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胃间质瘤应用腹腔镜与胃镜手术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胃间质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与胃镜手术联合方法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对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为2.70%,对照组为16.2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与胃镜联合手术方法治疗,可促使患者术后尽快康复,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胃镜和腹腔镜双镜联合在胃间质瘤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7例腹腔镜定位困难及单纯胃镜难以处理的胃间质瘤,用纤维胃镜定位、标记,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操作。结果 7例均顺利完成定位和手术。手术时间40~70min,术中出血量0~20ml,术后8~18h恢复半流质饮食,术后住院3~5d。结论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术中定位准确、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风险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其中,又以胃间质瘤最为多见[1]。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的发展明显改善了间质瘤的愈后,但外科手术依然是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术前诊断方法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5年间两院收治的3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治疗方法及结果。胃间质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患者可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本组患者肿瘤直径为2.5~21 cm,平均为5.8 cm;根治性手术7例、姑息性减瘤手术2例,胃大部切除术4例,胃楔形切除术8例,腹腔镜下包括肿瘤在内的胃楔形切除17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阳性36例(95%)、CD34阳性26例(68%)、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22例(58%),S-100阳性8例(21%)。本组患者无手术后近期严重并发症,恶性胃间质瘤中根治性手术患者中2例术后复发接受二次手术,4例无瘤生存5年以上,姑息性手术2例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内死亡,良性及交界性胃间质瘤手术后4例复发。结论纤维胃镜、超声内镜、消化道钡餐透视、腹部CT检查有助于手术前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确诊胃间质瘤,手术后应行定期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LGCS)治疗胃间质瘤(GST)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双镜联合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23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全组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5-25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快速准确定位、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8.
<正>胃间质瘤是来源于胃间叶组织的肿瘤,临床较为少见,仅占全部胃肠道肿瘤的2%~3%。以往分为良性、恶性及交界性胃间质瘤,现在认为,所有的胃间质瘤都应当视为潜在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近期疗效,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52例胃间质瘤患者,36例行腹腔镜手术方式(腹腔镜组),16例行开腹手术方式(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近期相关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相比于开腹组,在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在某些方面较开腹手术方式有优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近期疗效,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52例胃间质瘤患者,36例行腹腔镜手术方式(腹腔镜组),16例行开腹手术方式(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近期相关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相比于开腹组,在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在某些方面较开腹手术方式有优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技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0月进行胃间质瘤切除治疗的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自我意愿将这38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一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对两组的随访结果、术后恢复状况和手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术中或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的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腹腔镜组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胃间质瘤较开腹手术治疗方式更为有效、安全,可行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近期疗效,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52例胃间质瘤患者,36例行腹腔镜手术方式(腹腔镜组),16例行开腹手术方式(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近期相关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相比于开腹组,在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在某些方面较开腹手术方式有优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镜联合腹腔镜切除胃巨大间质瘤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选取8例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胃巨大间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胃镜联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给本组患者均给予护理配合,观察本组患者对护理配合的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了87.5%。结论:在胃巨大间质瘤行胃镜联合腹腔镜切除术的同时,给予患者护理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此种护理干预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适应证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适应证能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男性,66岁,主因间断中上腹饱胀3个月,外院胃镜检查发现胃底隆起,性质待查入院。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行胃镜和超声内镜检查提示胃底黏膜下肿瘤,大小约2.0cm×2.0cm,起源于固有肌层,周围未见淋巴结肿大,考虑为良性胃间质瘤。经CT证实周围未见转移迹象,肿瘤较孤立,经与患者谈话讨论手术和胃镜下切除的利弊,患者及家属要求胃镜下切除,并行手术同意书签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胃间质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开放组以开腹术进行治疗;腔镜组以腹腔镜手术治疗。评价:(1)手术耗时、失血量、拔除胃管、恢复进食、下床、出院时间;(2)腹腔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率。结果:(1)腔镜组手术耗时、失血量、拔除胃管、恢复进食、下床、出院时间显著比开放组少,P<0.05;(2)腔镜组腹腔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率显著比开放组低,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手术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创伤和并发症,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利于尽早下床活动和出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45例,其中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双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胃肠道恢复等时间手术指标;核分裂象与恶性潜能分级等病理学组织检查;消化道出血、粘连性肠梗阻、贲门狭窄、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以及再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核分裂象、恶性潜能分级等病理学组织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粘连性肠梗阻、贲门狭窄、伤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再复发患者。结论 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疗效确定,能显著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同时缩短手术时间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贾贺  杨琰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3):176-17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例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术中处理原则以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2h,平均出血量100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44h,平均住院7d。结论腹腔镜下胃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手术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在胃间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2年1月~2016年8月某院收治的66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3例,参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均少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该差异存在意义,即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近,经统计学分析,该差异无意义,即P0.05。结论: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在胃间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更具可行性与安全性,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0.
<正>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项治疗胃间质瘤的微创新治疗技术[1]。它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但是ESD毕竟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在术中术后有可能发生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有腹痛、出血、穿孔、感染,其中穿孔最为危急[2]。若患者在术中已经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