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冠状动脉内(IC)应用腺苷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06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住院且符合入选条件的111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IC注射组55例(对照组)与腺苷IC注射组56例(腺苷组)。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腺苷组用腺苷300μg,持续IC注射1min,观察IC心电图(IC-ECG)ST段最大抬高程度、术后心脏肌钙蛋白I(cTnI)峰值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再通后血流评价,并分析术后1h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结果腺苷组患者术后cTnI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AMI时sumSTR腺苷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PCI后4周无论腺苷组还是对照组LVEF均比3d时有明显改善(P<0.05),4周时腺苷组LVEF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择期PCI患者腺苷组与对照组IC-ECG的ST段抬高发生率及抬高的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PCI时IC注射腺苷,可以减轻心肌微损伤,显著缓解AMI血管开通背景下发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有益于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YD  Zhao LK  Tian F  Du ZM  Jiang H  Wei M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6):473-476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在国内5家医院入选拟进行介入治疗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共101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54例)和对照组(47例).曲美他嗪组在术前(5±2)d开始服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手术当天至少提前30 min给予60 mg负荷最,术后继续服用4周.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术中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情况;检测术前、术后12 h及24 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观察术前、术后4周的心脏功能变化.结果 曲美他嗪组介入治疗术中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25.5%,P<0.001).术中球囊扩张时曲美他嗪组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比例小于对照组(60.8%比78.3%,P<0.05).PCI术后4周曲美他嗪组左室射血分数值高于对照组[(66.6±7.1)%比(63.0±7.7)%,P=0.03].结论 PCI围手术期应用曲美他嗪可以减少术中心绞痛发作,减轻心肌损伤,进一步改善PCI术后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强化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予强化他汀治疗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他汀治疗组在PCI前接受3~7d的阿托伐他汀40mg/d的治疗,对照组在PCI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两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且在PCI后均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在PCI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及相关炎性标记物的变化;并通过1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预后)的影响。结果他汀治疗组PCI后血肌钙蛋白T(TnT)升高与肌酸激酶MB(CK-MB)升高的发生率均为17.6%,低于对照组的24.5%和3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PCI后两组患者血白细胞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相似;随访1个月,两组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及再次冠脉血运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论PCI前给予强化他汀治疗的安全性良好,并有潜在降低PCI后心肌损伤发生的可能;他汀类药物对PCI前后白细胞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自2011年8月至12月,75例发病12h内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拟行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序号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MAC组和对照组:MAC组(37例)为直接应用MAC指引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对照组(38例)为应用造影导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后再选择指引导管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穿刺成功率、导管室准备时间、鞘管置入时间、操作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和导管室门-球囊(cathlab door to balloon,C2B)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以及30天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 75例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18例,年龄(61.5±12.2)岁。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均为100%,对照组1例患者因右桡尺动脉环而改股动脉路径完成手术。MAC组和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的穿刺置管时间、PCI操作成功率和造影剂用量无明显差异[(1.73±1.08)min比(1.65±0.84)min,t=-0.398,P>0.05;89.2%比89.2%,χ2=0.140,P>0.05;(127±74)ml比(136±33)ml,t=1.159,P>0.05]。操作时间、C2B时间和透视时间MAC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27±6.97)min比(36.33±13.71)min,t=3.582,P<0.001;(15.11±4.77)min比(18.31±3.84)min,t=3.180,P=0.002;(7.61±3.04)min比(11.17±5.99)min,t=3.227,P=0.001]。穿刺部位并发症:局部血肿每组各2例。30天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相似(2.7%比2.7%)。结论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是安全和可行的,能明显减少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和C2B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n=296)或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n=300)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比较两种穿刺途径的方法和并发症情况。分别记录动脉穿刺时间、X-线暴光时间、造影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血肿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95例经桡动脉治疗患者穿刺成功,穿刺时间(4.4±1.6)min,X-线暴光时间(4.6±1.4)min,造影时间为(8.0±2.4)min,PCI治疗时间为(30.0±4.8)min,住院时间为(3.2±1.6)d,有6例发生前臂血肿,发生率为2.03%(6/296);股动脉组299例患者穿刺成功,穿刺时间(2.4±0.8)min,X-线暴光时间(4.4±1.3)min,造影时间为(7.6±2.0)min,PCI时间为(28.6±4.4)min,住院时间为(5.4±1.8)d,有18例发生股动脉血肿,发生率为6.0%(18/300),其中2例为假性股动脉瘤形成。