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江苏省4~7岁儿童肥胖和超重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儿童期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江苏省覆盖13个市区20 488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孕妇妊娠结局卡资料分析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随着出生体重的幅度增加儿童肥胖和超重的发生与出生体重的发生比例呈上升趋势;低出生体重组(LBW〈2 500 g)、正常出生体重组(NBW=2 500~3 999 g)和高出生体重组(HBW≥4 000 g)肥胖和超重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3.0%、20.5%和55.1%.结论 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对儿童发生超重和肥胖影响显著,应从母亲怀孕期间就开始预防儿童期肥胖和超重,避免高体重儿童出生.  相似文献   

2.
《健康人生》2008,(1):24-25
芬兰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青少年时期体重不足或超重的成年人生育能力将低于青少年时期体重正常的成年人。  相似文献   

3.
体重是直接反应个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体重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也是影响相关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超重和肥胖将增加罹患高血压、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危险。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和肥胖的人数急剧增加。2002年我国有30%的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本文利用2004和2007年中国慢病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对我国18—69岁居民的体重测量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我国成人对体重的测量情况,以便为制定体重管理、慢病综合防治等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健康生活》2021,(3):F0002-F0002,F0003
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正常体重有助于保持健康,预防疾病。体重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易患多种疾病。超重和肥胖者易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等。体重正常者应保持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到正常范围。体重是否正常取决于进食量与活动量的平衡。食物提供人体能量,运动消耗能量。进食量大而运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下来,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进食量不足,可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的影响,为孕妇体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天津市第一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顺利分娩的GDM孕妇124例,对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妇孕前BMI将其分为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及肥胖组,比较并分析各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结果肥胖组剖宫产率为81.25%,显著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过低组顺产率为43.75%,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均与孕妇孕前BMI有一定关系。孕妇孕前BMI≥28会增加剖宫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对新生儿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为改善GDM孕妇的妊娠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对孕前BMI过高的孕妇给予积极治疗,将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籍大学生体质指数(BMI)变化趋势。方法对2002-2009年某北京市高校6030名北京籍入学新生进行身高、体重检测。结果2002-2009年男生身高均高于172.2cm,女生身高高于161.2cm。BMI〈18.5kg/m^2的低体重学生比例从2002-2006年呈逐渐下降趋势,此后开始升高,截止2009年低体重男生为31.8%,女生为28.4%。自2005年学生超重和肥胖率下降,男生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同期女生。结论北京市大学生超重和肥胖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体重率开始上升,正常体重学生比例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18岁以下儿童超重和低体重的流行现状及其与家庭社会经济特征(SES)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1991~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以0~18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WHO推荐标准衡量儿童超重与低体重,以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代表SES,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SES与儿童超重和低体重之间相关关系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1991~2009年,中国儿童超重率和低体重率分别增加了1.22倍和0.39倍。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对于儿童超重,20年间家庭收入已经从保护因素转为了危险因素,而父母教育的危险作用越趋突出;但家庭收入和父母教育与儿童低体重并无显著相关。分析儿童BMI与SES相关关系的分位数回归结果与Logistic回归结果一致。结论家庭收入和父母教育是儿童超重和低体重的影响因素,提示应该积极采取家庭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儿童超重和低体重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家庭医生》2012,(22):20-21
一个人的全身各部位皮下脂肪增多,叫做全身肥胖。由于成年人身高不再有大的变化,所以,如果发生全身肥胖,体重必然增加,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就必然增大。BMI(体重指数)可以用来判断是否有超重或全身肥胖。  相似文献   

9.
