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苯接触者苯中毒发生与其血型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与ABO血型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2例苯中毒病例的ABO血型与40980名普通人群的血型分布进行卡方检验及Woolf统计学分析.结果苯中毒组与普通人群组血型分布不一致(x2=8.698,P=0.034);苯中毒病人O血型频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x2=6.848,P=0.009);Woolf法测定苯中毒组A/O相对危险度OR=0.567(P<0.05).结论O血型与慢性苯中毒可能有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苯接触人群慢性苯中毒的发生与ABO血型分布关系。方法以某职业病防治院确诊的95例苯中毒病人作为病例组,以日常健康监护中白细胞计数偏低(WBC<4.0×109/L)的苯接触者98例作为疑似病例组。分析其ABO血型的分布情况,并与对照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血型组调查ABO血型分布的40 980名汉族人)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A、B、O和AB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4.2%、29.5%、42.1%和4.2%;疑似病例组分别为26.5%、21.4%、43.9%和8.2%;对照组分别为31.3%、28.1%、30.9%和9.8%。病例组与普通人群组ABO血型分布不一致(2=8.474,P<0.05),O型/非O型OR为1.629(95%CI为1.084~2.450,P<0.05);疑似病例组与普通人群组ABO血型分布同样不一致(2=10.608,P<0.05),O型/非O型OR为1.752(95%CI为1.175~2.612,P<0.01)。结论O型血可能是慢性苯中毒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瓮安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瓮安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 [方法]用玻片法检测2572名汉族人群ABO血型,并与南方其他5个汉族人群的ABO血型分布进行比较. [结果]瓮安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x2=0.72,P>0.05).其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A、B、O的基因频率P、q、r分别为0.188 5、0.144 5和0.667 0(r>P>q).该人群中男女ABO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8,P>0.05),但和岳阳、湘西、怀化、南充和黔南等汉族人群间ABO血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58,P<0.05). [结论]瓮安汉族的O型频率具有典型的南方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不同地域的汉族ABO血型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4.
郴州地区汉族人群ABO、Rh血型系统及其基因频率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郴州地区汉族人群ABO、Rh血型系统分布、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方法用凝集法对3 862例汉族人员进行ABO、Rh血型检测,计算ABO、Rh血型基因频率。结果郴州地区汉族人群ABO血型及其基因频率分布情况为:A型:31.46%(1 215/3 862);B型:24.24%(936/3 862);O型:36.10%(1 394/3 862);AB型:8.21%(317/3 862);p(A)为0.2228;q(B)为0.1778;r(O)为0.5994,男、女性之间ABO及Rh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郴州地区汉族人群ABO、Rh血型及其基因频率分布与北方地区有差异,O基因频率较高,具有典型南方人群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苯作业人群的职业健康监护在预防职业性慢性苯中毒中的重要性,采用职业健康监护的相关理论,结合临床诊断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病例,对我国职业健康监护现况、监测苯作业生产环境的意义与原则、如何正确界定苯作业岗位和人群并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职业健康监护能有效发现和早期预防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只有规范有序地做好职业健康监护,才能早期发现苯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防止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不同地区、民族的ABO血型分布已有许多报道,而不同职业人群的ABO血型分布少见报道。为探讨职业人群中ABO血型分布的关系,笔者于1996年6月~12月期间对四种职业人群进行了ABO血型分布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附表:2802名不同职业人群ABO血型分布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检测并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和基因频率。方法 有效调查延边地区人群1416人,朝鲜族724人(男288人;女436人),汉族691人(男338人;女353人),指端或耳垂采血,抗A抗B标准血清玻片凝集法检测受检者的ABO血型。结果 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表现型频率结果均为B>O>A>AB,基因频率结果均为r>q>p,民族指数分别为0.6517和0.8600。结论 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特点为均具有较高的B型血频率,民族指数均小于1,具有相似的ABO血型分布特征及典型的北方人群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5):382-385
