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肺母细胞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男 ,5 9岁。咳嗽、咳痰 3个月伴发热 1周。曾按肺炎治疗 ,效果不佳。X线胸片及胸部CT提示 ,右肺下叶基底段不张 ,考虑肺癌所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肺下叶前外侧基底段开口新生物。刷检细胞学检查找到重度核异质细胞。1996年 5月开胸探查。见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前外基底段 ,约7cm× 5cm× 4cm大小 ,伴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顺利康复。病理报告肺母细胞瘤 ,淋巴结肺门 1 4 ,上纵隔 2 3转移 ,支气管残端癌阴性。术后行 4次化疗 ,半年后发现左肺转移伴胸水 ,术后 11个月死亡。例 2 女 ,72岁。刺激性干咳 1月…  相似文献   

2.
病人,男性,48岁。反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个月,入院X线胸片检查示右肺门块状影,右肺门淋巴结肿大。胸部CT示右肺门肿块中度强化并包绕右肺动脉,右肺门淋巴结肿大,右肺静脉内可见低密度影(见封三彩图1)。于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右肺中、上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探查肿瘤靠近右肺门,右肺静脉管壁受侵犯致管壁稍变硬。术中打开心包在右肺静脉近心端阻断右肺静脉,继之切断右肺中上叶静脉;术中足背动脉、股动脉搏动可触及。  相似文献   

3.
肺畸胎瘤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43岁,因反复咳嗽、咳脓痰、咯血11年,以“慢性肺脓肿”于1998年8月5日入院。病程中间断性高热、活动后气促,经追问病史,患者偶剧烈咳嗽后可咳出毛发样物。查体:贫血貌,消瘦,右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极弱,左侧肺呼吸音稍减弱,腹部检查未见异常。胸片示:右中肺野见较大囊肿,见约7cm长气液平段,右侧胸腔下野见大片致密影,考虑为“右肺囊肿并感染”。经术前准备后于1998年9月4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作者单位:445000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外科下行右侧胸腔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肺与胸腔壁紧密粘连,右肺上叶内有一约12cm×12cm大小类圆形…  相似文献   

4.
病人 女,6 5岁。1个月前体检时发现右肺上叶圆形肿物,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胸部核磁共振显示右肺一团状异常略高T2 信号,约为4 8cm×3 2cm ,边缘清晰。诊断右上肺癌。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2 0 0 3年2月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术中见肿物约4cm×3cm ,位于右肺上,靠近肺门中央。病理检查:大体见右肺上叶约17cm×10cm×3cm。剖面见肺门中央灰白色肿块,约4 0cm×3 5cm×3 2cm ,质地细嫩,界限清楚(图1)。肺门旁未见肿大淋巴结。镜检见肿瘤组织由小圆细胞组成,细胞大小较一致,弥漫排列(图2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4 5RO阴性,CD3阴性、CD79a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模块化“动脉、支气管、静脉、肺裂”顺序(简称ABVF,A尖前支动脉→B支气管→V静脉→F肺裂)无肺裂技术(fissureless technique)在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12月单一医疗组行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30例资料,采用ABVF为主线的模块化无肺裂技术完成。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或增加孔手术。手术时间40~168(105.3±30.3)min,术中出血量10~120(38.7±31.2)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2~5(2.9±0.8)d,术后住院时间2~7(4.0±1.1)d。术后心律失常1例,无肺部感染、肺不张、漏气。术后1个月随访,1例切口愈合不良。结论 采用模块化ABVF无肺裂技术行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以成为右肺上叶切除术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患者,女,47岁.右侧胸痛伴咳嗽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右上肺呼吸音减弱,余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示:右肺门有不规则肿块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图1).胸部CT示:右肺上叶类圆形块状密度不均匀增高影,边界清楚,最大截面积约7.5 cm×6.0 cm,病灶内可见囊状低密度区,有脂肪成分及钙化,增强扫描后边缘不均质轻度强化(图2).考虑右肺上叶占位病变,畸胎瘤可能性大. 2012年2月8日在全身麻醉下经右侧第5肋间后外侧切口入胸探查.术中见右上肺组织与胸壁粘连,分离粘连后见病灶位于右肺上叶前段,大小约8 cm×7 cm×7 cm,质韧,局部与心包及纵隔紧密粘连.行右肺上叶和部分心包切除.切开肿物呈囊实性,内有毛发、皮脂样物及骨性组织.术后病理诊断:右肺上叶成熟性畸胎瘤伴囊性变.  相似文献   

