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中混有纤维蛋白、红细胞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的影响。方法ELISA常规法(下称常规法)和ELISA改良法(下称改良法)分别对照组100例HBsAb(-)的血清、研究组600例预先确诊HBsAg(-)、HBsAb(-)的血浆、带红细胞血清、无纤维蛋白血清及200例HBsAg(-)临床试验组病人血清进行配对HBsAg-ELISA检测。结果HBsAg-ELISA结果以S/CO(x-±s)表示,常规法测定研究组的血浆、带红细胞血清、无纤维蛋白血清、临床试验组病人血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的测定值分别为(0.879±0.512),(0.854±0.479),(0.635±0.312),(0.823±0.469),(0.615±0.305),经统计学分析,正常对照组血清与研究组的血浆、带红细胞血清及临床试验组病人血清存在差异(p<0.05),与研究组的无纤维蛋白血清差异不大(p>0.05);改良法测定研究组的血浆、带红细胞血清、无纤维蛋白血清、临床试验组病人血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的测定值分别为(0.721±0.332),(0.694±0.324),(0.625±0.315),(0.685±0.324),(0.610±0.301),经统计学分析,正常对照组血清与研究组的血浆、带红细胞血清及临床试验组病人血清无差异(p>0.05)。结论纤维蛋白、红细胞干扰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排除其干扰是必要的,最好用改良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8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8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单纯性凶险性前置胎盘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年龄≥35岁比例、剖宫产≥2次、流产≥2次、胎盘主体位置位于子宫前壁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研究组以中央型前置胎盘类型较为多见,对照组以部分型前置胎盘较为常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分析:年龄、前置胎盘类型、剖宫产次数、流产次数、胎盘主体位置与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发生呈正相关性(OR1);两组首次剖宫产指征均以社会因素较为常见,各指征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 050. 46±1 025. 26) ml vs.(1 072. 86±682. 43) ml,手术时间分别为(137. 25±36. 08) min vs.(73. 85±31. 42) min,子宫切除率分别为35. 00%(28/80) vs. 15. 00%(12/80),转入ICU比例分别为58. 75%(47/80) vs. 16. 25%(13/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中新生儿体质量、早产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高龄、多次流产史、剖宫产史、中央型前置胎盘及再次妊娠胎盘位于子宫前壁是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易引起新生儿窒息,对孕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常规在临产孕妇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8-12月期间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血常规检测的120例临床孕妇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120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开展血常规检测,观察两组的血常规检测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和白细胞计数(WBC)分别为(3.14±0.68)1012/L、(32.87±2.42)%和(11.63±3.71)109/L,对照组的RBC、HCT和WBC分别为(4.61±0.72)1012/L、(38.44±2.65)%和(3.30±1.56)109/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PLT)分别为(217.75±32.48)109/L和(220.39±31.67)109/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孕妇的部分血常规指标较非妊娠女性会有明显的变化,通过对临产孕妇的血常规检测指标进行分析有助于及时发现妊娠贫血以及高血压等疾病,有助于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长春新碱作业工人的遗传效应。方法用微核试验、彗星试验、hprt基因突变试验和TCR基因突变试验对15名长春新碱接触工人和15名对照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接触组平均微核率(MNR)、平均微核细胞率(MCR)分别为1.78%±0.19%和1.37%±0.16%,对照组分别为0.37%±0.08%和0.31%±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尾长(MTL)分别为(1.72±0.15)μm和(0.71±0.0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平均尾相(MTM)分别为0.29±0.03和0.1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和对照组的hprt平均突变率分别为0.10%±0.002%和0.09%±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和对照组的TCR平均突变率分别为(2.52±0.34)×10~(-4)和(1.51±0.11)×10~(-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春新碱作业工人已出现明显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5.
用系统思想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系统思想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2005年8月~11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采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21例为研究组,同期未采取任何分娩镇痛技术的广州市内其他3家医院阴道分娩的初产妇97例为对照组,两组第1产程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第3产程末和产后7d抽肘静脉血进行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检测,产后3d和产后7d分别进行EPDS评分。结果两组间比较:第1产程末SAS评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第3产程末和产后7dE2、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研究组E2、P明显高于对照组;PRL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内比较:不同时间段E2、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RL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产后3d、7dEPDS评分和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是降低产后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学效应,减少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四甲基吡嗪对自体输血红细胞质量及机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本院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在收集自体血时应用四甲基吡嗪注射液,对照组常规收集自体血。比较2组患者血液回收与回输情况,术区引流情况、红细胞质量、凝血功能及机体反应性指标。