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胚胎肝动脉血管构筑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肝动脉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24周人胚胎肝脏微循环血管三维构筑特点。本文观察了肝内微血管芽生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到肝内存在有血管球及特殊类型的血管网;讨论了胚胎肝内微循环血管构筑的临床意义,为胚胎肝移植术提供血管立体构筑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心血管系统中,微血管是实施氧、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等物质交换功能的重要部位。近年来,对微血管构筑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即微循环学。关于血管铸型技术最初应用于器官和动物体的大标本制作,而在小型脊椎动物的器官研究方面,因为动物个体小,铸型难度大,应用较少。我们选用豚鼠作为实验材料,经反复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眼的微循环是多年来研究的课题,特别是葡萄膜的微循环,因其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错综复杂的睫状血管及葡萄膜黑色素之间,不易于直接观察。尽管过去曾以组织切片,胰蛋白酶消化后平铺片(1),眼血管内注入墨汁或氯丁乳胶(2、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4、5)等进行研究,但总不能满意地表明葡萄膜微血管的立体构筑。近来有人(6~11)用塑料灌注血管,制成血管铸型,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获得了完整而精细的微血管立体构筑。利用扫描电镜研究眼的微循环,国外报导较少,材料多为动物,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采用墨汁灌注光镜观察法、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法,研究了成人胰腺胰岛的微血管构筑。结果表明:成人胰腺内绝大多数胰岛由小叶内动脉直接分支供应;胰岛内微循环流向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中央型、周围型和混合型;胰岛输出血管——胰岛-腺泡门脉血管可分为聚合型和连续型两种类型;少数小胰岛无小叶内动脉分支直接供应,而由附近较大胰岛的输出血管供给,这种连接大、小胰岛之间的血管称为胰岛-胰岛门脉血管。  相似文献   

5.
应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技术研究8例成人肾脏的肾小球微血管构筑,结果发现:1.输入小动脉在肾小球血管极处分为2~5支小球内小叶微动脉。输入小动脉血管铸型的直径为126.35±20.5μm。2.肾小球是由小球内小叶微动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网小叶间交通支和毛细血管输出根所构成的近似于球状体,小球内每个毛细血管网小叶均是一个独立的机能解剖学单位;3.299个肾小球均有一支输出小动脉,只有一个肾小球有两支输出小动脉。输出小动脉的血管铸型直径为91.35±11.7μm。4.输出小动脉起始处具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装置,此结构在调控肾小球内的微循环血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心脏微血管立体构筑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墨汁灌注,光镜观察和ABS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人心脏微血管立体构筑的形态学特点,发现在心肌内确实存在有侧边带区和心肌内的血管球。但这种乏血管区并非完全的贯穿心壁全层。在心脏的某些部位确有典型的心脏血管球存在,它们是心脏冠状血管树状分支的终末支微血管互相缠绕形成的,这些血管球与心肌细胞的供应血管之间有明显的吻合。  相似文献   

7.
人胰岛微血管构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采用墨汗灌注光镜观察法、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法,研究了成人胰腺胰岛的微血构筑。结果表明:成人胰腺内绝大多数胰岛由小叶内动脉直接分支供应;胰岛内微循环流向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中央型、周围型和混合型;胰岛输出血管——胰岛-腺泡门脉血可分为聚合型和连续型两种类型;少数小胰岛无小叶内动脉分支直接供应,而由附近较大胰岛的输出血管供给,这种连接大、小胰岛之间的血管称为胰岛-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左心室壁的微血管配布,为心脏微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应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6只犬左心室壁的微血管构筑。结果 心内膜下毛细血管有丰富的吻合丛,心肌层毛细血管平行排列,与心肌纤维方向一致,吻合较少。心外膜层毛细血管吻合较丰富。微动脉、微静脉行于肌束间,微动脉、毛细血管后微动脉起始处可见环形压迹。结论 犬左心室壁内微血管配布特征对心肌血流调控有着重要意义,并为  相似文献   

9.
墨汁灌注狗颈总动脉,火棉胶连续切片光镜观察牙周膜微血管构筑,图像分析仪进行半定量分析,甲基丙烯酸甲酯铸型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狗的下颌前磨牙牙周膜内微血管分为2层,靠近牙槽骨壁侧主要为纵行的管径较粗的血管,靠近牙根侧为毛细血管网。  相似文献   

