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毛春芳  施忠  罗琳  候金燕  窦志华  陈智娴  陈霞  乔进 《中草药》2014,45(16):2400-2403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大黄中5种游离型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4种结合型蒽醌(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酚-1-O-葡萄糖苷和大黄素-8-O-葡萄糖苷)及没食子酸、儿茶素共计11种成分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没食子酸、儿茶素、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酚-1-O-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62 4~1.560 0、0.180 0~4.500 0、0.041 2~1.030 0、0.030 6~0.765 0、0.051 0~1.275 0、0.028 8~0.720 0、0.019 8~0.495 0、0.050 5~1.262 5、0.063 7~1.592 5、0.098 0~2.450 0和0.163 0~4.075 0μg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37%~98.93%,RSD<2.3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大黄中11种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王瑞芬  郭海丽 《中成药》2011,33(3):446-449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喘舒片(升华硫、大黄粉、黄芩提取物等)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Lanbo(R) Kromasil C18柱,流动相:甲醇-0.3%磷酸(80∶20),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7%,98.18%,97.75%,98.00%,98.06%,芦荟大黄素在进样量0.093 6~O.468 μg、大黄酸在进样量0.098~0.49μg、大黄素在进样量0.106~0.53μg、大黄酚在进样量0.232~1.16 μg、大黄素甲醚在进样量0.147 6~0.73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制剂中蒽醌类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新健胃包芯片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Diamonsil C8柱,流动相:甲醇(A)-0.3%磷酸(B)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430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5%,97.7%,105.4%,100.1%,106.1%,RSD值分别为1.15%,1.76%,1.79%,1.74%,1.93%;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进样量为0.041~0.205、0.041~0.202、0.049~0.245、0.097~0.484、0.042~0.212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制剂中蒽醌类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HPLC测定黄连上清丸中5种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黄连上清丸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40℃;5种大黄蒽醌类化合物被有效分离,检测波长为226 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10~0.200μg、0.010~0.200μg、0.092~0.184μg、0.010~0.200μg、0.005~0.10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1.11%、93.52%、97.16%、97.89%、93.62%。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为黄连上清丸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野生与栽培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利用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分类,通过相关分析研究海拔对掌叶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野生掌叶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9%~0.67%,0.47%~1.33%,0.25%~0.87%,0.55%~1.00%,0.06%~0.48%;栽培掌叶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7%,0%~0.06%,0%~0.15%,0%~0.34%,0%~0.08%.聚类分析将野生掌叶大黄与栽培掌叶大黄明显地划为两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掌叶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结论 野生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普遍高于栽培掌叶大黄.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6,(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在大鼠血浆、尿液、粪便中含有量的HPLC法。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分别为甲醇-1%甲酸水(78∶22);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血浆与尿液,以及甲醇-1%甲酸水(75∶25),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粪便;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达到70%以上,RSD值均在12.6%以下。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体内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测定乌贝益胃胶囊中5种蒽醌类衍生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Eclipse XDB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8∶12),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5种成分进样量分别在0.067~0.335μg(r=0.999 6),0.070~0.351μg(r=0.999 8),0.068~0.341μg(r=0.999 9),0.070~0.348μg(r=0.999 9),0.038~0.191μg(r=0.999 7)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95%(RSD0.98%),98.47%(RSD 1.18%),98.00%(RSD 0.71%),98.19%(RSD 0.68%),96.26%(RSD 1.35%)。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乌贝益胃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HPLC测定烧烫伤凝胶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燕萍  武新安 《中成药》2006,28(8):1120-1122
