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食盐加碘剂量作出评估。方法随机检测宜兴市五个乡(镇、街道)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尿碘排泄量、食盐食用量和24 h排尿量,计算其碘摄入量、加碘食盐供给碘量和环境碘来源。结果 230例调查对象的尿碘排泄量为146μg/L、食盐食用量6.65 g/d和24 h排尿量水平为1.8 L;其碘摄入量、加碘食盐供给碘量和环境碘来源分别为262.8μg/d、154.7μg/d和108.1μg/d。结论宜兴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碘摄入量高于国际组织新近推荐的碘摄入量200μg/d,碘营养充分。加碘食盐供给碘量在WHO规定的150~300μg/d安全范围之间,国家当前的食盐加碘剂量标准对宜兴市而言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水碘含量对不同人群碘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 点状采集连续居住在该市 3年以上的 8~10岁儿童、市区未孕期、孕早期和孕中期及哺乳期妇女的尿、居民饮用水及食盐 ,测定碘含量。结果 郊区 2 11份和市区 32 5份居民饮用水的碘含量中位数 (M )分别为 3 2 μg/L(0 5~ 15 4 4 μg/L)和 2 3 6 μg/L(6 80~ 4 2 5 8μg/L) ,盐碘M均接近 32mg/kg,尿碘 <10 0 μg/L郊区 8~ 10岁儿童占 6 7% ,市区占 15 0 % ;市区孕早期及孕中期妇女尿碘 <10 0 μg/L分别占 14 6 %和 2 7% ,未孕期和哺乳期均未超过 6 0 % ;碘营养超过适宜范围 ,市区 8~ 10岁儿童占6 5 5 % ,未孕期及哺乳期分别占 5 4 1%及 80 0 %。结论 郊区水碘含量过低 ,对碘营养缺乏有直接影响 ,市区水碘对孕期妇女碘缺乏有明显的阻遏作用 ,对其他人群碘营养过剩有协同作用。食盐加碘不宜在深圳市区继续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成人尿碘水平和膳食碘摄入情况,分析尿碘、膳食碘摄入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招募2015年1月至3月上海地区健康营养专业人员30名,在自然饮食和生活状态下以“称重法”连续记录3 d膳食情况,于膳食第2、3天收集空腹及三餐后2 h清洁中段尿(n=240),检测尿碘含量并计算膳食碘摄入量。完成近3个月食物频率表和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 空腹及三餐后2 h尿碘中位数为137.56 μg/L(91.4~211.5 μg/L),碘缺乏、碘充足、碘超足量或过量者分别为20.0%、56.7%和23.3%。个体间尿碘中位数差异较大36.31~359.20 μg/L,但空腹与三餐后2 h尿碘值无显著性差异(P=0.389)。膳食碘摄入量平均值为(197.2±74.2)μg/d,其中食盐和饮用水所提供的碘元素所占比例分别为70.2%和5.4%。膳食碘摄入量与当天尿碘值中位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26,P=0.019)。甲状腺结节检出组尿碘均值明显高于未检出组[(194.0±101.5)μg/L比(135.7±72.9)μg/L,P<0.001)]。结论 在自然饮食和生活状态下,不同个体碘营养状况差异明显。尿碘值升高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有关。重复随机尿碘检测结合膳食记录能够减少单一尿碘检测产生的误差,适用个体碘营养状况评价。  相似文献   

4.
