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阻滞麻醉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靠性、安全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用盐酸利多卡因加0.9%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1的比例进行局部阻滞麻醉。结果对66例腹股沟疝患者行修补术,其中斜疝48例,直疝11例,股疝7例;对老年巨大腹股沟疝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13例,均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术后随访1~10年,未见1例腹股沟疝复发。结论采用局部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麻醉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在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66例,依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腰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麻醉前(T1)、麻醉后(T2)、手术结束时(T3)及术后6 h(T4)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于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统计对比尿潴留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1时期,两组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期,研究组HR、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潴留发生率0.00%(0/33)低于对照组9.09%(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可有效维持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中血流动力学水平,且麻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王松清  林辉  郑春晖 《中外医疗》2016,(18):172-17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在女性单侧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为围术期寻找有效安全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120例需单侧乳腺区段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复合喉罩全麻组(A组)、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组(B组)、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组(C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在单侧乳房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术后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C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MAP(75.9±9.6)mmHg、HR(72.2±4.8)次/min],明显优于A和B组(P﹤0.01);B组和C组术后镇痛明显优于A[术后2 h(2.3±1.4)分、术后4 h(4.8±1.0)分、术后6 h(7.3±1.5)分、术后12 h(8.0±1.3)分](P﹤0.01);C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明显少于A和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应用于单侧乳腺区段切除术,麻醉效果明显,术后镇痛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减轻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2]。过去膝关节置换术大多采用椎管内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存在椎管内穿刺困难、反复穿刺导致组织损伤、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术后呼吸功能障碍、苏醒延迟、拔管困难送重症监护室治疗的风险,且影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复合右美托咪定(Dex)对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老年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实验组采用TAPB复合Dex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镇静及镇痛效果。结果:麻醉前(T1),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T2)、术毕(T3),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4 h、48 h,实验组Ramsay镇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老年患者,采用TAPB复合Dex麻醉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提高镇静、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殿超  侯芳  单勤亮等 《吉林医学》2013,(35):7364-7365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52例老年患者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施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为0.5%罗哌卡因,腰丛阻滞剂量为1525 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为1025 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为1015 ml。观察并记录麻醉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效果好,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小。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麻醉效果好,对各系统干扰小,并发症少,对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更为适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实施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择期行单侧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8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41)与研究组(n=41)。参照组给予蛛网膜下腔阻滞,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前、麻醉后10 min、缝皮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研究组平均动脉压高于参照组(P<0.05),但两组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缝皮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疝囊时,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麻醉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腹横肌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老年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老年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采取腹横肌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照组仅进行喉罩全麻,比较两组围术期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  相似文献   

9.
王堂杏 《吉林医学》2013,(31):6539-6539
目的:对我院使用平片式网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阴囊肿大2例,切口部隐痛不适2例,并发尿潴留8例,均及时对症治疗,术后随访62012年12月收治的7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阴囊肿大2例,切口部隐痛不适2例,并发尿潴留8例,均及时对症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平片式网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且平片价格适中,此术式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华中阜外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胸横肌平面阻滞,2组患者均于神经阻滞完成后接受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时(T1)、劈胸骨时(T2)、切开心包时(T3)、关胸时(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麻醉苏醒后6 h(T5)、苏醒后12 h(T6)、苏醒后24 h(T7)、苏醒后48 h(T8)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剂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麻醉苏醒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T2、T3、T4时的HR...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装置和国产善释平片作为疝修补材料,对笔者所在医院近4年85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局部神经组织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和近期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2 min,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5 d,平均随访24个月无复发,无明显异物感.结论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手术围术期免疫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如皋市人民医院74例行胸科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GP组)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E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全身麻醉方式,进行常规麻醉诱导,GE组每1.5 h在硬膜外注射7 ml 0.375%罗哌卡因,GP组行T4~T8四点椎旁阻滞,每个点均注射6 ml 0.375%罗哌卡因。比较两组围术期用药剂量,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30 min(T1)、拔管后即刻(T2)和术后24 h(T3)检测两组的CD4+及CD4+/CD8+比值,分别于T0、T3和术后3 d(T4)比较两组认知水平,比较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GP组围术期舒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的总使用剂量均少于G...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86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抽签法分组。常规组43例行全身麻醉,试验组43例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麻醉诱导前、术后12 h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3+、CD4+/CD8+)水平。结果:试验组语言功能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常规组短,并发症发生率(6.98%)较常规组(23.26%)低(P<0.05);与常规组比较,术后12 h试验组CD4+、CD3+、CD4+/CD8+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可有效缩短宫颈癌患者术后苏醒、拔管、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减轻免疫抑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引导的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应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成功率、并发症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单侧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诱导前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T4~T5椎旁阻滞,注入质量分数0.5%的罗哌卡因(2 mg/kg),记录阻滞平面、成功率及并发症,观察注药后血压、心率的变化,30 min后开始全麻诱导。结果 TPVB范围为术侧T4~T8,即5个节段的感觉阻滞,成功率达92.5%(37/40),损伤血管发生率为8.1%(3/37),无其他并发症,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神经刺激器引导的TPVB操作简单,阻滞平面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适用于开胸手术中麻醉镇痛。  相似文献   

15.
赵海芝 《吉林医学》2013,(35):7405-7406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宫旁阻滞麻醉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门诊要求人工流产的孕610周的孕妇2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1%利多卡因宫旁阻滞镇痛,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解痉药。结果:观察组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宫颈松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利多卡因是一种较好的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药物,临床操作简单易掌握,麻醉费用低,安全性高,镇痛效果满意,特别适合基层医院,在无麻醉师及无全身麻醉监护设备下的条件下开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崔英坤 《当代医学》2021,27(26):160-161
目的 探讨在开胸手术术后镇痛中应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开胸手术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参照组实施全身麻醉,实验组实施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段的疼痛评分、血压水平、心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 实验组不同时段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段两组血压水平、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参照组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5,P=0.012).实验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开胸手术术后镇痛中应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在镇痛时间内减少不良反应,保持生命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17.
<正>人体腹股沟区指下腹壁及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是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缺损向体表突出形成的包块,俗称为疝气。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成为了治疗腹股沟疝的新方法,且取得了良好疗效[1]。本文对比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与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该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盲探法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HR和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即刻、术中30 min和术后即刻的HR和MAP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可提高麻醉优良率,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稳定,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盲探法。  相似文献   

19.
<正>开腹手术特别是上腹部开放手术,术后患者常出现数日难以忍受的中重度疼痛[1-2]。开腹手术中手术牵拉、电刀切割、术后放置引流管等各种刺激,会引起内脏、手术切口、腹膜及局部组织缺血水肿,各类信号传导通路开放,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刺激末梢神经而诱发剧烈疼痛[3]。区域阻滞技术因不良反应小,效果确切,越来越受医务人员青睐。皮下切口镇痛属于局部麻醉镇痛技术,通过预埋带有侧孔的管道向手术切口持续渗透给药产生局部麻醉镇痛效果[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手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60例高龄患者分为A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肌间沟法)组]、B组(多神经阻滞麻醉组);各组患者术前半小时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麻醉方法按卫生部临床麻醉操作指南的标准方法操作。收集一般资料、监测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麻醉效果及麻醉并发症。结果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神经阻滞麻醉组较传统麻醉组麻醉效果无差异,但起效快、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并发症更少。结论多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几无影响,并发症少,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臂丛麻醉或臂丛阻滞麻醉操作有困难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