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罕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1].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4例TTP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TTP患者4例,均为女性;年龄38~44岁,平均41岁.患者均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中伴精神症状和发热3例,肾损害1例.血常规:血红蛋白56~64 g/L,平均58 g/L;红细胞(11.8~19.0)×109/L,平均15.8×109/L,白细胞(5.1~8.3)×109/L,平均6.3×109/L;血小板(5~18)×109/L,平均12×109/L;血涂片中均可见异型及破碎的红细胞≥2%.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8岁.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伴隐痛.门诊超声提示"右肝占位".遂以"右肝肿瘤"收入院.患者有30年的石匠工作史.体格检查:体温正常,无消瘦、乏力,皮肤巩膜无黄染,上腹未及肿块,肝肋下3指,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6.5×109/L,嗜酸性粒细胞8.6%,淋巴细胞13.9%.红细胞计数3.65×1012/L,血红蛋白94 g/L,血小板计数379×109/L;肿瘤指标正常;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超敏C反应蛋白(CRP)81.77 mg/L,碱性磷酸酶(ALP)521.5 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180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5 U/L.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3岁,因反复咳嗽、喘憋1年余,加重2 d收入院.入院前1年始无明显诱因咳嗽、喘息,活动加重,休息缓解,辗转多家医院诊断"支气管哮喘",按哮喘治疗,症状可缓解,但仍反复,且逐渐加重,咯黄脓痰;查体:喘息状,端坐、张口、耸肩呼吸,28次/min,口唇发绀,双肺闻及弥漫哮鸣音及少许湿哕音,心率130次/min;血气分析(吸空气):pH 7.26,PCO2:81.0 mm Hg;PO2:55 mm Hg;SO2:88%;HCO3-35 mmol/L;血常规:WBC:20.7×109/L;中性分叶:78.2%;RBC:4.93×1012/L;Hb:103g/L;PLT:488×109/L;入院后予"泰能、甲基强的松龙、氨茶碱"等治疗,第2天胸部x线片提示: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症及少量感染灶(图1).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79岁,上腹痛5 h,伴有恶心、呕吐,无黄疸、发热,白细胞:14.5×109/L,红细胞:2.48×109/L,中性粒细胞:0.950,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超声检查:胆囊大小约78 mm×25 mm,壁毛糙,胆囊体部囊壁连续性中断,可见宽约3.2 mm裂隙,囊内透声差,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胆囊周边可见少量无回声区(图1,2)。超声提示:急性胆囊炎,胆囊穿孔可能,建议结合临床诊断。术中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4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2年,加重伴腹痛1d"入院.患有高血压10余年,有胆囊炎病史.1d前受凉后出现腹痛,位于剑突下及右上腹,放射至右肩部.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查体: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明显,移动性浊音(一),Murphy征(一).BP 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HR 120次/min,律绝对不齐.EKG示心房颤动.血常规:WBC 10.14×109/L,N 87.7%, Hb 174 g/L, PLT 169×109/L.心酶谱:CK 41 U/L,AST 59 U/L,LDH 354 U/L.TnI(肌钙蛋白)阴性.血尿淀粉酶正常.  相似文献   

6.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5):435-435
患者, 男, 59岁, 于2020年9月体检查血常规:WBC 2.63×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50×109/L, HGB 91 g/L, PLT 63×109/L;腹部超声示脾大。患者未就诊。2020年12月患者出现乏力、活动耐量下降, 伴盗汗, 体重2个月内下降10 kg。2021年2月7日患者误伤手指后出现反复发热, 体温最高39.2 ℃。就诊我院急诊, 查血常规:WBC 0.55×109/L, ANC 0.11×109/L, HGB 51 g/L, PLT 45×109/L;血EB病毒DNA 2 400拷贝/ml;支原体抗体1∶160(+);CT示双下肺间质性改变, 纵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 脾大;血培养肠炎沙门菌阳性。诊断为肠炎沙门菌血流感染、支原体肺炎, 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 10 d后体温正常。转入血液科排查全血细胞减少病因。血涂片未见异常;骨髓象:可见毛细胞, 占32.5%, 该细胞边缘呈"毛发"样突起, 或呈"伪足"状、撕扯状;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95%, 不被酒石酸抑制(TRAP阳性)(图1)。骨髓免疫分型:B细胞占淋巴细胞51%,...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血小板异常患者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血小板异常(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60例中,10%(6/60)出现脑梗死,年龄为69±11岁.血小板计数为(1112±366)×109/L;1.7e(1/60)出现脑出血,54岁,血小板计数为597×109/L.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696例中,0.6%(4/696)患者出现脑出血,年龄为56±30岁,血小板计数为(29±12)×109/L:ITP患者中0.3%(2/696)出现脑梗死,分别为64岁、73岁,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9×109/L、166×109/L.结论:ET患者脑梗死发生率高,建议二级预防治疗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再次脑梗塞;ITP患者并发卒中少见,二级治疗中建议谨慎选择抗血小板方案.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1岁,因"多食易饥、心悸5个月,发热、乏力、月经量增多15 d"于2009年12月28日入院.2009年7月30日患者因多食易饥、心悸,伴有双手抖、皮肤湿润就诊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查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索(TSH)0.008 μIU/ml,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4.6 pmol/L,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49 pmol/L;血常规:WBC 4.87×109/L,N 0.61,L 0.34,RBC 4.97×1012/L,Hb135 g/L,PLT 135×109/L;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给予甲巯咪唑(30 mg/d)治疗,每周监测患者血常规;2009年9月1日复诊查血常规:WBC 3.31×109/L,N 2.25,L 0.93,RBC 4.57×1012/L,Hb 123 g/L,PLT 92×109/L,给予口服升白细胞药辅助治疗,继续服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2009年11月5日复查血常规:WBC 2.0×109/L,N 0.38,L 0.50,RBC 3.36×1012/L,Hb 107g/L,PLT 68×109/L,停用甲巯咪唑,口服利可君、复方皂矾丸等治疗,患者无感染等不适.  相似文献   

9.
