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益肾活血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6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殿选 《光明中医》2003,18(4):42-43
强直性脊柱炎 ,是血清反应阴性的多关节炎 ,又称变形性脊柱炎、萎缩性脊柱炎、韧带萎缩性脊柱炎、竹节状脊柱病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独立性、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髋关节、椎间关节和肋椎关节 ,以脊柱疼痛、僵硬 (清晨或长久休息后加重 ,活动后减轻 ) ,强直、甚至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 ,属中医的痹证范畴 ,古人称之为龟脊风、竹节风、骨痹、骨痹。我院风湿免疫科自 1987年以来应用自拟益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该病 16 0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 0例中男 10 9例、女 5 1例 ,发病年龄最…  相似文献   

2.
补肾健骨汤治疗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补肾健骨汤是笔者祖传治疗骨关节痹萎症的验方。迄今有已有150余年历史,笔者将此方用于治疗骨关节病经过二十年的临床应用。证明该方对多种部位的骨关节病及关节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及关节软骨面破坏的修复等均有显著疗效。补肾健骨汤由猴骨、鸡内金、内骨脂等十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肾壮筋,化瘀止痛,通络活血的功效,由于上述药物互伍,使该方具有治疗寒热骨痹,治虚治实,治血治气等多种双相作用,故其临床适应症广泛具有无毒副作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骨关节炎作为一种退行性病变,也称为退变性骨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病理特点是骨节软骨进行性变性和破坏及骨赘形成,病程长,疗法多,国际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消炎止痛,或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保护关节软骨等[1]。中医认为本病为"骨痹",因"肾主骨"故以补肾活血为主治疗[2-4],笔者从2004年应用补肾活血方法治疗118例,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肾强骨、活血通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口服"肾痹汤"加理疗治疗,对照组(38例)口服消炎镇痛药加理疗治疗。治疗4周后根据症状、体征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1.5%,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强骨、活血通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附着点的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炎性腰痛、肌腱端炎、外周关节炎和关节外表现为特点.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四肢关节,表现为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韧带、椎间盘的钙化,椎间关节和四肢关节滑膜的增生,最终发展为骨性强直.本病有明显家族聚集现象,并与HLA-B27密切相关.本病早期主要症状为腰背等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后可缓解,晚期造成关节强直、畸形,致残率高.目前西医缺乏对本病有确切效果的治疗药物.中国传统医学论著中虽无此病名,但不乏与本病相似的记载,历代医家多将其归属于"骨痹""肾痹""顽痹"等范畴,并在临床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老年性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的效果及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70例老年性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汤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骨密度、VAS评分及骨代谢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 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 71%(P 0. 05);治疗后观察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ALP、VD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RACP-5b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老年性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的效果较好,不但能够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而且能够提高其骨密度,改善骨代谢,缓解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dylitis,AS)是一种确切的发病机理不明 ,与感染、遗传和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的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的慢性炎症疾病 ,以腰脊疼痛 ,两胯活动受限 ,严重者脊柱弯曲变形 ,甚至强直僵硬为临床特点。中医治疗本病以补肾通痹为主 ,着眼于整体调治 ,有较大优势。滋就近年中医治疗本病现状综述如下。1 临床治疗1 .1 分型论治 栾炯等[1 ] 辨分三型治之 :风寒湿郁———经痹型 ,治宜祛风化湿 ,温经宣痹 ,以乌头汤和蠲痹汤加减 ,肾督亏虚———骨痹型 ,治宜通痹活络 ,温肾补督 ,以独活…  相似文献   

