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对某精神病专科医院2016年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居前3位的依次为病人冲动伤人或自伤(占36.7%)、病人跌倒(占35.0%)、电休克治疗术前准备不充分致延误治疗(占10.0%);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居前3位的依次为评估不足(占41.7%)、培训不到位(占18.3%)、执行制度不到位(占16.7%);工作5年内的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占63.3%。[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重点人群的培训,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病情评估能力、制度的执行力;加强精神科重点环节的管理,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在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院际转运的180例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以常规院际转运模式转运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开展多学科团队协作院际转运模式转运的9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平均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成功率和转运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转运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现场评估救治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往目的地时间、返回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成功率和患者/家属转运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所构建的院际转运模式可以有效缩短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反应时间,为现场评估及救治赢得更充足的时间,减少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转运成功率和转运满意度,为推行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艳  王彦利  王晓晓  潘旗开 《全科护理》2020,18(19):2363-2367
对转运需求特点、转运人员资质化与转运设备便携化、转运组织流程标准化及转运时间与方式选择策略化等重症病人院际转运体系相关安全转运内容进行总结,为减少重症病人院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提供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陈蓓熙 《全科护理》2012,10(7):650-651
[目的]分析急诊留观病人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对76起护理不良事件及已防止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管理、护士、病人等方面分析安全隐患原因并针对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2年内急诊留观病人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及已防止差错56起,其中护理不良事件11起,已防止差错45起。[结论]加强留观病人护理安全隐患管理,可防止差错。  相似文献   

5.
正危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场所,抢救机会多,抢救仪器复杂,护理任务繁重,技术操作多,是一个高风险科室[1]。对本科2011年1月—2013年7月发生的4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科2011年1月—2013年7月共发生不良事件40例,其中非计划性拔管15例,药物外渗5例,给药错误5例,院内压疮或皮肤烫伤11例,其他因交接班不清楚致管道夹闭、标本采集错误或无及时送检等4例。非计划性拔管9例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流程管理用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根据病人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病人给予护理流程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转运时间、住心脏重症监护室(CCU)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病人心血管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前准备时间、转运时间、住CCU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0.8%,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采用护理流程管理能够缩短病人抢救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阳文彬  邓丽娟 《全科护理》2013,11(23):2171-2172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病人在院前急救转运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抽取转运到本院急危重病人1 02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转运,对照组采取传统转运,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意外发生率及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危重症病人院前急救转运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提高急危重症病人院前急救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吕宝玉  施淑玲 《全科护理》2011,(14):1288-1290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及原因,以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根据北京地区医院管理考核评价标准中规定的不良事件种类对14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8例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依次为管路滑脱、跌倒、静脉用药错误、坠床、口服用药错误、压疮;其发生的原因依次为查对制度落实不严格、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机械执行医嘱或与病人无效沟通、病人安全管理不到位、护士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的负面影响和临床带教工作不严谨等。[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鼓励护士加强责任心,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管理者要增强主动报告意识,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进行原因分析并制订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300例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9月接诊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转运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接诊的1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总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不良事件(导管问题、坠床、仪器设备故障)发生情况、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总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提高了院前急救护理效率和成功率,缩短了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联体建设的不断完善,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广泛开展,危重症患者的院际转运频次明显增加 [1]。院际转运是危重症患者管理的重要内容,约50%的危重症患者会经历院际转运 [2]。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12.5%~62% [3]。经历院际转运危重症患者的死亡比例比普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急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诊流程的应用效果,规范院际转诊工作。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专家会议、专家咨询,构建急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诊流程及院际转诊交接核查表,并应用于临床2个月,观察其对院际转诊交接时长及院际转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临床应用后,转诊医院转诊前提前联系接诊医院的比率达到100%,院际转诊交接核查表填写完整率为96.15%,交接时间由(14.44±3.52) min降至(9.33±1.83) min,院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由21.05%降低到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7)。