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氧化酶法分别测定35例ISH患者,31例单纯期高血压患者,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Hcy,Tc,Tg水平,结果:(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Tc,Tg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Hcy水平只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舒张期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Tc,Tg水平与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Tc,Tg水平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原Hcy水平却高于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Hcy与Tc,Tg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5(P<0.01),0.389(P<0.01)。结论:老年ISH患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较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和健康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且血浆Hcy和Tc,Tg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高血压分级、血浆Hcy水平、脉压及斑块稳定性分组。结果不同高血压分级组血浆Hcy、IMT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Hcy组血浆Hcy、IMT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Hcy组(P〈0.05),高脉压组血浆Hcy、IMT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脉压组(P〈0.05)。血浆Hcy与高血压分级呈正相关(P〈0.05)。血浆Hcy与IMT及24hPP均呈直线正相关(P〈0.05),IMT与24hPP呈直线正相关(P〈0.05)。血浆Hcy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稳定斑块组高Hcy率及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Hcy升高与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形成及稳定性密切相关,高24hPP的高血压患者血浆Hcy升高及颈动脉斑块形成风险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DM)患者100例、DM+CAS(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舳例及体检健康者90例,采用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浆中Hcy,叶酸(FA)、维生素B12(维生素12)浓度,同时测定血脂和空腹血糖水平。结果DM+CAS组He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M组(P〈0.01),而DM+CAS组FA、维生素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DM组(P〈0.05或P〈0.01)。DM+CAS组和DM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P〈0.01)。DM+CAS组的Hcy与血糖呈正相关,与FA、维生素12呈负相关。结论高Hcy血症是DM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可能在DM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及内皮素、Lp(a)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0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分成正常组与颈动脉斑块组,分别测定脉压及血浆内皮素和血清Lp(a)水平。结果颈动脉斑块组脉压值及内皮素、Lp(a)水平均较颈动脉正常组增高(P〈0.05)。结论脉压增大及内皮素、Lp(a)水平升高是致颈动脉壁硬化的危险因素,脉压增大、内皮素和Lp(a)水平升高是老年高血压血管重塑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 )的水平,探讨Hcy、hs-CRP与老年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高血压的老年患者105例,为高血压组,同时根据舒张压的变化分为2个亚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组(单高组)52例;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的老年高血压组(双高组)53例;7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3组的Hcy、hs-CRP 水平变化。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为(18.66±0.99)μmoL/L与对照组(12.34±2.50)μmoL/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患者血浆hs-CRP 水平为(8.84±0.94) mg/L与对照组(2.66±0.45) m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高组Hcy、hs-CRP水平分别为:(18.67±0.97)μmoL/L、(8.85±0.93)mg/L与双高组(18.65±1.03)μmoL/L、(8.83±0.96)mg/L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hs-CRP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之一;Hcy、hs-CRP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AT)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A2(Lp‐PLA2)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早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于2014~2015年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A T性脑卒中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卒中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Lp‐PLA2水平的差异;并采用Pullicino公式计算脑梗死体积,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判断患者短期预后,比较不同脑卒中体积和不同脑神经损伤程度患者血清Lp‐PLA2水平变化,以及Lp‐PLA2水平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卒中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血清LDLC水平呈正相关(r=0.859,P<0.05);卒中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随脑梗死体积的增大而升高,随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均呈正相关(r=0.531、0.623,P<0.05),Lp‐PLA2水平高的患者短期预后较差(P<0.05)。结论 AT 脑卒中患者Lp‐PLA2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活性与难治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方法,收集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明确诊断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同时收集90例年龄、性别基线资料相匹配、血压控制达标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参与者早晨空腹静脉血用于生化指标以及Lp-PLA2活性检测。同时采用问卷形式收集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情况、身高、体重、心率、高血压病程、既往疾病史以及目前服药情况。