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大理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强度和趋势,为制定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大理市1990-2015年艾滋病监测数据,分析艾滋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大理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 748例,艾滋病病人(AIDS)1 878例,死亡1 056例,2013年起报告人数开始下降;地区分布差异大,疫情最重的是下关镇,存活病例数占下关镇总人口数的0.71%;病例发现晚,2015年新报告即为AIDS病例占新报告数的31.2%,新报告当年即死亡占6.4%;每年报告HIV/AIDS经异性传播感染比例由3.4%上升到76.6%,经同性性传播比例感染由0上升至5.3%;老年人群发现HIV/AIDS比例由2.4%上升至32.5%;离异或丧偶人群报告HIV/AIDS比例由4.6%上升19.4%;文化程度大专、农民、学生、离退休、干部比例逐年上升.病例主要来源于医院就诊检测和自愿咨询检测.结论 大理市艾滋病疫情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抑制并有逐渐下降趋势,病例分布地区差异大,经性接触传播感染逐年增加,发病和死亡病例较多,病例发现晚.应针对不同地区、人群制定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和动员检测工作,扩大检测范围,及早发现感染者;要加强艾滋病病人管理和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防止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1995-2017年贵州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的死亡分布情况。  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HIV/AIDS病例报告卡(现住址为贵州省、截止时间至2017年12月31日),对其中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95-2017年共报告现住址为贵州省的HIV/AIDS 43 794例,死亡11 527例,排除失访及查无此人病例,全省HIV/AIDS死亡率为29.8%;HIV/AIDS当年发病当年死亡病例数、年初存活当年死亡病例数占当年发病总病例数的比例在1995-2017年均呈现出由低到高(χ1995-20122=139.5,P < 0.001;χ1995-20122=109.1,P < 0.001)再降低(χ2012-20152=28.2,P < 0.001;χ2012-20142=57.2,P < 0.001),最终逐渐趋于平稳(χ2015-20172=0.056,P=0.812;χ2015-20172=0.720,P=0.396)的变化趋势;分析死亡病例的检测史,辅助T淋巴细胞(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CD4)检测比例(χ趋势2=367.4,P < 0.001)及抗病毒治疗比例(χ趋势2=319.8,P < 0.001)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死因分析发现,死因为艾滋病所占的比例呈现出先上升(χ1995-20102=78.5,P < 0.001)后下降(χ2010-20122=1 667.5,P < 0.001)的趋势;而死因为吸毒过量所占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χ趋势2=14.4,P < 0.001)的趋势。  结论  近年来贵州省HIV/AIDS的死亡率依然较高、下降速度缓慢,继续扩大HIV监测检测覆盖面,积极推广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免费抗病毒治疗以降低HIV/AIDS的死亡率仍是今后一段时间贵州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在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越边境的宁明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中的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该县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县目前总人口数为43万多,近7年报告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共2 802例,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人群发病率为96.51/10万,其中淋病206例,梅毒1649例,艾滋病571例(死亡197例),HIV阳性376例(死亡44例).以上4种疾病高发病例数在15~岁年龄组至45~岁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81.01%.农民发病人数占总发病数的59.67%.梅毒、AIDS/HIV病例数近几年呈逐年平行上升的趋势.AIDS/HIV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病死率为25.45%.结论 该县近七年来淋病患者数量未能反映当地真实流行状况,而梅毒、AIDS/HIV阳性总病例不断增多,并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其防治任务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遵义市1995—2014年HIV/AIDS的死亡相关因素。方法下载HIV/AIDS历史卡片,分析死亡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存活时间等。结果遵义市共620例死亡病例,病死率为22.56%,其中异性传播病例占80.00%,死亡和存活者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存在明显差异,病死率随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上升而下降(χ2=524.65,P<0.05);主要死因分析显示,艾滋病无关死亡占50.97%。结论遵义市HIV/AIDS死亡病例的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CD4+T淋巴细胞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降低HIV/AIDS的病死率,对有自杀倾向的人群,应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防城港市防城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死亡且现住址为防城区的艾滋病患者历史卡片,统计病死率和分析死亡原因。结果2010—2015年防城区共报告HIV/AIDS 死亡303例,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5年。2010年至2015年,年病死率分别为5.19%、5.48%、7.95%、5.35%、5.22%和4.25%。HIV/AIDS 人员死因中,艾滋病占65.35%,其他疾病占25.41%(主要为肺心病、心脑血管疾病),伤害占2.31%,吸毒过量占2.64%,自杀占4.29%。死亡病例抗病毒治疗比例为25.41%,死亡前一年 CD+4T 细胞检测比例为45.21%。结论防城区2010—2015年艾滋病患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艾滋病为主要死因。