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胰升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肠道分泌的一种生理性多肽,它有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能抑制胰升糖素、抑制胃肠分泌和胃肠动力,也促进胰岛素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2.
胰高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肠肽类激素,GLP-1不仅可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抑制B细胞凋亡、促进B细胞增殖、抑制胰高糖素分泌;还可降低食欲,延缓胃排空;GLP-1对心血管功能产生有益作用。人GLP-1类似物适用于二甲双胍、磺脲类和(或)胰岛素增敏剂控制血糖仍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1型糖尿病中,GLP-1对空腹血糖的作用,取决于患者血糖、胰升糖素水平及残存胰岛B细胞功能。GLP-1能改善餐后血糖的波动,根据患者残存B细胞功能的多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回肠转位术(MIT)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葡萄糖依赖释放多肽(GIP)的影响。方法:20只GK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0只。手术组行改良回肠转位术,假手术组行末端回肠离断后原位吻合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2,4,8周动态检测2组大鼠血液中空腹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h血糖、GLP-1、GIP。结果:手术组术后空腹及OGTT 1h血糖值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至术后第2,4,8周时其血糖值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术后第1,2,4,8周,手术组大鼠血液中GLP-1含量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而GIP含量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结论:改良回肠转位术能显著降低GK大鼠的血糖,其可能机制是手术后通过食物过早刺激末端回肠,引起GLP-1分泌的增加及GIP分泌的减少,使胰岛素抵抗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生长抑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和胰升糖素的动态变化.方法 以早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n =49)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n=21)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别于空腹和糖负荷后2h,测定血浆生长抑素、GLP-1和胰升糖素水平,计算上升率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空腹和糖负荷后2h的血浆生长抑素和GLP-1水平及空腹胰升糖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糖负荷后2h的测定值均高于空腹值;糖尿病组血浆胰升糖素水平和生长抑素的上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浆GLP-1水平的上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血浆生长抑素水平的上升率与血浆GLP-1水平的上升率呈正相关(r=0.367,P=0.015).结论 生长抑素对GLP-1抑制减少可能是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代偿反应;在2型糖尿病早期胰升糖素已有不适当的分泌增多,相比GLP-1,血糖和胰岛素在其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duodenal jejunal bypass,DJB)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肠神经细胞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R)表达的影响,探讨DJB手术后肠神经GLP-1R表达、血清GLP-1分泌变化与血糖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Wistar 大鼠对照组(W-C);Wistar 大鼠DJB手术组(W-DJB);T2DM模型对照组(T2DM-C);T2DM+DJB手术组(T2DM-DJB)。分别测定各组大鼠术前及术后第1、4、8周空腹血糖、空腹GLP-1,术前及术后第8周空腹胰岛素水平。术后第8周处死大鼠,免疫荧光、RT-PCR检测回肠末端肠肌间神经丛GLP-1R表达变化。结果 T2DM-DJB组大鼠肠神经丛表达GLP-1R的细胞数目为15.83±2.23,明显高于T2DM-C组大鼠表达GLP-1R的细胞数目8.50±2.67(P<0.01); GLP-1R mRNA在T2DM-DJB组大鼠肠神经丛表达水平为0.67±0.08,明显高于T2DM-C组大鼠GLP-1R mRNA的表达水平0.42±0.03(P<0.01); T2DM-DJB组大鼠术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显著降低(P<0.01),空腹血清GLP-1显著升高(P<0.01)。W-DJB组大鼠术后GLP-1R表达水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空腹血清GLP-1与W-C组大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JB手术能显著降低T2DM大鼠血糖,对正常大鼠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 的 观察Roux-en-Y胃旁路术(RYGB) 及迷走神经肝支对2型糖尿病大鼠降糖效果及空腹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方法 将45只2型糖尿病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组);假手术 迷走神经肝支切断组(SV组);手术组(RYGB组);手术组 迷走神经肝支切断组(RYGBV组)。检测术前及术后体质量、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空腹血清GLP-1浓度,分析RYGB和迷走神经肝支对空腹血清GLP-1的影响。结 果 RYGB 组的2型糖尿病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 提高空腹血清GLP-1和胰岛素水平 (P<0.05), 同时降低空腹血糖水平 (P<0.05). 保留迷走神经肝支,能长期维持较低体重 (P<0.05), 提高空腹血清GLP-1和胰岛素水平(P<0.05), 对空腹血糖无影响(P>0.05).。结 论Roux-en-Y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RYGB术中应当注意保护迷走神经肝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回肠转位术(ileal transposition,IT)对自发性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20只GK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0只。