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背景颈椎病手术中常用钛合金颈椎融合器,但其出现下沉等情况常影响疗效.目的观察自制高分子聚乙烯颈椎融合器在动物体内应用后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设计随机分组,观察对比实验.单位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材料雌性未孕山羊20只,年龄在1.1~1.6岁.方法实验于2001-06/11在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将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②实验组植入自制颈椎融合器,内填塞自体松质骨,对照组植入自体髂骨块.③6周后两组山羊分别摄X射线片观察椎间隙高度改变;并在麻醉状态下处死动物,将部分颈椎标本置于YJ-14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测试抗压缩力、椎间隙高度及做病理学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抗压缩力测试及颈椎椎间隙的高度变化.②两组椎间融合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结果①两组抗压缩力测试及颈椎椎间隙的高度变化实验组压缩载荷显著大于对照组[(358.64±15.63),(268.82±11.36)N,P<0.05];两组相比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椎间融合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组融合器周围组织切片有大量骨母细胞生长,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自制颈椎融合器具有很强的支撑力和良好的稳定性,可起到稳定颈椎间隙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补气健脾,补益元气,强筋健骨,疏通经络是中医对抗运动性疲劳的经典原则。目的:观察复方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效应。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浙江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1-02/06在浙江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ICR小鼠8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2&;#177;2)g,SD雄性大鼠40只,体质量(194&;#177;7)g。方法:①80只小鼠随机分成两组,40只为中药健力方灌胃(实验组),40只为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喂养15d后,分成3组进行抗疲劳实验(n=15,游泳时间),抗缺氧能力(n=15),血红蛋白的测定(n=10):②睾酮测定:把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中药灌药组、运动组、运动加灌药组。灌药组的大鼠每天灌药1次,运动组及运动加灌药组每天运动1次,为3%体质量负荷游泳至力竭,水温为28℃:喂养20d后,开胸取心血2mL,离心析出血清置4℃冰箱待用,用Minigammal2751计数器,VCS法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测定。②抗缺氧时间。③血红蛋白指标及大鼠睾酮水平。结果:40只大鼠和8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小鼠游泳时间观察: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25.2&;#177;13.7),(108.9&;#177;12.6)min,P&;lt;0.01]。②抗缺氧能力: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所提高[(25.0&;#177;1.5),(23.1&;#177;1.8)min,P&;lt;0.01]。③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实验组血红蛋白指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意义[(162.1&;#177;5.2),(159.3&;#177;5.3)g/L]。④睾酮水平:运动组大鼠明显低于运动加灌药组[(4.69&;#177;0.92),(6.03&;#177;0.77)nmol/L,P&;lt;0.05],生理盐水灌胃组与中药灌药组比较差异不显著[(6.59&;#177;0.91),(6.98&;#177;0.88)nmol/L,P&;gt;0.05]。结论:在疲劳情况下,服用健力方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提高工作持续时间和效力,能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抗缺氧能力,显示出较强的抗疲劳作用。服用健力方中药结合运动训练,可使大鼠血清睾酮值显著高于运动组,说明其具有提高大鼠血睾水平,防止力竭运动引起的血睾下降,加速机体功能状态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已有文献报道生物活性玻璃在骨不连、骨折愈合过程中有较佳的临床疗效,但其在脊柱骨融合过程中的效果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联合颈椎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颈椎前路单节段椎间融合患者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聚醚醚酮材料椎间融合器,其中内填充自体松质骨植骨32例为对照组,采用生物活性玻璃填充36例为实验组。随访观察两组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恢复、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及伤口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相当,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及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治疗3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骨性融合率分别为94%,97%,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6个月时全部融合。两组随访3,6,12个月时椎间隙高度和颈椎曲度指数均获得良好维持,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生物活性玻璃联合颈椎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中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聚氨基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已被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目的:观察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对山羊颈椎的融合效果。方法:取成年雄性山羊,切除C3、4椎间盘,清除软骨终板,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植入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颈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术后2,4,8,12周行X射线检查;术后4,12周行CT扫描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术后2周,实验组平均椎间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12周,两组平均椎间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4周,实验组融合度评分差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两组融合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4,12周,两组均可观察到从成骨细胞集聚、胶原增生到新骨形成的过程。表明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和融合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装置。  相似文献   

5.