应加强CD+4T细胞检测和转介抗病毒治疗,在随访的过程中做好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加大关怀和救助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德宏州”)1989-2018年不同乡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以1989-2018年德宏州辖区所有乡镇(50个)历年报告的本地HIV/AIDS为对象,对30年间各年度报告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2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1989-2018年德宏州50个乡镇报告的本地HIV/AIDS共15752例,至2003年病例的空间分布已经覆盖100%的乡镇;2004年报告HIV/AIDS共2252例,为30年中报告最多的1年;2010年下降至813例,2014年下降至456例,2015年下降至393例,2018年下降至297例。2018年底累计存活8848例,历年的现存活比直线上升,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结论德宏州HIV/AIDS疫情存在时空上的聚集性,以靠近中缅边境乡镇疫情出现最早也最严重;近5年德宏州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红河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下一步艾滋病防控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分析“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 HIV/AIDS病例报告、随访检测和抗病毒治疗随访资料。结果 红河州自1998年报告首例HIV/AIDS死亡病例以来,截止2016年底,累计报告5 379例死亡病例。80%死亡病例病程进展为AIDS,平均年龄为(45.76±14.71)岁;54.50%的死亡病例通过性传播感染,41.40%的通过注射吸毒传播感染;31.30%的死亡病例接受过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在不同死亡年份、不同死因分类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等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病死率近四年呈下降趋势。结论 及早发现病例和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规范地开展治疗仍然是红河州当前应该采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山东省2013—2022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死亡趋势,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3—2022年现住址为山东省的25 181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抗病毒治疗以及死亡原因等信息,根据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三组,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等进行组间比较,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病死率趋势变化分析,并应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HIV/AIDS患者死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省2013—2022年共报告HIV/AIDS患者死亡病例1 187例,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占34.63%,非艾滋病相关死亡占65.37%,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3.58,-20.29和-9.67,均P<0.05)。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到开始ART时间>30天、WHO临床分期为Ⅱ、Ⅲ和Ⅳ是HIV/AIDS患者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1.74(1.41~2...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1985-2016年温州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和病人死亡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1985-2016年报告的所有现住址为温州市的HIV感染者和病人死亡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存活时间、死亡原因、抗病毒治疗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85-2016年累计报告现住址为温州市的HIV/AIDS病例3 512例,其中死亡516例,病死率为14.69%。在所有死亡病例中男性占83.72%, 50岁及以上年龄组占56.01%,已婚有配偶占57.75%,小学及以下占54.85%,农民占35.85%,医疗机构发现占79.46%,异性传播占80.62%。死于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者占51.74%,2010-2016年历年因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死亡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比例呈上升趋势(χ2趋势=5.81,P=0.016)。死亡病例确诊阳性后中位存活时间为173 d,1年内死亡的占60.66%。接受过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占33.53%,随着存活时间的延长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死亡者中接受抗病毒治疗所占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29.43,P=0.000)。死前做过CD4+T淋巴细胞检测者占56.01%,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200/μl者占58.82%。 结论 最近几年温州市非艾滋病相关死亡成为HIV/AIDS病例的主要死因,死亡病例的晚发现比例高,CD4+T淋巴细胞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比例低,今后需扩大检测覆盖面,及时发现HIV感染者,加强随访管理,以减少HIV感染者死亡,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建省1987—2018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更好地为HIV/AIDS病例提供支持服务。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福建省1987年1月—2018年12月累计报告的14 973例HIV/AIDS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定期随访,计算HIV/AIDS病例的全死因死亡率、生存时间和生存率,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分类回归树模型分析HIV/AIDS病例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及不同参数变量对病例生存影响的重要性,并应用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截至2018年底,福建省14 973例HIV/AIDS病例中累计报告死亡病例2 537例,全死因死亡率为5.25/100人年,生存时间为210.3个月,5年生存率为80%;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报告当年疾病状态为AIDS的HIV/AIDS病例死亡风险较高,女性、年龄15~54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抗病毒治疗、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和样本来源为重点人群、羁押人群及其他人的HIV/AIDS病例死亡风险较低;分类回归树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是HIV/AIDS病例生存状况的首要影响因素,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样本来源、诊断时年龄、文化程度和报告当年疾病状态的标准化重要性值依次分别为40.6、22.0、17.7、13.5和7.