造影时间、PCI治疗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股动脉组高于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和可靠的,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在有条件的单位有选择性地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入院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因STEMI而在12 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495例.根据患者入院时eGFR分为两组:eGFR≥60 ml·min-1·1.73 m-2组和eGFR <60 ml·min-1·1.73 m-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介入手术资料和1年随访资料.结果 eGFR< 60 ml·min-1·1.73 m-2组96例,eGFR≥60 ml·min-1·1.73 m-2组399例.与eGFR≥60 ml·min-1 ·1.73 m-2组相比,eGFR <60 ml·min-1·1.73 m-2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更大,男性患者更多,多支病变患者更多,高血压患者更多,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患者增加,入院及出院eGFR更低,Killip's分级更高.eGFR <60 ml·min-1 ·1.73 m-2组校正TIMI计帧数比eGFR≥60 ml·min-1 ·1.73 m-2组更高,并且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0 ~1级患者更多(5.0%比14.6%).入院eGFR< 60 ml· min-1·1.73 m-2是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心肌灌注不良(校正相对危险度OR=3.95,95%CI:1.23 ~ 6.89)和1年死亡率(校正OR=1.48,95% CI:1.21 ~ 2.97)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入院eGFR下降与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心肌灌注不良和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中,评价国产左旋卡尼汀(L-carnitine,L-CN)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连续入选发病12h内ST段抬高AMI接受PCI的患者42例,随机分L-CN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TMP分级、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低血压、心电图ST段回落>5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CN治疗组CK-MB峰值明显减低,达峰时间提前;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低血压的比例明显减少;术后1h ST段回落>50%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多;术后3个月时LVEDD仅轻度增大,LVEF显著升高。结论左旋卡尼汀对AMI直接PCI治疗患者的心肌具有抑制再灌注损伤、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室重构等多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仅存单支开放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仅存单支开放冠状动脉的冠心病(CHD-SPV)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的单支开放冠状动脉CHD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全部成功(10/10).术后所有CHD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明显减轻,住院期间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本资料提示在特殊临床情况下可以安全有效地进行仅存单支开放冠状动脉CHD患者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糖尿病组36例,非糖尿病组51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PCI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左主干PCI治疗的方法、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糖尿病组左主干合并前降支病变的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外,两组病变部位及合并病变冠状动脉分支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架植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6/36)vs.98%(50/51),P0.05]。两组介入治疗的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治疗后1年各项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左主干支架内有局部血栓的影象学表现。共83例患者随访到2007年12月,临床随访率95.4%(83/87),随访时间(31.8±6.3)个月。至随访结束,2例死亡,病死率2.4%(2/83),共有7例复发心绞痛,4例经造影证实为左主干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左主干病变患者,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进行介入治疗可以获得与非糖尿病患者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前血红蛋白对男性冠心病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药物洗脱支架对血运重建策略影响研究(DESIRE-2)为单中心回顾性注册研究,纳入2003年7月至2005年9月在我院接受PCI或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6 005例患者。入选其中接受单纯PCI、未接受溶栓治疗、无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的2 641例男性患者,根据术前血红蛋白应用五分位法将患者分为5组(血红蛋白≤132.4 g/L组,血红蛋白132.5~140.9 g/L组,血红蛋白141.0~147.9 g/L组,血红蛋白148.0~155.0 g/L组,血红蛋白≥155.1 g/L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冠脉病变特点以及远期预后,平均随访548 d。结果血红蛋白≤132.4 g/L组、132.5~140.9 g/L组、141.0~147.9 g/L组、148.0~155.0 g/L组和≥155.1 g/L组患者在年龄(分别为64.0±10.3岁、60.3±10.35岁、57.8±10.25岁、55.4±10.9岁和54.1±10.4岁,P〈0.001),脑血管病史(分别为11.0%、8.2%、5.6%、5.9%和6.3%,P=0.004),血运重建史(分别为12.5%、10.2%、13.0%、13.6%和8.3%,P=0.037),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58.9±11.3、60.9±10.3、61.7±10.7、61.4±10.1和60.6±10.4,P=0.001),冠脉病变支数(P=0.003)以及体质指数(BMI)(分别为25.0±3.1 kg/m2、26.0±2.8 kg/m2、25.7±2.9 kg/m2、26.2±2.9 kg/m2和26.4±2.8 kg/m2,P〈0.001)、舒张压(分别为77.3±11.4 mmHg、78.0±10.3 mmHg、78.1±10.3 mmHg、79.5±11.4 mmHg和81.6±11.9 mmHg,P〈0.001)、总胆固醇(分别为164.1±37.4 mg/dL、172.0±37.4 mg/dL、174.6±39.5 mg/dL、180.3±41.4 mg/dL和187.5±39.9 mg/dL,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94.7±28.3 mg/dL、100.2±31.0 mg/dL、101.5±33.2 mg/dL、105.9±32.8 mg/dL和109.5±32.6 mg/dL,P〈0.001)、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分别为132.8±86.9 mg/dL、147.1±80.7 mg/dL、159.8±98.4 mg/dL、164.8±90.3 mg/dL和194.0±138.7 mg/dL,P〈0.001)水平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  相似文献   

11.
