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车祸流行病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祸即道路交通事故,据WHO(1998年)报道,全球每年约120万人死于车祸,相当于每年要毁掉一座中型城市;在我国,车祸年死亡人数高达10.9万人(2002年),居世界之首。车祸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与健康。预防车祸,减少伤亡已是全民关注的严重社会难题之一。 如何科学预防车祸,车祸流行病学从预防医学角度运用流行病学理论回答了这一问题。它是将车祸视作一种“社会疾病”(即卫生事件health event)  相似文献   

2.
鉴于以往对儿童交通事故伤害的研究,多数只局限于在某一医学中心治疗的儿童,而总人群的调查较少,多以国家监察机关,警察局和保险公司的报告为依据.这些资料只是对受伤严重程度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山区车祸发生的频率和特征,提出预防和减少车祸的基本对策,我们以鄂西自治州公安局交警支队1985~1989年车祸档案为资料来源,进行了车祸流行病学分析。车祸发生情况:5年内发生车祸1564次,发生率24.5‰;死亡752人,死亡率4.33/10万。车祸的高发特征:在时间分布上,全年以4月份(10.16%)和11月份(10.30%)为车祸高峰月份;全天以10~12时(22.70%)、13~15时(24.36%)、16~18时(21.23%)为高峰时点。在车型分布上,大货车(55.39%)、农用拖拉机(21.36%)、大客车(7.03%)、小货车(6.59%)、小客车(5.82%)、摩托车(2.81%)。在事故形态上,碰撞(42.01%)、翻复(28.07%)、乱擦(8.38%)、碾压(8.44℃)、撞固定物(3.32%)、机械事故(1.34%)、其它(8.44%)。  相似文献   

4.
本次研究描述了郑州市车祸的伤害发生情况,并分析了本地区车祸伤害发生的特点及主要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车祸伤害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996年郑州市的车祸发生资料由郑州市交通警察支队事故科提供,1996年人口资料由郑州市统计局提供.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车祸的发生规律,对1995年本县境内发生的127起车祸伤亡事故及143例住院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 本组资料来自庆云县交警大队及县医院、各卫生院病历。2 车祸发生情况 1995年有记录的车祸127起,伤亡188例,其中当时死亡14例,占7.45%;住院治疗143例,占  相似文献   

6.
东莞市厚街镇位于广深公路中段,面积201.5 km2,陆路距深圳82km,离广州74km,广深公路(一级高等公路)自广州至深圳全程153km,东莞市辖段长58.3km[1],横贯本镇17个行政村,长15.6 km.由于横贯厚街镇的广深公路段车流量大,加之外来人口多,本镇人口密度大(本地人口近九万,外地人口三十多万),流动频繁,机动化程度高,是车祸的常发地段.  相似文献   

7.
2011年8月7—11日,第19届国际流行病学大会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召开,来自全球的流行病学工作者和国际知名的流行病学专家参加了这一为期5天的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8.
车祸死亡率与机动化程度关系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道路交通事故对居民的威胁,对1949 ̄1992年我国机动化程度的长期趋势及车祸死亡情况进行分析。40年中我国机动化程度提高了100倍,但总体水平仍比较低。随着机动化程度提高,人身安全水平逐年下降,交通安全水平则从70年代后期开始好转。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中,以北京的机动化程度最高,交通安全水平最好,人身安全水平则以内蒙古最佳。当机动化提高到一定程度而且交通安全水平有明显改善的地区,人身安全水  相似文献   

9.
车祸意外伤412起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道路交通意外伤流行病学,2000年1月~2002年12月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12起,涉及伤亡3585人,其中死亡108人。事故的80%以上是驾驶员肇事引起,其原因以疲劳驾驶引发伤亡事故占首位,其次超速驾驶、酒后驾驶、疏忽大意。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淄博市公安局博山民警交通中队协助下,根据博山地区1986年“交通事故现场勘察记录”和“交通事故终结处理意见”,对车祸原因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知识教育对控制社区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社区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7、2%和7.1%,不存在显著性差异(Χ^2=0.090,P=0.764)。干预后,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Χ^2=73.453,P=0.000)。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知识宣传对预防社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探讨高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模式,为提高高校健康教育效果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法.方法 以“授—传—授”信息传播理论及WHO健康促进策略为理论依据,设计和试用高校健康教育模式与健康促进工作模式.多阶段抽样对照评价专题活动核心信息传播效果、典型调查主观评价模式的优劣等级.结果 于2011-2013年间,在试点高校成立并运行了可持续发展的梯队式“健康使者”工作队管理模式、“技术指导—学生组织实施—社会参与”社会联动工作模式、大学生自我管理健康模式、激励与积极暗示模式、程序化多维度覆叠效应健康教育活动模板.201 1年世界艾滋病病日、2012年健康知识大赛、2013年世界无烟日健康教育活动后3个月,核心信息知晓率上升了17.0%,3.6%,39.6%,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8项(次)等级主观评价活动模式获认可90%以上的有5项(次);2013年“健康使者”工作队以48.3%增幅换届组队,并延伸多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论 高校的学生“健康使者”工作队管理模式能持续发展;社会联动模式、激励与积极暗示模式、自我管理健康模式、程序化多维度覆叠效应健康教育活动模板能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效果,适合高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江志荣  朱岸平  饶春燕  林祥吉 《职业与健康》2009,25(22):F0002-F0002
2005--2010年是深圳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重要历史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准备、生命保护、生命质量以及人民的健康水平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办事处提出的21世纪卫生保健的战略纲领《人类健康的新地平线》,进一步明确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将作为21世纪保护人类健康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在健康教育计划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教育作为疾病预防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实践必须建立在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基线研究,进行问题诊断和资源分析,了解社区主要卫生问题和需要改变的主要因素,确定和实施健康教育方案,评价其效果等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车祸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7,自引:3,他引:8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1951~1994年我国车祸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车祸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43年中我国车祸发生数增加了42倍,死亡人数增加了77倍。1984~1994年车祸年死亡率由2.43/10万人上升到5.56/10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2.9%。广东、浙江、辽宁、四川和江苏是车祸最多的省份,5省的车祸发生数占全国总发生数45%,死亡人数占38%。1994年30个省市区的车祸死亡率以北京市为最低(3.41/10万人),浙江省最高(12.09/10万人),广东省的升幅最大。致死性车祸多发生于天气晴朗时的平直路段,以20~50岁的农民和职工居多,死者2/3为行人、骑自行车者和乘车者。各类事故的原因中驾驶员责任、无证开车、骑自行车人责任和行人过失等人的因素占90%。驾驶员肇事原因主要是违章行车、判断错误或疏忽大意。车辆增加、运输繁忙和道路不足、交通条件欠完善是导致车祸的主要因素。预防和控制车祸的根本措施在于改善交通环境和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8.
企业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探讨(116031)辽宁省大连市大化集团公司职防所文涛关宁邵元鹏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主要的社会目标。”而工矿企业职工是人类社会中最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生产力的部...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我国机动车辆的迅速增长,车祸屡有发生,严重地威胁着居民的健康与生命。据报道[1],1987~1994年全国每年因车祸死亡的人数都在5万人以上,车祸已成为我国男性居民和城市人群中各类伤害死亡的第一死亡原因。为了解我市车祸的流行状况,探讨车祸发...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了法律依据,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法制化体现了以公共卫生为基础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完善公共卫生的法律体系,有利于倡导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人群,有利于保障公共卫生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