调整食盐加碘量前后山东省儿童碘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食盐加碘量调整对学龄儿童碘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对食盐加碘量为20~60 mg/kg的1995年、1997年、1999年和食盐加碘量为(35±15)mg/kg的2002年、2005年山东省碘缺乏病监测中儿童碘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食盐加碘量调整前后分别检测尿样1 051份、720份,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69.4μg/L、213.9μg/L,推算的每人每天碘摄入量分别为404.1μg、320.8μg,尿碘<100μg/L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4.94%、11.53%,尿碘≥300μg/L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6.52%、27.22%(P<0.01)。盐加碘量调整前后分别调查8~10岁儿童3 668人2、400人,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分别为14.53%、5.08%(P<0.01)。[结论]调整食盐加碘量后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不同浓度碘盐与人群碘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加碘浓度食盐对人群碘营养状况的影响,探索合适的盐碘浓度。方法采用现场干预研究,将600户杭州市城乡居民随机分成3组,分别提供含碘浓度为(25±2)、(15±2)和(5±2)mg/kg的碘盐,采用单盲法进行30 d的干预试验。检测观察对象干预前后的尿碘水平。同时采用3日称量法测定每日盐摄入量,检测干预前观察对象实际食用碘盐盐碘含量,以及当地水源水和部分用户饮用水水碘含量。结果当地水碘含量为2.05μg/L,其中城区水碘均数为2.25μg/L,农村为1.62μg/L;城区居民每日食盐摄入量为7.17 g/d,农村居民为10.20 g/d;干预前碘盐合格率为97.88%,盐碘浓度为30.09 mg/kg;城区居民尿碘中位数为139.61μg/L,农村居民为279.67μg/L。干预30 d后3个干预组尿碘中位数城区分别为129.52、116.45和112.44μg/L,农村分别为212.58、181.17和157.66μg/L。结论杭州市是碘缺乏地区,必须继续实施食盐加碘策略。但由于农村人群碘营养水平超过适宜量,碘盐浓度可作适当下调,合适的碘盐浓度为20~25 mg/kg。  相似文献   

6.
补碘过量健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贤平 《职业与健康》2012,28(16):2038-2041
目的食品安全应当建立在检验和风险评价技术基础上,作者把补碘过量定义为摄入量超过生理需要量上限值(300μg/d)且与碘非致癌作用人类健康慢性最低风险水平值[MRL=0.005 mg/(kg.d)]一致。由于2010年的《中国食盐加碘和居民碘营养状况的风险评估》报告存在碘缺乏定义(尿碘中位数小于100或等于100μg/L且至少50%人群尿碘低于100μg/L)界定不清和错误运用碘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1 000μg/d),而不是以MRL作为健康风险暴露量评价起始点(POD),无法说明我国自1995年实行全民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IDD)策略以来一直有大于50%人群处在MRL以上必要性。补碘效应必须考量个体先前存在的背景摄入量及与背景摄入量有关的机体生理适应能力,补碘过量可以导致易感人群甲状腺功能减弱、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发生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7.
2000年广东省8~10岁儿童尿碘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不同地区人群尿碘水平 ,为广东省消除碘缺乏病策略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 按国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方案》的要求 ,对广东省各县 (市、区 ) 8~ 1 0岁儿童尿碘进行抽样调查 ,尿碘采用尿碘快速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结果 广东省 8~ 1 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 2 4 3.6μg/L ,各市尿碘中位数范围为 97.4~ 4 1 6.7μg/L ,其中最高是山区的韶关市 ( 41 6.7μg/L)、梅州市 ( 40 4 .2 μg/L) ,最低的汕头市 ( 97.4 μg/L) ,其辖下的潮阳市和南区尿碘只有 76.68μg/L和 69 6μg/L。尿碘水平达到 1 0 0 μg/L以上的儿童占 84 .9% ,其中大于 30 0 μg/L的比例为 38.3%。广东省山区、平原、沿海地区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 2 82 .1 μg/L、2 75 .6μg/L、1 4 8.1 μg/L ,山区、平原的尿碘水平高于沿海地区 (P <0 .0 0 1 )。尿碘中位数与居民食用碘盐浓度、甲状腺肿大率具有高度相关意义。结论  1 .我省部分地区人群尿碘水平有偏高趋势 ,表明我省食盐加碘量有下调的必要。 2 .山区、平原与沿海地区尿碘水平的差异是由于沿海地区存在较多非碘盐冲销所致 ,因此要重点加强沿海地区食盐市场的管理。3.