报道4例以ST段抬高为特点的劳力性心绞中层得,探讨其冠脉病脉成形术治疗效果。方法术前行平板运动试验或记录心绞痛作发时的心电图,全部病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PTCA术,术后作平板运动试验。本文结果亦证实PTCA或同时置入支架可完全缓解心绞痛和心肌缺血的心电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使用前列腺素E1(PGE1)对血浆脂联素、一氧化氮(NO)水平、内皮功能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将101例确诊ACS接受PCI术的患者随机分成PGE1组(n=51)和对照组(n=50)。PGE1组给予PGE1 10μg+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注射,每日1次,持续给药7 d;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所有患者于PCI术前和术后7 d分别检测血浆脂联素、NO水平,通过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率(FMD),并随访观察PCI术后12个月的MACE。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GE1组血浆脂联素[(331.5±58.1)mg/L对(317.2±42.7)mg/L,P<0.05)]和NO水平[(48.8±9.0)μmol/L对(44.3±6.6)μmol/L,P<0.05]明显升高;PGE1组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明显改善(FMD:5.8%±1.4%对4.4%±1.2%,P<0.05);两组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7.84%对16.0%,P>0.05)。结论:ACS患者PCI术后使用PGE1可提高血浆脂联素、NO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素E1在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GEl)治疗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糖尿病肾病Ⅲ、Ⅳ、Ⅴ期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PGE1、PGE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ACEI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组,测定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3个月、6个月时24 h尿蛋白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1)在糖尿病肾病Ⅲ期及Ⅳ早期(尿蛋白<2.5 g/d)患者中,PGEl+ACEI组和PGE1组治疗15天、3个月、6个月时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比对照组及ACEI组下降大于10%;(2)在糖尿病肾病Ⅳ晚期(尿蛋白>2.5 g/d)患者中,PGE1+ACEI组及PGE1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效果不如Ⅳ早期,而对照组均增加10%以上(P<0.05或P<0.01);(3)在糖尿病肾病V期患者中,治疗组治疗后15 d、3个月及6个月时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下降程度明显减慢;对照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上述2项指标增加10%以上(P<0.01).结论 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优于晚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肾功能改变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270例ACS患者根据术前hs-CRP值分为3组:hs-CRP升高组(hs-CRP≥3 mg/L,n=176)、hs-CRP轻度升高组(hs-CRP 1 ~3mg/L,n =60)和hs-CRP正常组(hs-CRP<1 mg/L,n=34)。根据术前阿托伐他汀的用量,将176例hs-CRP升高组患者进一步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组(n=49)、20 mg组(n=66)和40 mg组(n=61)。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分别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 C)及hs-CRP,根据Scr计算出肌酐清除率(CCr),据Cys C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以术后发生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I-AKI)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 (1)与hs-CRP正常组相比,hs-CRP升高组术后Cys C和Scr较高,而GFR较低(P<0.05),hs-CRP轻度升高组术后Cys C较高、GFR较低(P<0.05),而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70例患者中106例发生CI-AKI,总发生率39.26%。Hs-CRP升高组76例(43.18%),hs-CRP轻度升高组23例(38.33%);hs-CRP正常组7例(20.59%),3组间CI-AK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P<0.05)。(3)在hs-CRP升高患者,40mg阿托伐他汀组术后GFR高于10 mg与20 mg阿托伐他汀组(P<0.05),Cys C与hs-CRP低于10 mg阿托伐他汀组(P<0.05),20 mg阿托伐他汀组术后hs-CRP也低于10 mg阿托伐他汀组(P<0.05)。(4)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使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是术后发生CI-AKI的保护因素(20 mg阿托伐他汀:OR =0.15,95% CI:0.06 ~0.33,P=0.001;40 mg阿托伐他汀:OR =0.10,95% CI:0.04 ~0.23,P=0.001),而术前高水平hs-CRP(OR=2.06,95% CI:1.01 ~4.23,P=0.048)、糖尿病(OR=10.71,95% CI:5.29 ~21.70,P=0.001)、高龄(OR=2.64,95% CI:1.05 ~6.63,P=0.038)、肾功能不全(OR =5.14,95% CI:1.13 ~ 23.39,P=0.034)是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比剂对ACS患者可造成肾功能损害,特别是对术前hs-CRP升高患者,高hs-CRP是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CI前给予40 mg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术后炎症水平,并减少对比剂对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与内文不符)[]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PCI治疗的肾病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普通组28例实行CRRT治疗时间为PCI术后的12小时,加强组CRRP治疗的时间为PCI术前24 h及PCI术后12 h内。