例1,女,70岁.因“发热伴腹泻1周”于2011年6月3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因发热伴腹泻至当地医院就诊,予以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后未见好转.入院查体:体温:39.4℃,血压:114/76 mm Hg(1 mm Hg =0.133 kPa).神志清楚,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可见多处瘀斑及出血点,左侧颌下可触及数枚黄豆大小淋巴结.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脾肋缘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关节无畸形.血常规:WBC 1.3×109/L,中性粒细胞0.81×109/L,HGB100 g/L,PLT 6×109/L.尿常规:尿蛋白(++).血生化:AL441.8 U/L, AST 321.8U/L,三酰甘油(TG)2.72 mmol/L,LDH 1226 U/L,血清铁蛋白(SF) 15 400 μg/L.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72岁,主因头晕、乏力10余天,神志不清3天,于2004年10月9日入院。查体:体温37.4℃,血压140/90mm Hg(1 mm Hg=0.133 kPa),轻度昏迷,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9次/min,节律规整,肝、脾未触及,病理反射未引出,生理反射正常存在。血常规示:白细胞(WBC)5.4×109/L,中性粒细胞(N)0.39、淋巴细胞(L)0.60,红细胞(RBC)3.32×1012/L,血红蛋白(Hb)155 g/L,血小板(BPC)61×109/L;血沉109 mm/1 h;IgM 109 g/L,临床考虑“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57岁, 因"发现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半年余, 乏力消瘦2个月余"于2022年6月21日入院。患者半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最高达39 ℃, 伴咽痛, 伴颈部、腋下、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 无压痛, 自行服用药物后可退热, 反复发热3 d就诊于当地医院, 查血常规:WBC 7.7×109/L, HGB 123 g/L, PLT 165×109/L;EB病毒(EBV)DNA:2.77×103/L;浅表淋巴结超声:双侧颈部、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PET-CT:横膈上下多发肿大淋巴结, 氟代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增高(SUVmax=15.79);脾大(SUVmax=4.08)。患者2021年12月2日于外院行左侧锁骨上淋巴结切检, 病理会诊符合EBV相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 建议密切随访观察, 观察期间出现双腿一过性片状红斑及瘙痒。2022年3月7日复查血常规:WBC 5.7×109/L, HGB 130 g/L, PLT 113×109/L, 外周血涂片可见2%异型淋巴细胞, 外院予干扰素α2a 135 μg皮下注射2次, 后逐渐出现乏力、纳差、发热、周身水肿, 伴...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36岁,因“头昏乏力4月余,发热3 d”入院。患者曾因全身皮疹,伴头昏,双下肢关节痛来本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RBC 3.14×1012/L、Hb 96 g/L、WBC 8.43×109/L、血小板计数61×109/L、血沉121 mm/h,尿常规:尿蛋白( )、WBC(),狼疮全套示:抗dsDNA抗体( )、抗Sm抗体( )、抗S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09年12月该院30例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56.0±45.0)min,术中出血量为(120.0±65.0)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2.0±10.8)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0±5.6)d,总有效率达到93.3%;术后第1、3、5、7及14天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80.6±63.2)×109/L、(232.6±75.8)×109/L、(263.0±83.5)× 109/L、(298.0±93.7)×109/L和(142.0±52.6)×109/L,与术前(31.6±13.0)×109/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并发腹腔脓肿1例,腹壁穿刺孔感染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LS治疗ITP安全可行,疗效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例1,男,47岁,以"双下肢水肿伴淋巴结肿大20d余"为主诉入院。既往于40年前曾患肾病综合征,口服激素对症治疗1年后缓解,尿蛋白转阴。入院前20d,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尿少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尿沉渣检查:尿蛋白(+++)。入院查体:BP110/60mmHg,双眼睑水肿,睑结膜略苍白,右侧颈后及腋窝下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可推动,最大淋巴结约为2cm×3cm。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心律齐,腹软,双下肢水肿。化验检查:血常规:白细胞7.08×109/L[标准值:(3.97~9.15)×109/L],嗜酸粒细胞绝对值2.48×109/L[标准值:(0.05~0.5)×109/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35%(标准值:0.5%~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6岁,因腹痛腹胀1月于2011年1月5日入住我院消化内科,查血常规:自细胞10.1×109/L,血红蛋白130 g/L,血小板858×109/L,CA125 53 125 KU/L,B超示:(1)双侧卵巢混合性包块(右侧74 mm×42 mm×43mm,左侧72mm×48mm×62mm,均有不规则略强回声光团及不纯液性暗区构成,不纯液性暗区内见多个乳头状光团,周边及内部实性部分均见丰富血流信号);(2)盆腹腔积液(子宫周围为不纯液性暗区包绕,最宽处68 mm,腹腔液性暗区最大深度98mm);(3)脾内实质性占位(23 mm×25mm,门静脉内可见入肝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6.