结果 研究组回收血液样本中RBC、Hb以及HCT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回收血液后30 min与60 min研究组红细胞PK,2,3-DPG及P5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球形红细胞比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术后24 h R、M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7 d研究组MDA、TNF-、IL-6低于对照组(P 0. 05),SOD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自体输血应用四甲基吡嗪能够显著改善红细胞功能,减轻患者机体反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糖尿病肾病患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表现与生存周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间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共纳入81例无糖尿病的慢性肾衰患者,研究组共纳入45例糖尿病慢性肾衰患者;对比两组相关指标;随访至2019年1月分析生存周期。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压水平、肾功能指标、血磷、钙磷乘积、碱性磷酸酶、p TH、血脂指标、血清炎性因子、铁代谢指标均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 05);研究组患者的PFS为20. 16±1. 31个月、OS为25. 54±1. 55个月,对照组分别为24. 73±0. 93、31. 80±0. 94个月,对照组患者PFS、OS均长于对照组(P0. 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透析治疗的安全性低于无糖尿病的肾病患者,生存周期短于无糖尿病的肾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困难气道患者如果没有处理得当,患者可能出现气管、出血、食管穿孔、咽喉水肿、误吸和气胸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本研究探讨清醒状态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应用于困难气道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01-01-2018-12-31浚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困难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和体质量等因素接近的原则选择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静脉麻醉诱导状态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研究组予以清醒状态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比较两组不同时刻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咽喉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T_0、T_4时刻DBP分别为(69.51±7.46)和(73.69±8.46)mmHg,与对照组的(71.02±7.64)和(72.21±7.69)mmHg比较,t值分别为0.80和0.73,均P0.05;研究组T_0、T_4时刻SBP分别为(128.12±12.69)和(119.36±10.49)mmHg,与对照组的(128.61±12.69)和(121.21±12.59)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5和0.64,均P0.05;研究组T_1、T_2、T_3时刻DBP分别为(71.31±7.96)、(75.25±5.49)和(76.63±7.59)mmHg,对照组分别为(94.89±9.61)、(69.46±7.84)和(89.69±8.4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T_1、T_2、T_3时刻SBP分别为(129.13±12.59)、(117.97±12.63)和(120.13±12.94)mmHg,对照组分别为(152.93±15.36)、(126.75±11.97)和(142.39±14.6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气管插管时间为(2.61±0.13)min,短于对照组的(4.02±0.39)min,t=19.402,P0.05。两组麻醉时间(t=0.764,P0.05)、手术时间(t=1.477,P0.05)、术毕至拔管时间(t=0.780,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咽喉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21.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7,P0.05。结论困难气道患者采用清醒状态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可缩短气管插管时间,且不增加咽喉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俯卧位分娩对分娩结局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2017年大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孕妇200例,采用随机数字盲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孕妇采取俯卧位分娩,对照组孕妇采用传统的平卧位分娩,两组孕妇均按现行产程标准进行管理,观察俯卧位分娩对分娩结局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98例,中转剖宫产2例,对照组自然分娩77例,中转剖宫产23例(P<0. 05);初产妇中研究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分别为(317. 41±76. 51) min、(37. 50±16. 09) min、(365. 03±78. 54) min,短于对照组的(402. 62±198. 63) min、(51. 42±31. 37) min、(464. 32±209. 5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产妇中对照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分别为(316. 47±208. 18) min、(21. 82±15. 30) min、(349. 18±217. 12) min,研究组分别为(259. 13±79. 71) min、(18. 74±9. 05) min、(289. 57±80. 8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初产妇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分别降低48例、46例,对照组分别降低64例、6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产妇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降低的例数、两组产妇产后尿失禁、尿潴留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俯卧位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初产妇产程时间缩短,且盆底肌力优于常规体位组,未增加母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86例有不良妊娠史的育龄妇女作为病例组,175例健康育龄妇女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及红细胞叶酸水平。评价不良妊娠结局与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血清叶酸水平分别为(9.74±3.93)ng/L和(10.37±4.12)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红细胞叶酸水平分别为(526.27±193.63)ng/L和(543.32±210.28)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叶酸水平较血清叶酸水平能更好地提示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白介素-1(IL-1)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含量对预测无症状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72例无症状胎膜早破患者(研究组)以及72例同期正常足月孕妇为对照组,同时分别检测它们的血清白介素-1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作比较,产后均同时胎盘送病检.