目的:建立烧烫伤凝胶(黄连,黄柏,大黄等)中5种蒽醌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伊利特-C18柱,以甲醇-1%磷酸溶液(80∶20),流速:1.0 mL/m in,检测波长:430 nm。结果:该方法使样品中5种蒽醌类成分得到良好的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的平均回收率及RSD分别为98.0%,1.3%;97.1%,1.8%;97.8%,1.5%;97.4%,1.7%;96.7%,1.2%。结论:本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于该制剂中蒽醌类成分的分离与测定。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测多评法对大黄地上部位提取物的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基于一测多评法初步建立大黄地上部位提取物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通过薄层色谱、指纹图谱主要色谱峰指认、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对大黄地上部位提取物进行质量控制;建立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对大黄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其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量,实现一测多评.结果 薄层色谱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同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提取物指纹图谱具有6个代表性色谱峰,其中5个已指认,总蒽醌在4.944~29.664 μg/mL线性良好(r=0.999 0),一测多评法结果显示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成分的平均回收率依次为97.08%、95.78%、100.60%、97.47%,其RSD依次为3.32%、2.42%、3.72%、2.67%.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过薄层色谱及指纹图谱可定性鉴别大黄地上部位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紫外分光光度法可定量提取物中总蒽醌质量分数,一测多评法可定量提取物中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质量分数,该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大黄地上部位提取物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裴勇 《中医研究》2011,24(5):37-3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消炎止痛洗剂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A lltim a 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85∶1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 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进样量分别在0.020~0.406μg、0.016~0.318μg、0.016 2~0.323 0μg、0.016 4~0.328 0μg、0.008~0.160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4%、99.57%、99.75%、97.24%、98.50%。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消炎止痛洗剂的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马淼  骆世洪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24-2626
目的对沙生类短命植物异翅独尾草在苗期、营养生长期、初花期、盛花期、果期的各器官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含量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叶中4种蒽醌类物质在苗期、营养生长期、初花期含量较高,盛花期最低,且叶上部位明显高于叶中和叶下部位。根中苗期4种蒽醌类物质含量都较低,营养生长期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含量较高,初花期和盛花期大黄素含量较高,果期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较高。花中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含量要比花葶高,花葶中大黄酸含量比花高。花葶中4种蒽醌类物质在盛花期含量高于初花期和果期时的含量。同时期各器官蒽醌总量相比:叶>根>花>花葶。结论若选取异翅独尾草作为蒽醌类药材利用,建议最佳采集部位是初花期的叶先端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大黄及其提取物和制剂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DAD测定并计算5种蒽醌类成分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以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为内参物,计算大黄及其制剂中其余4种成分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该药材及制剂中5种成分的含量,与"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计算"一测多评"法含量计算结果(Wf)和外标法的含量测定结果(Ws)的相对误差,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并采用相对保留值方法对5种成分色谱峰准确定位。结果:以大黄素为内参物时,不同批次大黄药材的相对误差为-3.91%~4.06%;提取物中间体的相对误差-3.22%~3.27%,均<±5%;大黄制剂的相对误差范围在-5.39%~7.00%,相对保留值的RSD 3.87%~9.92%,说明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结论:"一测多评"法可作为一个新的质量评价模式用于大黄及其制剂中蒽醌类成分的质量评价,具有快速、准确、廉价、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颜永刚  王红艳  邓翀  张岗  陈莹  沈霞  程虎印  彭亮 《中草药》2017,48(11):2285-2291
目的分析生长年限、海拔、光照因素对大黄中蒽醌和鞣质类等8种成分量的影响,为大黄种植最佳生长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人工种植的54批药用大黄样品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酚-1-O-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儿茶素8种成分的量,并采用方差分析进行不同生长年限、不同海拔、不同光照环境(阴坡、阳坡)与各成分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2、3年生的游离型蒽醌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4.26、5.18、8.10 mg/g,结合型蒽醌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4.67、5.62、6.76 mg/g,(+)-儿茶素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3.12、4.18、4.72mg/g。在海拔(1 300±50)、(1 500±50)、(1 700±50)m 3个不同的范围,1年生与2年生和3年生比较,大黄中8种成分的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3个不同的生长年限之中,海拔(1 300±50)m处的大黄中8种成分的量与(1 500±50)m和(1 700±50)m处大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3个不同的生长年限和3个不同海拔范围,阴坡和阳坡的大黄中8种成分的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同一生长年限,随海拔的升高,以及同一生长海拔范围,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大黄中蒽醌和鞣质类的量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有显著性差异。而光照(阴坡、阳坡)不同时,大黄中蒽醌和鞣质类的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蒽醌和鞣质类量的均数阳坡高于阴坡。