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急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诊流程及院际转诊交接核查表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规范了院际转诊工作,可提高院际转诊工作效率,降低院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有创机械通气病人院际间安全转运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院际间转运回我院的100例有创机械通气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100例病人在转运途中2例出现病情变化,其中1例未完全纠正,但能安全转送到医院,1例病情继续恶化抢救无效,转运成功率99%,满意度99%。[结论]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把优质护理应用到有创机械通气病人院际间转运中,可提高转运成功率及病人或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90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特征,制定相应应对措施,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某医院2006年—2013年呈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相关护士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1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数量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3年推行网络上报系统后达到峰值为23起。2事件发生类型的前三位分别是输液相关事件25起,跌倒或坠床9起,口服给药9起。3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查对问题42起,操作不规范11起,病人评估不足9起。4事件责任主体相关的护士年资主要为工作21年~25年,工作1年以内,工作1年~5年的护士。[结论]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士应更新观念,规范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切实保障用药安全,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姜向娜  李凯 《全科护理》2013,11(13):1217-1218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护理不良事件。[结果]发口服药、医嘱处理、输液注射发生率最高;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安全防范意识欠缺、护理工作不到位等均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结论]加强护士综合素质培训,建立健全不良事件防范的相关管理制度,针对原因制订具体的防范措施,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偶遇抽样法,以2016年4月—2017年8月临汾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就诊的200例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和多学科团队护理组,统计分析两组病人院内转运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平均转运时间、满意度及转运成功率。[结果]多学科团队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急诊外科危重病人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4%和9%,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学科团队护理组平均转运时间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多学科团队护理组病人/家属、护士及医师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多学科团队护理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急诊外科危重病人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转运时间,提高医患满意度及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陈春丽 《全科护理》2016,(27):2881-288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手术中出现的19例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提出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结果]通过优化腹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和器械管理方法,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有效预防了类似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手术病人安全。[结论]通过分析腔镜手术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可有效预防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实行奖励性内网上报系统后,不良事件上报效果与原因分析,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方法]回顾我院实行不良事件内网上报系统后上报的405件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类、级别、护士职称、学历、工作年限进行分析。[结果](1)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呈上升趋势,主要类型为:管路脱出/拔出、用药错误、针刺伤、跌倒;(2)我院护理不良事件以Ⅲ级事件为主;(3)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原因为评估不足、沟通不到位、带教不严;(4)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职称有关(P0.05);(5)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学历有关(P0.05);(6)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工作年限有关(P0.05)。[结论]低年资护理人员为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人群,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不同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的护士采取分层、重点培训,尤其应加强沟通技巧和病情评估及操作规程等培训,以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及原因,以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根据北京地区医院管理考核评价标准中规定的不良事件种类对14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8例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依次为管路滑脱、跌倒、静脉用药错误、坠床、口服用药错误、压疮;其发生的原因依次为查对制度落实不严格、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机械执行医嘱或与病人无效沟通、病人安全管理不到位、护士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的负面影响和临床带教工作不严谨等.[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鼓励护士加强责任心,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管理者要增强主动报告意识,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进行原因分析并制订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血管介入术中潜在空气栓塞隐患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调查本院脑血管介入术中发生空气栓塞隐患的1例不良事件,分析原因。[结果]护士缺乏规范化培训、配制肝素生理盐水后软袋内有余气、瓶塞穿刺器与排气孔一体的输液器、护士看不清液体滴注情况、多袋液体悬挂十字形输液架上相互遮挡等原因是可能发生空气栓塞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加强导管室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规范操作细则,完善设施与流程等预防对策的实施,能有效预防脑血管介入术中空气栓塞的发生,避免发生病人残疾或死亡等严重后果,确保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外科病人应用弹力袜发生足背压疮的原因,探讨避免应用弹力袜发生压疮事件的措施。[方法]对神经外科病人应用弹力袜导致足背发生压疮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用要因分析法分析神经外科病人应用弹力袜导致足背发生压疮原因。[结果]神经外科应用弹力袜病人足部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与护士对使用弹力袜病人发生足背压疮认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相关培训不足、对局部皮肤未进行班班交接、护理宣教不到位、病人或家属对弹力袜穿戴方法不正确及陪护家属更换频繁等有关。[结论]应从加强使用弹力袜培训教育工作、加强宣教工作的落实以及医护沟通方面着手,不断改进护理措施,从而减少使用弹力袜发生足部压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