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服用非那雄胺14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994年12月至2009年2月连续服用非那雄胺(5 mg/d)治疗BPH的41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夜尿次数、前列腺体积、血肌酐、丙氨酸氦基转移酶(ALT)、血白细胞、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变化;同时记录治疗期间发生急性尿潴留、接受外科治疗及药物特殊不良作用(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41例患者观察终止时平均年龄(87.9±5.4)岁,平均治疗时间(141.1±27.1)个月.治疗前后,患者夜尿次数分别为(1.8±1.5)次和(3.2±1.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P<0.05);前列腺体积分别为(44.9±26.6)ml和(42.8±31.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P>0.05).分层研究发现,治疗前前列腺体积<25 ml者,治疗后体积增大17.3%(t=-0.88,P>0.05);治疗前体积25~40 ml者,治疗后体积缩小17.2%(t=2.59,P<0.05);治疗前体积>40 ml者,治疗前后体积缩小1.1%(t=0.07,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肌酐分别为(96.8±18.6)μmol/L和(86.4±32.3)μmol/L(t=1.79,P>0.05),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4±1.5)×109>/L和(6.0±1.7)× 109/L(t=1.13,P>0.05),PSA分别为(1.2±2.0)μg/L和(1.4±1.7)μg/L(t=-0.49,P>0.05).本组3例(7.3%)发生急性尿潴留,经导尿后好转;无确诊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病例. 结论 BPH患者长期服用非那雄胺可以有效控制BPH的临床进展,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 对2002年6月到2010年12月我院53例老年BPH患者,连续服用非那雄胺(5 mg/d)和特拉唑嗪(2 mg/d)治疗进行临床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年、5年患者IPSS评分、夜尿次数、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IPSS评分、夜尿次数、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疗效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5年后患者IPSS评分、夜尿次数、前列腺体积优于治疗2年后(P<0.05),而治疗5年后患者膀胱残余尿量与患者治疗2年后无差别.结论 长期服用非那雄胺和特拉唑嗪治疗老年BPH患者疗效确切,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那雄胺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使用非那雄胺2d服药1次治疗组(简称观察组)以及非那雄胺1d服药1次治疗组(简称对照组),以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以及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随访1年,观察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前列腺相关指标比较,对照组优于观察组,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随访1年,观察组发生心血管事件1次,为急性心力衰竭,再次人院,主要副反应为乳腺疼痛者1例;对照组发生心血管事件3次,均为严重心律失常,再次人院,主要副反应3例,其中乳腺增大1例,性欲减退2例.两组随访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歇性使用非那雄胺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其疗效与每日使用非那雄胺作用相当,不良反应降低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长沙市3家医院老年病科门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基本情况及药物应用情况. 方法 采用BPH诊断情况日报表、BPH患者就医需求问卷、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表、BPH患者生活质量量表(BPHQLS)对单月在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长沙市三医院3家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就诊的BPH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2008年单月3家医院老年病科门诊患者总计657人,其中男性456人,女性201人.诊断为BPH者289人,占老年病科就诊患者的44.0%,占男性患者的63.4%.完成全部调查项目者145人,平均年龄(77.2±5.7)岁,前列腺体积平均值(41.44±21.00)ml,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中位数值2.24 μg/L,最大尿流率(12.65±5.74)ml/S,IPSS评分(14.80±8.11)分,BPHQLS评分(2.56±1.36)分.145例患者中,药物治疗率为66.21%(96/145),α受体阻滞剂单用率为6.90%(10/145),5α还原酶抑制剂单用率为8.97%(13/145),联合治疗方案采用率达26.90%(39/145). 结论 3家医院的门诊BPH患者为高进展风险人群,患者目前治疗方案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的选择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5.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及微创伤性措施陈劲松,俞雨生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微创伤性措施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ntehy-perplasia,BPH)在40岁以上男性患者非常常见,对BPH的治疗目前大多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 相似文献
6.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上升.50岁以上为50%,60岁以上为60%,80~90岁以上可接近100%.其治疗需视症状轻重而定.一般为观察、药物和手术三种方式.虽然手术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病例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约18%[1].如术后尿失禁2~4%,尿道狭窄3%,阳痿5~10%.美国对前列腺电切手术(TURP)早期随访后发现20~25%仍有尿路症状,在10年以上约15~20%需再给予手术.由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不断研制生产,疗效逐步提高,故手术治疗逐渐减少.现在应用的药物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鲍镇美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16(2):67-69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鲍镇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一旦临床出现症状,常需手术治疗。虽然手术效果较好,死亡率不高,但仍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近年来临床上采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及α1-肾上腺能受体(α1-AR)阻滞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8)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该院泌尿科收治的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3例。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种类分为α受体阻断剂组29例、5α还原酶抑制剂组27例、联合组57例,对三组患者治疗前临床指标、治疗过程中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α还原酶抑制剂组患者药物持有率、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受体阻断剂组和联合组(P<0.05);服药依次性好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依次性差的患者,不良反应、急性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依次性差的患者(P<0.01)。结论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好,可能与药物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有关;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的依从性好于α受体阻断剂。 相似文献
9.
