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亚硝基化合物在动物及人体内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亚硝基化合物包括亚硝胺及亚硝酰胺,是一种强烈的致癌剂。在已实验过的多种动物中,至今未发现任何一种动物能耐受而不发癌。目前虽尚未能证明人类癌症与N-亚硝基化合物或其前体有关,但大量的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提示:这类化合物特别是其体内合成在人类鼻咽癌、食道癌及胃癌的发生上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仅就目前对外环境中的N-亚硝基化合物的研究资料看来,水、空气、土壤及一般食品中的含量均较低。值得重视的是硝  相似文献   

2.
<正> 尽管迄今尚未证实锗是一种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锗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自1967年日本合成有机锗化合物 Ge—132并成功地用于临床后,许多有效的含锗药物相继问世。近年来,贵阳冶炼厂研制了三种有机锗化合物 Ge—201、Ge—202、Ge—203。我们对其进行了部分药理研究,简要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导向治疗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去唾液酸糖蛋白受本导向治疗病毒性肝炎是目前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就受体导向治疗的基本原理、药物载体的选择及其肝脏靶向性以及肝脏靶向性药物交联物的抗病毒效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蔗糖脂肪酸酯简称蔗糖酯(Sugar estre),它是一类由食用脂肪酸与蔗糖合成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食品、药物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日益受到国外许多国家的重视。蔗糖脂肪酸脂经四川省日用化工研究所首先合。成为对该添加剂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进行了系统的毒性研究,结果如下。蔗糖脂肪酸脂(SE-2)由四川省日用化工研究所研制提供。外观为一种白色粉状,无异、嗅味。实验动物由我校动物所提供Wistar纯种大、小白鼠。  相似文献   

5.
活体研究化合物皮肤穿透作用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间接方法或称排泄分析法(excretion analysis),其最大优点是可利用人体来研究一些毒性不高的化合物,不必处死实验动物;另一为直接方法或称去除皮肤斑贴法(skin patch removal),该法必须处死实验动物,分析脏器含量,优点是能较直接地测定化合物经皮肤穿透作用。为了了解这两种方法的实验结果是否有比较的可能,作者测试了三种~(14)C-标记的杀虫剂;DDT、西维因和对硫磷  相似文献   

6.
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类食物中,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然而,现在关于黄酮类化合物毒副作用的研究发现,某些黄酮具有遗传毒性,还可能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异黄酮的雌激素活性可能对动物和人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黄酮还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药物代谢及神经行为。本文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矽肺是常见的重要职业病之一,对工人的健康危害极大,目前世界各国尚无治疗办法。为了能早日控制和治愈矽肺,尽快找到高效、安全的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防治矽肺药物的筛选方法可分别为体外筛选和动物实验二种。我们现在采用的是动物实验法。现仅将我们对矽肺药物初筛方法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对矽肺药的筛选,我们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一)初筛:通过少量动物短时间实验,初步确定是否有疗效。(二)实验治疗:对初筛中发现有明显疗效的药物作进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细胞核靶向富勒醇硬脂质纳米粒,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方法胺催化合成法合成富勒醇,并且通过使用生物材料,将富勒醇包裹起来,在其表面连接与核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的雌激素类似物,制备成新的纳米材料。对制备的富勒醇及其硬脂质纳米粒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结果表明,合成的富勒醇分子式为C60(OH)24,其硬脂质纳米粒能够通过核膜,到达细胞核。结论通过该实验方法可制备在细胞核靶向的富勒醇硬脂质纳米粒,为进一步研究细胞核靶向的电离辐射防护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酮类物质对小鼠血糖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物质作为一种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人体内不能合成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依靠从蔬菜、水果、茶等食物中摄取,中医认为该物质具有多种功能,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感染、抗炎症、净化血液、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为黄酮类物质的药源开发,以及在监床方面的应用,进行小鼠血糖的调节作用实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水、食品及药物中有几千种成分能够与亚硝酸盐反应而产生 N-亚硝基化合物。这种亚硝化反应的产物中,有几百种已做了致癌性动物实验,其中有一百多种已发现有致癌作用,有些甚至在很低剂量水平时就能致癌。当摄入亚硝酸盐和前致癌物(致癌的 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时,就可能在人的胃中形成致癌的 N-亚硝基化合物。这就引起了关  相似文献   

