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全曲式纤维镜的发展,已可观察全结肠及其邻近的末端回肠,其应用已成为一种合宜的诊断及治疗技术。本文报告Erlangen大学附属医院内科1970~1980年期间纤维结肠镜(简称纤结镜)用于诊断及治疗的总结。诊断性结肠镜检查:6170例纤结镜检查中有病变者4696例(76.1%),其中2629例为息肉,占有病变者的55.9%,其他还有克隆氏病、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胶囊结肠镜下结肠黏膜损伤的内镜影像学特点对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间19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44.2±14.6)岁,入组者以血便、腹泻、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具备溃疡性结肠炎相关诊断依据.研究中将胶囊结肠镜和传统结肠镜下结肠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以传统结肠镜诊断为金标准,统计胶囊结肠镜与传统结肠镜下黏膜分级的一致性(Kappa值和P值),并同时观察胶囊结肠镜检查过程中肠道清洁度、全结肠检查完成率、患者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胶囊结肠镜下黏膜轻度病变2例,中度8例,重度9例;而传统结肠镜下则轻度3例,中度8例,重度8例.经统计Kappa=0.826,确切概率计算P<0.001,提示一致性良好.胶囊内镜全结肠检查完成率达100%(19/19),肠道清洁度优良率达79%(15/19),检查全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胶囊结肠镜能客观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黏膜病变程度,具有部分替代传统结肠镜进行结肠病变监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胶囊结肠镜下结肠黏膜损伤的内镜影像学特点对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间19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44.2±14.6)岁,入组者以血便、腹泻、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具备溃疡性结肠炎相关诊断依据.研究中将胶囊结肠镜和传统结肠镜下结肠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以传统结肠镜诊断为金标准,统计胶囊结肠镜与传统结肠镜下黏膜分级的一致性(Kappa值和P值),并同时观察胶囊结肠镜检查过程中肠道清洁度、全结肠检查完成率、患者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胶囊结肠镜下黏膜轻度病变2例,中度8例,重度9例;而传统结肠镜下则轻度3例,中度8例,重度8例.经统计Kappa=0.826,确切概率计算P<0.001,提示一致性良好.胶囊内镜全结肠检查完成率达100%(19/19),肠道清洁度优良率达79%(15/19),检查全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胶囊结肠镜能客观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黏膜病变程度,具有部分替代传统结肠镜进行结肠病变监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人与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特点.方法:508例青老年下消化道出血者(经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病变),检查当日晨禁食,检查前6h清洁灌肠或口服硫酸镁50g加200ml白开水一次性饮用,后分次饮水2000ml白开水,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508例下消化道出血者,纤维结肠镜检查阳性病变包括大肠息肉、慢性结肠炎、肛管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克隆氏病、结肠憩室、肠结核、血管畸形.结论:青年人与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不同.青年人大肠息肉占首位,慢性结肠炎占第二位.老年人大肠癌占首位,大肠息肉占第二位.  相似文献   

5.
112例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性分析过去13年经结肠镜检查并结合临床、活检符合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的112例结肠炎病例,占结肠镜检总数的3.01%。症状以腹泻(95.5%%)和腹痛(60.7%)为主,中毒性巨结肠和肠外表现少见。肠镜下糜烂和溃疡最多见(96.4%),其次是充血水肿、其它有质脆易出血、血管网模糊、粗糙颗粒感和假息肉。与病变范围广泛者相比,病变限制在直肠及乙状结肠的UC的病情轻、合并症和非典型增生少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胶囊结肠镜下结肠黏膜损伤的内镜影像学特点对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间19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44.2±14.6)岁,入组者以血便、腹泻、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具备溃疡性结肠炎相关诊断依据.研究中将胶囊结肠镜和传统结肠镜下结肠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以传统结肠镜诊断为金标准,统计胶囊结肠镜与传统结肠镜下黏膜分级的一致性(Kappa值和P值),并同时观察胶囊结肠镜检查过程中肠道清洁度、全结肠检查完成率、患者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胶囊结肠镜下黏膜轻度病变2例,中度8例,重度9例 而传统结肠镜下则轻度3例,中度8例,重度8例.经统计Kappa=0.826,确切概率计算P<0.001,提示一致性良好.胶囊内镜全结肠检查完成率达100%(19/19),肠道清洁度优良率达79%(15/19),检查全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胶囊结肠镜能客观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黏膜病变程度,具有部分替代传统结肠镜进行结肠病变监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CT仿真结肠镜对结肠病变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结肠腺瘤。结肠癌,结肠憩室,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病变的CT仿真结肠镜表现,初步评价其在结肠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7例病人(包括20例结肠腺瘤,6例结肠癌,4例憩室,5例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及结肠淀粉样变各1例)行CT仿真结肠镜并和结肠镜检查结果作对照,男26例,女11例,结果 CT仿真结肠镜对结肠癌和结肠腺瘤、结肠憩室有较高的辨别率,成功地检出了6例结肠癌、17例结肠腺  相似文献   