结果 研究组血清白介素-1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152.37±37.86)pg/mL VS(80.52±29.90)pg/mL,(109.28±51.67)VS(80.51±23.39),P < 0.05.且对应存在不同程度无临床症状绒毛膜羊膜炎.结论 研究组血清白介素-1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白介素-1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作为无症状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郭慧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0,14(4):268-269,276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子痫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11~2019-05期间我院子痫前期患者65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33)、对照组(n=32)。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研究组采用硝苯地平+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黏度、红细胞比容)及尿蛋白含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7天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后研究组血液黏度、红细胞比容、尿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子痫前期患者,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血压、尿蛋白水平,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氟中毒大鼠雌激素水平与生精细胞端粒酶表达的关系。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染毒组、高剂量染毒组,分别按0、10和20mg/kg体重的染毒剂量隔日腹腔注射氟化钠(NaF)溶液39天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雌二醇含量,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表达情况。同时镜检成熟精子质量和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染毒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雌二醇含量逐渐降低。染毒各组大鼠生精细胞TERT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TERT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各染毒组大鼠精子数量和精子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5);精子畸形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精子数量、精子存活率降低(P<0·05),精子畸形率升高(P<0·05)。各染毒组大鼠血清雌二醇含量与生精细胞TERT表达率均呈正相关,低剂量染毒组r=0·941,P<0·01;高剂量染毒组r=0·929,P<0·01。结论NaF很可能是通过雌激素/雌激素受体-端粒酶逆转录酶-精子途径对生殖系统造成损害的,各染毒组大鼠血清雌激素含量与生精细胞TERT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软骨藻酸 (domoicacid)对小鼠脑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及血红素氧化酶 -1(hemeoxygenase-1,HO -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鼠连续 5d腹腔注射软骨藻酸染毒后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 (TBA )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MDA含量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HO -1分布及表达。结果 低剂量 (1/ 90LD5 0 )组海马、高剂量 (1/ 10LD5 0 )组大脑皮层和海马MDA含量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对照组大脑皮层和海马HO -1阳性细胞平均光度 (A)分别为 0 0 953± 0 0 2 52和 0 0 940± 0 0 3 0 4;低剂量组皮层和海马A分别为 0 14 10± 0 0 40 7和 0 14 0 6± 0 0 3 54,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高剂量组大脑皮层和海马A分别为 0 162 6± 0 0 3 74和 0 160 4± 0 0 3 2 5,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软骨藻酸对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具有氧化损害作用 ,并诱导皮层和海马HO -1蛋白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s Flt-1)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2017年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自然流产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人工流产的健康孕妇7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绒毛组织与血清,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两组患者绒毛组织中的PR表达及蛋白分级情况,应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绒毛组织中PR mRNA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法对两组患者血清s Flt-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PR阳性率、PR分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 05)。研究组患者PR mRNA表达水平为(0. 39±1. 6),显著低于对照组(0. 54±5. 2)(P0. 05)。研究组患者血清s Flt-1水平为(876. 4±737. 2)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 584. 3±1 778. 4) pg/ml(P0. 05)。结论检测患者血清s Flt-1水平能够辅助医生诊断自然流产,而对于那些已经发生自然流产的患者,其绒毛组织中的PR表达能够为下次妊娠提供指导性意见,在提高生育率与生育质量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伊立替康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的影响并予以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4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同步放化疗治疗,研究组则在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予以伊立替康治疗。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SF-36、SSR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 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 95%(P0. 05)。两组恶心呕吐、腹泻、脱发、肝功能异常、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研究组SF-36生活质量八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SSRS评分分别为(27. 