8.
骨质增生症是以骨质病理性增生导致局部关节、肌肉、韧带活动障碍,伴发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可发生在颈椎、腰椎、,关节及跟骨等处,包括肥大性脊柱炎、肥大性骨关节病及跟骨骨刺等。本组收集临床资料186例,采用“活血祛痹汤”治疗并作对比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通痹膏外用联合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痰瘀痹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9例RA痰瘀痹阻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29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活血通痹膏外用组29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活血通痹膏外用治疗;联合组296例在活血通痹膏外用组治疗基础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3组均治疗15 d。比较3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RF、抗-CCP抗体、CRP及ESR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 3组治疗后RF、抗-CCP抗体、CRP及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治疗后DAS28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活血通痹膏外用组、联合组治疗后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联合组治疗后DAS28评分低于活血通痹膏外用组(P 0. 05)。3组治疗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疼痛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活血通痹膏外用组、联合组治疗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联合组治疗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活血通痹膏外用组(P 0. 05)。结论活血通痹膏外用联合TDP治疗仪治疗RA痰瘀痹阻型,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关节肿胀、压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沈显跃 《国医论坛》2012,27(4):22-23
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 hritis,OA)是一种常见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变及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临床表现为发展缓慢的关节疼痛、僵硬、肿大、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常继发滑膜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国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过50%[1].骨关节炎的确切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临床上尚无针对其病因的特效治疗措施.本病属中医"痹证"、"骨痹"、"肾痹"等范畴,病因多为"肾虚血瘀",故治以补肾活血为主[2].本研究采用中医益肾健脾法,通过辨证论治、内外合治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千山活血膏联合补肾通痹酊超声透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50例,分为超声透入组、膏药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超声透入组患者平均年龄(56.58±5.47)岁;病程(7.35±2.59)个月;左膝18例,右膝17例,双膝15例;给予补肾通痹酊超声透入.膏药组患者平均年龄(56.25±6.35)岁;病程(7.68±2.76)个月;左膝16例,右膝20例,双膝14例;给予千山活血膏外敷.联合组患者平均年龄(55.65±4.49)岁;病程(7.50±3.36)个月;左膝16例,右膝18例,双膝16例;给予补肾通痹酊超声透入配合千山活血膏外用.治疗后采用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3组治疗效果及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纳入统计的患者148例,其中超声透入组50例,膏药组49例,联合组49例.治疗后联合组治愈37例,好转9例,未愈3例;外敷组治愈25例,好转16例,未愈8例;超声透入组治愈23例,好转16例,未愈11例.联合组的疗效高于超声透入组和膏药组.联合组除交锁和不稳定外,其余各项评分均高于超声透入组;联合组在跛行、疼痛、支撑、肿胀和爬楼梯方面评分高于膏药组;膏药组在疼痛、支撑、爬楼梯和下蹲方面评分高于超声透入组.结论:补肾通痹酊超声透入配合千山活血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减轻疼痛,消除肿胀,改善关节功能.千山活血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康复活血膏治疗骨与关节增生性疾病3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与关节增生性疾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骨痹范畴。我院从1993-10~1996-12开始,采用康复活血膏治疗骨与关节增生性疾病30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标准 (1)具有典型的骨与关节增生性疾病的症状及体征,如疼痛、肿胀、麻木、积液、关节功能活动受限等。(2)X线摄片检查:根据部位不同,有相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疾病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 ,如肌肉、肌腱、滑囊、筋膜等的一组疾病 ,发病与感染、免疫、代谢、内分泌等异常有关。临床以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常见。由于这类疾病病情复杂 ,病程迁延反复 ,笔者认为肾虚血瘀是此类疾病的主要病机 ,以补肾活血法将补肾法与活血法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补肾促进活血 ,应用活血加强补肾 ,两者相互协调 ,可达到改善肾虚血瘀病理变化 ,使机体阴阳平衡 ,进而治愈风湿病的目的。1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RA属中医骨痹、痹范畴。中医认为 ,肾藏精 ,主骨生髓…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的骨痹范畴。我科自1998年以来,运用补肾驱邪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韶雪 《陕西中医》1997,18(10):443-443
自拟补肾蠲痹汤治疗增性脊柱椎炎40例,全部有效。提示该方法有调整阴阳平衡,活血通路蠲痹之功。  相似文献   

16.
自拟补肾蠲痹汤(熟地、山萸、山药、杜仲、当归、白芍、乳香、没药等)治疗增性脊柱椎炎40例,全部有效。提示该方有调整阴阳平衡,活血通路蠲痹之功。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股骨头坏死2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股骨头坏死为骨伤科少见疑难病,多由外伤、长期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或长期过量饮酒等原因,引起股骨头骨质疏松而发病,患者以髋关节固定性疼痛、跛行、关节活动受限及下肢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祖国医学属"骨蚀"、"骨痹"、"骨萎"等范畴.髋关节是全身负重较大的关节,它既有负重的作用,又有屈曲、后伸、行走、内收、内旋、外展、外旋、下蹲的功能,一旦发生股骨头坏死就比较难愈.目前,国内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报道多以手术和口服中药治疗为主,而针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报道较少.笔者根据祖国医学脏腑、气血、经络的理论,认为股骨头坏死与股骨头骨质疏松、气血运行受阻有关.<内经知要>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血不通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临床采用针刺治疗股骨头坏死,取得了显著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强直性脊柱炎归属于中医学"龟背风"、"竹节风"、"骨痹"、"肾痹"、"腰痹"等范畴。雷公藤为卫矛科一年生藤本植物,又名断肠草、黄藤根、南蛇藤等,它作为传统医学中一种常用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止血等  相似文献   

19.
刘殿选 《光明中医》2002,17(6):23-23,26
强直性脊柱炎 ,是血清反应阴性的多关节炎 ,又称变形性脊柱炎、萎缩性脊柱炎、韧带萎缩性脊柱炎、竹节状脊柱病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独立性、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髋关节、椎间关节和肋椎关节 ,以脊柱疼痛、僵硬 (清晨或长久休息后加重 ,活动后减轻 ) ,强直、甚至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 ,属中医的“痹证”范畴 ,古人称之为“龟脊风”、“竹节风”、“骨痹”、“肾痹”。强直性脊性炎病理特征性改变是韧带和关节囊的附着部炎症 ,最初从骶髂关节逐渐发展到骨突关节炎及肋椎关节炎 ,脊柱的其它关节由上而下相继受累。而周围关节的滑膜…  相似文献   

20.
补肾祛瘀法治疗骨痹19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同相  赵生文 《中医杂志》2005,46(12):887-887
骨性关节炎系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骨痹"范畴.该病多发生在承重关节或多动关节.经临床观察,膝关节发病在该病比例居多,现将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用补肾祛瘀法配合辨证分型治疗的19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