只要保证缺碘地区人群的尿碘水平达到 1 0 0 μg/L以上即可消除缺碘的危害 ,因此建议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浙江省不同碘营养水平人群的盐碘摄人情况以及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为科学补碘提供依据.方法 对纳入本次调查居民的尿碘、盐碘以及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检测尿碘,硫代硫酸钠法测定盐碘,B超法检测甲状腺结节.结果共调查居民1 057人;碘适宜组、碘足量组和碘过量组盐碘摄人中位数分别为149.06、256.12、275.60μg/d,表明尿碘水平随盐碘摄入量增加而升高;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分别为14.47%(66/456)、14.95% (48/321)、21.07% (59/280);儿童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分别为8.89%( 24/270)、9.62%(20/208)、19.80%(40/202),成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分别为22.58% (42/186)、24.78% (28/113)、24.36%( 19/78),表明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随碘摄入量增加而增加.结论 人群碘营养水平处于WHO提出的适宜范围内时,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食盐加碘对哺乳期母亲及婴儿碘营养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食盐加碘对哺乳期母亲及婴儿碘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 一次性收集2002年深圳市1所市区和2所农村妇幼医院分娩的哺乳期母亲(连续居住在深圳市3年以上)的乳汁及尿(含男婴尿)、家中食盐。除碘盐采用滴定法测定外,其余样品均采用尿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235份盐碘中位数为32.8mg/kg(范围0.1-83.0mg/kg),90%>15mg/kg;市区和农村盐碘中位数分别为29.6 mg/kg和33.2mg/kg。230份母亲尿碘与215份婴儿尿碘中位数分别为417.2μg/L(范围17.9-1384.0μg/L)和449.4μg/L(范围26.1-1 287.7μg/L)。148份乳汁碘中位数为184.0μg/L(范围8.3-3 909.5μg/L)。市区母亲尿碘、婴儿尿碘、乳汁碘中位数分别为735.0μg/L、721.8μg/L及480.6μg/L.农村则分别为256.1μg/L、117.1μg/L及317.8μg/L,市区均高于农村(P<0.01)。市区母尿与乳汁碘>1000μg/L分别为15.6%和23.2%,婴儿尿碘>800μg/L达41%;而农村母亲乳汁碘尚有39.2%<100μg/L。母亲尿碘和婴儿尿碘、母乳碘和婴儿尿碘均有相关性(r=0.211,r=0.321,均P<0.01)。结论 婴儿高碘与母乳高碘密切相关,母乳高碘与食盐加碘过高有关。在防治IDD的规划中应考虑适宜的食盐加碘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吴江市环境碘水平含量,提出相应补碘措施。方法按方位监测饮用水碘含量,监测人群中尿碘浓度、食盐食用量及食盐碘含量。结果 776份尿碘含量均数为282.73μg/L,10份水碘均数为9.12μg/L,环境碘来源平均为117.66μg/d。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24%,碘盐合格率为99.47%。结论吴江市居民碘营养状况充足,应该适量限制食盐的加碘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沿海地区居民食用盐碘含量、人群尿碘水平、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为进一步调整碘盐加碘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在荣成市4处沿海乡镇,抽取部分8~10岁儿童、18~50岁成人和孕期、哺乳期妇女进行尿碘检测,对居民食用盐进行碘浓度检测,对8~10岁儿童进行甲状腺肿大情况调查。[结果]检测8~10岁儿童尿样414份,尿碘中位数为261.5μg/L,其中<100μg/L的占7.49%,>300μg/L的占40.10%。检测18~50岁成人尿样202份,尿碘中位数为265.0μg/L,其中<100μg/L的占8.91%,>300μg/L的占44.06%。检测孕期、哺乳期妇女尿样361份,尿碘中位数为164.1μg/L,其中<100μg/L的占22.44%,>300μg/L的占21.05%。检测食盐196份,盐碘中位数为29.1mg/kg,碘盐合格率为94.90%。碘盐覆盖率为100.0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39%。检查440名8~10岁儿童,检出甲状腺肿大的5人,甲肿率为1.14%。[结论]荣成市沿海地区相当部分居民碘摄入过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部分居民尿碘水平和甲状腺B超进行检查,综合评价其碘营养状况,为科学补碘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居住5年及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共选取356户1 110人,调查水碘、尿碘、盐碘含量及甲状腺B超检查和100户居民户日人均盐摄入量水平调查。结果:水样15份,中位数2.94ug/L;盐样316份,中位数33 mg/kg,尿样1110份,中位数为165.0 ug/L,甲状腺B超检查1 110人,异常341人,异常率30.72%,100户居民户日人均盐摄入量6.16g。