定和脊柱骨关节X线摄像,并与162名科室办公人员相对照。腰背痛主诉、血压偏高、心电图节律异常、视觉运动反应时减慢、胸腰椎增生性改变等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并随工龄的延长而增加。全身振动及其联合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我国全身振动的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急待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