7.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良性疾病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特点.方法: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24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接受25例次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1例为同期双侧手术).其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9.0岁.全组患者中9例为影像学占位病变,于术中明确病理学诊断;另外15例为良性疾病择期手术,包括支气管扩张10例.手术中对胸膜腔致密粘连、肺动脉周围粘连、钙化淋巴结、支气管动脉扩张迂曲等慢性炎性改变依情况处理.术后平均随访7.3个月.结果:25例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包括左上叶切除术3例,左肺下叶切除术9例,右肺上叶切除术2例,右肺中叶切除术4例,右肺下叶切除术7例.各种炎性粘连均成功在镜下进行处理,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63±52)min,术中出血量(163±130)ml.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平均胸腔引流时间(5.8±2.8)d.随访中未发生远期并发症.结论:炎症粘连是造成肺良性疾病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困难的主要原因.胸腔镜手术可应用于绝大部分良性疾病肺叶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犬双肺序贯性移植时供肺的采取及受体移植手术技巧。方法犬16条,体重差异<5%的随机配对作为供受体进行双肺序贯移植实验共8次,移植右肺钳夹左房时采用了‘v’钳夹技术,并检测左肺及右肺术后0.5、1、2 h各进行血气分析、肺水含量及电镜下超微结构,了解术后肺功能。结果移植右肺时采取的‘v’型钳夹术良好地解决了钳夹左房时因回心血量受阻而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术后检测结果表明移植后肺功能良好。结论掌握了犬双肺序贯性移植的全过程,"V"形双阻断钳夹左心房技术提高了犬肺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2岁 10个月。因咳嗽、发热 6天入院。查体 :体温 39℃ ,右胸呼吸音消失。胸部 X线片示右侧第 2肋间以下呈广泛的致密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示右胸有15 cm× 13cm× 10 cm大小的囊性肿块 ,CT值 2 6 Hu,欠均匀 ,右肺上叶和主支气管受压上抬。 B型超声波示右胸有巨大的占位性病变 ,右侧膈肌受压 ,肝脏下移 ,拟诊为纵隔肿瘤。于全身麻醉下开胸探查 ,术中见一约 15 cm× 13cm× 10 cm大小的囊性包块 ,基底与右肺下叶相连 ,囊内为液实性、鱼肉样易脆组织 ,侵犯壁层胸膜和右侧膈肌。手术行右肺下叶和受侵胸膜、膈肌切除 ,术后 1…  相似文献   

10.
1例右肺支气管扩张,右侧毁损肺患者行右肺全切除加同种异体肺移植术。重点阐述了该手术前准备,包括器械,物品准备,术中配合包括供肺修整与保护,受体肺切除,供肺与受体的吻合等。并就术前准备、人员培训,预防感染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1岁.因发热、咳嗽1周、有糖尿病史入院住内分泌科.入院后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下叶密度增高块影,毛刺征及支气管充气征不明显,边界清楚,见图1.术前临床诊断为肺癌,有手术指征转我科行右肺下叶切除术.肺门、隆突下无明显肿大淋巴结.病理报告:(右肺下叶)浆细胞瘤,CD138+,CD38+,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MuM-1(+),S-100蛋白(S-100,-),核蛋白(Ki)-67+(<25%).术后骨扫描、骨髓穿刺、脊髓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未发现异常.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肺浆细胞瘤(primary pulmonary plasmacytoma,PPP),见图2. 讨论 PPP属于髓外型浆细胞瘤(extra 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中一种极为罕见的肿瘤,报道较少[-4].浆细胞瘤是一种B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根据不同表现可分为4型:(1)多发型,即浆细胞骨髓瘤(PCM),又称多发性骨髓瘤(MM),该型在临床上最常见;(2)孤立型,即骨孤立型浆细胞瘤(SPB);(3)髓外型,即EMP;(4)白血病型,即浆细胞白血病(PCL)[4].  相似文献   

12.
例1女,15岁.阵发性咳嗽,咳白色粘痰伴右肩部刺痛半月.X线胸片诊断为右上肺空洞型肺结核.抗痨治疗4周后复查,X线胸片提示右上肺仍可见一约4cm×4cm的圆形空洞.1991年8月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中行右肺上叶后段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右肺上叶后段曲菌病.随访5年,恢复良好,无复发.  相似文献   

13.
余肺切除术即完成式肺叶切除术,是将同侧经过手术切除的残余肺组织切除的手术,是治疗肺癌复发转移及第二原发癌的主要方法。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在手术前心理和病理生理问题很严重,因此手术前后的护理很重要。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对6例肺癌术后复发再次行余肺切除术患者进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9~70岁。首次行左肺上叶切除术2例,左肺下叶切除术2例,右肺中叶切除术1例,右肺下叶切除术1例。两次手术时间间隔17~86个月。2.4术侧胸腔引流管护理:余肺切除术后,术侧…  相似文献   

