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苏州市茶花社区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分布特征,探讨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茶花社区400名3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血压(BP)、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测量,吸烟、饮酒等因素的调查及血脂、血糖(FBG)、尿酸(UA)的检测,以高血压与否为应变量,以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腰臀围比值(WHR)、血糖、血脂、血尿酸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53.25%,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0.00%,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0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饮酒、BMI、WHR、FBG、UA与高血压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调整后,仅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和高血糖与高血压存在关联性(P〈0.05),其OR值分别为1.073、0.465、2.035和2.817。结论该社区3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率偏高,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2.
吸烟、饮酒的糖尿病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了解吸烟、饮酒在糖尿病发病风险中的作用,及其对糖尿病及IGT患者餐后血糖、血压、BMI及WHR的影响。方法:利用广东省1998年对全省11742名抽样 群进行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做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广义线性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糖尿病主要独立预测因素为年龄(OR=2.053,1.568-2.687)、家族史(OR=3.210,2.019-5.104)职业运动量(OR=1.644,1.217-2.221)、WHR(OR=2.255,1.690-3.008)、BMI(OR=2.538,1.905-3.381)和高血压(OR=3.088,2.246-4.245)。吸烟和饮酒的独立风险作风不显著,调整年龄,运动、家族史、经济水平等其他因素后,每日吸烟>25支或每周饮酒7次的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1.037(0.367-1.535)和1.261(0.718-2.214)。但吸烟、饮酒和年龄、职业反动量及家族史有明显的相乘交互作用,每日吸烟>25支明显增加50岁以上人群和低职业运动量人群的糖尿病患者病险,每周饮酒>7次除增加职业运动量较低人群患病风险外,使50岁以下人群的患病危险性增加1.42倍,并大幅增加糖尿病家族史人群的相对危险性(OR=8.61,2.14-34.63),在糖尿病及IGT患者中,当前吸烟者的BMI低于已戒烟和不吸烟者,WHR则高于不吸烟者,当前饮酒者BMI较已戒酒者低,但WHR差异不明显。结论:大量吸烟、饮酒是糖尿病可变的、非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年龄、少运动和家族史等主要危险因素有明显的相乘交互作用,吸烟可能导致糖尿病及IGT患者体脂异常分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体重指数 (BMI)、腰围 (WC)及腰臀比 (WHR)对人群高血压发生的风险性的价值。方法 :对广州市 1191名 35~ 6 5岁知识分子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的测量。用直线相关分析BMI、WC和WHR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关系 ;将BMI、WC和WHR分别根据最大和最小值分成 3等份 ,分析 3个指标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分析三个指标对高血压发生的风险性预测的价值。结果 :男女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随BMI、WC和WHR的增加而上升 (P值均 <0 .0 5 ) ;对血压影响的贡献的次序为 :体重指数 >腰围 >腰臀比 ;BMI≥ 2 5、腰围≥ 85cm、女性腰臀比≥ 0 .95可作为预测高血压危险性的诊断建议值。结论 :BMI、WC和WHR是预测高血压危险性的有效指标 ;控制BMI、WC和WHR可以有效地防治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遵义市高血压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遵义市高血压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为制定社区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对遵义市部份 4 0a及以上的中老年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危险因素采用 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遵义市 4 0a以上人口高血压患病率为 2 6 .2 % ,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农村高于城市 ,男性高于女性。体质指数(BMI)、腰 /臀比值 (WHR)、家族史、吸烟、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 2 .6 5、2 .96、3.5 2、2 .17和 2 .2 3,各因素的 95 %CI分别为 1.5 1 4 .6 4、1.13 6 .6 7、1.87 6 .6 2、1.0 7 4 .39和 1.10 4 .5 2。结论 高血压是社区中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 ,需加强社区高血压的干预和预防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医学》2017,(1):73-75
目的分析石河子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依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标准,在石河子市13个社区中随机抽取年龄≥40岁且无糖尿病病史居民443名。并对该人群展开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查,比较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的相关临床信息及生化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脂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血脂异常患病率为73.4%,单纯性血脂异常者占29.3%,混合型血脂异常者占44.1%。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吸烟、WC、HC、Hb A1c、FPG、BMI均为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规律运动为其保护因素。结论石河子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与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等因素相关,而规律运动可降低血脂异常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该人群进行早期健康管理,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血脂异常风险及心血管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糖尿病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国内外关于少数民族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工作也日益开展起来.大量研究表明,少数民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患病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除了遗传因素以外,糖尿病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种族、体重指数(BMI)、腰臂比(WHR)、体力活动不足、高血压、血脂异常、生活应激事件、吸烟等.现就国内外少数民族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情况以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WHO1985年糖尿病诊断标准,11700例血压、体重、腰臂围资料完整的1997-1998年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分析正常糖耐量、糖耐量低减和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患病情况。结果: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现率为44.9%,是糖耐量正常者的3.4倍,糖尿病伴肥胖(BMI≥27)者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4.