10.
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治疗情况. 方法 以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干部门诊体检的188例保健干部为对象,对其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测定前列腺体积(PV),以PV≥20 ml诊断BPH;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估下尿路症状;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将年龄≥62岁、PSA≥1.6 μg/L、PV≥31 ml诊断为高进展性BPH.分析老年人BPH患病率、知晓率及治疗情况,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的PV、IPSS及PSA浓度,Logistic回归分析BPH的危险因素. 结果 188例老年人BPH的患病率为48.4% (91/188),知晓率41.5%(78/188),但因下尿路症状而就诊知晓的为10.6% (20/188);PV、IPSS、PSA浓度随增龄而增加(均P<0.01),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是BPH的危险因素;BPH患者中以5α还原酶抑制剂为主进行药物治疗的占47.3%,46例高进展BPH患者中有10例未使用药物治疗. 结论 BPH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老年人对下尿路症状不够重视导致主动就诊率低,临床医师对高进展性BPH药物治疗不及时,应在老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加强BPH宣教及筛查,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非那雄胺联合M受体拮抗剂(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BPH伴OAB患者40例,口服非那雄胺(5 mg/d)和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4 mg/d)6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评价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尿急次数、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等指标. 结果 治疗后IPSS评分(11.8±1.4)分、OABSS评分(4.6±2.6)分、尿急次数(1.2±1.9)次/周、最大尿流率(14.5±2.7)ml/s、残余尿量(25.2±2.6)ml、前列腺体积(46.2±2.2)ml,较治疗前(19.2±2.1)分、(9.3±1.8)分、(4.7±1.0)次/周、(10.2±2.2)ml/s、(34.6±3.2)ml、(57.6±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2.54、2.39、4.73、6.56、5.18,均P<0.05).40例患者均未出现尿潴留及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非那雄胺联合M受体拮抗剂治疗BPH伴OAB患者疗效显著,安全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应用非那雄胺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4例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的ISH合并BPH老年患者,依据给药方案不同分为:非那雄胺组(44例);常规治疗组(40例,行常规治疗不使用非那雄胺)。疗程均为半年,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急性尿潴留发生率、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RV)、前列腺体积(PV)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非那雄胺组的 IPSS 评分[(13.2±2.4)分比(9.4±1.1)分]、PRV [(21.4±4.6)ml比(9.0±2.3)ml]、PV [(36.8±3.8)ml比(29.5±3.0)ml]、PSA [(2.45±0.74)μg/L比(1.26±0.48)μg/L]及急性尿潴留发生率(17.50%比9.09%)显著降低(P<0.05或<0.01),而 Qmax [(10.2±2.4)ml比(13.7±3.8)ml]及 QOL评分[(3.1±1.0)分比(4.7±1.5)分]则显著升高(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结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应用非那雄胺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未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同时接受慢性前列腺炎药物治疗时,其临床症状的改变.方法 BPH诊断明确并接受药物治疗半年以上而自觉疗效不甚理想的98例BPH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诊断标准均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诊断(CPSI>4分).将其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在不改变原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同时给予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治疗,包括选用高解离系数和高脂溶性的大环内脂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非选择性M胆碱受体阻滞剂及前列安栓等中成药,并戒酒和辛辣食物,同时采用温水坐浴等物理治疗;对照组则继续原前列腺增生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症状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国际BPH症状评分(I-PSS)由治疗前的(11.7±2.8)分降至治疗后的(10.1±2.4)分,其中尿频、尿急和尿不尽的症状评分均值分别由治疗前的(1.7±0.9)、(2.6±1.0)和(2.0±1.1)分降至治疗后的(1.5±0.9)、(2.1±0.9)和(1.4±0.9)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PSI均值由治疗前(9.7±2.4)分减少至治疗后的(6.7±1.8)分,其中疼痛症状、排尿症状、严重程度分别由治疗前的(2.9±1.6)分、(3.7±1.5)分和(3.1±1.4)分减少至治疗后的(1.8±1.1)分、(2.8±1.0)分和(2.1±1.2)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FPSS和CPSI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接受系统前列腺增生治疗后,如症状仍无明显改善,且按NIH-CPSI评分符合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可同时给予前列腺炎治疗,患者的部分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预防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腔内手术后谵妄的发生. 