10.
人胚胰腺微循环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方法,观察人胚胰腺微循环血管三维构筑的形态学特点。人胚胰腺微循环血管依据其形态学特点可分为胰腺小叶间血管干;胰腺小叶周围血管网;胰腺管周围血管袢及胰岛的血管球4种类型。本文对比了人胚胰腺微循环血管构筑与猴、犬、兔胰腺的血管形态学异同点,阐述了其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微血管腐蚀铸型扫描电镜,观察了2例3岁幼儿的舌肌和翼内肌的微血管构型。在扫描电镜下,舌肌内的毛细血管网构型分三类:1.花蕊样毛细血管袢;2.云朵样毛细血管网;3.多角形套状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铸型的直径为5.3±1.5μm,描述了动脉铸型表面上的内皮细胞核压痕和前毛细血管括约肌压痕的形态特征。讨论了血管袢的结构形态及其机能意义,为理解骨骼肌的微循环的过程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金黄地鼠颊囊癌微血管构筑的实验研究李龙江,温玉明,毛祖彝。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6;12(1)∶9利用DMBA诱发金黄地鼠颊囊粘膜癌变,结合树脂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对动物颊癌血管生成形态学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癌前...  相似文献   

13.
应用皮肤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指、趾纹内皮肤微循环血管动、静脉交界处三维构筑特点。发现在每条皮嵴的内部有浅、深两种形态不同的微循环血管。浅层为两排方向与皮纹方向完全一致的乳头内血管小树;深层为水平走行在每排皮肤乳头基底部的微动脉。每条皮嵴的内部深层有两条并行排列的轨道式微动脉,其方向与皮纹一致,其间有交通支相连。皮沟深部有呈“V”型连接相邻两侧乳头下微动脉的联络血管。同时讨论了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颅脑火器伤早期脑微血管三维构型和超微结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火器伤早期猫脑微血管三维构型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应用脑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伤后脑微血管三维结构的变化,同时行脑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 颅脑火器伤后,脑微血管发生紊乱,既有血管痉挛又有血管扩张,出血和缺血并存,微血管括约肌出现病理性强力收缩,部分微血管破裂,血管内皮细胞微绒毛、空泡增多,紧密连接增宽,基底膜断裂,血管周围水肿及周围神经细胞损伤。结论 颅脑火器伤早期脑微血管结构出现损害,引起了脑微循环功能紊乱,导致脑的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用墨汁注射兔胰腺血管,冰冻切片以及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为铸型剂制备的犬和猴胰腺微血管铸型,分别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胰腺的微血管构筑。结果表明胰腺小叶内动脉向胰岛毛细血管网,腺泡毛细血管网和导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分别发出输入微动脉,即胰岛微动脉,腺泡微动脉和导管周围微动脉。而胰岛的血液经胰岛一腺泡门脉血管,胰岛—小导管路径以及直接注入小叶内或小叶间静脉三种途径离开胰岛。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15例20~38周胎儿肾小球血管构筑。发现,球型肾小球占多数(71.5%),菊花型(16%)和混合型(12.5%)较少,肾小球的类型是由胚胎早期发育所决定。入球与出球小动脉多为1支,少数有2支以上,在入、出球小动脉之间未观察到有直接吻合的血管,但少数肾小球与肾小球之间有毛细血管相交通,或肾小球与肾小球之间接触部分毛细血管形成直接吻合。此外,还观察到较少的近足月龄胎儿肾小球旁器内毛细血管的构筑,其毛细血管分布较局限,毛细血管直径大于其形成网眼的直径。  相似文献   

17.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由于结石分布在肝内胆管系统,病理改变有其特殊性。长期的梗阻和胆管炎使肝胆管及其微循环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目前对这方面的了解尚少。我们用铸型和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胆管及微血管的三维立体构筑进行观察,目地是研  相似文献   

18.
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法观察胎儿左心室壁内各级微血管,发现心肌不同层次内的毛细血管口径、间距有差异。讨论了微血管结构特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体皮瓣微血管立体构筑特征,比较下肢皮瓣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微血管密度的差异.方法应用墨汁灌注、酶组织化学染色、血管铸型三种方法对人体25例(50侧)下肢标本进行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发现皮瓣微血管构筑呈树枝状分布的形态特征,大腿内、外、前后各侧区真皮网状层的微血管网密度无显著差异,而小腿后外侧区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内、前侧区.结论下肢皮瓣内微血管密度的差异为临床中厚皮片供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基底节区的血管构筑学。方法 取2例新生儿大脑制成甲酯铸型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基底节区的血管来源和形态。结果 基底节区的动脉主要来自大脑动脉,大脑中动脉,这些动脉呈现蛇形迂曲走行,具有多次直角分支的特点,在微动脉分支起始处可见鼠尾状结构,并见微动脉有U形血管样。微血管系中存在丰富的血管吻合,在血管铸型的始末端可见平滑肌压迹。结论 基底节区的血管中有较多的微血管吻合及丰富的血流调节装置。该区动脉所具有的多次直角分支的特点,微动脉分支起始部的鼠尾状结构以及U形血管袢的存在,可能是该区易于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