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莺 《海峡药学》2012,24(7):143-144
目的探讨缩宫素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80例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随机分组,40例加用缩宫素为实验组,40例不加用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产程进展和分娩情况。结果两组孕妇使用分娩镇痛后疼痛均明显减轻,实验组的产程显著加快,手术助产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两组的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无显著性。结论缩宫素在分娩镇痛中的正确使用可明显缩短产程,降低阴道助产率,对母儿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采用硬膜外小剂量复合药物持续麻醉方法,用于分娩止痛。我们通过产科分娩前“头位评分”选择适应症;产程全程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宫缩/胎心。33例病人应用此方法,在分娩活跃期进行硬膜外置管,行小剂量复合药物持续泵入麻醉方法分娩止痛效果好,不影响宫缩及产程进展,不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值,对降低剖宫产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阻滞用于无痛分娩比较安全、有效.连续性硬膜外镇痛(CIEA)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优于间歇单次注药法.联合腰麻一硬膜外麻醉用于产科镇痛效果也较好. 较常用的局麻药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镇痛药以阿片类为主,也可采用氯胺酮、可乐定或曲马多.采用"硬膜外平衡镇痛术"能以最小的剂量获得良好镇痛效果而减少其毒副作用.   相似文献   

4.
分娩镇痛是指应用各种镇痛方法,消除分娩时的疼痛,或将分娩痛降至最低限度。分娩镇痛技术是人们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一个国家的分娩镇痛率从侧面反映了该国经济发展和国民综合水平。调查显示发达国家分娩镇痛的普及率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一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位水囊加缩宫素引产配合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产科住院的需要进行引产的足月孕妇100例进行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低位水囊加缩宫素配引产。观察组在对照组引产方案基础上给予椎管内分娩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观察两组产妇和婴儿妊娠结局,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两组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和剖宫产发生率分别为2.00%、32.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0%、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重度污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位水囊加缩宫素引产配合椎管内分娩镇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明显的缩短产程,减少剖宫产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的开展及应用体会。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96例初产、足月、单胎头先露、没有妊娠并发症以及宫缩乏力且胎儿的情况十分正常的分娩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结果 80%的无痛分娩产妇在注药后10 min痛感完全消失,20%的无痛分娩产妇仅在宫缩时出现轻微的阴部胀痛,第二产程关闭电子泵可避免镇痛药对腹肌、肛提肌的抑制,缩短第二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结论硬膜外阻滞由于具有镇痛效果确实、对循环动力学影响较小、对中枢神经系统无抑制作用、可控性大以及能取得产妇的主动配合等优点,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分娩镇痛不仅可解决产妇的疼痛问题,更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 2 0 0 2年 12月开展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法(PCEA)应用于分娩中 ,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2月至 6月 ,选择住院分娩单胎、头位、初产、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足月产妇 3 9例为PCEA组 (观察组 ) ,同期不愿行无痛分娩的足月头位初产妇 3 9例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体重及胎儿大小等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1 2 方法 PCEA组 :由麻醉科医生操作 ,采用硬膜外麻醉 ,让产妇左侧卧并尽可能舒服地屈曲。消毒、铺巾 ,取腰 2~ 3或腰 3~ 4椎间隙进针 …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连续硬膜外阻滞应用在分娩镇痛中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住院待产并未采取任何镇痛分娩方式的10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开展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10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最后对两组孕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产后产妇、新生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比,分娩镇痛组疼痛感觉明显缓解,缩宫素使用率上升,第一产程的活跃期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剖宫产率、第二程时间、羊水污染、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镇痛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产程,且并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鲍月茹  华伟 《天津医药》2001,29(5):281-283
目的通过30例产妇应用连续硬膜外腔注药行分娩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及对宫缩、产程、宫口开大、儿 头下降的影响,并行母血、脐血的血气分析。方法在放置硬膜外腔管后产妇连续接受(1)10ml0.125%布匹卡 因,(2)10ml0.2%罗哌卡因,二者任选其一直至分娩。结果注入初始量镇痛药后子宫收缩轻度抑制,持续10~15 分恢复。此后在连续输注及第二产程中无宫缩抑制现象。结论低浓度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可缩短产程、使儿头下 降及宫口扩张速率加快,降低产妇体力消耗,缓解胎儿循环系统,减少新生儿酸中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分娩阵痛中腰部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腰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和未选择镇痛措施的分娩产妇各60例,分别作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分娩镇痛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镇痛组产妇阴道顺产率、产程、术后出血以及疼痛情况等指标均好于前者(P〈0.05)。结论在分娩镇痛中,采用腰部硬膜外麻醉有利于产妇顺利分娩,值得选用。  相似文献   

11.