11.
科研动态     
1美发现一混合药物可阻止乳腺癌细胞扩散美国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动物实验显示,用一种简单的药物混合剂可以阻止乳腺癌细胞在实验鼠体内扩散。美国纽约的斯隆-凯特林癌症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G7抗体靶向紫杉醇纳米药物治疗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方法采用裸鼠BGC-823胃腺癌动物模型,每组6只,随机分配至设立的生理盐水对照组、载体材料组、紫杉醇常规药物组、非靶向紫杉醇纳米药物组、MG7抗体靶向紫杉醇纳米药物组。采用尾静脉给药方式,动态观察并测定肿瘤的体积、瘤质量抑瘤率,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实验期间动物的全身情况及相对体质量变化,评价毒副作用。结果MG7抗体靶向紫杉醇纳米药物组人胃癌移植瘤表现出明显的休积抑制和瘤质量抑制,抑瘤率分别为84.6%和84.5%,显著高于紫杉醇常规药物组(45.1%,48.7%)和非靶向紫杉醇纳米药物组38.7%,42.2%),而且MG7抗体靶向紫杉醇纳米药物组的小鼠体质量与其它各组比较相对平稳,且饮食活动正常,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明显减轻。结论MG7抗体靶向紫杉醇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高效低毒体内抗肿瘤作用,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中存在的亚硝基类化合物种类很多,污染食品后可形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N-亚硝基化合物对动物是一种强的致癌物,据报导还没有任何一种动物对此类化合物有抵抗力。由于实验动物的大多数器官对N-亚硝基化合物较为敏感,所以应该考虑到人类是易感的。动物实验证实,N-亚硝基化合物是诱发食管癌的化学物质。因此,这一大类化合物作为人类癌肿的可疑病因已受到高度重视,特别在一些食管癌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14.
最近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肝癌细胞在视黄酸的作用下,首先抑制了肝癌基因,使癌蛋白产生减少,并引起一系列生化效用,使多种肿瘤标志物生成下降,表明肝细胞分化的几种蛋白质合成增多,从而导致细胞周期延长,核酸合成速度下降。从细胞形态和染色体观察上,均证明癌细胞向正常细胞方向分化逆转。视黄酸新作用的发现,为肝癌的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其实视黄酸并非稀罕之物,它又名维甲酸,是维生素A族化合物中促进分化最强的一种化合物。动物肝脏  相似文献   

15.
小常识     
《健康大视野》2008,(2):75-75
美国药监局根据妊娠期间药物的安全程度把药物分为五类。A 类: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未发现对胎儿有损害。B 类:动物实验证实对胚胎有危害,但临床研究未能证实或无临床验证资料。C 类:仅在动物实验证实对胚胎有致畸或杀胚胎作用.但人类缺乏研究资料证实。D 类: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现阶段我国靶向药物的医保谈判实践,提出进一步完善靶向药物谈判工作的建议。方法:收集国家及各省市开展靶向药物谈判的政策及实践资料,对开展靶向药物谈判的地区、药品品种、典型案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政策引导下,靶向药物谈判被列入药品谈判的重点范围,部分省市积极推进靶向药物的谈判工作。结论:进一步完善靶向药物谈判工作可以建立重大疾病医疗信息数据库,多角度全面评价、筛选靶向药物,逐步扩大谈判范围并开展风险共担谈判。  相似文献   

17.
《中老年保健》2011,(10):6-6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道说,动物研究显示,人参提取物活性成分——人参炔三醇和类似化合物有助于缓解某些抗癌疗法的副作用。研究人员合成了类似于人参炔三醇的化合物,然后在患有乳腺癌或结肠癌的实验鼠身上进行实验,测试这  相似文献   

18.
由于激素类避孕药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寻找植物来源的避孕药就很有意义。民间医学中,已提到225种具有避孕和流产作用的药用植物。动物实验发现,其中属于57个科的145种具有避孕作用。具有避孕作用的植物制荆在化学方面属于各种化学化合物。例如,含萜类、生物硷、甙、酚化合物及其他活性化学物质。在作为抑制大鼠生育药物的萜类中,文献中曾提及多种植物挥发油成分的脂肪族单萜烯枸椽醛。实验研究结果证明,构椽醛降低卵母细胞的存活能力最终引  相似文献   

19.
许多哮喘患者长期依赖见效快的缓解性药物,但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对某些患者来说,频繁使用此类药物反而加重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20.
1病例资料 长春瑞滨为长春新碱类半合成物,属碱性药物,可使血管内CO2蓄积,血管通透性增高,药物易渗入皮下间隙该药物是一种强刺激性药物,在给药过程中如不慎漏出血管外,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