将两组患者慢性健康情况、急性生理情况、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率、血肌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普通组与加强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加强组患者CIN发生率比普通组明显减少(7.14% 比39.28%,P< 0.01)。普通组患者PCI术后24 h血肌酐水平比PCI术前增加[(308.14±45.08)μmol/L比 (254.59±80.44)μmol/L, P=0.02];PCI术后48 h、72 h血肌酐水平与PCI术前差别不大[(232.49±20.12)μmol/L 比 (247.52±54.81)μmol/L 比 (254.59±80.44)μmol/L, P>0.05]。加强组患者PCI术后24 h血肌酐水平与PCI术前无明显差异[(274.04±71.06)μmol/L比 (286.65±53.04)μmol/L,P>0.05];加强组患者PCI术后48 h、72 h血肌酐水平比PCI术前明显减少[(220.12±23.87)μmol/L比 (286.65±53.04)μmol/L,P=0.01]、[(250.17±44.20)μmol/L比 (286.65±53.00)μmol/L,P=0.02]。结论 实施PCI术前、术后均进行CRRT取得的效果比实施PCI术后进行CRRT的效果更好,能够减少造影剂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干预和延迟干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为多中心随机研究,将入选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配至早期组(24 h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延迟组(36 h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接受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终点是180 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是180 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难治性缺血、卒中、再次血运重建.结果 共有815例患者入选,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早期组为9.0%,延迟组为14.6%(P=0.01).次要终点事件(180 d死亡、心肌梗死或难治性缺血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早期组为14.6%,延迟组为22.0%(P=0.01).180 d心肌梗死发生率延迟组高于早期组(10.8%比5.2%,P=0.00).另一个次要终点事件(180 d死亡、心肌梗死、难治性缺血、卒中或再次血运重建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早期组为26.7%,延迟组为30.4%(P=0.25).结论 早期干预可以减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泼选择709例老年(年龄≥75岁)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接受PCI的入路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227例)和股动脉组(48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PCI的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时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桡动脉组血脂异常患者的比例高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7.8%,股动脉组患者全部成功接受PCI。两组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3例(1.3%)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股动脉组27例(5.6%)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 vs 7.3%,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PCI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中国人群中评价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经皮经腔冠脉介入术(PCI)中应用依诺肝素0.75mg/kg经动脉鞘管注射抗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60例择期PCI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诺肝素组给予依诺肝素0.75mg/kg,手术时间超过90min者再给0.3mg/kg;普通肝素组给予普通肝素100U/kg。结果注射依诺肝素后2h内,患者血浆抗Xa因子水平在0.5IU/ml以上。补充依诺肝素后可使所有患者血浆抗Xa因子水平4h内维持于0.5IU/ml以上。依诺肝素组鞘管内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肝素组(26.6%比10.0%,P〈0.001)。两组30d内不良临床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相似。结论择期PGI术中应用依诺肝素0.75mg/kg经动脉鞘管弹丸式注射进行抗凝是安全和有效的,有效抗凝强度至少可维持2h,手术时间超过2h的患者应补充依诺肝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预后因素. 方法 1981例经皮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被分为老年组(≥65岁)801例和对照组(非老年组,<65岁)1180例.术后随访12~84个月(平均36个月). 结果 老年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和2.3%,P<0.01);老年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明显高于对照组(18.9%和3.7%,P<0.01).影响介入治疗后死亡的因素为年龄65岁(OR=1.05,95% CI=1.02~1.10,P=0.014),左主干病变(OR=4.78,95% CI=2.36~17.22,P=0.027),冠状动脉3支病变(OR=5.68,95% CI=3.17~15.32,P=0.018),合并糖尿病(OR=6.24,95%CI=2.11~16.36,P=0.001);影响介入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因素为年龄65岁(OR=2.06,95%CI=2.23~4.32,P=0.007),左主干病变(OR=3.64,95%CI=1.86~15.34,P=0.001),冠状动脉3支病变(OR=4.35,95%CI=2.54~13.82,P=0.017),合并糖尿病(OR=5.35,95% CI=1.77~14.51,P=0.001).性别和高血压不是影响总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因素. 结论 年龄、糖尿病、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3支病变是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而性别和高血压对预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但PCI术后常伴心肌损伤甚至心肌梗死(MI),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原因、诊断及防治是临床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本文将对以上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