鲍月茹  华伟 《天津医药》2001,29(5):281-283
目的:通过30例产妇应用连续硬膜外腔注药行分娩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及对宫缩、产程、宫口开大、儿头下降的影响,并行母血、脐血的‘ 气分析。方法:在旋转硬膜外腔管后产妇连续接受:(1)10ml0.125%布匹卡因,(2)10ml0.2%罗哌卡因,二者任选其一直至分娩。结果:注入初始量镇痛药后子宫收缩轻度抑制,持续10-15发恢复。此后在连续输注及第二产程中无宫缩抑制现象。结论:低浓度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可缩短产程、使儿下降及宫口扩张速率加快,降低产妇体力消耗,缓解胎儿循环系统,减少新生儿酸中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前后的护理问题.方法 对2010年1月1日-12月30日在本院进行无痛分娩的300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孕妇在用药后镇痛效果均确切,用药后较用药前疼痛明显降低.结论 分娩镇痛中的护理非常重要,对镇痛是否成功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在双胎妊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无产科禁忌证、双胎、要求分娩镇痛产妇45例,应用罗哌卡因复合阿片类药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期间持续监测产妇心率、血压、SpO2及宫缩强度变化和胎心变化;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宫缩时镇痛程度,分别在穿刺前(T0)、负荷量后10 min (T1)、60 min (T2)和宫口开全时(T3)进行VAS评分,记录产妇自控追加次数;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价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记录缩宫素使用情况和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并记录胎位和分娩方式(顺产或剖宫产)之间的关系。记录胎儿娩出后1、5 min Apgar评分。结果产妇分娩镇痛前后心率、血压、SpO2无明显变化。和分娩镇痛前比产妇分娩镇痛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产妇分娩镇痛过程中Bromage评分均为0分,未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产妇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均在正常范围,且剖宫产的几率和胎儿先露的体位有关。胎儿娩出后1、5 min Apgar评分均〈7分。结论对于双胎妊娠的产妇只要胎儿先露的体位合适,应用罗哌卡因复合阿片类药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20,(1):128-130
目的观察全程助产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是否选择无痛分娩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产妇实施全程助产,观察组实施全程助产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会阴侧切率,麻醉副反应及产妇分娩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镇痛效果Ⅰ级率为(62.20%&28.77%),Ⅱ级率为(36.22%&17.81%),Ⅲ级率为(1.57%&43.84%),Ⅳ级率为(0&9.59%),观察组总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为(5.51%&24.66%),满意率为(100.00%&9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产妇分娩中,采取全程助产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缩短产程,减少产妇会阴侧切率,提高产妇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左布比卡因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足月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纳布啡0.2 mg·m L~(-1)复合0.1%左布比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芬太尼2μg·m L~(-1)复合0.1%左布比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产程时间、分娩结局、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出血量,记录不良反应,评估新生儿Apgar评分并检测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产程时间无显著差异(P> 0.05),转剖宫产率分别为10%和8%(P> 0.05)。镇痛后30 min,与镇痛前比较2组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而第一产程NRS评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镇痛期间2组产妇血压、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2组均无呼吸抑制和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结论纳布啡复合左布比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不影响产程,且母婴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钟华坤 《黑龙江医药》2021,34(6):1377-1379
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镇痛和脊髓-硬膜外镇痛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进行分娩镇痛的60例产妇,其中采用连续硬膜外镇痛法30例、脊髓-硬膜外镇痛法30例.麻醉药物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量表(VAS量表)、分娩时间、新生儿的Apgar评分、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及产妇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分娩前、镇痛前阶段(T0)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分娩的第一阶段(T1)、第二阶段(T2)和第三阶段(T3)的VAS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在分娩开始时间、T1和总分娩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但两组患者在T2和T3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5分钟和10分钟的Apgar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产妇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脊髓-硬膜外镇痛方式与连续硬膜外镇痛方式在产妇及新生儿安全性类似,但脊髓-硬膜外镇痛方式具有更佳的镇痛效果及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缩宫素与人工破膜联合在综合性引产的计划性分娩中当的应用。方法对75例计划性分娩的产妇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依据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进行了分组:A组为观察组,包括39例应用缩宫素与人工破膜联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性引产的计划性分娩的产妇;B组为对照组,包括36例只是应用缩宫素以及催产素来进行综合性引产的产妇。引产结束统计相关临床指标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的产妇平均的引产所用的时间是(322.5±29.1)min,生产以后的平均出现数量是(152.3±45.6)mL,有32例患者引产成功(82.1%),有2例患者通过剖宫手术生产(5.1%),统计的数据资料同B组相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缩宫素与人工破膜联合在综合性引产的计划性分娩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我们对200例足月头位临产初产妇联合应用人工破膜、地西泮(安定)、缩宫素(催产素),在缩短产程,减少疼痛及减少剖宫产率方面收到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22~25岁、孕39~42周、单胎初产临产产妇,骨盆外测量正常,排除任何产科合并症、胎膜早破、头盆不称、死胎、畸形等。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0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0例ASAI一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妊娠自愿要求无痛分娩且无禁忌症的行PCEA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将同期300例条件相仿但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方式的自然分娩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开始施行PCEA,分别观察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胎心和宫缩强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L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胎心和宫缩强度、下肢活动情况及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全产程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为(123±68)min,对照组为(205±831min,且分娩镇痛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P〈0.05)。结论PCEA行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