沈楠  金岩  张勇杰  聂鑫  赵宇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69-71,i0004
目的:探讨从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分离培养获得大量许旺细胞的有效手段。方法:实验于2005-05/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组织病理教研室和组织工程实验中心完成。①取成年SD大鼠1只截断坐骨神经5mm,缝接入20mm硅胶管中,形成神经再生室。7d后重新打开伤口,刨开硅胶管,截取再生室内神经段置离心管中作为实验组。②取SD仔鼠5只,无菌条件下取双侧坐骨神经混合于离心管中作为对照组。③将两组坐骨神消化培养。通过相差显微镜活细胞计数和S-100细胞化学标记相结合鉴定了许旺细胞增殖和纯化程度。结果:①两组培养的细胞光镜观察结果:实验组的许旺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培养4d后细胞的密度差别尤为显著。实验组的许旺细胞密度大于600个/mm^2,而对照组密度不足200个/mm^2。②两组许旺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组衬染后计数许旺细胞的纯度为(98.0&;#177;1.2)%,而对照组许旺细胞的纯度为(93.0&;#177;2.1)%(P〈0.05)。③两组细胞的生长曲线:培养7d,实验组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达到(49.6&;#177;3.5)&;#215;10^7L^-1,远高于对照组的(31.7&;#177;3.9)&;#215;10^7L^-1。结论:从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分离培养方法能获得大量高纯度的许旺细胞,为自体许旺细胞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稳定准确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必要工具和基础。 目的:建立和评价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材料:实验于2002—05/11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只,假手术组5只。 方法:①通过立体定向术向实验组大鼠脑内囊注入自体血制成脑内囊出血模型。②按ZeaLonga5分制神经病学评分标准评分,观察大鼠躯体感觉及运动功能。③大鼠在麻醉状态下于术前及术后检测体感诱发电位。④测定体感诱发电位后,将大鼠麻醉后处死,取脑制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以最大病灶处光镜观察血肿及组织形态学的改变。 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②两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③两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3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以出现明显偏瘫为造模成功,本实验成功率为93.3%(28/30),实验组神经病学评分为(2.74&;#177;0.46)分,与假手术组(0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体感诱发电位显示,实验组术后各波潜伏期较术前和假手术组明显延迟[P1:(15.72&;#177;0.78)ms,(10.69&;#177;0.52)ms,(10.73&;#177;0.48)ms;N1:(17.95&;#177;1.27)ms,(13.21&;#177;1.31)ms,(13.34&;#177;1.27)ms;N2:(21.16&;#177;1.62)ms,(15.42&;#177;1.46)ms,(15.58&;#177;1.44)ms;N3:(24.86&;#177;1.58)ms,(18.72&;#177;1.76)ms,(18.99&;#177;1.67)ms,P〈0.05]。③假手术组仅见针道周围散在红细胞,无出血灶;实验组病理形态学表现为左侧内囊区不规则或椭圆形血凝块,大致有一个低倍视野范围,出血灶边缘脑组织疏松水肿,病变明显重于假手术组。 结论:用立体定向术回注自体血制成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更接近临床脑出血,且方法简便,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脂代谢紊乱是多种疾病的根源,筛选安全有效的降脂组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葛根素和精氨酸组合物对大鼠脂代谢的影响。设计:分组对照的观察性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和生化科。材料:实验于2004—05/08在解放军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和生化科完成。将8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雌、雄各10只。方法:通过自由进食观察不同剂量(0、0,93,1.39和185g/kg)的葛根素和精氨酸组合物对大鼠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血液学指标。②体质量变化和食物利用率。③主要脏器系数的变化。④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第2周开始两种性别的动物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93g/kg剂量雌性大鼠和对照组血液中胆固醇分别为(1,63&;#177;0,20),(1,29&;#177;0.23)mmol/L,雄性大鼠和对照组分别为(1,75&;#177;0,13)和(1.31&;#177;0.19)mmol/L,雌、雄性大鼠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6.43,6.58,P&;lt;0.05)。3个剂量组脂肪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则显著降低。结论:该组合物可显著降低实验大鼠的体质量、食物利用率、胆固醇和脏器脂肪比值,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胫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煜  吴岚晓  裴国献 《中国临床康复》2005,9(6):202-203,i009
背景:近期很多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的营养和支配对于骨发育和骨折愈合修复过程具有的作用。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骨折愈合及其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创伤骨科和血液科。材料:SD大鼠胫骨横行骨折髓内针内固定模型共16只,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干预:术后实验组每隔1d皮下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然后分别在第2,3,4,5周取动物胫骨进行结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大体比较、生物力学测试和电镜观察。结果:大体观察可见术后2周两组骨折均为结缔组织连接,可见明显的活动;3周时实验组已呈编织骨性愈合、而对照组仍有较明显的骨折端活动;4周两组均呈骨性愈合,但实验组的骨痂较小.成角畸形较小;5周时实验组骨折线已消失,骨折塑形好,对照组骨折端仍呈较大骨痂。大体测量骨折矢状面成角,在第3,4,5周实验组分别为(25.00&;#177;1.82)&;#176;.(24.75&;#177;2.50)&;#176;,(23.25&;#177;3.77)&;#176;,对照组分SU为(32.00&;#177;2.45)&;#176;.(33.00&;#177;5.72)&;#176;,(29.25&;#177;2.22)&;#176;(P&;lt;0.05)。生物力学测试中,各个阶段实验组抗折应力均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早期、不间断的应用BDNF对骨折愈合修复过程中的各阶段均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纳米材料细菌纤维素对大鼠皮肤创伤的促愈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细菌纤维素作为创伤敷料的可能性,提高其应用价值。 方法:实验于2002—06/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用自制创伤仪于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各制造2.0cm&;#215;2.0cm大小的皮肤伤口,深及真皮层,造成皮肤缺损,两个创面之间间隔1cm。以细菌纤维素膜治疗(治疗组),油纱布为对照(对照组)。②观察M12菌体及液体培养特征;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纤维素膜表面孔径。③于手术后4,7,14,21,28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于各时间点随机抽取6只大鼠过量麻药处死进行光镜组织学观察。④伤口愈合率(%)=[(原有创面总面积-观察时创面面积)/原有创面总面积]&;#215;100。 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M12菌体及液体培养特征:透射电镜下可清楚地看到M12菌细胞的形状为椭圆至杆状,挺直或稍弯曲,无鞭毛,不运动。