35±2. 47)分、(25. 49±2. 15)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研究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伊立替康同步放化疗应用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疗效明显,且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社会支持情况,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胎膜组织中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及在胎膜早破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为孕妇是否会发生胎膜早破进行预测并筛选出潜在的高风险胎膜早破孕妇实施及早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6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的胎膜组织为研究组,55例未足月胎膜完整(PTL)患者的胎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TERT与MMP-9、Bcl-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TERT、MMP-9、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TL组和pPROM组胎膜中hTER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 27%、49. 23%,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 36%、83. 08%,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 36%、43. 08%。65例pPROM中hTERT与MMP-9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 294,P 0. 05),hTERT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 697,P 0. 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TERT与Bcl-2蛋白的表达在pPROM组低于对照组,MMP-9蛋白的表达在pPROM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hTERT、MMP-9、Bcl-2在胎膜早破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存在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中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早期先兆流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60例(研究组),另选取同期6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取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孕酮及β-hCG含量,评价孕酮、β-hCG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孕酮、β-hCG含量分别为(18.6±2.5)ng/ml、(9 345.5±188.5)IU/ml,对照组孕酮、β-hCG含量分别为(34.4±4.8)ng/ml、(12 316.6±312.8)IU/ml,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酮与β-hCG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纯孕酮检测和单纯β-hCG检测(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孕酮、β-hCG水平在早期先兆流产诊断中效果较好,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异常孕产妇与稽留流产发生的关系,为临床诊疗及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重庆市东南医院就诊的80例稽留流产孕妇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时期常规产检的8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甲状腺激素及抗体即游离T3(FT3)、游离T4 (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统计甲状腺功能异常孕妇与稽留流产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孕妇FT_3、TGAb及TRAb分别为(4. 77±1. 33) pmol/L、(15. 54±7. 36) IU/L及(0. 76±0. 14) IU/L,对照组孕妇为(5. 13±1. 37) pmol/L、(17. 61±7. 39) IU/L及(0. 81±0. 19) IU/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孕妇FT_4、TSH及TPOAb分别为(8. 45±1. 35) pmol/L、(4. 53±1. 37) u IU/L及(55. 42±6. 38) IU/L,对照组孕妇为(14. 92±1. 38) pmol/L、(1. 12±1. 38) u IU/L及(28. 44±6. 36) I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低FT_4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 25%和3. 75%,对照组孕妇为5. 00%和2. 5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孕妇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TPOA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 25%和15. 00%,对照组孕妇为7. 50%和3. 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稽留流产孕妇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具有明显关联性(OR=4. 39,95%CI:2. 99~5. 64),稽留流产孕妇和TPOAb阳性也具有明显关联性(OR=4. 53,95%CI:2. 12~5. 66)。结论临床上应对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TPOAb阳性的孕妇高度关注,可能较易发生稽留流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子废物铅和镉的暴露与小儿听力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160例学龄前儿童进行研究,其中80例来自电子废物回收区(观察组),另外80例来自周边无电子废物回收的区域(对照组)。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听力检测并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对血铅和血镉水平进行检测。对比两组血铅、血镉水平和听力检测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血铅与血镉水平分别为(3. 82±1. 78)μg/dl、(2. 11±1. 05)μg/L,明显低于观察组的(4. 75±1. 31)μg/dl、(3. 25±1. 24)μg/L (P0. 05)。对照组左侧、右侧、双耳PTA检测结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 05)。对照组左侧、右侧、双耳PTA检测结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 05)。不同频率双耳听力阈值检测结果显示,2、4、8 k Hz下两组听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0. 25、0. 5、1 k Hz时观察组听力阈值均明显较对照组大(P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血铅和血镉水平与左侧、右侧及双耳的PTA检测结果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电子废物污染区儿童血铅及血镉水平明显升高且听力损失严重,儿童接触铅和镉可能是听力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