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对比不同手术入路(如小关节内侧缘入路或侧方入路)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手术入路方式及腰椎间盘突出类型共分为4组,包括A组(小关节内侧缘入路治疗中央型突出)、B组(小关节内侧缘入路治疗后外型突出)、C组(侧方入路治疗中央型突出)及D组(侧方入路治疗后外型突出),每组50例患者。于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分别采用疼痛VAS评分、改良MacNab评定标准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4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A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C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1d时D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D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B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1个月时A组患者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0.0%,明显高于C组水平(70.0%),D组患者MacNab优良率(88.0%)明显高于B组水平(62.0%),A、D两组患者MacNab优良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采用小关节内侧缘入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采用侧方入路治疗后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组(A组,n=30)、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组(B组,n=30);臭氧注射治疗组(C组,n=30).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术后1周相比,B组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显著提高(P<0.05);B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有效率及优良率均高于C组(P<0.05),B组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较A组高(P<0.05).各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利用高温射频热凝和臭氧溶核松解的不同作用,直接对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进行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迅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盘内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配合方法.包括: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配合,熟练掌握射频仪及臭氧发生器的使用和维护,术中注意无菌技术操作.认为盘内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有效的护理配合可以提高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臂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C型臂X光机定位下行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n=50),B组在C型臂X光机定位下行胶原酶溶盘治疗(n=50).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4天VAS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疗效.结果: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四天VAS、治疗1、6、12个月的疗效、总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与胶原蛋白酶溶盘治疗相似,但接受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外单次注射胶原酶与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外两次多点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52例,射频热凝+盘内外单次注射胶原酶;B组54例,射频热凝+盘内外两次多点注射胶原酶;分析两组治疗后13 d、3月和6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变化、治疗后3月的椎间盘突出物指数(IDH)变化及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13 d、3月和6月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术后疼痛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9、2.83、2.91;2.78、2.87、2.94,P均<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6、2.35、2.20,P均<0.05);两组治疗后3月的IDH均比同组术前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6、2.84,P均<0.05)。且B组治疗后3月的IDH和突出物缩小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0.83、2.20,P均<0.05)。 B组治疗后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结论相比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外单次注射胶原酶,射频热凝+胶原酶盘内外两次多点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穿通式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5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以及安全三角入路分别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A组接受靶点射频热凝结合穿通式臭氧注射治疗,B组接受单纯靶点射频热凝治疗。分别于治疗后72 h、1个月、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随访。 结果:所有患者都穿刺成功,两组患者治疗后72h、1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3个月A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2.3±1.5和2.4±1.6,B组分别为3.7±2.4和4.3±2.5 (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A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6.7%和85.0%,B组为79.3%和63.8%,A组明显高于B组 (P<0.05)。 结论:CT引导下行靶点射频热凝加双针穿刺穿通式臭氧注射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单纯靶点射频热凝组。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近些年来,微创介入治疗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胶原酶溶解术被证明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极外侧型突出因小关节阻挡药物难以送达,影响疗效.作者在CT引导下经小关节内外侧入路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276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突出物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突出物靶点射频联合盘内(突出物)小剂量(75U-200U)胶原酶注射术.术后2周与3月根据Maenab标准评定疗效,对比术前与术后3月椎间盘突出指数(IDH).结果:术后2周与3月优良率分别为66.5%和88.1%;术后3月复查CT突出物缩小或消失占复查病例86.8%,IDH值较术前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各例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术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盘内注射臭氧盘外注射胶原酶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 随机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为盘内注射臭氧结合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纯胶原酶治疗组(对照组),2组病人均给予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指导,但观察组特别注重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结果 1月和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盘内注射臭氧结合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胶原酶治疗疗效更显著,患者恢复快,特别对不具备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条件的医院,更具价值.臭氧结合胶原酶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C型臂X线机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依照住院先后顺序将108例LDH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36例),分别接受射频热凝消融术、注射医用臭氧、臭氧联合射频热凝消融治疗LDH,分别于术后4d、7d、2个月、6个月观察并比较3组治疗前后VAS值的变化及术后疗效.结果 C组同期VAS值评分明显低于A、B2组(P均<0.05);C组总有效率91.7% (33/36),明显高于B组(69.4%,P<0.05),稍高于A组(77.8%,P>0.05).结论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盘内外注射治疗LDH近、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两种入路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将我院应用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和小关节内侧缘两种给药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和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用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B组用椎间孔镜技术。记录术前和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采用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均得到明显改善,A组VAS评分从术前的(7.25±1.56)分下降到12个月的(1.93±0.39)分,B组VAS评分从术前的(7.35±1.58)分下降到12个月的(1.76±0.27)分,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B组在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A组优良率83.33%,B组优良率89.67%,B组优良率高于A组,但是统计学没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技术6个月内疼痛症状改善优于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臭氧联合射频热凝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为臭氧化学溶核组(A组)和臭氧联合射频组(B组)。A组:分别于盘内和侧隐窝注射臭氧。B组:臭氧注射同A组,加突出物射频热凝。结果:术后3天、2周、2月腰痛和腿痛评分、Oswestry评分B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亚组腿痛评分比较,术后3天、2周,B1组(8.9±4.4、7.8±4.9)和B2组(10.0±5.2、9.2±2.9)均明显低于A2组(16.9±7.9、13.8±4.7),P<0.01或P<0.05。结论:臭氧联合突出物射频治疗效果较单纯使用臭氧好,对非包容性椎间盘突出亦如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本院对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突出物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法治疗,结合患者影像诊断资料(X线、CT、MRI),根据突出物形态及脊柱腰段解剖特点设计合适的穿刺路径进行射频和注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术后2周优良率为66.5%(157/236),术后3个月优良率为88.1%(208/236)。术后3个月复查CT者197例,其中突出物缩小或消失171例,占全部复查病例86.8%。【结论】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CT引导下经皮腰椎间盘射频热凝术20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腰椎间盘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高分辨率十六层螺旋CT引导下,应用射频治疗仪经皮腰椎间盘突出射频热凝治疗,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治疗后3个月随访,临床治愈15例,显效5例,无效0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腰椎间盘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穿刺准确,创伤小,患者痛苦小、康复快,疗效高,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孔海燕 《中国疗养医学》2014,(11):1032-1033
目的探讨射频联合胶原酶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射频联合胶原酶盘内注射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术后半年随访,临床治愈71例,显效36例,残留部分症状13例。结论术前良好的沟通、完善的准备,术中合理的医护配合及术后积极的健康宣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穿刺臭氧联合射频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盘内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C臂引导下经颈前血管鞘和气管鞘之间穿刺入椎间盘髓核或突出物靶点,每个盘内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5ml,然后再行髓核或/和突出物射频热凝,分别设定温度为75℃和85℃,时间各90秒.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期(24小时、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优良率达86.7%以上,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杨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54-825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创伤较大,并发症多。C型臂引导下采用小关节内侧缘穿刺胶原酶溶核、臭氧、射频热凝术三联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臭氧和胶原酶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臭氧治疗组(A组),胶原酶治疗组(B组),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治疗组(C组).随访3~6个月,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和VAS评分法,并对治疗后总有效率和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73.3%和91.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B组比较,C组疼痛程度明显缓解(P<0.01).结论: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分析颈前入路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颈前入路穿刺行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前与术后7天疼痛程度。术后3月、12月随访,采用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应用MRI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3月突出物面积大小。结果:术后7天VAS评分较术前减低,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月、12月JOA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3.0%、90.7%,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MRI突出物面积较术前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例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前入路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