手术组行回肠转位术,假手术组行末端回肠离断后原位吻合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2、4周动态检测2组大鼠血液中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于术前及术后4周测定大鼠血液中空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GLP-1)、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于术中及术后第4周获取大鼠肝脏组织行免疫组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TG沉积情况并用图形图像处理器计算平均灰阶值。结果手术组术后空腹及OGTT2 h血糖值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至术后第2、4周时其血糖值显著低于术前(P<0.05);假手术组手术前后空腹及OGTT2 h血糖值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第4周,手术组大鼠血液中GLP-1含量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FFA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TG及Tch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假手术组此3个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第4周肝脏组织切片内TG沉积现象明显比术前改善(P<0.05),假手术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回肠转位术能显著降低GK大鼠的血糖,其可能机制是手术后通过改善肝脏脂质代谢,食物过早刺激末端回肠,引起GLP-1分泌的增加,使胰岛素抵抗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8.
GLP-1是由肠黏膜内分泌L-细胞受营养素刺激而分泌的多肽激素,它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升血糖素释放,调节营养素代谢和营养素清除。它还可以引起肠蠕动,引起饱感。GLP-1还可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oux-en-Y胃转流术(GBP)对2型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1组)、手术组(2组)、造模组(3组)、造模+手术组(4组),测定术前及术后48h、1周、8周大鼠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变化。结果:4组术后1周空腹血糖值降低(P〈0.01),空腹胰岛素值升高(P〈0.05),空腹GLP-1升高(P〈0.05)。结论:GBP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值,可能通过术后GLP-1增加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回肠转位术( ileal transposition,IT)对自发性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20只GK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0只.手术组行回肠转位术,假手术组行末端同肠离断后原位吻合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2、4周动态检测2组大鼠血液中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于术前及术后4周测定大鼠血液中空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GLP-1)、游离脂肪酸( free fatty acids,FFA)、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于术中及术后第4周获取大鼠肝脏组织行免疫组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TG沉积情况并用图形图像处理器计算平均灰阶值.结果 手术组术后空腹及OGTT2h血糖值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至术后第2、4周时其血糖值显著低于术前(P<0.05);假手术组手术前后空腹及OGTT2h血糖值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第4周,手术组大鼠血液中GLP-1含量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FFA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TG及Tch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假手术组此3个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第4周肝脏组织切片内TG沉积现象明显比术前改善(P<0.05),假手术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回肠转位术能显著降低GK大鼠的血糖,其可能机制是手术后通过改善肝脏脂质代谢,食物过早刺激末端回肠,引起GLP-1分泌的增加,使胰岛素抵抗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胰转流术(BPD)对GK大鼠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6只GK大鼠随机分为2组,BPD组10只,假手术(sham-BPD)组6只。检测术前1周及术后1、4、10、26周2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抑胃肽(GIP)浓度;术后10周检测2组大鼠糖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性。结果术前2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GLP-1和GI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sham—BPD组相比,BPD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耐量明显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BPD组较术前及sham-BPD组血清GLP-1水平显著上升(较术前,术后1周P=0.0337,术后4周P=0.0002,术后10周P〈0.0001,术后26周P〈0.0001,较sham—BPD组,术后1周P=0.0354,术后4周P=0.0032,术后10周P=0.0001,术后26周P〈0.0001)、GIP水平显著下降(较术前,术后1周P=0.0189,术后4周P=0.0007,术后10周P=0.0003,术后26周P〈0.0001;较sham-BPD组,术后1周P=0.0089,术后4周P=0.0002,术后10周t9=0.0006,术后26周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D手术对GK大鼠具有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及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GLP.1和GIP可能是BPD降低GK大鼠血糖、改善糖尿病相关代谢综合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胰岛α细胞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β细胞(INS-1细胞,即胰岛素瘤细胞)功能的影响,阐明α细胞与INS-1细胞混合移植对降糖效果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分析10%、20%和30%胰岛α细胞条件培养基和0.03、0.30、3.00和30.0 