孙闽君  曹在池  林勇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23-3124
[目的]分析BMI指标与体质的关系。[方法]于2004~2005/4选择山东省烟台市成年人,随机抽取997人为研究对象,利用体能测试系统采集他们的身高、体重及其他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数据,计算各组BMI指数均质的变化规律。[结果]1)烟台市成年人BMI指数男性平均为23.7kg/m2,女性平均为21.8kg/m2,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年龄段男女之间比较,除50~54岁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男性BMI均大于女性,但到35岁以后,这种差距明显缩小。2)体重偏低和正常两类人群在各年龄段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上随年龄段的增加呈逐步下降趋势,而超重和肥胖两类人群在各年龄段中所占比例基本上随年龄段的增加呈逐步上升趋势。3)女性体重偏低和体重正常的比例都远高于男性,而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则明显低于男性,尤其是女性肥胖者的比例比男性低了19.4个百分点。4)在相关性显著的所有指标中,血压与BMI指数存在较大的正相关性,提示人体超重或过于肥胖将增加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患病风险。[结论]BMI指数与身体机能和体质指标均有显著性相关;体重超标对某些相关体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体重的过度增长,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胖,也是病吗     
杨春 《医药与保健》2004,12(11):33-33
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上有11亿人患肥胖症.美国成年人61%体重过重.每年有30万人因患与肥胖有关的疾病死亡。发展中国家如巴西有36%的成年人体重过重,在中国也有近2亿成年人体重超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7-2015年陕西省成年人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现状及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2007、2010、2013和2015年四次"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数据,采用复杂抽样方法,考虑抽样权重,计算BMI分类(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率及BMI的不同百分位数(P5,P25,P50,P75,P95),趋势χ2检验分析四次调查中低体重率、超重和肥胖率的变化趋势,同时以敏感性分析加以验证。  结果  低体重率逐年下降、超重率和肥胖率不断上升,趋势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Z=-14.70,P < 0.001),其中农村居民、18~44岁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增长最快,BMI年均增长0.176(t=3.00,95%CI:0.055~0.298,P=0.006)个单位,2015年低体重率、超重率和肥胖率与2013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196,P=0.459)。敏感性分析以上趋势不变。  结论  2007-2015年陕西省成年人低体重率不断下降、超重率和肥胖率不断上升,农村居民、18~44岁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增长最快,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和乳腺癌之间的关系,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8年北京市3 460例新发乳腺癌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体质指数(BMI)乳腺癌病例的一般情况、临床和病理分期、病理特征.结果 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绝经后乳腺癌病例所占比例分别为39.7%、40.2%、55.1%和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乳腺癌家族史比例分别为4.6%、4.7%、5.8%和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比例分别为68.3%、69.0%、73.4%和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等均高于低体重和正常体重组.结论 超重和肥胖是乳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防治乳腺癌,应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预防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中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山东省中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的分布状况及1995-2005年的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985年制定的全国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标准,对1995和2005年山东省7~18岁学生的营养不良、较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山东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的“双峰现象”,即营养不良和低体重、超重和肥胖并存,而正常体重仅占50%。不同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存在明显差别。1995-2005年的10 a间,学生超重和肥胖率成倍增长,营养不良和低体重仍相当普遍,营养状况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结论山东省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控制超重和肥胖率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国成年人红肉摄入量对BMI、体重及超重危险的影响。方法利用开放式队列研究“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在1991--2009年问至少参加过-轮调查的18 006名成年人(其中男性占47.5%), 应用三水平(社区-个人-调查时间)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红肉摄入量对BMI、体重变化和超重(BMI≥24kg/m2)危险的影响。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方法评价成年人平均每日红肉摄入量。结果中国成年人高红肉摄入量-般是年轻、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高、体力活动水平低、总能量摄人高及有吸烟和饮酒习惯者。三水平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显示成年人红肉摄入量与BMI、体重的变化呈正相关。在调整其他因素(年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水平、城市化程度和总能量摄入水平)后, 与不进食红肉男女性相比, 红肉摄入水平最高组的男性BMI值分别增加了0.17 kg/m2(95%C1:0.08-0.26, P<0.0001)和0.12 kg/m2(95%CI:O.02~0.22, P<0.05), 体重分别增加了5969(95%CI:329。864, P<0.0001)和4009(95%CI:164~636, P<0.0001)。进-步调整基线BMI值后, 三水平logistic模型显示, 与不进食红肉的成年人相比, 最高红肉摄入水平的男女性发生超重的相对危险分别是1.21(95%CI:1.01~1.46, P<0.05)和1.18(95%CI:1.01~1.37, P结论较高的红肉摄人量可增加BMI和体重, 并增加发生超重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大学生BMI分布对血压水平和运动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山东省大学生BMI分布对血压水平和运动素质的影响,为控制体重、增强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以1587名19-22岁汉族大学生的身高、体重为基础资料,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成人BMI分类标准,将大学生分为低体重组(BMI〈18.5kg/m^2)、体重正常组(18.5kg/m^2≤BMI〈24kg/m^2)和超重肥胖组(BMI≥24kg/m^2),分析3组大学生血压水平和运动素质的差异。