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玮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8):165-165
乳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PT)是一种由乳腺纤维结缔组织和上皮组成的纤维上皮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约占乳腺肿瘤的0.3%-1%。因本病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测,组织学分类多有争议,给临床诊治带来一些困难。本组病例收集了近年来治疗的12乳腺叶状肿瘤病例,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原则及治疗方案以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乳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PT)是一种由乳腺纤维结缔组织和上皮组成的纤维上皮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约占乳腺肿瘤的0.3%~1%。因本病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测,组织学分类多有争议,给临床诊治带来一些困难。本组病例收集了12例乳腺叶状肿瘤病例,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原则及治疗方案以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在所有乳腺肿瘤中,分叶状肿瘤仅占0.3%0.9%,占所有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0.9%,占所有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3%[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新分类,将其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个亚型。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少见、生物学行为多变,对手术切除范围和术后是否辅助治疗,临床处理过程中常出现诸多问题。为提高对此种病变的认识,选择正确  相似文献   

4.
<正>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 tumor of the breast,PTB)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发生率约占乳腺肿瘤的0.3%0.9%,约占所有乳腺纤维上皮肿瘤的2%0.9%,约占所有乳腺纤维上皮肿瘤的2%3%[1],易复发及转移,根据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乳腺叶状肿瘤又分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目前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征象,术前诊断率较低,本研究通过研究乳腺叶状肿瘤的钼靶及超声表现,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经  相似文献   

5.
乳腺叶状囊肉瘤(cystosarcoma phyllodes)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疾病,仅占全部乳腺肿瘤的0.2%~2.5%,是双向分化的纤维上皮肿瘤[1],由于其诊断标准、恶性程度、临床预后及治疗方法尚没有绝对统一意见,因此本文通过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0~2006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囊肉瘤12 例,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就其临床特点、钼钯X线表现进行总结,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乳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 of the breast,PTB)旧称叶状囊肉瘤(CP),是由乳腺基质和上皮两种成分所形成的一种纤维上皮性肿瘤,临床较少见,约占乳腺肿瘤的1%。因组织学分型与生物学行为不尽统一,给临床诊治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7.
乳腺浸润性筛状癌(ICC)较为少见,Page等[1]于1983年首次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加以描述。2003版《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首次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乳腺上皮性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予以确认[2]。本文报道一例乳腺ICC病例,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供临床该类型乳腺癌诊治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毓芳  吕锋 《江西医药》2010,45(7):698-699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7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18~48岁,平均33岁,肿瘤大小4cm~10cm,其中良性3例,交界性3例,恶性1例。镜下,肿瘤由良性上皮及富于细胞的间质组成,双层上皮排列呈裂隙状,周围过生长的间质呈叶状结构,间质成分从温和到肉瘤样。结论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术前容易混淆诊断或误诊,可靠诊断为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乳腺分叶状肿瘤(PTB)属于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中一种罕见的类型,现阶段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了解该疾病的发生机理以及良恶性之间免疫表型的差异,有利于鉴别诊断和良恶性PTB的分型,为临床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本文就PTB常见免疫表型以及该病可能的发生机理作一综述,着重阐述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基因改变方面在PTB发生过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希望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突破口和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占全部乳腺肿瘤的0.2%~2.5%,是双向分化的纤维上皮肿瘤。临床上常被误诊为乳腺纤维瘤而行局部肿瘤切除术,术后极易复发,因此诊断和治疗常较困难。本文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叶状囊肉瘤16例,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对照病理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以探讨影像与病理的相关性,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乳房结核,是乳房的一种慢性特殊性感染,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本病少见,但并不是非常罕见,有报道称南非、印度等国家发病率较高,约占乳腺疾病的4.5%,欧美等发达国家发病率较低,发病率约占乳腺疾病的0.5%~1.0%,国内发病率约占乳腺疾病的1.5% ~2.8%,常见于20~40岁妇女,因其临床症状多样,诊断缺乏特异性,各种检查的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文献报道其误诊率可达57.0%~80.0%,详细的查体及完善的辅助检查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诊断此疾病,从而避免误诊、漏诊。为了提高对乳房结核这种疾病的认识,本文拟结合文献回顾威海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1例乳房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正>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1]。即往临床研究乳腺癌弹性评分≥4分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较高[2]。本研究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良性乳腺肿瘤及乳腺癌的超声弹性图像特征,为临床手术提供评分参考,指导外科手术。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  相似文献   

