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毛瑞芬  高秀江  周长浩 《临床荟萃》2006,21(17):1267-1268
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大约30%~50%的癌症患者伴有疼痛,晚期癌症患者70%以疼痛为主要症状[1].控制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晚期癌症治疗的关键.WHO建议,治疗癌痛应遵循三阶梯镇痛原则,对癌症晚期中、重度疼痛患者,应用阿片类强效镇痛剂,以往采用传统的口服吗啡缓释片镇痛.  相似文献   

2.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约有70%的晚期肿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30%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1]。癌痛患者镇痛使用吗啡无剂量限制,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耐受情况决定剂量[2]。持续泵入吗啡后血清吗啡浓度维持恒定的有效水平[3],可避免波峰和波谷现象,可取得连续稳定的镇痛效果,从而为患者最大程度的减轻痛苦。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吗啡自控镇痛泵静脉持续泵入治疗晚期癌痛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就吗啡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治疗晚期癌痛的护理干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60%~90%晚期癌症患者诉说有明显的疼痛[1,2].有很多患者因各种原因口服吸收困难,吗啡直肠给药是一种疗效明确的给药方法.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是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Network,NCCN)癌痛治疗指南推荐的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起效快且持续强效,对各种类型疼痛疗效均较好.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关于该药直肠给药疗效的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4.
<正>吗啡是控制重度癌痛的代表药物,但对于部分癌痛治疗效果差,尤其对于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即使使用大剂量吗啡也不能取得满意效果。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吗啡联合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持续静脉泵入,明显增强了止痛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对预计生存期短、不能口服给药的中重度癌痛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止痛办法。方法1.一般资料(2)入组标准:合并中重度癌痛、一直口服强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终末期肿瘤患者;近期因吞咽困难或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终末期癌痛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大剂量阿片类止痛药物治疗终末期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南京市中医院肿瘤内科2006年3月~2009年5月住院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有26例因重度疼痛需要大剂量阿片类(口服吗啡等效剂量为≥300 mg/d)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阿片类滴定时间、剂量、使用持续时间以及毒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中,17例为消化道肿瘤;15例合并骨转移,9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躯体痛16例,神经病理性疼痛15例,内脏痛12例,混合性疼痛18例.治疗过程中13例患者经历阿片类药物转换.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时间为58~541 d,中位时间为185.5 d.滴定至最大剂量的时间为3~312 d,中位时间为89 d.最大剂量范围为330~1200 mg/d,中位最大剂量630 mg/d.大剂量阿片类持续时间为21~383 d,中位时间为89 d.出现疼痛后生存期为2~43个月,中位数为18个月.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片类止痛药对终末期癌痛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持续吗啡皮下泵对治疗老年性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收治3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吗啡的初始剂量一般由30~60mg开始,予以皮下泵24小时维持.观察1~2天疼痛无缓解即进行个体剂量滴定,按30%~50%剂量逐渐递增,直到疼痛缓解。结果 3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显效30例(83.3%),有效5例(13.9%),无效1例(2.8%),总有效率97.2%。药物最小剂量为40mg/日,最大剂量为120mg/日,副反应只须对症处理,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未见有药物依赖性出现。结论 吗啡皮下泵治疗镇痛效果满意,副反应较轻,适合于口服吗啡效果不佳的晚期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持续吗啡皮下泵对治疗老年性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收治3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吗啡的初始剂量一般由30~60mg开始,予以皮下泵24小时维持,观察1~2天疼痛无缓解即进行个体剂量滴定,按30%~50%剂量逐渐递增,直到疼痛缓解。结果 3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显效30例(83.3%),有效5例(13.9%),无效1例(2.8%),总有效率97.2%。药物最小剂量为40mg/日,最大剂量为120mg/日,副反应只须对症处理,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未见有药物依赖性出现。结论 吗啡皮下泵治疗镇痛效果满意,副反应较轻,适合于口服吗啡效果不佳的晚期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8.