14.
肺移植1例     
1996年12月,我们为1例重症右肺支气管扩张病人施行了右肺移植。病人女,56岁。咳嗽、气促、反复大咯血4年。查体:活动后口唇轻度发绀。痰培养有嗜麦芽假单胞菌生长。X线胸片、CT检查示右肺支气管扩张及左肺支气管炎。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示右肺弥漫性通气功...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2岁。因反复咯血10年,加重1d入院。人院时每次咯血量约100~200ml,色鲜红。因咯血曾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人院后给予止血药物等内科治疗后效果不佳,查体:右肺呼吸音消失,叩诊呈实音。胸部CT示:右肺上叶有多发性扩张的支气管影,有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为11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施行了单肺移植术,其中右侧单肺移植7例,左侧单肺移植4例。有2例受者接受同一供者的左、右肺。结果目前有6例单肺移植受者术后生存1年以上,其中3例存活2年以上;3例存活6个月以上。9例存活的受者生活均能自理,活动良好。术后2个月肺功能复查: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80mmHg,较术前提高37.6%;有8例受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较术前提高165.2%。2例死亡的受者中,1例因术中大出血死亡;1例淋巴管平滑肌瘤受者术后3个月后死于顽固性乳糜胸。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平均发生率为1.2次;4例术后并发曲霉菌感染;3例术后出现支气管狭窄;2例术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1例术后36h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1例术后7d并发胃底黏膜撕脱继发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术后1年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结论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方法。肺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通过胸部3个微小切口,共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96例.其中右肺上叶切除28例,右肺中叶切除7例,右肺中、下叶切除3例,右肺下叶切除19例,左肺上叶切除12例,左肺下叶切除27例.结果 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术中常见问题包括:手术切口及血管出血、胸膜腔广泛粘连、支气管断端漏气.中转开胸4例.手术平均(180±59)min,出血量平均(191±92)ml,2例输血.术后平均胸腔引流(4.6±2.4)天,术后平均住院(8.0±3.2)天.术后病理原发性肺癌85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支气管扩张3例,结核球2例,隔离肺2例,霉菌球1例.结论 熟练掌握术中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有助于开展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1958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肺隔离症患者63例,男36例,女27例;年龄2个月~69岁。63例隔离肺位于左肺39例,右肺24例;肺内型48例,肺外型15例。行左肺下叶切除术28例及并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1例,右肺下叶切除术19例,左肺楔形切除术7例,右肺楔形切除术3例,右双肺叶切除术2例,左全肺切除术2例,左侧肺段切除术1例。异常血管来源于胸主动脉36例,腹主动脉25例,肋间动脉2例,血管直径1.5~15.0 mm。结果围术期死于术后呼吸衰竭1例。发生脓胸1例,经相应的治疗治愈,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24例,随访时间2个月~5年,其中1例食管癌患者于术后1年因癌肿复发死亡,其余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CT增强扫描血管成像术等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病变特征,其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23岁。右胸痛1个月,咳痰、痰中带血5d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右胸痛,持续存在,活动或咳嗽时加重,伴胸闷就诊。行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上叶有囊性占位病变。入院前5d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并伴有轻微声音嘶哑。入院查体:锁骨上、腋窝无肿大淋巴结,气管居中,右上肺呼吸音消失,叩诊实音,胸部X线片示:右肺上叶见一球形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楚、规则、无分叶;胸部CT示:右肺上叶尖后段见一球形病灶,包膜完整,与侧后胸壁粘连,密度不均,以囊性占位病变为主,内有分隔。  相似文献   

20.
1 病历资料患者 ,黑人 ,男性 ,3 0岁 ,因被人在 2m内开枪击中胸部半小时急诊入院。查体 :浅昏迷 ,大汗淋漓 ,烦躁 ,咯血。胸骨正中 (第 2肋间水平 )可见弹道入口 ,有静脉血液溢出 ,体外未见弹道出口。心率 140次 /min ,右肺呼吸音低 ,血压脉搏测不到。胸片示 :右纵隔影扩大 ,液气胸 ,右肺内金属异物(子弹 ) ,周围大片阴影。即刻送手术室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 ,经右胸第 5肋间前外侧切口入胸。术中发现 :弹道从胸骨正中右斜进入体内 ,经纵隔从右旁壁穿过 ,致右房与心耳交界处破裂 ,边缘不整齐 ,破口直径约 3cm ;心包穿孔 ,右肺中叶内段及下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