方法 总结我院接受腔内手术治疗的37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并存疾病、手术方法、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等因素对谵妄产生的影响. 结果 370例患者术后共发生谵妄19例,发生率5.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χ~2=7.37,P<0.05)、并存疾病(χ~2=10.26,P<0.05)、手术时间(χ~2=19.87,P<0.05)以及术后疼痛(χ~2=4.99,P<0.05)这4个因素与谵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5.38,P<0.05)、并存疾病(OR=4.97,P<0.05)、手术时间(OR=6.52,P<0.05)是谵妄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结论 对BPH高龄患者应特别注意改善其全身情况,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缩短手术时间等对预防术后谵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夜尿的病因分类以及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60岁及以上明确诊断为BPH的男性患者,但未对BPH进行治疗或曾经服用药物但停药至少3个月以上者120例,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中夜尿次数从0~5分为6组,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病史、前列腺和膀胱功能的指标和72 h排尿日记并进行分析. 结果 夜尿95例,发病率为79.2%,其中夜尿量增多和膀胱过度活动发病率分别为3.3%和10.8%.夜尿次数尤其是夜间第1次排尿时间过短对生活质量评分有影响.去除夜尿量增多和膀胱过度活动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和残余尿量与夜尿次数呈正相关,与夜间膀胱容量呈负相关;前列腺体积和最大尿流率与夜尿次数无关.全天饮水量的增加造成夜尿次数的增多(P<0.01). 结论 夜尿在老年BPH患者中很普遍,夜尿次数增多或夜间第1次排尿时间的缩短明显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排尿日记比IPSS更能反映夜尿的真实情况,可以为分类治疗提供依据.相对于前列腺腺体增生,年龄和夜间膀胱储尿功能对老年人夜尿次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在老年科的诊断和治疗现状,促进BPH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方法 抽取我国23个城市的老年科门诊BPH患者,完成老年科BPH门诊登记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对4001份调查问卷的分析显示,患者平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8.8±5.9)分,中、重度症状患者分别占53.8%和42.0%.并存疾病的患病率依次为高血压(63.9%)、冠心病(40.4%)、糖尿病(32.4%)和高脂血症(25.7%).BPH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尿路感染(21.0%)、尿路结石(8.3%)、反复血尿(1.8%)、肾积水(1.7%)和疝气(0.6%).医师采用的诊疗手段中,未进行直肠指诊的占27.2%,未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的占89.5%.在药物治疗的患者中,68.1%的患者处方中有a受体阻滞剂,92.9%的处方中有5α还原酶抑制剂,11.8%的处方中有中药和植物制剂,0.4%的处方中有M受体阻滞剂.首次处方中,单药治疗的占51.1%,2种药物联合治疗的占46.6%.在中重度症状患者中,遵医嘱规律服药的占60.6%,已停药的占13.9%.需要调整处方的原因依次为药物疗效差(23.4%)、不良反应多(5.4%)、价格昂贵(3.5%)、服用不方便(2.9%)等.结论 老年科门诊BPH患者以中重度症状为主,BPH治疗的同时还需考虑并存的疾病和BPH相关并发症;医师需进一步认识直肠指诊和PSA检查的重要性,联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下尿路症状效果显著,长期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夜尿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夜尿次数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28例初诊或曾药物治疗但停药3个月以上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夜尿次数、前列腺及膀胱功能相关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患者夜尿次数增多,生活质量评分(QOL)逐渐升高。夜尿次数0~1次者平均QOL评分3.45分,夜尿次数2~3次者平均QOI,评分3.57分,夜尿次数4次及以上者平均QOL评分5.08分。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及残余尿量与夜尿次数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06(1.01~1.10)和1.01(1.00~1.01),单次尿量与夜尿次数呈负相关,OR值为1.00(0.99~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前列腺体积和最大尿流率与夜尿次数无相关性。结论夜尿次数增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前列腺增生而言,年龄和膀胱储尿功能对夜尿次数的影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