芍药甘草汤联合曲马多胶囊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癌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最难控制的症状 ,其发生率约占晚期癌症患者的 70 %。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的重要方法。中、重度癌性疼痛往往需用吗啡类麻醉性止痛药物。我们采用曲马多胶囊 ,联合芍药甘草汤治疗 85例中、重度癌性疼痛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9.
<正>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文献表明[1]60%~90%的老年肺癌晚期患者伴有轻到重度的疼痛,其中50%为中到重度疼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癌痛三阶梯用药原则,控制中、重度疼痛的代表药物是吗啡(Morphine),硫酸吗啡缓释片(Morphine sulfate sustained-release table)作为长效的强阿片类止痛药,已经成为肺癌癌痛治疗的主要药物,广泛应用于临  相似文献   

10.
吗啡仍是目前治疗晚期癌痛的主要药物,但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类型的癌痛治疗效果欠佳,加大吗啡等镇痛药剂量时会产生剂量相关的难以忍受的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亚甲蓝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氧化还原剂,与局麻醉药配伍用于疼痛治疗.本试验旨在评价硬外注射亚甲蓝用于晚期癌痛中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癌痛的发生率很高,据统计,新发癌症患者中约有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在癌症早期患者中有15%伴有疼痛,在接受抗癌治疗过程中50%的患者有疼痛感;晚期癌症患者中31%~90%有不同程度疼痛.癌痛是癌症患者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可降低癌症患者的生存率,缩短生存期,是癌症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癌痛的治疗日益得到重视,但据报道,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仅有25%可以得到有效缓解[1].影响有效控制癌痛的因素很多;如政策法规,购药渠道不畅,医护人员、患者对癌痛及其治疗上的认知不足等.为了解癌症患者对癌痛的认知现状,研究其与癌痛止痛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关系,作者对本院肿瘤内科和放疗科的癌症患者进行了疼痛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晚期癌性疼痛治疗中应用经验。方法40例Ⅳ期中到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静脉输入吗啡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0~10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NR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使用生活质量(QOL)评价,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大部分患者在PCIA镇痛期间,疼痛明显缓解,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吗啡剂量的增大,平均初始剂量为(70.4±21.7)mg/d,治疗终点的剂量为(286.3±95.5)mg/d,平均治疗时间(38.3±12.1)天。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不良反应较轻。结论PCIA可安全用于晚期癌性疼痛治疗,具有使用方便、疗效确定、不良反应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痛79例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吗啡缓释片对中、重度癌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79例伴有中、重度疼痛的癌症患者,给予吗啡缓释片30mg或60mg,1次/12h。观察并记录患者情况。结果:吗啡缓释片对晚期癌痛的完全缓解率达87.3%,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呕吐、头晕等,但症状均较轻微。结论: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痛疗效确切,可有效避免成癌、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4.
疼痛被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据研究统计约有1/3~2/3肿瘤患者伴有疼痛症状[1-2],我国肿瘤患者癌痛的发生率为40% ~65%[3].癌痛会引发患者出现疲乏、睡眠障碍、活动受限等躯体症状以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其治疗计划顺利开展和生活质量[3-7].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晚期癌痛患者由口服吗啡转换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44例口服吗啡镇痛不满意的晚期癌痛患者,换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吗啡与芬太尼贴剂的剂量换算比为100:1。采用0~10数字疼痛强度评分法评价疼痛强度,评分降低≥2表示疼痛缓解有临床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评估分为4级:无不良反应(0)、轻度(1)、中度(2)或重度(3)。结果:药物转换后疼痛强度明显降低,转换前平均疼痛评分为6.1,转换后7天降至3.5,32例(72.7%)患者疼痛缓解有临床显著性差异。发生至少一种不良反应的患者转换前为34例(77%),转换后降至21例(48%),分别有60%及43%的患者恶心呕吐和便秘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口服吗啡镇痛不满意的晚期癌痛患者转换应用芬太尼贴剂后镇痛效果提高,胃肠道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6.