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0.749~0.774)。结论福建省1987—2018年HIV/AIDS病例的生存状况持续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早期检测和抗病毒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助于改善病例的疾病进程,减少病例的死亡和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2005-2009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中新近感染者构成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该州2005-2009年所有新报告HIV-1感染者的血清样本用BED HIV-1发病率捕获酶联法(BED-CEIA)检测以确定新近感染者.结果 2005-2009年德宏州共新报告HIV感染者9367例,对其中7252例(77.4%)进行BED-CEIA检测,其中954例(13.2%)为新近感染者,各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中新近感染者所占比例依次是:2005年为11.21%、2006年为11.87%、2007年为17.55%、2008年为13.22%、2009年为12.2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各变量间的潜在混杂作用影响后,2009年度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户籍的HⅣ感染者中新近感染者所占比例显著不同,女性显著高于男性、11~19岁组显著高于50岁以上组、外地户籍(不含外籍)显著高于本地户籍、外籍(主要为缅甸籍)则显著低于本地户籍.结论 2005-2009年云南省德宏州新报告HIV感染者中HⅣ新近感染构成比呈历年小幅波动态势,其长期趋势尚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2009年度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新报告HIV感染者中新近感染所占比例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在无抗病毒治疗干预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89-2010年5月间德宏州报告的当地户籍、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抗病毒治疗前先后至少接受过2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HIV感染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并比较其末次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生物学意义显著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487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月均自然变化速率中位数为-2.0 cell/μl(IQR:-8.2~3.6),并与HIV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首末次检测间隔等因素有显著关联。约60.0%(2693例)研究对象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首次,表现为自然下降。约31.2%( 1400例)研究对象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首次下降幅度在30%以上,表现为显著下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后,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与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感染途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首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间隔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总体平缓,但仍有相当部分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显著且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必要加强对HIV感染者的定期随访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以掌握其病情进展状态,适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理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情况。[方法]对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按录入日期选择2012年前现住址为大理州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2年底累计报告现住址为大理州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1857例,其人群分布如下:男84.2%、汉族66.0%、白族19.7%、已婚有配偶52.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6.9%、农民54.1%、家务及待业25.4%.25-44岁年龄段75.0%;平均死亡年龄(40.1±11.9)岁;因AIDS、非AIDS其他疾病、吸毒过量、自杀而死亡的比例分别是57.4%、20.8%、15.9%和1.6%,还有4.3%死亡原因不详。死亡病例HIV确认阳性后存活时间中位数是1.9年,确认阳性后1年内死亡的占39.1%。[结论]大理州近几年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病例数逐年增加,AIDS是目前主要的死亡原因;死亡原因报告质量有待提高;病例发现晚,应继续扩大HIV检测覆盖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运用艾滋病疫情估计和预测软件(EPP)及Spectrum模型估计与预测浙江省台州地区艾滋病疫情以及抗病毒治疗对疫情的影响.方法 以浙江省台州地区为研究现场,收集整理该地人口和社会信息以及艾滋病疫情数据,应用EPP、Spectrum模型拟合以估计和预测该地区艾滋病流行趋势,同时考察抗病毒治疗对疫情的潜在影响.结果 根据EPP和Spectrum模型估计,台州地区处于艾滋病低流行阶段,男男性行为人群和静脉注射毒品人群HIV感染率较高且增幅明显;2010年该地区现存活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共计1773例(95%CI:1384 ~ 2449),HⅣ感染率为0.03%(95%CI:0.02%~0.04%);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IV新发感染者数和艾滋病死亡数,但不影响人群总HIV感染率、现存HIV/AIDS数以及成年人抗病毒治疗需求数.结论 综合运用EPP和Spectrum模型可以估计预测台州地区艾滋病疫情,并发现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控制疫情,为其他艾滋病相对低流行地区的疫情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德宏州2009年新报告HIV感染者溯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提高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发现能力的方法.