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浆Lp-PLA2活性和难治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难治性高血压组患者吸烟、酗酒人数较多,高血压病程时间较长;难治性高血压组患者血浆CRP水平和Lp-PLA2活性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高血压组全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心率也明显增快;两组患者服用降压药物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难治性高血压组服用利尿剂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服用他汀类药物人数多于难治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血浆Lp-PLA2活性正常组相比,血浆Lp-PLA2活性升高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而且难治性高血压所占百分率也较正常组升高(65.1% vs 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经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血浆Lp-PLA2活性升高与难治性高血压风险仍具有显著相关性,OR值为2.01(95%CI 1.83~2.07);进一步校正他汀类药物后,这种相关性明显降低,但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1.36(95%CI 1.04~1.57)。结论血浆Lp-PLA2活性升高与难治性高血压具有一定相关性,他汀类药物可能可以提高这类患者的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和纤维蛋白原(FG)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Lp(a)和FG水平,应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测患者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情况,观察患者CIMT、颈动脉有无斑块、斑块面积及斑块评分。比较高血压组和对照组Lp(a)和FG水平的差异及其与CIMT、斑块面积、斑块评分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Lp(a)和F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p(a)和FG水平与CIMT、斑块面积及斑块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Lp(a)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Lp(a)和FG水平异常升高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C反应蛋白(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定并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态、回声强度、斑块数量。根据超声病理形态分为不稳定斑块组(A组)35例、稳定斑块组(B组)31例和无斑块组(C组)28例。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MMP-2、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A组血清MMP-2、CRP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血清MMP-2、CRP显著高于C组。A组和B组血清MMP-2与CRP呈正相关(r=0.597,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MMP-2、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患者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及血压(BP)与其血清脂蛋白(a)[Lp(a)]浓度的相互关系。方法 四组研究对象共116例,其中HBW组29例及HB组29例,BW组29例,O组29例为正常对照组。H:血压≥140/85mmHg,B:BMI≥25,W:WHR≥0.85/0.90(女/男),O:血压、BMI、WHR均在正常范围。分别检测其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p(a)、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C-肽(C-P)、胰岛素(Ins)及BMI、WHR,间隔2周共测4次,并测其血压。结果 HBW组患者Lp(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Ins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HBW组较HB及BW组Lp(a)升高显著(P<0.01);Lp(a)水平与HbA1c、C-P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腹型肥胖患者合并高血压易导致血清Lp(a)水平升高。这是肥胖并高血压患者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后肝癌及肝硬化患者多项血清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变化的特征。方法:测定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肝癌患者血清Lp(a)、IL-6及前白蛋白(PA)等5项指标水平。结果:肝癌及肝硬化2组患者血清IL-6和α1抗胰蛋白酶(A1AT)均高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升高最为显著;PA、白蛋白(AL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血清Lp(a)与A1AT变化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0.39,与IL-6、PA、ALB无相关性。肝硬化组Lp(a)水平与PA、ALB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45(P<0.05),与IL-6、A1AT无相关性。结论:测定患者血清Lp(a)与IL-6等指标,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鉴别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秦练  王忠  王丽  陈少泽  唐辉  段军仓  任宏强 《重庆医学》2015,(15):2072-2075
目的:探讨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 A )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n=93)及汉族患者(n=112),以哈萨克族(n=81)及汉族(n=100)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RP‐HPLC)法分别检测两个民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浆中 ADMA水平,同时检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果糖胺等生化指标。结果两个民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ADM A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 P<0.01),血浆ADM A水平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呈正相关(哈萨克族 r=0.715,P<0.01;汉族 r=0.645,P<0.01)。结论新疆哈萨克及汉族血浆ADMA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均具有相关性,提示ADM A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H 型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0例 H 高血压患者根据 Hcy 水平分为 A 组(15~30μmol/L)和 B 组(>30μmol/L),并选择单纯高血压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C 组),所有入组的研究对象均记录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并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水平,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各组研究对象颈动脉斑块的各项参数。结果 A 、B 组的颈动脉 IM T ,强、低回声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指数明显高于 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较 A 组的颈动脉 IM T ,强、低回声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指数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 Hcy 水平与颈动脉 IM T 呈正相关,与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成负相关(r=0.410,P<0.05;r=-0.484,P<0.05)。