13.
乳腺Peget‘s病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Peget‘s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Peget‘s病患者,从发病率、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类型和分期、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Paget‘s病的发病率为1.6%,发病平均年龄49.3岁,以乳头湿疹样改变作为本病特征性描写为临床表现,0期占33.3%,Ⅰ、Ⅱ期占率为1.6%,发病平均年龄49.3岁,以乳头湿疹样改变作为本病特征性描写为临床表现,0期占33.3%,Ⅰ,Ⅱ期占57.2%,Ⅲ期占9.5%,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改变根治术占52.4%。本组5年生存率72.2%,10年生存率54.5%。结论 Paget‘s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癌,临床上常误诊为乳房皮肤慢性湿疹等良性疾病,治疗上以改良根治术为主。术后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乳腺的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是乳腺良性上皮性病变,在临床上很常见。发生在乳腺导管不同部位的乳头状病变,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这类病变在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容易混淆,难以正确诊断和处理。鉴别和认识本病非常有必要。现就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分类、病因、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及治疗复习文献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瘤的病理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2例乳腺叶状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研究资料中52例患者,其中良性38例(占73.08%),交界性10例(占19.23%),恶性4例(占7.69%)。38例良性叶状肿瘤行扩大肿块切除术,10例交界性叶状瘤患者行单纯乳腺切除术(包括腺体、胸大肌膜及皮肤),4例恶性叶状瘤患者行改良根治乳腺切除术,随访至今,52例患者中复发6例,其中交界性3例,恶性3例,因发生肺转移死亡1例,复发率为11.54%。结论乳腺叶状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肿瘤,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其可靠的诊断方法,交界性和恶性叶状肿瘤容易复发,手术切除是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蓓 《哈尔滨医药》2016,(Z1):106-106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疾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月经来潮之前出现乳腺肿胀,乳房肿块伴乳腺不适或疼痛,其发病率占全部乳房疾病的47%,占育龄妇女84%,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乳腺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需尽早诊治,以防发生癌变[2]。患有该病的患者常常合并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3]。本科室采用中药蜡疗治疗肝郁气滞型乳癖,将中药直接施于患处,通过透皮吸收,使药力直达病所,达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十分罕见,以中年女性为好发人群,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缺失、扩增、雌激素水平升高等因素有关。乳腺叶状肿瘤因临床缺乏典型的症状,误诊率较高,容易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临床将乳腺叶状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三种,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其中手术为该疾病的首选疗法。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伴破溃及感染性休克加重了病情,对患者全身系统均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危及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予以该疾病患者早期的诊断、积极的治疗,对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次研究中主要以1例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伴破溃及感染性休克患者为例,对其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临床乳腺叶状肿瘤疾病的诊治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乳腺叶状肿瘤(PT)是一种罕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在组织学上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3种。恶性PT发病率低,预后差。目前临床上对晚期恶性PT的治疗暂无统一标准可供参考。本文报道1例恶性程度高、术后多次复发并远处转移的恶性PT患者,患者经一线治疗后病情迅速进展,而接受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后却获得长时间的病情缓解,疗效显著,提示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可能成为恶性PT治疗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门采用近红外线乳腺检查仪,对1440名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乳腺囊性增生病居首位。发病率为18%,好发年龄为30~40岁。其次为乳腺肿瘤,约占全部乳腺病的30%,良性肿瘤以纤维居多,占良性肿瘤的75%,好发年龄为18~25岁。乳腺癌发病年龄上升趋势,乳腺疾病发病情况与是否哺乳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绝经后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76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绝经后卵巢肿瘤中,恶性肿瘤30例,占39.5%(其中上皮性肿瘤26例,占86.7%),交界性肿瘤7例,占9.2%,良性肿瘤39例,占51.3%,B超提示囊实性或实性肿瘤者(29/47,61.7%)与囊性(1/27,3.7%)相比,恶性率明显升高(P<0.01),肿瘤直经10cm组恶性肿瘤发生率(28/46,60.9%)与<5cm组(0/8,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上皮性恶性肿瘤发生率高,尤其B超提示,囊实性或实性肿块、且直径10cm者恶性率较高,对绝经后卵巢肿瘤应及早诊断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