方法2009年9月,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对德宏州潞西市、盈江县、瑞丽市、陇川县和梁河县于2009年5-8月期间新发现报告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获取与其存在AIDS传播所有可能的高危行为接触者的个人联系信息,并对高危行为接触者作进一步的逐级追踪,同时对调查对象进行HIV检测.结果2009年5-8月期间,德宏州5县(市)首次报告的HIV感染者(指示病例)共342例,其中经异性固定性伴感染者占47.1% (161/342).本次调查共进行了三级溯源,共实际追踪到218名高危接触者,其中通过异性固定性伴追踪者占84.9% (185/218).一、二级接触者中接受检测者的HI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4.7% (60/173)、12.5% (1/8).指示感染者及其高危接触者中,有异性固定性伴、非固定非商业异性性伴、异性商业性伴和男男性伴的比例分别为87.9%(492/560)、18.9%(106/560)、22.3% (125/560)和0.3%(1/318),与以上4类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73.8% (363/492)、72.7% (77/106)、63.2% (79/125)和0.0% (0/1).结论 作为一种提高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发现能力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溯源调查发现了较多数量的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简称HIV/AIDS) 糖尿病3年累积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队列设计,于2017年7月―2018年6月招募接受ART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月―2021年7月进行队列随访,采集静脉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糖尿病判定标准为符合其中任意一项:HbA1c≥6.5%或最近1次FPG≥7.0 mmol/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分析纳入3 647例基线未患糖尿病的HIV/AIDS,平均年龄为42(36, 49)岁,男性占比51.4%,抗HCV IgG阳性率为21.5%,HIV感染确证平均时间为12.1(9.3, 14.6)年,ART平均时间为9.3(7.6, 12.2)年。糖尿病3年累积发病率为6.0%,其中HbA1c≥6.5%发病率为2.5%,FPG≥ 7.0 mmol/L发病率为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年龄≥50岁、男性、HCV合并感染、基线TG升高、基线HIV病毒载量≥50 copies/mL和基线ART药物含依非韦伦(efavirenz, EFV)与糖尿病发病均呈正相关(均有P<0.05)。  结论  德宏州HIV/AIDS糖尿病累积发病率较高,应对该人群针对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糖尿病累积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6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新报告HIV感染者HIV基因亚型,了解中国籍和缅甸籍HIV感染者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方法 对2016年德宏州新报告的HIV感染者提取核酸,使用RT-PCR法对HIV基因gag、envpol进行反转录扩增,直接测序扩增产物,综合分析3个基因的测序结果,确定最终基因亚型。结果 2016年德宏州新报告HIV感染者1 112例,成功测定基因亚型的感染者860例。C亚型所占比例最大(占33.6%,289/860);其后为独特重组(unique recombinant forms,URFs)(占28.4%,244/860)、CRF01_AE(占18.6%,160/860)等亚型;URFs中主要包括4种形式的重组,其中以CRF01_AE和C亚型重组为主。缅甸籍感染者的亚型分布与民族和传播方式相关。结论 德宏州2016年新报告HIV感染者基因亚型主要集中在C、URFs和CRF01_AE亚型,URFs分布依然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德宏州2004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入组抗病毒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且年满16周岁的所有艾滋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共计3103例艾滋病患者开展了抗病毒治疗,平均年龄(36.0±9.9)岁,62.4%是男性,感染途径以经异性性传播为主(66.2%).病例平均随访治疗时间为21.7个月,绝大部分病例依从性>90%,即平均每月漏服次数不足1~5次.抗病毒治疗后,第1、2、3、4、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5、0.94、0.93、0.92和0.92.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因素的潜在混杂作用影响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以及传播途径与其生存时间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350个/mm3之间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风险较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的艾滋病患者低(HR=0.16,95%Cl:0.09~0.28)、经母婴传播等途径(不包括经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HIV的患者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风险较经静脉注射毒品途径感染HIV者低(HR=0.35,95%Cl:0.13~1.00).结论 免费抗病毒治疗显著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率,较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有望取得更好的生存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阴性配偶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HIV/AIDS的阴性配偶中建立前瞻性队列,每年随访一次,进行问卷调查及HIV检测。结果 至2014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091例,其中1692例研究对象至少随访一次,34例研究对象新发感染HIV,累计观察时间为5494.52人年, HIV新发感染率为0.62/100人年。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年HIV新发感染率分别为0.79/100人年、0.62/100人年、0.47/100人年。Cox回归分析显示,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不坚持使用安全套(HR=4.64,95%CI:1.89~11.40,P=0.001);与阴性配偶入组时间相比,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时间晚一年以上(HR=3.70,95%CI:1.44~9.49,P=0.007),HIV/AIDS未进行抗病毒治疗(HR=3.62,95%CI:1.14~11.51,P=0.029)。结论 德宏州HIV/AIDS阴性配偶中HIV新发感染率相对较低。仍需在阴性配偶人群中进一步宣传坚持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并尽早对HIV/AIDS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