目的对某市苯系物接触工人职业性苯中毒的特征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以2018年1月-12月某市13 748名在职苯系物接触工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资料、职业史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观察职业性苯中毒病例与非职业性苯中毒病例的特征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职业性苯中毒的危险因素。结果 13 748名在职苯系物接触工人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表达水平均符合《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的偏低限值标准.符合严重偏低限值标准的人数,占比较低(0.06%~0.18%);符合偏低限值标准的人数,占比较高(6.66%~9.80%)。13 748名在职苯系物接触工人中,检出职业性苯中毒314例(2.28%),其中312例为慢性轻度苯中毒,2例为中度苯中毒,无重度苯中毒病例。职业性苯中毒病例中接苯工龄越高(3~10 a、10 a)、私有企业、企业规模越小(中、小型企业)、涉苯一线作业人员病例数占比高于非职业性苯中毒病例(P0.05)。经logistic分析可知,接苯工龄为3~10 a和10 a、小型企业、涉苯一线作业人员均是苯系物接触工人职业性苯中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虽然该市苯系物接触工人职业性苯中毒病例的检出比例不高,但接触工人职业性苯中毒病例的相关血常规指标异常检出比例较高,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加强防控,降低职业性苯中毒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血型糖蛋白A(GPA)基因突变频率与慢性苯中毒危险性的关系。方法分离、固定122例苯作业工人外周血红细胞,与荧光素标记的单抗结合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GPA变异分析,计算GPA突变频率并分析GPA基因突变与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关系。结果慢性苯中毒工人的GPA基因突变频率高于对照组的苯作业工人,并且慢性苯中毒危险性与GPA基因突变之间有显著的趋势关系(GPANN:趋2势=5.503,P=0.019;GPANO:趋2势=4.028,P=0.045),随着GPA基因突变频率的增加,慢性苯中毒的相对危险性相应增加。结论GPA基因突变与慢性苯中毒的发生关系密切,GPA基因突变频率的增加使慢性苯中毒的发生危险升高,该指标有预测苯中毒危险以及苯诱发肿瘤风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ABO血型及Rh血型分布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研究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ABO血型及Rh血型系统抗原分布状况。方法 应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和抗D盐水法及抗人球蛋白法分别测定ABO和Rh血型并确认RhD(-)血型。结果 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ABO血型基因频率为r〉q〉p,表现型分布特征为O〉B〉A〉AB,RhD(-)频率为0.4%,与全国汉族人群RhD(-)频率0.2%-0.5%相吻合。结论 ABO、Rh血型为两个独立的血型系统,掌握其在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对RhD(-)稀有血型档案库的建立,缓解医院输血缺乏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水平,降低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 A,GPA)基因突变与慢性苯中毒的关系。方法用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检测63名慢性苯中毒工人和45名同期接苯但无苯中毒表现的同工种对照工人外周血红细胞GPA基因突变频率。结果苯中毒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GPA-NN、GPA-Nφ突变频率增加,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相应减少,两者间的趋势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PA-NN突变频率随着累积接触评分增加而增加,两者间的趋势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GPA-Nφ突变频率与累积接触评分间的趋势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苯中毒所表现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的降低,可能来源于骨髓干细胞的遗传损伤,即GPA-MN基因的纯合型(NN)基因突变。GPA-NN基因突变在慢性苯中毒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制鞋工人血液检查结果,探讨苯及苯系物对造血系统损害的特点,提出对策。方法对80名制鞋工人血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血液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苯接触组白细胞减少百分率与红细胞减少百分率、血红蛋白降低率、血小板减少百分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苯接触组自细胞减少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样有统计学意义(尸.=O.01)。结论苯及苯系物对粒细胞系统的抑制作用强于对红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为预防和减少职业性苯中毒的发生,应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监测监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40例食管癌组织中仅型叶酸受体(FOLRl)基因表达及ABO血型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新鲜食管癌,分析其ABO血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及即时定量逆转录PCR检测癌组织及及癌旁组织FRcL的表达。结果经IHC检测食管癌组织20%呈(±),癌旁组织50%呈(±),10%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P〈0.01);RealTimeRT—PCR提示癌组织低表达FOLR1,与癌旁组织(F=53.247,P=0.000)、正常食管黏膜组织(F=116.500,P=0.0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癌患者ABO血型与FOLR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647,P〉0.05)。结论食管癌灶与癌旁组织相比FOLR1基因表达降低;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FR仪的表达水平对判断食管癌肿瘤病变范围和指导确定手术治疗范围具有一定意义;ABO血型对FRoL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了解开封市某化工厂女性苯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为制定预防苯中毒和进一步改善苯作业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开封市某化工厂女性苯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职业史调查,血常规检查。结果白细胞异常率为16.1%,血小板异常率为1.2%,中性粒细胞异常率为10.1%;接害工龄越长,苯中毒的发生率越高(χ2=9.830,P〈0.05)。