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宗仁 《医学争鸣》1996,17(4):307-308
“逆传心包”与“上逆心包”辨析王宗仁(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西安7l0033)关键词温病,心包络,逆传,下焦,医学,中国传统中图号R254.2“逆传心包”与“上逆心包”出自叶天士《外感温病篇》第1条:“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第37条:...  相似文献   

2.
“逆传心包”与“上逆心包”语见叶天士《外感温热篇》。第一条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第三十七条谓:“然热陷血室之证……往往久延,上逆心包,胸中痛,即陶氏所谓血结胸也”。两条皆言逆传心包,但究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病程病位、治法方药等均有显著差异,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文献中,逆传与逆传心包常被混同使用。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可知,逆传之名首见于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外感病传变的反常情况,与顺传相对而言,病情迅速发展到危重阶段的传变方式。逆传心包为清代叶天士《温热论》首载,指温热病邪侵犯肺卫之后不从卫分顺传气分,而径入心包,扰及心神的病理变化。在指温病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和三焦病证的传变时,二者可以通用,但逆传心包的使用范围仅限于以上两证,而逆传则可适用于所有外感疾病。  相似文献   

4.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叶天士就温病发病学提出的总纲。这个提法是对《内经》理论的突破,虽离经但不叛道。“温邪”概念始于内经,“寒温不时”(贼风),“岁多贼风邪气,寒温不和”(岁露论),已认识到温邪是传染性致病因子。“上受”概念也附和“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至真要大论)和“阳病者上,行极而下”(太阴阳明论)的思想原则。但作为外邪侵入,“首先犯肺”已与经义抵梧。《内经》  相似文献   

5.
叶氏在《外感温热篇》中提出“逆传心包”这一杰出的创见。后世诸贤,对其解释,见仁见智,所论不一,余不揣浅,略陈己见以就正。一、各家之言章虚谷说:“以卫气通肺,营气通心,而邪自卫入营,故逆传心包也。”王梦英说:“惟包络上居膻中,邪不外解、又不下行、易于袭入,是以内陷营分者为逆传也。”《温热论新编》说:“可见‘逆传’者,是捐肺、气、卫分的病直入心、血、营分的一种情况。”三版教材《温病学》说:“逆传心包病在  相似文献   

6.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提出的温病常见传变规律之一。 关于逆传心包的涵义,后世医家众说纷纭。清代医家章虚谷认为,温邪按卫气营血顺序依次渐传的为顺传,卫分之邪不经气分而骤传心营者为逆传。他还以五行生克乘侮之说来解释温邪逆传之理。他说:“心属火,肺属金。火本克金,而肺邪反传于心,故曰逆传。”而清代医家王孟英认为,卫分之邪从气分下行为顺,从营分内陷为逆。他说:“‘不从外解,必致里结。’是由上焦气血以及中、下二焦者为顺。惟包络上居膻中,邪不外解,又不下行,易于袭人,是以内陷营分者为逆传也。”他虽不  相似文献   

7.
自叶天士《温热论》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后,诸家解释,颇不一致。目前,对“顺传”和“逆传”仍争论不休。《河南中医》1990年第1期刊出了徐纲同志的《也谈“顺传”、“逆传”》一文,旁征博引,说理详尽,正名顺逆,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8.
“肺不受邪”语出薛生白《湿热病篇》第17条原文。是条分析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的原因,指出:“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薛生白进而自注:“肺胃不和,最易致呕,盖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还归于胃。”此种解释,似有语病,既然“肺不受邪”,又何以言“肺...  相似文献   

9.
国医大师孙光荣认为"知犯何逆"是对疾病辨证过程的高度概括,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以歌诀形式阐述其内涵:主证切入莫彷徨,首先明辨阴与阳;表里要辨脉与舌,寒热要询便与汗;虚实须问眠纳泄,痛问喜按不喜按;逆顺必观纳和出,生死凭脉看神光;脏腑经络与时令,新病旧疾细参详;风寒暑湿燥火虫,痰瘀郁毒食性伤;审症求因明主从,知犯何逆必显彰。  相似文献   

10.
《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是辨别病因、病证,分析病机的范例。历代医家多极为重视,不仅作注者皆详加阐释,而且刘完素特撰《素问玄机原病式》以发挥之,现代学者著文讨论的亦颇不乏人。可见其对中医病机学说影响之深。 《至真要大论》是一般所称运气学说七篇大论之一,为王冰得“先师张公秘本”以补《素问》亡失,后人多疑其非《素问》旧文。此说是否,本文姑且勿论。但其传至王冰,盖亦难免“错简碎文”(王冰《素问》序)而有鲁鱼亥豕之误了。即以“病机十九  相似文献   

11.
癌毒是肺癌"传舍"的根本,具有易伤正气、其性沉伏、发病猛烈、其性善行、易与痰瘀凝结等特性,也是肺癌传变的主要原因。癌毒通过本经顺传、借他经传、借他经逆传、五行相生相克、气-水之道等途径发生转移。另外,癌毒所舍之处必为虚处,癌毒久舍,则正气愈虚,"传舍"趋势愈盛,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癌毒是肺癌“传舍”的根本,具有易伤正气、其性沉伏、发病猛烈、其性善行、易与痰瘀凝结等特性,也是肺癌传变的主要原因.癌毒通过本经顺传、借他经传、借他经逆传、五行相生相克、气-水之道等途径发生转移.另外,癌毒所舍之处必为虚处,癌毒久舍,则正气愈虚,“传舍”趋势愈盛,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当归性味辛甘温,其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用治血虚血瘀诸证。世人皆知,然其“主咳逆上气”之功,则多为人所忽视。盖咳嗽之证,病程有新久之分,性质有外感内伤之别,然当归用之皆宜。大凡外感咳嗽多风邪挟寒热燥邪犯肺所致,为新感之疾,病在气分,当归味辛,辛则能散,况人体乃一有机整体,病虽在气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临床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方法:加强研究生在选题、指导文献阅读、课题指控、培养科研精神等方面工作。结果:调动研究生的内在动力和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可以通过研究生的一些工作,有助于提高临床科研医疗质量。结论: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要坚持“受之与渔”,而非“受之与鱼”并作为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缺乏充分的依据,而且概念模糊,廓限不清,不能作过高的学术评价。  相似文献   

16.
夷芎麻杏汤是刘小凡教授临床治疗咳嗽(风热犯肺)的经验方及常用方,临床疗效显著,笔者在跟诊过程中观察到刘老特别重视对鼻的望诊及问诊,今特从"肺鼻同治"理论层面及小儿的特殊生理分析刘老治疗此病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邪陷心包”与“邪热入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由于清代医学家章虚谷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以后,后来许多学者也混同论治。因而在临床上出现不少辨证和治疗上的错误。为此,我们有必要分清这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内经》称“逆从”之处,《太素》多称“道顺”。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云:“……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太素》则云:“……秋冬为逆,春夏为顺,治主病者”(《太素·杂病·经络虚实》卷十三)。如此区别,多处可见。肖延平校《太素》时,未说明原委,笔者试对此略作考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法及医理等方面对《灵枢·九针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句中“禀”字的含义进行了考证和分析,认为“禀”意为“授”,即“供给”之意,而不是一般人认为的“禀承”、“禀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脑主神明"与"心主神明"的文献进行溯源,认为"心主神明"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指导下形成的以五脏五形为核心的理论特色,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流思想。而明以前"脑主神明"与道家及炼丹术相关,明以后受西方医学影响较大。同时指出以"脑主神明"代替"心主神明",并非一个名称的简单替换,还须建立一个新的医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