1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因"发现慢性乙型肝炎20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2年,乏力、气促4个月,肝癌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余"于2011年4月20日入本院血液科。患慢性乙型肝炎20年,近3年来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HBV-DNA保持在正常水平;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分别在3.0×109/L和40×109/L左右。4个月前因乏力、气促在外院就诊。检查发现:WBC2.8×109/L,N 0.362;PLT 35×109/L;血红蛋白(HGB)42g/L,甲胎蛋白(AFP)6.25ng/ml。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70岁,因"黑便2周,伴晕厥1次"入院。患者近1个月体质量减轻近5 kg,有持续低热。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6 g/L,白细胞6.29×109/L,血小板54×109/L;C-反应蛋白72.6μg/ml;乳酸脱氢酶260 U/L;肿瘤指标CEA、AFP、CA199、CA125、CA153、CA724均正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Ⅰ亦均正常。骨髓活检:红系为主造血细胞增多,形态缺乏特征;未见淋巴细胞增多和形态异常。超声检查:双侧肾上腺区各见一枚低回声占位,右侧大小约78 mm×27 mm×42 mm,CDFI于其内未探及血流信号(图1);左侧大小约57 mm×44 mm×36 mm,外形欠规则,边缘清晰,CDFI于其内可探及血流信号(图2)。超声提示:双侧肾上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73岁.2009年5月入院,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2个月"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颈后、腋下、腹股沟可触及数个淋巴结,直径在1~2 cm,中等硬度,无压痛.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脾肋缘下2 cm.血常规:WBC 38×109/L,淋巴细胞0.82,RBC 4.6×1012/L,Hb126 g/L,BPC 141×109/L.网织红细胞:0.010;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率及其与诱导痰炎症细胞、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8及TNF-α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COPD稳定期患者68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常规行肺动脉、动脉血气分析、X线胸片等检查.对诱导痰进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ELISA法测定血清IL-8与TNF-α.COPD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推算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测量心脏有关腔室大小.根据PASP>30 mm Hg,将COPD患者分为PAH组和单纯COPD组.结果 COPD组患者PAH发生率53%(36/68),分层研究发现轻、中、重度COPD患者PAH发生率分别为27%(3/11)、38%(5/13)和64%(28/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20,P<0.05).PAH组PASP与右心室游离壁厚度(RVWT)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ASP:PAH组(52±15)mm Hg,单纯COPD组(23±12)mm Hg,t=3.32,P<0.01;PVWT:PAH组(5.03±1.04)mm,单纯COPD组(3.78±0.57)mm,t=2.36,P<0.05)].PAH组诱导痰炎症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hs-CRP、IL-8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痰炎症细胞总数:PAH组(2.84±0.56)×109/L,单纯COPD组(1.73±0.42)×109/L.健康对照组(0.68±0.2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PAH组(2.78±0.52)×109/L,单纯COPD组(2.57±0.26)×109/L,健康对照组(0.63±0.21)×109/L;血清hs-CRP:PAH组(32±12)mg/L,单纯COPD组(23±11)mg/L,健康对照组(11±4)mg/L;IL-8:PAH组(113±34)ng/L,单纯COPD组(69±24)ng/L,健康对照组(38±11)ng/L;TNF-α:PAH组(206±63)ng/L;单纯COPD组(153±54)ng/L,健康对照组(75±26)ng/L](P均<0.05).PAH组PASP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FEV<,1>%)呈负相关(r=-0.48,P<0.01),与血清IL-8、TNF-α及诱导痰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0.56、0.47,P均<0.01).方法 COPD相关性PAH发生率不低,炎症反应是PAH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病例1,男,31岁,于2010年9月28日因发热、寒战来本院就诊,进行血常规及尿常规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4.2×109/L,红细胞计数(RBC)3.90×1012/L,血红蛋白(Hb)120g/L,血小板计数(PLT)30×109/L。尿常规:尿隐血,+++;尿蛋白质,++;镜检4BC,0~3个/HP。外周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