结论应加强接苯女工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改善工作条件,调换工种,减少接害工龄,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髓过氧化物酶基因多态性与苯中毒危险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 (MPO)基因多态性与苯致血液毒性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和DNA测序法 ,分析 35例慢性苯中毒患者、46名苯作业工人和 2 6名健康工人的MPO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 463位点等位基因分布情况 ,比较各组间的差别 ,探讨MPO基因多态性与苯中毒危险性的可能关联。结果 MPO基因上游 463位点存在G/G、G/A、A/A 3种基因型 ;G/G基因型在苯中毒病例组分布频率较苯接触组高 2 7.1 4 % ;MPO基因 463位点具G/G基因型个体发生苯中毒的危险性比G/A +A/A基因型增加 2 .8倍 (OR =2 .835 ,95 %CI:1 .0 65~ 7.549,P <0 .0 5) ;MPO基因多态性与苯中毒关联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在相同的苯作业暴露环境中 ,具G/G基因型个体较其他基因型发生苯中毒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DR1 C3435T对苯作业人员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的影响.方法 检测121例苯作业人员和110例正常对照组MDR1基因的多态性,并对苯作业人员中携带不同基因型个体的WBC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MDR1 3435 C/C基因型分布频率为37.27%,C/T基因型为46.36%,T/T基因型为16.37%;接触组C/C基因型分布频率为38.84%,C/T基因型为41.33%,T/T基因型为19.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6).接触组携带T/T基因型者WBC计数为(5.46±1.51)×109/L,明显低于携带C/C+C/T基因型者[WBC计数为(6.08±1.2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 苯血液系统毒作用机制中可能涉及多药耐药基因编码产物P-糖蛋白的参与,携带MDR1 3435T/T基因型个体接触苯,可增高中毒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血型糖蛋白A(GPA)基因突变频率等指标探寻影响苯作业工人GPA基因突变频率的相关因素,探讨该指标用于预测苯中毒风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固定群体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慢性苯中毒工人40例及其对照82例,分离、固定外周血红细胞,与荧光素标记的单抗结合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GPA突变分析;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影响GPA基因突变频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苯中毒组GPA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GPA基因突变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工龄、苯接触累积评分与苯作业工人GPA基因突变频率呈正相关关系(P〈0.01),3-氨基苯甲酰胺(3AB)指数与GPA基因突变频率之间呈负相关(GPANO:rs=-0.589,P〈0.01;GPANN:rs=-0.61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苯接触和个体易感性因素进入模型,决定系数R^2=0.819。结论苯接触和个体易感性因素是影响GPA基因突变频率的重要因素。苯接触水平越高,GPA基因突变频率越高;个体的易感性越强,GPA基因突变频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慢性苯中毒早期生物监测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  林立  徐磊 《职业与健康》2003,19(12):10-11
目的 探讨苯接触对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在苯中毒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以某厂喷漆工人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症状、血清丙二酰二醛 (MDA)、维生素E(VitE)、促红细胞生长素 (Epo)、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白介素 -6(IL -6)的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进行检测与统计。结果 苯作业工人临床症状检出率及血清MDA、Epo、TNF、IL -6浓度及SOD的活力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而维生素E浓度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 上述指标的改变早于白细胞降低 ,在慢性苯中毒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天津市11 643名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资料及所在288家企业工作场所噪声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33.81%,高血压检出率19.8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12.11%,男性高频听力损失明显高于女性。高噪声暴露组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女性工人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低暴露组(P0.05);随噪声接触工龄延长,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增加(P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增加、工龄延长和高噪声暴露均为高频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P0.05);高噪声暴露情况下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率增加42.00%(男性)和29.00%(女性),工龄每增加5年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率增加23.00%(男性)和147.00%(女)。此外,高噪声暴露可增加男性高血压和女性心电图异常的发病风险(OR1.00,P0.05)。结论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高频听力损失较为严重,高噪声暴露是高频听力损失、男性高血压发病和女性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应当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