mg·L-1 GLP-1作用下INS-1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20%和30%胰岛α细胞、胰岛α细胞条件培养基和不同浓度GLP-1作用下INS-1细胞胰岛素释放水平;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高糖和GLP-1作用下INS-1细胞内Ca2+浓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不同浓度的胰岛α细胞条件培养基和不同浓度GLP-1作用下胰岛素蛋白表达水平;将INS-1细胞、INS-1细胞与α细胞的混合物移植至糖尿病裸鼠左肾包膜下,监测血糖,观察肾脏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部位细胞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胰岛α细胞条件培养基和GLP-1均可促进INS-1细胞增殖和胰岛素释放(P < 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GLP-1可刺激INS-1细胞内Ca2+浓度升高(P < 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胰岛α细胞条件培养基和GLP-1作用下INS-1细胞中胰岛素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移植前比较,糖尿病裸鼠肾包膜下移植INS-1细胞35d时血糖明显下降(P < 0.05),甚至出现低血糖,移植部位明显肿胀;移植INS-1和α细胞混合物的糖尿病裸鼠血糖无明显变化(P > 0.05),移植部位未见明显肿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移植INS-1细胞部位的组织既表达胰岛素又表达胰高血糖素。结论:胰岛α细胞及其分泌物可促进INS-1细胞增殖和胰岛素释放,但α细胞与INS-1细胞混合移植给糖尿病裸鼠可降低INS-1细胞移植的降糖效果,其机制可能与INS-1细胞既表达胰岛素基因又表达胰高血糖素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隐性失血量等的变化。 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老年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利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根据Gross方程来计算隐性失血量,手术前后HCT、HGB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 结果 依据纳入标准,33例病例进入数据库。手术平均出血量为91.52 ml。33例病例术前HCT均值为33.34±4.79,术后第3天最低(26.53±4.49),此后有回升趋势。33例病例隐性失血量术后第3天最多(790.25 ml),占总失血量比例也最高(92.10%),此后开始减少。输血组和未输血组的HCT术前与术后第1、3、5、7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CT术前和术后第3、5、7天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组HCT术后第1天和未输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GB术前与术后第1、3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第5、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输血组HGB术前与术后第1、3、5、7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GB术前、术后第1天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GB术后第3、5、7天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隐形失血量大于手术记录出血量,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密切监测患者HGB、HCT变化值,尤其术后3~5 d最为重要,估算出隐性失血量及围手术期失血量并给予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GLP-1 (7-36) NH2],每组各10只?分别在注射生理盐水?GLP-1 (7-36)NH2前及结束后5?10 min时测尾部血糖?胰岛素?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胰岛素mRNA表达强度?结果:注射前,对照组与实验组血糖?血胰岛素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5?10 min时实验组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 min时实验组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 min时对照组与实验组血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mRNA表达强度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GLP-1 (7-36) NH2能促进胰岛素基因转录,升高胰腺胰岛素mRNA水平,促进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迅速升高血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腔内套管置入术(endoluminalsleeve,ELS)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type2 dabetesmellitus,T2DM)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自发性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ELS)组和假手术(sham-operation,SO)组,每组12只。观察术前(0周),术后1、3、6、12、24周2组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水平,术前(0周),术后6、24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描绘血糖随时间变化曲线,计算葡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并测定葡萄糖负荷2h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GLP-1)水平。结果术前2组大鼠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ELS组术后1、3、6、12、24周FPG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5.982,P=0.023),术后6、24周AUC、血糖峰值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11.602,P=0.003),且OGTT血糖峰值出现时间由原来的60min提前到30min,葡萄糖负荷后的GLP-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43.24,P=0.012);SO组术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十二指肠腔内套管置入术对非肥胖型T2DM大鼠具有稳定控制血糖和改善糖耐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以及二者联合治疗对胰高血糖素的影响。 