8.
美国癌肿学会推荐对结直肠癌非高危人群作二级预防,即从40岁开始每年一次肛指检查,50岁开始作大使隐血试验和可曲式乙状结肠镜(FS)检查,如发现腺瘤,需作全结肠检查,以期发现和切除同时发生的肿瘤性病变,并定期随访切除再生病变。如FS未发现腺癌的指征,无需作常规检查近段结肠,每3~5年做一次FS检查既足够。作者选择114例大于50岁男性受试者,均无任何结直肠肿瘤的症状和体征,结肠镜检未发现如溃疡性结肠炎或息肉等肿瘤危险因素,直系亲属也无结直肠病史。同期内做FS和结肠镜的全结肠检查。目的为确定男性病人中FS(长60cm)能达到肠段内无腺瘤而近侧结肠有孤立性腺瘤的发生率。结果114例中47例(41%)发现腺癌共88枚,直径为2~2.5 mm·10%大于1.0cm。其分布直肠为13(15%),乙状结肠24(27%),降结肠11(13%),横结肠12(14%),升结肠16(18%),盲肠12(14%)。FS未发现有腺瘤的84例中17例(20%),结肠镜发现其近侧结肠有腺瘤,FS发现有腺瘤的30例中9例(30%)近  相似文献   

9.
内镜及组织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范围的估价朱明钦我院自1976~1990年进行全结肠镜检共2264例次,其中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64次(56例),占结肠镜检查数的2.8%,内镜检查中除详细描述溃结炎症病变所累及的肠段外,并常规作6个肠段的活检...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有关结肠检查的方法很多,本文就纤维乙结肠镜加气钡对比造影(ACBE)与全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初步诊断性检查价值进行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材料与方法:322例≥40岁的下消化道出血者被随机地分为两组,a组:接受全结肠镜检查164例;b组:接受纤维乙结肠镜检查加ACBE 168例。ACBE与纤维乙结肠镜检查安排在同一天内进行。全结肠镜检查时镜管须插至盲肠末端,乙结肠镜检查至少插入30cm。结果:161例(96%)接受纤维乙结肠镜检查者插入顺利,平均插入深度为50cm。31人(18%)无异常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的结肠镜及影像学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镜检查以脾曲、降结肠及乙状结肠为最易受累部位,大多表现为一过型。腹部CT检查以病变肠段的肠管壁增厚为主要表现,腹主动脉或肠系膜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检出率(14.3%)远低于腹部血管B超检查(7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1);右半结肠缺血患者住院日[(13.3±5.7)d]较无右半结肠缺血患者住院日[(9.5±3.4)d]更长,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P<0.001)。[结论]临床工作中,尽早进行结肠镜、腹部CT及腹部B超等相关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缺血性结肠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直肠肛门动力和感觉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常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纤维结肠镜检为结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大多数患者以左半结肠病变为主。Reddy et al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仅存在粘膜病变,也存在结肠动力异常,表现为推进性小振幅收缩增多,但直肠肛门动力和感觉功能有何改变尚不清楚,现研究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3岁~45岁,平均30.2岁,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并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用SASP及灌肠等治疗2wk~4wk,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肠镜检查示结肠粘膜糜烂和溃疡愈合。健康人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2岁~40岁,平均28.6岁。无胃肠道症状和手术史,无肛周疾病和痔疮。所有病例近1wk均未服用影响胃肠道动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肠镜检查,采用Olympus CF XQ240型电子肠镜,均检查至回肠末端10~20cm,结合病理检查、临床表现、内镜表现对回盲部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结果3127例肠镜检查中,发现回盲部病变253例,占8.1,明确诊断241例,诊断不明者12例,确诊的病例中,主要病变有炎症98例,息肉38例,溃疡性结肠炎37例(多为全结肠累及回盲部),其次为憩室22例和肿瘤22例,结核及Crohn病少见。结论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提高其确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 IC)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结肠镜、腹部CT检查结果,记录转归情况。结果本组78.6%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40例、便血38例、腹泻28例。42例结肠镜检查显示,92.9%的病变发生在左半结肠;40例行病理检查,表现为结肠黏膜充血28例、糜烂18例和溃疡8例,与正常黏膜界限分明。30例行腹部CT检查显示,9例结肠肠壁增厚。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后,入院2周~1个月复查结肠镜,40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 IC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便血、腹泻为主,结肠镜检及腹部CT检查均有助于明确诊断,保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猫抓样结肠     