结论 H 型高血压患者的血 Hcy 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随着血 Hcy 水平的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择64例根据高血压病史及入院时血压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22例)、全期型高血压组(B组,22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C组,2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N组,21例)。分别检测脉压(PP),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CY水平,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PP与血HCY高于其他类型的高血压组(P〈0.05)。②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CIMT高于其他类型的高血压组(P〈0.05)。结论PP及血HCY升高可能是造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测定三组患者的血清IL-6和hs-CRP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IL-6和血清hs-CRP水平越高,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关系密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L-6、hs-CRP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呈正相关关系(P〈0.01)。适当降低血清IL石和hs.cRP,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C)与肌酐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者为观察组,各80例,分别检测两组血清Cys-C与肌酐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ys-C与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01);肾功能储备功能下降期组血清Cys-C及肌酐水平均低于肾功能不全组( P <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Cys-C与肌酐水平呈正相关性( P <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肾损害程度加重血清Cys-C和肌酐水平随之升高,两者间呈正相关性,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0例,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组,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斑块组(斑块组)9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增厚组(增厚组)61例,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正常组(正常组)63例,对照组61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中IL-17浓度,比较血浆IL-17水平与IMT的相关性。结果(1)血浆IL-17水平在斑块组为(401.850±111.137)pg/ml、增厚组为(272.018±82.373)pg/ml、正常组为(195.864±64.001)pg/ml和对照组为(25.509±7.721)pg/ml,血浆IL-17水平依次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0,P〈0.001);(2)相关分析显示血浆IL-17水平与IMT呈正直线相关(r=0.732,P〈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浆IL-17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免疫功能测定与对照组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显著降低(P<0.01),CDS显著升高(P<0.01),IL-2活性显著下降(P<0.01),sIL-2R明显增高(P<0.01)。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免疫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脂蛋白磷脂酶A2(Lp PLA2)、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及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65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1〖DK〗∶1〖DK〗∶1比例选择144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老年组(轻型组,n=78;重型组,n=66),144例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中青年组,144例健康体检查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Lp PLA2、TNF α及CRP水平。使用Pearson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Lp PLA2、TNF α及CRP诊断老年重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组患者血清Lp PLA2、TNF α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血清Lp PLA2、TNF α及CRP水平高于轻型组(P<005)。患者血清Lp PLA2与TNF α及CRP均呈正相关,TNF α与CRP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Lp PLA2、TNF α及CRP诊断重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2、0790、0790;三者联合诊断重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联合检测AUC高于单独指标预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80岁、高血压、高LDL C、Lp PLA2及CRP均为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重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 PLA2、TNF α及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三者与患者预后存在联系,其联合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严重程度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 -PLA2)水平与脂蛋白(a)[Lp(a)]水平以及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并观察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对 Lp -PLA2的影响。方法入选1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ELISA 检测血浆 Lp -PLA2水平和 Lp(a)水平,观察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所有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 治疗,并依据 Lp -PLA2水平高低分为两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 Lp -PLA2水平的变化。结果Lp -PLA2水平与 Lp(a)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 LDL -C、ApoB100呈正相关。他汀治疗6个月后,两组 Lp -PLA2水平均较前有所降低,高 Lp -PLA2水平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 Lp -PLA2水平组。进一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LP -PLA2≥260 pg/mL 的 OR 值仍为3.537,95%可信区间为1.222~10.237。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较高的 Lp -PLA2水平预示着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示 Lp -PLA2可作为心血管风险的标志物。他汀治疗可降低 Lp -PLA2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