方法:对30例脆性糖尿病患者进行1:1随机双盲分组,分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组和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治疗12 周,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控制、血糖波动、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剂量、C肽、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GIP)水平等指标 的变化。结果:治疗脆性糖尿病患者12周后,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组血糖控制的水平和达标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安 慰剂联合胰岛素组(P<0.01);胰岛素用量和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和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明显减少(P<0.01);行馒头 餐试验,餐后30 min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组的胰高血糖素和GI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P<0.01), 而GLP-1(60 min)水平较治疗前和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升高(P<0.05)。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各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加用西格列汀后,能够更好地控制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和降低血糖波动的幅度; 可能是通过降低餐后胰高血糖素水平来稳定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糖代谢状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围手术期及胰岛素抵抗的变化.方法 以择期行CCABG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糖代谢状况分为空腹血糖正常组(正常对照组,n=20)、空腹血糖受损组(n=20)和糖尿病组(n=20).各组患者于围手术期各时点(术前、麻醉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开始后5 min、复温后10 min、鱼精蛋白中和后5 min、体外循环后2 h、术后第3天和第7天)采集血样检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手术前HOMA-I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空腹血糖受损组体外循环开始后5 min及其后各时点空腹血糖水平和HOMA-IR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在糖尿病组,体外循环开始后5 min空腹血糖水平及HOMA-IR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第7天的空腹血糖水平及术后第3、7天的HOMA-IR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ABG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抵抗加重.了解患者术前的糖代谢状况,有利于采取积极且合理的措施纠正糖代谢失衡及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糖代谢状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围手术期及胰岛素抵抗的变化.方法 以择期行CCABG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糖代谢状况分为空腹血糖正常组(正常对照组,n=20)、空腹血糖受损组(n=20)和糖尿病组(n=20).各组患者于围手术期各时点(术前、麻醉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开始后5 min、复温后10 min、鱼精蛋白中和后5 min、体外循环后2 h、术后第3天和第7天)采集血样检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手术前HOMA-I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空腹血糖受损组体外循环开始后5 min及其后各时点空腹血糖水平和HOMA-IR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在糖尿病组,体外循环开始后5 min空腹血糖水平及HOMA-IR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第7天的空腹血糖水平及术后第3、7天的HOMA-IR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ABG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抵抗加重.了解患者术前的糖代谢状况,有利于采取积极且合理的措施纠正糖代谢失衡及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保留不同长度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术(DJB)手术动物模型,探讨术后GK大鼠肠道激素的变化规律.方法 雄性GK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Ⅰ组:假手术组;Ⅱ组:DJB手术组;Ⅲ组:十二指肠保留8mmDJB手术组;Ⅳ组:十二指肠保留18mmDJB手术组.分别于DJB术后9周进行颈动脉置管术,置管后1周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及采血检测肠道激素GLP-1及GIP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大鼠都能长期存活;Ⅲ组GK大鼠的糖耐量、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量及GLP-1的分泌量均较Ⅰ组有显著提高(P<0.05),GIP初始分泌量较Ⅰ组有显著降低(P<0.05); Ⅳ组GK大鼠的糖耐量、第一时相胰岛素及GLP-1的分泌量、GIP初始分泌量较Ⅰ组无明显差异(P>0.05); Ⅱ组GK大鼠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及GLP-1的分泌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在30 min时GIP分泌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结论 胃肠转流手术控制血糖的水平一方面是通过重新建立抑胰岛素分泌激素及促胰岛素分泌激素新的分泌量平衡;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降低GIP的分泌量,使机体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