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论“独取阳明”对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浅论“独取阳明”对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意义欧阳八四江苏省苏州市苏纶纺织厂职工医院(215007)“独取阳明”为《素问·痿论篇》中确立的治痿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以为这一原则对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简述如下。1本虚为痿证及中风后...  相似文献   

2.
<正> 1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原文是“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独取阳明,何也”?这是《内经》以前对痿证治疗的总结,被后世宗为治痿大法。痿证的范围较大,“治痿独取阳明”这一治则,能不能指导临床实践?从上文可以清楚地看出,黄帝和岐伯对此持怀疑态度。在原文中,岐伯全面地论述了痿的病因病机,指出“所求不得”,“悲哀太甚”,“入房太甚”,“有渐于湿”,“远行劳倦”等均可以致痿。这些意味着治痿不能“独取阳明”,所以岐伯提出要“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说明对痿证  相似文献   

3.
“治痿独取阳明”是中医治疗痿证的常用法则。该文介绍1例亚急性联合变性病案的病机分析及诊治过程,阐释“治痿独取阳明”理论涵盖的中医病机,为痿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痿证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早在《内经》中对其病因病机就有详细论述,而独取阳明被许多医家推崇为治痿之重要原则,但片面地理解其含义并非《内经》治痿之宗旨,笔者认为治痿要掌握辨证论治,充分发挥“治痿独取阳明”在治疗痿证中的独到之处,运用中药、针灸予以施治。  相似文献   

5.
痿证是指以肢体筋脉驰缓,肌肉枯萎,皮肤麻木,手足软弱无力或手足拘急,不能随意运动为主证的一种病证。《内经》首先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其理精深,其义奥妙。现根据《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有关论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6.
对于痿证的治疗,《素问·痿论》指出“治痿独取阳明”,所谓独取阳明,系指采用补益后天为治疗原则。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又称五脏六腑之海,主润泽和调养宗  相似文献   

7.
"治痿独取阳明"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治痿独取阳明"首见于<内经>,是<内经>治疗痿证的基本原则.从经络气血及藏象五体学说可见痿证取自阳明的妙用.而从"治痿非独脾胃虚"和"阳明非独补益"两方面分析,又显示出"治痿独取阳明"的局限.在辨证分型中,痿证除了"虚"和"热"为基本病因引起的证型外,临床上还包括寒湿凝滞导致的证型.  相似文献   

8.
诊余医话     
(一) 治痿不能独取阳明“治痿独取阳明”出自《素问·痿论》,成为后世治疗痿证的原则。然而痿证与阳明关系,究竟有多大,查《内经》中“脾”“湿热”与阳明有关的见二条: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病而四肢不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  相似文献   

9.
“治痿独取阳明”的临床运用430061湖北中医学院杨胜辉“治痿独取阳明”是《素问·痿论》论治痿证而确立的一个重要法则,笔者宗其旨,对多种疾病所致之“痿”,从脾胃而治,屡获良效。今结合四则验案,对“治痿独取阳明”的运用,谈点体会如下。多发性神经炎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独取阳明”治疗痿证之肺胃津伤证的疗效。方法:对30例痿证患者根据“痿证独取阳明”治则,予以针刺疗法对3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对临床效果予以观察。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41例占13.3%.显效21例占70.0%,有效2例占6.7%,无效3例占10.O%,总有效率90.O%。结论:独取阳明的方法治痿症之肺胃津伤证疗效显著,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最早对痿证进行系统论述的医籍,《素问·痿论》篇对痿证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指出痿证的病因,或因情志太过,或因外感湿热,或因房劳过度,或因感热劳倦,致使五藏有热,津液耗伤,五藏受累而成.尤其是篇中提出的“治痿独取阳明”成为后世临床治疗痿证的重要指导原则,并为历代医家辨痿治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却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对《内经》中“治痿独取阳明”本意的探讨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谭涛 《中医药导报》2007,13(5):14-14,33
文章通过对痿证的发病机理的阐释及对《内经》相关原文的研究,探讨了足阳明经与其他经脉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运用的经验,认为“治痿者独取阳明”中的“独取”二字,不能作“仅取”解,阳明亦非仅指足阳明胃经,还应包括足太阴脾经,独取阳明应理解为治疗脾胃为主,此外依据辨证结果兼治肺肝肾等脏腑。  相似文献   

13.
马丽  付娟 《光明中医》2008,23(11):1797-1797
"治痿独取阳明"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云:"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灵枢·根结>亦云:"故痿疾者,取之阳明",后世医家一直将其作为治疗痿证的重要原则沿用至今,然后,痿证是否该"独取阳明",又如何理解"独取",历代医家却有着不同的观点,笔者仅在此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痿证是临床常见的以肢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甚或肌肉萎缩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属于现代医学的重症肌无力、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等范畴。《黄帝内经》所述“治痿者独取阳明”是公认的治疗原则,后世医家对此各有发挥,其中张元素所创的易水学派在痿证治疗方案上亦有独到之处,王玉兴教授从事临床与文献研究多年,作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王玉兴教授所谈《黄帝内经》之痿证与“治痿者独取阳明”之易水方案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介绍陈枫教授“肝胃组穴”联合排刺法治疗痿证的临床经验。陈枫教授认为“治痿独取阳明”非仅选取阳明经穴位而是重视阳明经穴位,挖掘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将“肝为罢极之本”与“治痿独取阳明”两痿证相关理论精华相融合并联系临床,创“肝胃组穴”(陷谷、足三里、下巨虚、曲泉、太冲),以此为主穴联合足阳明胃经经筋排刺法,同时强调辨证,治疗结合患者病情变化选取少许配穴,临床30余年治疗痿证往往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6.
从痿证的病机和治疗两方面,考察痿证与阳明之间的关系。认为痿证经由"阳明虚-宗筋纵-带脉不引"的发病过程,与阳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基本思路,但非唯一的治法;阳明究竟该补该泻,仍需要视具体病情而定。因此,"治痿独取阳明",是大法,而非定法;"独取",是言其重,而非言其孤。  相似文献   

17.
从痿证的病机和治疗两方面,考察痿证与阳明之间的关系.认为痿证经由"阳明虚-宗筋纵-带脉不引"的发病过程,与阳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基本思路,但非唯一的治法;阳明究竟该补该泻,仍需要视具体病情而定.因此,"治痿独取阳明",是大法,而非定法;"独取",是言其重,而非言其孤.  相似文献   

18.
赵瑾  李金坡 《吉林中医药》2013,(12):1274-1276
《素问·痿论》是论述痿证最早的文献,认为“五脏使入痿”,并阐述了痿证与脏腑、经脉的联系,明确了痿证的治疗原则为“治痿独取阳明”,而针刺取穴原则为“各补其荥而通其俞”。临床上对经络辨证论述较少,但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相结合,可以补充痿证的脏腑辨证分型的不足,更好的运用于临床的诊疗当中。  相似文献   

19.
"治痿独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基本大法。"治痿独取阳明"其一强调补益脾胃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其二补中寓清,清利湿热以调理脾胃;同时注意根据脏腑经络、病机证候,重视辨证论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DOP)属中医学"消渴""骨痿"范畴,而"骨痿"属于痿证之一。在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导下,从痿证的基本治则"治痿独取阳明"入手试论(治) DOP,以期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痿证是指机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进而导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中医临床中"治痿独取阳明"的观点,一直被人们作为治疗痿证的重要原则而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