结论:该区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目前的食盐加碘量总体是适宜的,居民碘盐摄入量处在安全范围。甲状腺B超异常率不随尿碘水平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在碘缺乏病有效控制下新疆成人碘营养现状。方法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新疆确定水碘含量中位数<10μg/L和≥10μg/L的城市和农村共10个调查点,从抽取的调查点采集饮用水进行水碘含量检测;在各调查点随机抽取30户居民中18岁以上成人,开展膳食碘摄入量调查,并检测家庭食用盐碘和成人尿碘含量。结果新疆水碘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4(2.3, 13.6)μg/L,家庭食用盐碘含量为27(24, 30)mg/kg,成人尿碘含量为168(103, 259)μg/L;全区成人膳食碘平均摄入量为312μg/d。结论新疆成人碘营养状况和膳食碘摄入量总体达到适宜水平,但水碘含量相对较低、经济状况较好的城市成人,发生碘缺乏的风险较高;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村和城市,成人对碘盐的依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张群芳 《职业与健康》2012,28(2):201-202
目的了解深圳市西乡街道小学生甲状腺健康状况的背景资料,为科学地评价推行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IDD)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选取辖区内年龄在6~12岁范围内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甲状腺肿临床触诊检查、B超检查、尿碘含量测定和家中食用盐碘含量测定。结果学生甲状腺检查共2 150例,触诊和B超检查肿大率分别为1.16%和0.70%。食用碘盐共检测2 102份,合格率为95.05%。小学生尿碘共检测508份,尿碘含量中位数为185μg/L(51.4~612.2μg/L),其中9.65%的小学生尿碘含量低于100μg/L。结论西乡街道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符合国家IDD消除标准要求,但部分居民碘盐摄入状况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全民食盐加碘实施16年来绵阳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了解绵阳市城乡居民碘营养状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四川省疾控中心按PPS法抽取的绵阳市1个县中进行碘缺乏病病情监测,按照方案要求在该县随机抽取1所小学,分别测定该校40名8~10岁儿童家中食用盐碘含量、人均食盐摄人量和甲状腺肿大率;随机抽取上述40名儿童中的12名测定尿碘、抽取学校附近3个乡的孕妇和哺乳妇女各5名,测定其尿碘;抽取学校附近集中式供水2份检测水碘含量.在全市其余8个县,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1个乡的1所村小学,随机抽检20名8~10岁儿童的尿样进行尿碘监测.结果 病情监测点中,12名8 ~10岁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379.5μg/L,孕妇尿碘中位数222.0 μg/L,哺乳妇女尿碘中位数为341.0 μg/L;碘盐含碘量27.00±3.45μg/L,碘盐覆盖率100%,合格碘盐食用率97.5%;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0%,人均食盐摄入量为6.81 ±0.66g/d;全市其余8个县8~ 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235.49 μg/L,尿碘值<50.0 μg/L的儿童占2.5%,尿碘>300.0 μg/L的占34.25%.结论 绵阳市人群碘营养状况良好,应警惕食盐过量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区饮用水碘水平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晓尉  秦启亮  陈祖培 《营养学报》2007,29(6):526-529,534
目的:研究不同外环境碘水平地区人群碘营养状况,探讨高碘地区停供碘盐及"适碘"地区的水碘切点值,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沿黄河下游山东段选择不同地理位置的调查点13个,根据水碘含量分将其为0~(A)、50~(B)、100~(C)、150~(D)、300~(E)和800~μg/L(F)6个组,检测居民户饮用水和食盐碘含量,并对6~61岁居民进行尿碘测定和甲状腺肿大检查。结果:6个组的水碘中位数分别为20.3、91.4、143.2、203.6、341.9和812.3μg/L,盐碘中位数为0、25.7、25.8、30.4、36.4和33.0mg/kg,尿碘中位数为116.8、354.2、400.4、607.9、881.3和1213.8μg/L,甲状腺肿大率为10.8、8.6、15.0、14.2、14.9和25.0%。尿碘<100μg/L的样本占8.2%、100~300μg/L的占18.2%、>300μg/L的占73.6%。水碘>90μg/L的5组的尿碘频数分布都明显向高值偏移,其尿碘>300μg/L的比例随着水碘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水碘与尿碘的相关系数为0.449。水碘与尿碘和甲状腺肿大率均呈正相关,尿碘和甲状腺肿大率随水碘含量增加而升高,高碘地区明显高于低碘和"适碘"地区。