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服用不同抗凝药物前后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正在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00例,按照医生判断和患者意愿,其中45例患者口服华法林转换为口服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根据所服用抗凝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华法林组(53例)和达比加群酯组(45例),于治疗之初及转换抗凝药物治疗6个月后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g Scale,SDS)和SF-36健康调查表,并进行药物转换前后的比较。结果:基线时两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以及SAS、SDS、躯体健康总分(PCS)、精神健康总分(MC)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凝治疗6个月后,达比加群酯抗凝组SAS评分(42.78±2.91∶46.0±2.20)与SDS评分(37.92±10.06∶46.07±4.77)均低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活质量PCS评分(44.21±3.66∶41.42±3.06)与MCS评分(44.07±3.83∶41.07±3.49)均高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卒中高危人群(CHA2DS2-VASc评分≥2分者)启用华法林和坚持服用华法林治疗的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8月至2015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抗凝门诊及住院登记注册的非瓣膜病房颤且CHA2DS2-VASc评分≥2分患者,除外射频消融患者,分为接受华法林治疗的华法林组和未接受华法林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因素,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华法林组坚持服药患者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480例患者(华法林组245例,对照组235例)纳入分析,平均随访时间为(40.0±11.5)个月。血栓栓塞史(OR 2.447,95%CI 1.435~4.171,P=0.001)、慢性心力衰竭史(OR2.009,95%CI 1.084~3.724,P=0.027)、持续性房颤(OR 2.231,95%CI 1.448~3.437,P=0.0001)患者华法林使用率高,而贫血(OR 0.479,95%CI 0.238~0.964,P=0.039)、服用中药(OR 0.638,95%CI 0.456~0.891,P=0.008)以及长期就诊医院距离较远(OR 0.759,95%CI 0.610~0.945,P=0.014)患者华法林使用率较低。华法林组随访期间176例(71.8%)坚持服用华法林,Kaplan-Meier曲线中华法林组患者坚持服药率1年为78.3%,3年为71.0%。入组前服用华法林患者中76例(80.0%,76/95)坚持服用华法林,新启用华法林患者中100例(66.7%,100/150)坚持服用华法林,前者坚持服药率明显高于后者(P=0.008)。与华法林停用相关的因素为新启用华法林(HR 1.786,95%CI 1.029~3.100,P=0.039)、服用中药(HR 1.687,95%CI 1.201~2.370,P=0.003)、长期就诊医院距离较远(HR 1.446,95%CI 1.121~1.865,P=0.005)。结论抗凝门诊中,服用中药和长期就诊医院距离较远等因素影响华法林启用和坚持抗凝,明确影响华法林抗凝治疗相关因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围术期有效而安全的抗凝方案.方法 选取射频消融治疗的高龄(>75岁)房颤患者15例(高龄组),术前服用华法林;同期<75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患者15例(非高龄组),根据栓塞风险服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治疗.术中均用肝素抗凝;高龄组术后以低分子肝素过渡,第3天开始服用华法林,非高龄组术后从第1天开始华法林与低分子肝素重叠应用3d;院外两组服用华法林抗凝3个月.3个月后根据CHADS2评分服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治疗.门诊随访至少12个月,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6个月内出血和栓塞事件发生率及术后3、6、12个月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术前高龄组与非高龄组PT-INR值(1.58±0.32对1.37±0.44,P>0.05),术后INR达标天数[(11.73±3.29)d对(9.71±3.63)d,P>0.05];左心房内自发显影情况[3例(20.00%)对4例(26.67%),P>0.05];出血并发症(0对6.67%,P=0.05)、栓塞事件发生率(6.67%对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后3、6、12个月心律失常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术前需严格抗凝并排除心房血栓;术中抗凝与常规用药相同;术后延迟加用华法林治疗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与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病房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60例,患者均未服抗凝药,根据患者服药意愿分别纳入利伐沙班组80例(拜瑞妥,20mg,1次/d)和达比加群酯组80例(泰毕全,110mg,2次/d),选择本院同期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80例为华法林组,所有患者服药≥3个月,3组在年龄、性别、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及房颤射频消融术方面相匹配。随访3个月,比较3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性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栓塞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11.3%和13.8%vs 28.8%,P=0.008),利伐他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亦较华法林组低(10.0%和7.5%vs 21.3%,P=0.022)。华法林组皮疹发生率较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组高(11.3%vs 0%和2.5%,P=0.002)。结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效果优于或等同于华法林,安全性亦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并直视射频消融术后华法林的抗凝治疗方法。方法将13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分为2组,A组(60例)行瓣膜置换并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服用胺碘酮治疗6个月,同时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B组(70例)单纯行瓣膜置换术治疗,术后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16个月,A、B组死亡各1例,均为非抗凝相关死亡。A组出现抗凝所致轻度出血5例、血栓栓塞0例,INR异常升高4例;B组分别为3、3、1例。两组比较,P均>0.05。达抗凝稳态时,两组不同术式患者华法林剂量比较,P均>0.05。达到抗凝稳态时,A组华法林剂量为(2.43±0.58)mg/d,INR为1.83±0.55。结论瓣膜置换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应加强抗凝监测,根据INR适度减少华法林用量,避免发生出血。  相似文献   

6.
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率及高龄患者(≥65岁)运用华法林的安全性.方法 观察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204例,按照是否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抗凝,起始剂量为2.0 mg/d,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对照组常规治疗,未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年脑卒中发生率,其次将治疗组按照年龄是否≥65岁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比较两组年出血率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 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年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高龄患者与低龄患者的年出血率明显差异(P>0.05).结论 非瓣腊性心房勯动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高龄患者运用适当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和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观察三组栓塞、出血和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结果 低、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栓塞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血栓栓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轻微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P<0.05);三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 低强度华法林抗凝能降低非瓣膜病房颤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内科》2015,(4)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两种抗凝方案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7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按住院编号的奇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观察组长期服用华法林,对照组短期服用华法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脑梗死发生率、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均为7.9%,对照组均为5.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方案在防控阵发性房颤脑梗死、出血并发症等方面效果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案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药物剂量选择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210例,按照年龄将60~79岁130例作为老年段及≥80岁80例作为高龄段。2个年龄段患者按服药治疗不同分为老年华法林组30例、高龄华法林组30例,老年联合用药组50例(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老年阿司匹林组50例和高龄阿司匹林组50例(阿司匹林100 mg)。观察服用华法林剂量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各组患者栓塞及出血发生率。结果高龄华法林组剂量(2.88±0.46)mg,INR 2.29±0.55,老年华法林组剂量(2.93±0.75)mg,INR 2.30±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华法林组和高龄华法林组及老年联合用药组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阿司匹林组和高龄阿司匹林组(P<0.05)。与老年华法林组和高龄华法林组及老年阿司匹林组和高龄阿司匹林组比较,老年联合用药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P<0.05)。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华法林或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能更有效预防脑卒中事件的发生,老年、尤其是高龄高危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INR控制在1.5~2.5是安全、有效。对于不适合应用华法林的患者,可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阵发性房颤采用华法林两种抗凝方案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8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不用或短暂服用华法林抗凝组88例,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组94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都观察随访1年以上发现:不用或短暂服用华法林抗凝组新发有症状的脑梗塞发生率为2.27%,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27%;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组新发有症状的脑梗塞发生率为2.13%;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3.19%;两组脑梗塞、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用或短暂服用华法林抗凝方案在防控阵发性房颤脑梗塞、出血并发症等方面效果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方案效果相近,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