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庆祝《中医文献杂志》主办单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建馆60周年,本刊即将于2015年11月出版增刊——"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经验专辑(二)"。增刊主要汇集了上海市中医文献馆32位馆员,以及原聘的3位馆员和2014年新聘的3位名誉馆员各具特色的学术经验。32位馆员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国医大师石仰山教授、严世芸教授、柏连松教授、蔡淦教授、石印玉  相似文献   

2.
<正>为庆祝《中医文献杂志》主办单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建馆60周年,本刊即将于2015年11月出版增刊——"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经验专辑(二)"。增刊主要汇集了上海市中医文献馆32位馆员,以及原聘的3位馆员和2014年新聘的3位名誉馆员各具特色的学术经验。32位馆员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国医大师石仰山教授、严世芸教授、柏连松教授、蔡淦教授、石印玉  相似文献   

3.
医史文献是晋升中医境界的入门学问,其研究范畴主要是古籍。医史侧重于从时间维度来认识古籍内容的纵向传承演变脉络与规律,文献则注重从空间维度来认识古籍内容的横向时代价值。欲求古籍内容的科学诠释,应当从医史与文献两个维度进行研究。医史文献在中医学术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承前启后的载道作用;从研习中医的角度而言,医史文献学也始终具有登堂入室的传道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第十八次学术年会"拟于2016年7月15-17日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共同承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医文献研究六十年回顾与展望"。会议期间还将成立医史文献分会青年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7月15至17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医史文献分会、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市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次医史文献分会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7月15日晚,先期举行第一届青年委员会成立会议。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秘书长、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刘更生主持,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29人,朱星、甄艳、晏婷  相似文献   

6.
中医医史文献是综合运用历史学、文献学、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知识和方法对中医学进行研究的复合型、交叉型学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史、中医文献、中医文化及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等。中医医史文献是中医学下属各个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建立与发展的基础,在中医学术的发展过程中,医史文献始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登堂入室之功。中医医史文献专业(以下或简称“医史文献专业”)兼顾中医基础研究、医史文献整理与临床实践,是中医学最早授予硕士学位的专业之一,是传统中医教育的骨干专业。  相似文献   

7.
<正>为庆祝《中医文献杂志》主办单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建馆60周年,本刊即将于2015年11月出版增刊——"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经验专辑(二)"。增刊主要汇集了上海市中医文献馆32位馆员,以及原聘的3位馆员和2014年新聘的3位名誉馆员各具特色的学术经验。32位馆员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国医大师石仰山教授、严世芸教授、柏连松教授、蔡淦教授、石印玉教授、施杞教授、严隽陶教授、王翘楚教授、李鼎教授、唐汉钧教授、吴银根教授、陈以平教授、沈自尹教授、蔡小荪教授、张云鹏  相似文献   

8.
<正>为庆祝《中医文献杂志》主办单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建馆60周年,本刊即将于2015年11月出版增刊——"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经验专辑(二)"。增刊主要汇集了上海市中医文献馆32位馆员,以及原聘的3位馆员和2014年新聘的3位名誉馆员各具特色的学术经验。32位馆员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国医大师石仰山教授、严世芸教授、柏连松教授、蔡淦教授、石印玉教授、施杞教授、严隽陶教授、王翘楚教授、李鼎教授、唐汉钧教授、吴银根教授、陈以平教授、沈自尹教授、蔡小荪教授、张云鹏  相似文献   

9.
<正>为庆祝《中医文献杂志》主办单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建馆60周年,本刊即将出版增刊——"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经验专辑(二)"。增刊主要汇集了上海市中医文献馆32位馆员,以及原聘的3位馆员和2014年新聘的3位名誉馆员各具特色的学术经验。32位馆员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国医大师石仰山教授、严世芸教授、柏连松教授、蔡淦教授、石印玉教授、施杞教授、严隽陶教授、王翘楚教授、李鼎教授、唐汉钧教授、吴银根教授、陈以平教授、沈自尹教授、蔡小荪教授、张云鹏教授、段逸山教  相似文献   

