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通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通市居民意外伤害的死亡特征及其规律,为制定防治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通市2004~2006年的死亡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确定编码,用SPSS 13.0、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南通市居民意外伤害的死亡率为44.412/10万(标化后为35.139/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意外跌落和机动车以外的交通事故,占全部意外伤害死亡的67.12%;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大,死亡率逐渐上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居民意外伤害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前5位原因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机动车以外的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前5位原因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淹死、自杀、机动车以外的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结论 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死是南通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应根据意外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开展相关伤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海县居民伤害死亡特征,探讨影响居民伤害死亡的各种因素,为制定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3年死亡登记系统资料按ICD-9、ICD-10分类,进行伤害致居民死因分析。结果:伤害死亡率71.45/10万,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是主要原因。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前2位原因是淹死、交通事故,中青年组为交通事故与自杀,老年人是意外跌落和自杀。伤害的潜在寿命损失最大,平均减寿率为13.89‰,居死因首位。结论:伤害是导致居民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开展伤害干预已成紧迫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双流县2004—2011年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居民伤害死因监测资料,对伤害死因别死亡率、性别年龄别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双流县伤害死亡率60.48/10万,标化死亡率57.28/10万,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运输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淹死和意外中毒,占伤害死亡的85.3%。8年间伤害死亡率总体未见明显趋势,但意外跌落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淹死死亡率呈缓慢下降趋势。运输事故、自杀、意外中毒死亡以40-64岁为主,意外跌落以65岁以上为主,淹死以0-14岁为主。主要伤害死亡的减寿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2004—2011年双流县居民伤害死亡率未见下降,运输事故为伤害死亡之首,意外跌落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不同年龄段首位伤害死亡类型不同,应针对其分布特征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铜陵市城区伤害死亡状况,为制定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0~2004年死因统计报表,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YPLL)和减寿率等指标分析居民伤害死亡情况。结果2000~2004年伤害年平均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9.86/10万、29.3/10万,死亡率男女性别比值为1.7∶1。YPLL为11 999.5人年,减寿率为9.5‰。伤害死因前5位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淹死、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结论伤害死因是铜陵市城区居民主要死因之一,应加强对交通事故等的综合防治力度,以降低伤害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5-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为伤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死亡资料来源于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资料来源于区计划生育办公室,2005-2014年的死亡资料和人口资料输入DeathReg2005,应用SPSS13.0结合Excel2007,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万州区伤害死亡8521人,死亡率55.57/10万,伤害死亡占总死亡数的8.90%,居全死因第4位,前5位伤害死因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淹死、意外中毒。交通事故是男性伤害的第1死因,自杀是女性伤害的第1死因。淹死是0~15岁组的第1位伤害死因,交通事故是15~55岁组的第1位伤害死因,55~75岁的第1位伤害死因是自杀,75岁以上年龄组的第1位伤害死因是意外跌落。结论 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淹死、意外中毒是危害万州区居民健康的主要伤害死因,是我区伤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应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伤害死亡特征,制定相应的伤害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岱山县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特征和分布规律,为开展综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岱山县2009—2014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死因分类并统计分析。结果岱山县2009—2014年居民意外伤害年均死亡率为62.6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25/10万,居全死因第5位;男女性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意外伤害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外运输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死。潜在减寿率前5位死因依次为机动车外运输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死、意外中毒和意外跌落。结论意外伤害是岱山县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伤害死亡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腾冲县居民伤害死亡发生特点、变化及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开展伤害的预防和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腾冲县2007-2013年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2010)、Excel 2003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3年,腾冲县伤害死亡2795例,伤害粗死亡率61.67/10万,标化死亡率64.83/10万,占总死亡的13.02%,居全死因顺位的第3位。7年监测数据显示伤害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上升最明显。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道路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砸死、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占伤害死亡的76.71%。男性年平均死亡率86.72/10万,标化率90.80/10万;女性年平均死亡率35.02/10万,标化率37.08/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是女性的2.48倍,道路交通事故和自杀是导致腾冲县男性和女性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组伤害导致的主要死亡原因不同,0~岁主要是意外的机械性窒息,1~14岁以淹死为主,15~44岁组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45~64岁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65岁及以上年龄组以意外跌落为主。[结论]伤害已成为腾冲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根据其变化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河南省新安县居民伤害死亡状况,为制定伤害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0—2012年河南省新安县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的伤害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国家推荐的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安县居民伤害死亡居全死因的第4位,死亡率62.53/10万,标化死亡率59.30/10万,占全死因的9.54%。伤害前5位死因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淹死,占伤害死亡的84.02%。婴儿主要死因为机械性窒息;幼儿主要死因为淹死;青少年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40.00%,第2位为淹死,占30.00%;青年人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52.94%,第2位为自杀,占9.66%;中年人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53.21%,第2位为意外跌落,占14.44%;老年人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46.67%,第2位为自杀,占16.92%,第3位为意外跌落,占14.87%。结论伤害严重威胁新安县居民的生命健康,特别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和死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特点,为开展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温州市卫生监测区死亡报告数据,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结果]2010年温州市伤害死亡率为46.30/10万,校正死亡率37.51/10万,在减寿顺位中居于第2位。伤害死亡的前4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占全部伤害死亡的72.81%。[结论]伤害是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是温州市城乡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意外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年龄、性别等),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开展伤害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延庆区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对健康的危害,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对2010-2019年延庆区伤害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延庆区伤害死亡率为51.8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25/10万,占总死亡的7.45%。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和淹死占伤害死亡前5位。2019年伤害标化死亡率36.45/10万较2010年(36.36/10万)上升0.25%;男性(53.42/10万)高于女性(26.57/10万); 0~14岁组以淹死和交通事故为主; 15~44岁组和45~64岁组首位死因为道路交通事故;≥65岁组以意外跌落为主。结论延庆区居民伤害死亡居全死因第5位,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命健康,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降低其发生和死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