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腹部肥胖(腰臂围比,WHR)、糖尿病和BMI增加是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患病较非糖尿病者明显增高,尤其是伴有肥胖者,其原因可能与胰纱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并比较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人群血清尿酸(sUA)水平与肾损伤的关联特征。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2009年纳入的18~75岁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617例和按照年龄、性别1∶2匹配的非糖尿病人群(非糖尿病组)1 234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sUA与肾损伤患病的关联。模型依次为模型1为未校正,模型2为校正年龄(作为连续变量)、性别、BMI、腰臀比(WHR)和高血压,模型3为校正年龄(作为连续变量)、性别、BMI、WHR、高血压、吸烟、饮酒和蛋白质摄入量。计算危险因素OR值及其95%CI。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差(MD)及其95%CI。应用相加交互作用模型评估sUA和糖尿病对肾损伤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并采用相加交互指标,即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I)进行评估。结果 糖尿病组肾损伤患病率(19.0%)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14.8%,P=0.02)。当糖尿病和高sUA水平同时存在时,两因素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RERI、AP和SI分别为0.485(95%CI为0.190...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遵义市中老年Ⅱ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为制定社区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 12 5例Ⅱ型糖尿病病人进行 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值 (WHR)、高血压和低体力劳动与Ⅱ型糖尿病有联系 ,OR值分别为 5 .93、3.6 8、4.84、3.89和 3.2 5 ,各因素的 95 %CI分别为 2 .42 7~14.492、2 .44 1~ 9.34 2、1.92 7~ 12 .15 6、1.6 43~ 9.2 0 7和 1.336~ 10 .839。结论 糖尿病家族史、肥胖 ,高血压和低体力劳动是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身体活动不足和不合理膳食等方面。在临床实践中,人体测量学指标可应用于预测CVD的危险因素和评估诊治疗效。这些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等。每种测量学指标所针对的侧重点各不相同。BMI多用于评价全身性肥胖,WC侧重于评价腹部肥胖,WHR对CVD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较弱,WHtR校正了身高因素、人群间差异度小,预测CVD危险因素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并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T2DM对NVAF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646例NVAF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T2DM将其分为T2DM组(n=110)与非T2DM组(n=536).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随访1年脑梗死、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患者1年内脑梗死、心血管死亡发生的因素.结果 T2DM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以及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的应用率均明显高于非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T2DM组患者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为14.5%,明显高于非T2DM组的5.1%(P<0.05).T2DM组、非T2DM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2.7%、6.4%,组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TIA或脑卒中、T2DM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心力衰竭、T2DM是心血管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合并T2DM可增加NVAF患者脑梗死与心血管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P)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4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否>1.2 mm将其分为斑块组(n=105)和无斑块组(n=149).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  相似文献   

13.
毕普民  王法艳  马茹君  丁宏 《安徽医学》2010,31(9):1119-1122
目的了解安徽省皖南某山区城乡居民慢性病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以社区为单元的慢性病干预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于2009年3月10日至20日在安徽省皖南某山区3区4县随机调查1045户,3288人。结果安徽皖南某山区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7.8%,其中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11.1%,农村为6.5%;按患病率由高到低排序,城镇居民前五位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炎、心脏病及颈椎病,患病率在6.9%~0.5%,农村居民依次为高血压、支气管炎、心脏病、胆囊结石(炎)及糖尿病,患病率在2.7%~0.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患慢性病的重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职业及自评健康状况。结论 55岁组患慢性病的危险是15岁组的6.656倍;女性患慢性病的危险是男性的0.662倍;与务农相比,干部(OR=0.326)、工人(OR=0.461)是患慢性病的保护因素;健康自评越"差",患慢性病的危险性越高。健康干预是预防慢性病的有效途径,对重点慢性病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明文剑 《中国医药导报》2012,(31):104-105,110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分为两组,92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DM组和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DM+EH组;另选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硬化斑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狭窄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DM+EH组及DM组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DM+EH组颈动脉IMT均高于DM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DM+EH组、DM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DM+EH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出现在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③DM+EH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总检出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50%的检出率DM+EH组及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的早期防治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房颤患者凝血因子的检测,观察不同临床因素与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为60例慢性非瓣膜性房颤病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0例,同批检测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浓度、纤维蛋白原(Fg)浓度,按年龄(<70岁、≥70岁)、左房内径(<40mm、≥40mm)、血糖(<7.0mmol/L、≥7.0mmol/L)、有无高血压(SBP≥14OmmHg和/或DBP≥90mmHg)、房颤类型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vWF、Fg或D-D浓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房颤患者血浆vWF、D-D、F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除有无糖尿病亚组间Fg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外,在不同年龄亚组、不同左房内径亚组、有无糖尿病亚组、有无高血压亚组vWF、Fg或D-D浓度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而在不同房颤类型亚组间vWF、Fg、D-D浓度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①房颤患者血浆vWF、D-D、F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阵发性房颤亚组与非阵发性房颤亚组血浆vWF、D-D、Fg水平无显著差异,提示阵发性房颤有同样的血栓栓塞的风险。