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目前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早期疗效确切,可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但溶栓后再灌注本身可产生再灌注损伤,如再灌注心律失常(RA),甚至有时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愈心痛胶囊联合开搏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94例AMI分3组,全部病例均首先予溶栓治疗。在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中,对照组(A组)采用AMI常规治疗;开搏通组(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开搏通12.5mg,每日2次;愈心痛组(C组)在B组基础上加服愈心痛胶囊3粒,每日3次。比较3组溶栓后4h内灌注心律失常及治疗后1周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检测溶栓后不同时间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损伤所致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符合冠状动脉再通判断指标的住院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溶栓、扩张冠状动脉治疗(不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生脉注射液对AMI溶栓后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心律失常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研究参麦液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之效果。方法:将35例符合溶栓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参麦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40%, 与对照组的9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麦液具有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直接PCI)中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07年10月~2011年12月收住的291例行直接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作种类、再灌注心律失常与发病至冠脉再通时间及心肌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1.47%。前降支、右冠状动脉闭塞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AMI后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6~12h开通者(P<0.05)。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再灌注早期更易发生。快速型再灌注心律失常主要发生于前降支闭塞患者,缓慢型再灌注心律失常主要发生于右冠状动脉闭塞患者。  相似文献   

6.
瓜蒌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再灌注心律失常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过程中可发生心律失常,以室性再灌注心律失常多见,严重的持续的室性期前收缩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室颤甚至猝死。临床常用的利多卡因或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往往也可促心律失常。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持久而严重的心肌急性缺血所致的心肌坏死 ,而发生疼痛、发热及心脏功能障碍、急性循环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变化急骤的疾病。属中医真心痛范畴。《灵枢·厥病》指出“手足青至节 ,心痛甚 ,旦发夕死 ,夕发旦死” ,指出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剧烈和严重性。随着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增高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男性多于女性 ,且逐渐年轻化。急性心肌梗死变化迅速 ,死亡率较高。因此 ,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 ,是非常关键和不可缺少的一环。1 病因病机心主血脉 ,血液在血管中运行 ,有赖于心阳、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2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术,观察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左前降支闭塞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闭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闭塞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前降支闭塞组(P〈0.05)。AMI发病6h之内IRA开通组RA的发生率高于6h~12hIRA开通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中RA的发生率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以及AMI发病后IRA开通的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9.
蒙婷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1):160-161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90%以上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有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确诊后进行血液检查,确定患者适合溶栓适应症、无明显溶栓禁忌症。立即口服肠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阿司匹林300rag、并立即给尿激酶注射剂75万lu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注射,30min内滴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参麦液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之效果.方法将35例符合溶栓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参麦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40%,与对照组的9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麦液具有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后急诊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急诊行PCI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改善心肌重塑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51.2%)明显低于对照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显著的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210例AMI患者行PCI治疗的病史资料。结果 135例(64.3%)患者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前壁梗死较下后壁梗死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较多,但无统计学意义;下后壁梗死较前壁梗死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多见(P〈0.01)。6 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6 h~12 h开通者(P〈0.01),且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较多见。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在直接PCI术中发生率较高;类型与心肌梗死部位有关,再灌注的时间影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现状,分析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方法:①电子检索2000—2005年CNK 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中医药治疗AM I临床研究文献。②逐一阅读检出文献,筛检出有中医药干预并行再灌注治疗AM I的临床研究文献。③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并进行总结综述。结果:①中医药干预可增加再灌注成功率,降低再灌注损伤,减少再灌注并发证,防止再灌注后再狭窄,并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②中医药治疗仍未充分发挥个体化治疗特色,并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的支持。结论:中医药结合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应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个体化治疗特色,加强循证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或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有直接PCI指证的AMI患者67例或行溶栓治疗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行直接PCI或溶栓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上加用稳心颗粒,观察术中、术后或溶栓后RA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RA发生率(39.2%)明显低于对照组(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心颗粒对RA有较好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用西药加参麦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 4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稳心颗粒和门冬氨酸钾镁.结果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稳心颗粒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范晓燕 《河南中医》2012,32(12):1725-172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40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中西医结合护理,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心功能、平均步行距离、心理状态、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等方面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大鼠应用通阳宽胸颗粒治疗后冠脉微循环变化情况及其通阳宽胸颗粒对MIR大鼠氧化损伤和内皮细胞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制作大鼠在体心肌MIR模型后开始灌胃药物,持续4周.各组取10只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然后进行墨汁灌流,制成心肌组织切片,观察各组心肌毛细血管墨汁灌流数.各组另取10只腹主动脉采血对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检测和相关分析.结果 其结果表明通阳宽胸颗粒组大鼠与MIR模型组比较:缺血部位毛细血管墨汁灌流数明显增加;血清MDA含量及血浆ET含量明显减少,血清SOD活性及NO含量均显著升高.结论 通阳宽胸颗粒能明显改善MIR大鼠的冠脉微循环障碍,从而改善血流动力学,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增强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调整血管内皮细胞的平衡功能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早期再灌注能缩小梗死面积和改善心室功能 ,但再灌注本身可导致明显的心肌损伤。为此 ,笔者观察了匈牙利GedeonRichter药厂生产的潘南金 (门冬酸甲镁 )针剂和片剂对AMI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系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5月收入心内监护病房治疗的AMI患者 ,均符合ACC/AHA关于AMI的诊断标准及静脉溶栓标准 ,并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1例 ,男 2 8…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堤心肌的急性缺血性坏死,其为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是相应心肌损伤所致,为了急救患者的生命,目前溶栓是AMI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手段,可挽救频死的心肌,心肌缺血的再灌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AMI早期溶栓是可行性和必要性的,AMI静脉溶栓治疗最佳时间在症状出现1—2小时内,然而,这一宝贵时机却由于各种原因错过,为提高早期溶栓,使更多AMI患者得到及时的溶栓治疗,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探讨早期溶栓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