猫抓样结肠(CSC)是一种新近命名的内镜下特征性病变,病变于结肠镜检查中出现,好发于盲肠和升结肠,表现为红色、线形黏膜撕裂,发生机制被认为是结肠镜检查过程中肠腔内注气过多所致的结肠黏膜气压伤,并可能有其他机制合并参与。CSC病变可见于胶原性结肠炎、转流性结肠炎或合并其他非肠道原发疾病或状态。随着临床医师对该命名的认可,相关报道逐渐增加。本文通过复习现有相关文献,旨在更好地了解这一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结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北京军区总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192例因腹痛、便血、腹泻、腹胀等症状就诊的患儿行结肠镜检查,并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129例患儿首次结肠镜检查完成全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完成率67.2%。32例患儿进镜过程中发现病变后退镜。病变部位主要为乙状结肠及直肠。病变主要为结肠息肉、结肠炎、过敏性紫癜、嗜酸粒细胞性肠炎、移植物抗宿主病、炎症性肠病等。91例便血患儿中61例发现大肠息肉。结论结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对小儿肠道疾病诊断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小儿结肠病变常见部位为乙状结肠及直肠。小儿便血最常见原因为结肠息肉。  相似文献   

17.
结肠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王若燕  季圣肪  李峰 《山东医药》2011,51(13):43-44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35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在腹痛症状出现后72h内行全结肠内镜及病理检查,并于首次检查后2周~2个月内复查结肠镜,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35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全部位于左半结肠。一过性炎症型33例,狭窄型2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早期行结肠镜检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表现,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内镜检查、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50岁以上者14例(77.8%),男女之比为1:2,伴有相关基础疾病者15例(83.3%),主要表现为腹痛17例(94.4%),腹泻11例(61.1%)及血便16例(88.9%),病变部位多数位于左半结肠(93.3%).结论 对于急性下腹痛伴便血的患者尽早进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判断预后及早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慢性结肠炎属祖国医学“久泻”、“休息痢”等范畴。笔者通过纤维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结肠粘膜变化 ,并用扶正祛邪方对 1 2 3例慢性结肠炎进行辨证论治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7例 ,女 5 6例 ;年龄 2 5~ 65岁 ,平均 41 .3岁 ;病程 5~ 1 8年 ,平均 1 3.2年。 1 2 3例患者均经纤维肠镜、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病变部位在直肠 ,乙状结肠 64例 ,左半结肠 5 5例 ,右半结肠 4例 ,主要症状有腹泻伴夹粘液 ,便稀 ,日 3~ 5次 ,腹部胀痛。1 .2 诊断标准 :结肠镜检查示肠粘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  相似文献   

20.
83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8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结肠镜下特点。结果 IC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多数患者伴有可能的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和腹泻,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病变类型以一过型最为多见。结论结合临床表现与结肠镜结果,该病基本可诊断。经及时治疗,IC预后良好,早期行结肠镜检查对诊断IC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