②左房内径扩大、高龄、糖尿病、高血压是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46-49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市第三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MA组)和无大血管病变组(非MA组)。收集两组临床病历资料,找出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T2DM病程、吸烟、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能是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病程、吸烟、SBP、FPG、2 hPG、Hb Alc、TG、LDL-C可使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增加2.915(1.575~5.393)倍、3.013(1.501~6.048)倍、1.862(1.024~3.387)倍、4.354(2.108~8.992)倍、1.984(1.073~3.668)倍、2.048(1.123~3.734)倍、1.965(1.068~3.618)倍、1.926(1.057~3.509)倍。结论 T2DM病程、吸烟、SBP、FPG、2 hPG、HbAlc、TG、LDL-C是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故积极控制患者血压、血糖、改善饮食、加强戒烟管理对预防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嘌呤饮食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24h-UAE)将高嘌呤饮食的T2DM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24h-UAE〈30 mg)和异常蛋白尿组(24h-UAE≥30 mg),计算白蛋白尿的患病率,比较两组性别、吸烟、高血压、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血尿酸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的差异;然后将24h-UAE与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最后以有无白蛋白尿为因变量,以单因素相关分析所得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68例高嘌呤饮食的T2DM患者入选本研究,123例患者有白蛋白尿,占45.90%;异常白蛋白尿组高血压的患病率、收缩压、舒张压、病程、胰岛素治疗的比例、GFR和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与24h-UAE正相关,GFR与24h-UAE呈负相关(〈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糖尿病病程和血尿酸是异常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0.05)。结论血尿酸、糖尿病病程和收缩压增高是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高嘌呤饮食并未增加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郑州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患病率和遗传度的分析,探讨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抽取郑州市3所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56例作为病例组,抽取同期河南省军区医院部分体检健康的人群(129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2型糖尿病发病的一级亲属病史,并用Falconer法计算遗传度。结果:病例组一级亲属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2.1%,高于对照组的5.5%(χ2=101.807,P<0.001),一级亲属遗传度为39.10%。父母亲糖尿病病史(父:OR=1.501,95%CI=1.088~2.071;母:OR=4.095,95%CI=3.120~5.375),兄弟姐妹脑卒中病史(OR=9.860,95%CI=2.933~33.139)、糖尿病病史(OR=7.029,95%CI=3.952~12.504)为危险因素;而父母亲高血压(父:OR=0.494,95%CI=0.386~0.634;母:OR=0.594,95%CI=0.465~0.759)、父母亲高血脂(父:OR=0.395,95%CI=0.228~0.684;母:OR=0.367,95%CI=0.187~0.722)、母亲冠心病(OR=0.495,95%CI=0.319~0.769)、母亲肥胖(OR=0.385,95%CI=0.191~0.773)、兄弟姐妹肥胖(OR=0.423,95%CI=0.183~0.980)为保护因素。结论: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1年的随访情况。方法:将入选的35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糖尿病组107人,非糖尿病组243人。所有患者均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1年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比非糖尿病组患者年龄大[(65.50±12.73)vs(60.80±14.38)岁,P=0.004]、男性比例少(58.5% vs 70.1%,P=0.012)、吸烟比例高(38.3% vs 24.3%,P=0.007),更易合并高血压病(84.1% vs 76.1%,P<0.001)、高脂血症(89.7%vs 79.0%,P=0.016)、慢性肾功能不全(24.3%vs 8.2%,P<0.001)等情况。糖尿病组比非糖尿病组3支病变比例高(41.1%vs 29.6%,P=0.035)、单支病变比例低(27.1%vs 44.4%,P=0.002)。糖尿病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19.6%vs 9.5%,P=0.008),其中全因性死亡是主导事件(13.1%vs 4.5%,P=0.004)。两组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4.7% vs 4.5%, P=0.952)、靶血管血运重建(12.1%vs 7.8%,P=0.195)、再次心肌梗死(1.9% vs 0.4%,P=0.173)、支架内再狭窄(2.8% vs 2.9%, P=0.968)、支架内血栓形成(1.9%vs 1.6%,P=0.882)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大,且女性、吸烟、高血压、高血脂、肾功能不全、3支病变的比例均高于后者,药物洗脱支架没有增加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但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且主导事件是全因性死亡。  相似文献   

20.
庞文欢  陈亨  叶程 《西部医学》2014,26(10):1310-1312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方法 分析住院治疗的310例患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DM)8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M-HT)92例、高血压组(HT) 74例、非糖尿病非高血压组(N-DM-N-HT)62例.对四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病程进行分析,并统计四种类型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HT组、DM-HT组、DM组的BMI显著高于N-DM-N-HT组(P<0.05).HT组、DM-HT组的血糖显著高于N-DM-N-HT组(P<0.05).HT组、DM-HT组、DM组的TC、TG、LDLC显著高于N-DM-N-HT组(P<0.05).DM-HT组的病程显著长于HT组和DM组(P<0.05).DM组及HT组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N-DM-N-HT组(P<0.01).并且DM-HT组最高56.6%;DM主要引起小血管病变47.5%,HT主要引起大血管病变1 6.2%;且与N-DM-N-HT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DM、HT、DM-HT组与大小血管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P<0.01).结论 DM、HT、DM-HT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