M12静态培养,在液面产生纤维素液膜,经预处理后呈乳白色半透明胶状液膜,外表均匀光滑,质地柔韧。②细菌纤维素膜表面孔径:该膜表面孔径为20~50μm。③两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宏观观察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觅食饮水等活动正常,两组均未出现创面感染。(少两组大鼠伤后不同时间伤口愈合率:治疗组7,14,21,28d伤口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6.17&;#177;2.14)%比(11.83&;#177;1.94)%,P〈0.05;(70.54&;#177;6.35)%比(55.28&;#177;6.63)%,(92.60&;#177;5.62)%比(78.73&;#177;6.24)%.(100.00&;#177;0.00)%比(93.67&;#177;6.33)%,P〈0.01]。⑤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组肉芽组织层形成较厚,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活跃,胶原纤维束增多,真皮层内小血管增生明显。对照组肉芽组织层较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不活跃,胶原纤维含量较治疗组少,小血管数量少。 结论:①细菌纤维素膜对皮肤创伤性损伤具有促进愈合和抗感染的作用。②为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提供了合适的三维支架,可允许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逐渐长人。③有可能成为一种临时皮肤代用品和有应用潜力的生物敷料。  相似文献   

10.
慢性颈脊髓压迫症模型的电生理及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没有完全阐明。目的:建立兔慢性颈脊髓腹侧压迫模型,探讨脊髓慢性压迫后的病理和电生理的改变。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和一所军医大学医院骨科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4在南通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和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12周龄健康中国大白兔6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3.0k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实验组54只。方法:经颈前入路Cs椎体置入钛合金螺钉.进行渐进性加压,建立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组织学检查。②电生理检查。次要结局:神经功能评分。结果:48只白兔进入结果分析,其中正常对照组6只,实验组42只:实验组有31只出现脊髓病症状,改良Tarlov运动功能评分均为3分;其他11只无脊髓病症状评分为4分。正常对照组动物、实验组未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动物和实验组中出现慢性脊髓压迫症状动物的CSEP N1波潜伏期分别为(9.11&;#177;1.61),(11.36&;#177;2.17),(17.55&;#177;3.73)ms。实验组中出现慢性脊髓压迫症状的动物的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N1波,与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未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的动物相比,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本模型可模拟临床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发病过程。脊髓压迫程度越重,越容易出现慢性脊髓压迫症状,CSEPN,波潜伏期也越延长。脊髓的病理损害也越重。  相似文献   

11.
12.
13.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实施现状,探讨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方法及发展方向。[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4例心力衰竭病人的一般资料、自我护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性别、职业、婚姻状态的病人生活质量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以家人照顾为主,自我护理状况不理想。[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我国尚属初步实施阶段,临床医护工作者应积极倡导实施,鼓励家属参与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Dissection of living brain tissue for in vitro experiments requires the use of a rapid euthanasia method. However, the method must not subject animals to unnecessary pain and must be aesthetically acceptable to experimenters. The purposes of the current study were to assess the aesthetics of 6 euthanasia methods, measure the procedure duration, and evaluate brain for pathology after each procedure. We digitally recorded euthanasia of isoflurane-anesthetized rats by 6 physical methods: anesthetic overdose, cardiac exsanguination, decapitation, closed intrathoracic transection of the great vessels and heart, thoracic percussion, and thoracotomy with rupture of great vessels. Volunteer researchers and animal caretakers watched the video and completed an associated questionnaire. Anesthetic overdose and cardiac exsanguinations were rated most aesthetically pleasing, although these procedures took the longest to complete. In contrast, decapitation and thoracic percussion were the least aesthetically pleasing, but these methods were the quickest. No demographic factor was identified that could predict whether a given euthanasia procedure would be favored for aesthetic reasons, and participants provided a wide variety of rationales for the aesthetic ratings they assigned. Although all of these euthanasia methods meet the criteria of approved methods of euthanasia of anesthetized rats as defined by the AVMA, aesthetic features and the scientific need for rapid euthanasia are both considerations in selecting a method.  相似文献   

19.
赵海平  马莉  张艳君 《护理研究》2012,26(3):208-211
[目的]分析影响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的因素,为改进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例原发性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采用自设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调查表、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医学应对问卷、中文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版进行调查.[结果]将病人生命质量总分作为应变量,社会人口学、临床特征、人格变量的4个维度和应对变量的3个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神经质维度和屈服应对维度进入方程,决定系数为0.542,即2个变量能联合预测生命质量54.2%的变异量.[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乳腺癌病人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