10.
御医的诊疗经验是研究燕京地区医学流派传承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借助《中医人物词典》《中医人名大辞典》《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工具书考查明代御医所著医学文献的存佚、类别等。梳理得知,明代御医群体当中有97位医家所著医学文献237部,存世99部,亡佚138部,种类繁富,覆盖了《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的12个类别,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临证各科、方书、诊法、本草、医案医话医论、针灸推拿、医经、伤寒金匮、基础、综合性著作、养生、医史,具有进一步研究和挖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庆祝主办单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建馆60周年,我刊特编辑出版2015年增刊——"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经验专辑"。增刊主要汇集了上海市中医文献馆32位馆员,以及原聘的3位馆员和2014年新聘的3位名誉馆员各具特色的学术经验。32位馆员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国医大师石仰山、严世芸、柏连松、蔡淦、石印玉、施杞、严隽陶、王翘楚、李鼎、唐汉钧、吴银根、陈以平、沈自尹、蔡小荪、张云鹏、段逸山、王灵台、邱佳信、夏翔、许锦柏、朱培庭、彭培初、王霞芳、陈汉平、俞瑾、何立人、丁学屏、洗丕安、于尔辛、黄吉赓、马绍尧、奚九一。名誉馆员为国医大师朱良春、张灿玾,著名文献专家余瀛鳌。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原名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创办于1956年7月16日,顾渭川为首任馆长。该馆是全国最早从事中医文献研究的机构之一,汇集了上海中医界众多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名老中医,他们为中医临床文献、医史文献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海派中医"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祝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学术之树更加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3.
《中医文献杂志》2014,(6):55-55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成立于1956年,是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之家。建馆至今,陆续聘请了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并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老中医作为馆员,承担弘扬中医、传承学术、建言献策的职责,发挥学术优势,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为了加强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整体实力,体现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特质,今年8月,文献馆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增聘馆员。  相似文献   

14.
由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主办的《中医文献杂志》历经2 0年风雨,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从早年的《引玉》,到后来的《杏苑》,及至1 994年正式更名为《中医文献杂志》,其中甘苦得失,唯编者自知。今日回眸创刊2 0年的历程,其价值可用“发遑古义,推陈致新”赅括之。杂志以“弘扬老中医学术经验,汇集古今中医药文献”为办刊宗旨,列有文献研究、学术探讨、名医经验、医林人物、医药学史、文献综述、名医书稿、验案选萃、文献文摘等栏目,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足见编辑者之匠心和苦心。读者浏览其间,仿佛穿越古今时空,从…  相似文献   

15.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有课程分化、机构整合、学科系统三个方面机遇: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从课程整合到机构整合,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社会形态发展的必然;从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交叉复合发展到中医医史文献课程分化重组,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多行业、多领域、多方位协作系统的形成,多学科知识系统的形成,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与临床医学交融系统的形成.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从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知识更新到形成新的知识系统,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知识形态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7月15—17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医史文献分会、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市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次医史文献分会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中医文献研究六十年回顾与展望",共收到论文103篇,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30余家单位17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7月15日晚,第一届青年委员  相似文献   

17.
检索中医药文献,是科研、医疗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中医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內容。目前,许多读者面对众多的工具书不知如何检索。为此,笔者简要谈一下中医古籍的特征、体例及常用中医图书、字词、术语、类书、丛书、医史文献的检索工具书,供读者参考。一、中医古籍的特征及一般体例 1.中国古籍的特征有二千余年悠久历史的祖国医学,其基本理论、临床经验完全是靠中医古籍的传递得以保存,流传至今的。中医古籍数量庞大,文献分散。据不完全统计,浩如烟海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成立于1956年,是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之家.建馆至今,陆续聘请了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并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老中医作为馆员,承担弘扬中医、传承学术、建言献策的职责,发挥学术优势,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为了加强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整体实力,体现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特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郑金生在《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古籍研读点滴心得》讲座中,认为医史文献的研究要服务于中医学术发展,而从事研究应具备稚子之心和历史之眼。“为什么龟板只用下板?1990年以前的中药教材、药典都用腹甲(龟板),《本草原始》记载古人上下甲皆用之。后来通过文献考证与实验研究,从两方面证实龟上下甲同等人药。  相似文献   

20.
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内文56页,刊号:CN31-1682/R,ISSN 1003-8914。每期定价8.00元,全年48.00元。邮发代号:4-540。各地邮局均可办理订购。如当地邮局订购有困难,亦可直接向本刊编辑部订购。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赐稿订阅。联系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收;邮编:200020;电话:(021)54669083×8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