大黄人工种植宜选择海拔在1 400 m以上,生长年限不低于3年,阳光直接照射的阳坡环境,有利于提高药用大黄中蒽醌和和鞣质类化学成分的总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首次建立一种简单、快速且能同时分离测定中药大黄及青海野生大黄茶中 3种主要活性蒽醌成分含量的胶束毛细管电泳新方法。方法 :熔融石英毛细管柱 (75 μm× 50.0cm ,有效长度 42.4cm) ;缓冲体系 15.0mmol·L-1硼砂 30.0mmol·L-1SDS 10%乙醇 ,pH9.6 0 ,分离电压 20kV ;检测波长 254nm。结果 :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4~120 (r=0.9921) ,10~200 (r=0 .9970 ) ,2~100mg·L-1(r=0.9971)。日内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0.59%~0.80 % ,1.30 %~3.22 % ,回收率范围为 97.6 %~102.3%。结论 :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可用于大黄药材和青海野生大黄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传统炮制理论指导思想"酒制升提",大黄经过炮制成为饮片酒大黄治疗上焦病症,如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炮制前后大黄药性的改变使得其临床应用侧重点不同,为研究中药炮制理论的科学内涵,该文同时建立测定大鼠组织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的液-质联用方法,通过分别灌胃给予SD大鼠大黄生品和酒制品水煎液,采用LC-MS测定组织(心、肺、脑、肝、肾)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的含量,探讨酒制对大黄中游离蒽醌成分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大黄酒制能明显改变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其中各成分在心与肺组织中的分布增加,在肝和肾中的分布与生品组相比变化不大,而在脑中没有检测到3种成分,提示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不能透过血脑屏障。酒制对大黄中游离蒽醌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物组织分布有较大影响,这也验证了传统中医理论,酒大黄多用于治疗上焦病症,该研究结果为探讨大黄炮制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配伍前后的量变规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目的:研究大黄分别与甘草、黄芩、赤芍、当归、黄连、木香、栀子配伍前后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变化。 方法: 以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配伍前后游离和结合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结果 :配伍后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总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与黄连配伍降低幅度最大;且大黄经配伍用药后,各蒽醌类成分含量均发生规律性变化。 结论 :大黄经配伍用药后,蒽醌含量发生变化,推测对降低其毒副作用有一定的贡献,该研究为大黄临床合理运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磊  张静泽  高文远  刘振 《中成药》2012,34(10):1949-1954
目的 研究枳壳大黄配伍后化学成分变化以及黄酮苷、蒽醌类成分在配伍前后含有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HPLC对药材枳壳与大黄甲醇提取物配伍前后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枳壳中4种黄酮苷(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大黄中5种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在配伍前后游离型以及结合型含有量的变化.结果 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枳壳大黄配伍后并未出现新的化学成分,而配伍后枳壳中黄酮苷类成分,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有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枳壳大黄配伍促进了其有效成分黄酮苷及蒽醌类化合物的溶出.  相似文献   

18.
大黄抑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大黄中5种羟基蒽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pH梯度萃取法从大黄中提取出蒽醌成分,采用体外实验及二分法测定各成分的抑菌效果。结果大黄中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有抑菌作用,大黄酚与大黄素甲醚无抑菌作用。抑菌效果大黄素最好,芦荟大黄素次之,大黄酸最差。结论大黄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世海  刘晓峰  果德安 《中草药》2004,35(10):1171-1174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稀土元素镧(La2 )对3种大黄根生物量和蒽醌次生代谢产物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稀土元素La3 对两种掌叶大黄单克隆毛状根DH5c、DH7a和液体培养非转化根NOR生物量和蒽醌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 La3 浓度对大黄根生物量积累有显著影响,培养基中La3 为10 mg/L时,对大黄根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La3 浓度对3种大黄根的蒽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当培养基中La3 1.0mg/L时,蒽醌产量最高;经稀土离子处理的3种大黄根中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显著高于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结论 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稀土离子La3 对掌叶大黄单克隆毛状根的生物量积累和蒽醌类化合物的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明大承气汤经灌胃给药后,5种游离蒽醌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大鼠灌胃给药大承气汤9g/kg后,采集血浆、尿液,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并用DAS 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给予大承气汤后,血浆中检测到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尿中检测到芦荟大黄素、大黄酸,血液和尿液均以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含量最高。大鼠灌胃大承气汤后,血浆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T1/2(Ka)(h)依次是0.36、1.03、1.92、1.89、0.66;T1/2(Ke)(h)依次是0.31、1.17、2.33、2.19、0.81;Cmax(mg/L)依次是48.47、21.69、10.49、5.76、38.76;Tmax(h)依次是4、4、6、4、2;AUC0-t(mg.L-1.h-1)依次是85.73、66.73、65.91、41.84、96.40。结论:大承气汤中蒽醌类成分可以吸收进入体内,其中以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为主;体内葸醌类成分以尿排泄为主。同时建立经灌胃大承气汤后大鼠血浆中5种游离蒽醌含量的测定方法,并阐明其药动学特性;为大承气汤的体内成分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