芬太尼透皮贴癌痛治疗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癌痛治疗概述 疼痛是最常见的肿瘤相关症状之一,约1/4新诊断的癌症患者,1/3正在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和3/4晚期癌症患者合并疼痛[1,2].2008年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中关于疼痛的定义选自1986年国际疼痛研究中的疼痛定义:"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类似损伤相关联的感觉和情绪体验"[3].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吗啡输注对晚期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调取2013年10月~2016年3月采用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吗啡输注治疗的30例晚期重度癌痛患者的一般信息、持续鞘内输注吗啡时间、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和术后第1、3、7、14、30天的VAS评分、非鞘内途径阿片类药物用量、鞘内吗啡用量、阿片副作用、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疼痛至手术的间隔时间与调控至满意剂量所需时间和术后吗啡输注剂量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生存期为10.8±21.6个月,随访时间5.7±8.1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9±2.8,术后第1、3、7、14、30天的VAS评分分别为5.6±2.5、4.3±2.1、3.3±2.0、3.2±2.3、3.3±2.7,明显低于术前基础值;术后非鞘内途径的阿片类药物用量显著下降,鞘内吗啡用量逐渐增加。有5例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3例患者出现了尿潴留,5例患者出现了脑脊液漏。疼痛至手术的间隔时间>1个月的患者,术后吗啡剂量调整至稳定剂量所耗费的时间为17.1±5.8天,24小时吗啡用量为4.4±2.1 mg,明显长(高)于疼痛至手术间隔时间<1个月的患者。结论: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吗啡持续输注是治疗晚期重度癌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吗啡是WHO倡导的治疗中重度癌症疼痛的首选药物.硫酸吗啡控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是口服长效吗啡.该药对解除肿瘤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十分重要.目的观察硫酸吗啡控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对重度癌痛的止痛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外科、内科、中医科.对象1995-10/1998-06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肿瘤伴重度疼痛的住院患者参加此次试验.方法182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重度癌痛患者,95例服用硫酸吗啡控释片,12例因药物的副作用、死亡、出院而失访,83例符合标准进入试验.87例服用硫酸吗啡缓释片,25例因药物的副作用、死亡、出院而失访,62例符合标准进入试验.初始剂量均为30 mg口服,每12 h 1次;据实际镇痛效果来调整用量,直到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主要观察指标疼痛强度、疼痛缓解率及完全缓解率、缓解时间、副作用、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硫酸吗啡控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的镇痛有效率分别为95%,94%.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80%.镇痛有效时间分别为(9.1±4.1)h,(8.7±4.4)h.两药镇痛效果及镇痛有效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分别有62例(75%),47例(76%)生活质量较前提高一个等级,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硫酸吗啡控释片组分别为(34.6±11.5),(52.6±13.0)分(P=0.000);硫酸吗啡缓释片组分别为(37.7±9 7),(49.8±12.9)分(P=0.000),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药对骨痛、内脏痛、软组织浸润痛效果好,对神经痛效果欠佳.结论硫酸吗啡控释片或硫酸吗啡缓释片对重度癌痛止痛效果相似,镇痛时间长,副作用小,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盛丹丹  周晋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9):1571-1573,封4
正疼痛是指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或与这些损伤相关的描述[1]。癌症疼痛(简称癌痛)是指由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癌症治疗和伴随疾病等引起的疼痛。癌痛是晚期肿瘤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约1/4新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1/3正在治疗的肿瘤患者和3/4的晚期肿瘤患者都合并有疼痛[2]。癌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现代医学三阶梯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临床上约24%~30%的癌症患者经历中重度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镇痛方法可缓解多数癌痛,但难治性癌痛依然很棘手。难治性癌痛系指按照指南或规范化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的疼痛,常见于骨转移、爆发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内脏疼痛等。临床上,口服吗啡每天超过300 mg为大剂量,超过600 mg为超大剂量。本文报道一例难治性癌痛患者应用超大剂量吗啡经静脉自控镇痛方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