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它们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动态观察52例ACI患者血清P-selectin的变化,并与52例健康对照者对比,同时应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血清P-selectin在ACI发病后早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CI患者血清P-selectin水平高峰时间在发病后3d内,5~7d后开始下降,15d后继续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发病后3d及5~7d血清P-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发病后15d水平(P〈0.001),但发病后3d与5~7d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P-selectin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相关性。结论ACI早期存在血小板活化、它参与了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形成脑梗死早期的发病基础,并参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P-selectin虽然参与发病,但不能预测ACI的致残性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脂和载脂蛋白A1、B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载脂蛋白B(apoB)水平的变化,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并对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TG、TC和LDL-C均比对照组显著为高(P〈0.05或P〈0.01),但HDL-C、apo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和0.05)。中、重型组的TG、TC、HDL-C、LDL-C、apoB和重型apoA、水平与轻度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或0.05) 与中型组相比,重型组的TG、TC、HDL-C、apoB水平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或0.01),但LDL-C、apoA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血脂和与载脂蛋白A1、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和病情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进展性脑梗死70例为进展组,非进展性脑梗死168例为非进展组,分别于入院次日(第1天)、第3、7和14天检测血清Cys-C和CRP浓度,行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TCD)检查,以及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和Barthel 指数( Barthel index ,BI)评分。结果进展组患者入院时颅/颈动脉狭窄率高于非进展组(44.3% vs 29.8%,P<0.05),非进展组患者血清Cys-C浓度在第7、14天下降,血清CRP浓度在第3、7、14天下降,进展组患者Cys-C和CRP浓度在第3天明显增加,Cys-C浓度在第14天下降,CRP浓度在第7、14天下降,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1)。进展组NIHSS和BI评分在入院后进行性增高,非进展组NIHSS和BI评分呈下降趋势( P<0.01)。结论观察血清Cys-C及CRP浓度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进展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影响。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依达拉奉及常规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CRP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月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第14天CRP水平与NIHS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CRP水平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3%(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依达拉奉,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锋 《海峡药学》2011,23(5):123-124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MCI-186)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超敏C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18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0天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0d分别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4mL,测定血清中SOD,hs-CRP的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10天NIHSS评分、C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疔前两组血清SOD、hs-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10天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10d血清SOD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治疔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减少SOD的消耗量,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与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0月治疗的3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发病后3 d、7 d、14 d)和43例健康体检者血液,分析炎症因子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在入院时、发病后3 d、7 d、14 d各时点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炎症因子水平发病24 h内升高,并在卒中后14 d内达到最高水平.入院时血清IL-6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arthel指数无相关性;入院时血清IL-1β、IL-6水平与发病14 d的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后血清IL-1β、IL-6、TNF-α和IFN-γ等炎症因子均增高,并与入院时和卒中14 d时的神经功能评分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早期卒中严重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定中韵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①脑梗死患者临床病情分型与血清hs-CRP的关系:轻型脑梗死组3.83±1.31mg/L,中型脑梗死组5.95±1.68mg/L,重型脑梗死组8.38±1.85mg/L,正常对照组1.28±0.79mg/L。脑梗死各组间血清hs-CRP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与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683,P〈0.01);②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含量比较:治疗前为5.81±1.78mg/L,治疗两周后为1.52±1.28mg/L。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8±0.79mg/L)(P〈0.01),治疗两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s—CRP能反映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定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时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记分(NIHSS)量表测定。结果:治疗后14d氯吡格雷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d治疗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对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12例ACI患者(包括轻型38例、中型39例、重型35例)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①治疗前ACI患者hs-CRP含量为(13.28±2.39)mg/L,治疗两周后为(2.91±1.08)mg/L,正常对照组hs·CRP含量为(2.58±0.65)mg/L。经统计学处理,ACI患者治疗前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叭),治疗两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②轻型脑梗死组hs.CRP含量为(6.974-3.98)mg/L,中型脑梗死组hs-CRP含量为(15.12±7.98)mg/L,重型脑梗死组hs—CRP含量为(21.31±11.27)mg/L。各组间血清hs-CRP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s.CRP含量与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676,P〈0.01)。结论hs—CRP含量与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监测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rt-PA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1、7、14 d的NIHSS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14 d的NIHSS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治疗1、7、14 d的NIHSS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rtPA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溶栓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r-PA)治疗急性脑梗死(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 的疗效.方法 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通立(山东阿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注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注射.2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d、7d、28d采用NIHSS和BI评分方法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NIHSS和BI评分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且2组治疗后1d、7d和28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4.2%)出血,对照组出现4例(16.7%)出血,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使用尿激酶或r-PA溶栓疗效确切,但r-PA对患者的NIHSS和BI评分改善均优于尿激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显著提升ACI 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汪军梅  赵莉莉  刘新宇  赵郁  解用虹 《天津医药》2006,34(8):559-560,594