结论:水碘20μg/L的地区须供应合格碘盐以使多数居民的碘营养水平适宜,而水碘在90μg/L以上地区居民的碘营养明显过量。建议:停供USI的水碘切点值为90μg/L,水碘在20~90μg/L之间的地区可暂界定为适碘地区。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分析2011-2014年常州市重点人群碘营养的变化情况,为科学防治碘缺乏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4年在相关区县开展人群碘营养监测,检查学龄儿童甲状腺,检测学龄儿童、育龄妇女尿中碘浓度和家中食盐碘含量。结果 2011-2014年全市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分别为0(0/500)、0.1%(1/1 400)、0(0/750)、0.2%(2/1000)。2011-2014年,盐碘均数分别为31.07 mg/kg、25.86 mg/kg、24.87 mg/kg、26.71 mg/kg;盐碘含量在18~33 mg/kg的频率分别为72.5%、88.6%、94.9%、90.5%。2011-2014年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44.80 μg/L、225.57 μg/L、198.31 μg/L、154.23 μg/L,逐渐下降;尿碘值在100~199 μg/L的分别占29.0%、30.7%、42.7%、43.8%,逐渐升高。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20.80 μg/L、160.40 μg/L、180.12 μg/L、116.26 μg/L,呈下降趋势;尿碘值在100~199 μg/L的分别占31.0%、43.9%、50.0%、43.0%。结论 2012年盐碘含量调整后,常州市学龄儿童、育龄妇女的尿碘水平呈下降趋势,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  相似文献   

18.
Y Wu  X Li  S Chang  L Liu  S Zou  DB Hipgrave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2012,142(9):1728-1734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were prevalent in China until the introduction of universal salt iodization in 1995. Concerns have recently arisen about possible excess iodine intake in this context. To document iodine intake and the contribution from iodized salt in China, we surveyed dietary iodine intake during China's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2007 total diet study (TDS) and during an additional TDS in 4 coastal provinces and Beijing in 2009. Iodine intake was broken down by age and sex in 2009. Mean daily iodine and salt intake and the contribution from different food and beverage groups (and in 2009, individual items) was measured. The iodine in food cooked with iodized and noniodized salt was also assessed. The mean calculated iodine intake of a standard male in China was 425 μg/d in 2007 and 325 μg/d in coastal areas in 2009, well below the upper limit (UL) in all provinces. In 2009, iodine intake was above the UL in only 1-7% of age-sex groups, except among children (18-19%). A concerning number of individuals consumed less than the WHO-recommended daily allowance, including 31.5% of adult women. Salt contributed 63.5% of food iodine, and 24.6% of salt iodine was lost in cooking. Overall salt consumption declined between the surveys. Salt iodization assures iodine nutrition in China where environmental iodine is widely lacking. The risk of iodine excess is low, but planned decreases in salt iodization levels may increase the existing risk of inadequate intake. Regular monitoring of urinary iodine and mor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excess iodine intake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