嫡暴收缩压水平表现为:超重肥胖组〉体重正常组〉低体重组,随BMI增长而梯次上升的趋势明显。多项运动素质和综合素质表现为:体重正常组〉低体重组〉超重肥胖组。1985-2005年山东省大学生正常体重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超重、肥胖的比例逐步上升。结论BMI过高对大学生血压水平和运动素质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某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口腔卫生问题现况、肥胖分布情况,并分析口腔卫生问题与肥胖关系。方法对南京某高职院校2 489名14~22岁青少年学生进行普查,收集学生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口腔卫生习惯等信息。结果超重检出率为11.6%,肥胖率为3.1%,体重不足率为2.2%;随着年龄增加,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逐渐下降;超重、肥胖与龋齿之间无统计学关联性(均有P>0.05);低体重组最近2周牙龈出血者比例高于正常及以上体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0,P=0.021)。结论青少年肥胖和低体重检出率比较高,呈现双重的营养不良。超重、肥胖与龋齿之间无统计学关联性,而低体重青少年比正常体重及超重肥胖者呈现更高的牙龈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体重对于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减少低体重和超重发生,促进学龄前儿童的体质健康。方法 在上海市6所幼儿园中选取576名5~6岁的学龄前儿童,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体重组。体质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10 m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和走平衡木,分析身体素质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 随年龄增长,低体重组占同年龄段总人数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女童低体重组比例高于超体重组。三组间身体素质综合评分,表现为正常体重组>低体重组>超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的体重指数(BMI)和其身体素质综合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64,r=0.344,P<0.05),超体重组的BMI和其身体素质综合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515,r=-0.498,P<0.01)。结论 不同体重组的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情况差异较大,提示体重对身体素质指标有影响,建议重视学龄前儿童低体重和超体重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中职生的体质指数(BMI)与肺活量体重指数测量分析,了解当代中职生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状况,进而为中职学校体育教育改进和膳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对年满18周岁的在校中职生进行体重、身高、肺活量等指标测量,计算BMI、肺活量体重指数。根据BMI不同分为轻体重、正常体重、超体重等3组,统计分析不同BMI与肺活量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该校男、女学生正常体重者分别占59.88%和67.92%,低体重者分别为31.06%和28.54%,超重、肥胖所占的比例均在10%以下。随着体重的增加,男女生肺活量也相应增加,但超体重者肺活量体重指数组明显低于正常体重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体重者身体机能明显差于正常体重者,提示超体重不仅影响了中职生的体型美观,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职生体质的健康发展。可见,在中职学校开展BMI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的计算分析,有助于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和学生营养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变化与胎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2001-2009年江苏省昆山市围产保健监测系统登记的33 631名孕产妇与单胎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排除母亲孕前糖尿病和及其他因素,以产检期内体重变化为研究变量,按照初次产检时BMI进行分层,以此探究孕期体重变化与胎儿出生体重之间关联.孕期周体重(kg)变化=(末次产检体重-初次产检体重)/(末次产检孕周-初次产检孕周).结果 昆山市在2001-2009年的9年间低出生体重平均发生率为1.86%;而巨大胎儿发生率则相对较高(8.47%).以初次产检BMI进行分层,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体重偏低组,第三、四分位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可减少低出生体重( <2500 g)胎儿发生风险;在体重正常组,第二、三、四分位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可减少低出生体重胎儿发生风险,体重偏低及正常组其第四分位现患比值比(POR及其95%CI分别为0.51(0.32 ~0.80)和0.58(0.42 ~ 0.79);趋势检验显示,随着孕期增重变化水平增加,低出生体重胎儿发生风险在逐渐降低.对巨大胎儿(≥4000 g),产妇不论是偏瘦还是肥胖,高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均可增加巨大胎儿发生风险.体重偏低、正常、超重及肥胖组其第四分位体重变化水平的POR值(95%CI)分别为4.69(2.82 ~ 7.81)、4.15(3.43~5.03)、3.64(2.62~ 5.06)和1.96(1.48 ~ 2.60);随着孕期体重变化水平增加,分娩巨大胎儿风险亦逐渐增加.结论 在偏瘦及体重正常组的孕妇,随着孕期体重变化水平增加,分娩低出生体重胎儿风险逐渐减小;不论产妇是偏瘦还是肥胖,随着孕期体重的增加,巨大胎儿发生风险则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成年居民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天津市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于2006年采用四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城区、3个郊县19 271名18岁及以上成年人进行现况调查.经培训考试合格的调查员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获得基本资料和身高、体重测量值,计算BMI.描述该人群超重和肥胖的年龄、性别、地区分布,并进行超重、肥胖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 天津市成年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2.8%(95%CI:32.1%~33.5%)、11.7%(95%CI:11.2%~12.2%),标化率分别为33.1%、12.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超重率、肥胖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超重率在50~59岁达高峰,肥胖率在60~69岁达高峰.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农村肥胖率高于城市;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每周中等程度锻炼是超重和肥胖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 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天津市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应尽快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