目的:克隆小鼠载脂蛋白CⅡ(ApoCⅡ)编码序列。方法: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扩增获得ApoCⅡ编码序列,将ApoCⅡ基因编码片段重组入质粒pUC18,得到重组克隆载体pUCl8-ApoCⅡ,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经测序证实重组质粒pUC18-ApoCⅡ中的ApoCⅡ编码片段的序列与GenBank中的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含编码小鼠ApoCⅡ基因的重组克隆载体pUC18-ApoCⅡ,为基因工程生产有生物活性的ApoCⅡ、开展ApoCⅡ的免疫学测定及进一步探讨ApoCⅡ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立  艾妮 《河北医药》2016,(14):2149-2151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14 d的血清和肽素( Copeptin )、N端前脑钠肽( NT-proB-NP)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Copeptin、NT-proBNP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剟.05);治疗后7 d和14 d,观察组的Copeptin、NT-proBNP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够有效的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opeptin、NT-proBNP水平及NIHSS评分,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CⅠ(ApoCⅠ)基因多态性对低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脂血症患者387例,其中94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4、8、12周抽血化验血脂指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ApoCⅠ基因多态性。结果:387例高脂血症患者中H2等位基因相对频率为31.65%,H1等位基因相对频率为68.35%。服用阿托伐他汀8周后,非H2携带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水平明显高于H2携带者(P〈0.05),但未发现TC、TG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降低程度的基因型间差异(P均〉0.05)。结论:ApoCⅠ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的调脂疗效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DL—C/HDL—C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8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检查血LDL-C/HDL-C水平增高组(L1)、正常组(L0),监测1月及3月后LDL—C/HDL—C水平,分别进行mRS、NIHSS评分,立表对比,分析各个指标组间与评分的差异性。结果发病1月、3月后,mRS及NIHSS评分改善幅度均不及L0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DL—C/HDL—C比值越大,发病时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周永勤  黄友敏  何平  宋静 《中国医药》2009,4(8):595-597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在创伤患者病程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80例创伤患者,按照人院时APACHEⅡ评分分为轻度创伤组(34例)和重度创伤组(46例),分别在人院的第1、3、5、7天动态检测血清抵抗素和Hs—CRP浓度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抵抗素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Hs-CRP进行测定;并同步进行APACHEⅡ评分,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入院时轻度创伤组与重度创伤组比较,血清抵抗素和Hs-CRP含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创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在第3天开始下降,血清抵抗素水平在第5天开始下降,APACHEⅡ评分也逐渐下降;重度创伤组患者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虽经治疗仍持续上升,2组上述指标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创伤患者血清抵抗素与Hs-CRP呈正相关(r=0.71,P〈0.01),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4,P〈0.01),Hs—CRP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动态检测创伤患者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结合APACHEⅡ同步评分,有助于准确及时地评估病情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S-100β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以依达拉奉治疗14d,对照组仅以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第1、3、7、14天观察血清NSE、S-100β变化;在发病第1、14、28天对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urvey,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在第1天NSE水平最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第3天后,对照组在第7天后,NSE水平开始明显下降,与发病第1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在第3、7天的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周后NSE下降到相同的水平(P〉0.05)。两组患者S-100β在第3d达到峰值,与发病第1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后逐渐降低;治疗组的第3、7天的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周后S-100β回到相同水平(P〉0.05)。治疗期间各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28天,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NIHSS评分、BI评分在相应时间点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降低血清NSE、S-100β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发展及演变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1例)作为试验组,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再分为轻、中、重型3个亚组;选取健康者作为对照组(151例)。试验组进行常规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mL连续7 d、丹红注射液4 mL连续14 d、5%碳酸氢钠250 mL连续3 d;视情况予以肝素总量不超过12500 u抗凝)。2组均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D-二聚体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监测。比较2组血清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s -CRP 水平、D-二聚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其hs-CRP与神经系统损伤评分呈高度正相关( P<0.05);其D-二聚体水平与神经系统损伤评分也呈正相关( P<0.05)。结论 hs-CRP水平可以独立反映脑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病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F-κB和s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检测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血清中NF-κB和sICAM-1的浓度。评定入院时、治疗后3d、7d、14d、28d、60d的神经功能缺损和60d后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依达拉奉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均较对照组明显(P〈0.001),依达拉奉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且依达拉奉治疗组血清中NF-κB和sICAM-1的浓度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减轻急性脑梗死缺血性脑损伤,其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和sICAM-1的表达,阻断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菅强  殷书升  姜梅  邹永红 《中国医药》2009,4(6):435-436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铁与载脂蛋白AI和载脂蛋白B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比色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肾病综合征组血清铁以及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a)。结果对照组与肾病综合征组间,除血清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血脂各项指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血清铁与脂蛋白(a)具有相关关系(r=0.2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病综合征组中血清铁与载脂蛋白AI(r=0.628,P〈0.01)和载脂蛋白B(r=0.48,P〈0.05)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与其余诸项血脂指标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血清铁的水平可能与载脂蛋白AI和载脂蛋白B的紊乱有关系,其生物学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