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冯泉  叶国辉  陈景红 《内科》2014,(3):314-316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31例和非肺部感染组79例。收集所有患者的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球麻痹、意识障碍、心脏病病史、肺部疾病病史是老年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球麻痹、意识障碍、心脏病病史、肺部疾病病史是老年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球麻痹、意识障碍、心脏病病史、肺部疾病病史是老年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才能减少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以单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合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年龄、吞咽困难比例、意识障碍比例、基础疾病比例及侵入性操作比例和大面积脑梗死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平均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及侵入性操作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NIHSS评分、平均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及侵入性操作是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做好防治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意识障碍、侵入操作、大面积脑梗死及吞咽困难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病死率显著增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是病情加重及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模型,精准识别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292例,随访1年,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112例和对照组180例。将数据集又随机分为训练集204例,验证集88例。分析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基于相关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模型,分析并验证模型对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肺部感染组年龄、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卧床时间明显增加,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年龄≥80岁、卧床时间≥6个月、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吞咽困难是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30 g/L是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P<0.01)。训练集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0.775~0.887),验证集曲线下面积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54例,将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4例分为观察组,术后无肺部感染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54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术治疗并发肺部感染者14例(25.93%)。观察组使用抗菌药种类≥2种例数对照组多(P<0.05),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侵入性操作、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意识障碍例数比对照组多(P<0.05)。使用抗菌药种类≥2种、行侵入性操作、合并COPD、意识障碍为缺血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使用抗菌药种类多、行侵入性操作、合并COPD、意识障碍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高,应采取措施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6.
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急性假性球麻痹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 38例因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 (PseudoBP)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 12例患者既往无脑梗死病史 ,其中 5例以肺部感染为首发症状入院。 38例患者中 2 7例为完全性假性球麻痹 ,11例为不完全性假性球麻痹 ;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等 ;脑梗死部位多见于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内囊以及脑桥等处。结论 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 ,免疫力低下 ,并PseudoBP时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黄海波  赵雪春 《内科》2007,2(2):190-19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脑卒中精神疾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寻求降低肺部感染率的方法圾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龙泉山医院老年科糖尿病性脑卒中精神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率与患者年龄、病种、病程、病情、合并基础疾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年龄〉65岁、病情重、昏迷、球麻痹或需气管切开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营养状况、原有心脏病、高血压、肿瘤、水电解质紊乱、免疫系统疾病及中风史患者,其肺部感染率明显升高。脑卒中程度越重,肺部感染发生率越高,重型患者发生多脏器衰竭的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 糖尿病性脑卒中精神疾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预防和控制院内肺部感染,可提高糖尿病性脑卒中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成功率,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老年脑梗死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60岁)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9年1月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成两组:低龄老年人组(60~79岁)与高龄老年人组(≥80岁),对患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45例,糖尿病16例,高脂血症14例,吸烟13例,心房纤颤8例,住院期间合并肺部感染18例。死亡6例,6例均合并肺部感染,5例为高龄老年组。结论高血压是老年脑梗死的首要危险因素,肺部感染与老年脑梗死预后有关,且高龄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前列地尔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脑钠肽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外周血脑钠肽(BNP)、NLR及预后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及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降低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BNP及NLR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且两组治疗后血清BNP水平较治疗2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0 d及治疗后40 d BNP及NL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各时期BNP及NLR水平、NIHSS及HAMD评分均较生存组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BNP及NLR与NIHSS评分和HAMD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NP、NLR、NIHSS评分均为患者28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用前列地尔有助于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外周血BNP及NRL,且BNP及NRL可作为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病情、抑郁程度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95例,并在入院24h内检测血尿酸水平,高血尿酸诊断标准:男性>416μmmol/L、女性>357μmmol/L。发病14d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评价短期预后的指标,mRs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入选的5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尿酸166例,血尿酸异常34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低血红蛋白、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高尿素氮、高血肌酐、高血脂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尿酸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脂、高尿素氮、高血肌酐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尿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高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脂、高血肌酐、高尿素氮、高血尿酸、血尿酸异常、入院NIHSS评分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入院NIHSS评分、血尿酸异常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尿酸水平异常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血尿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8例,非感染组76例。分析2组一般情况和可能影响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疾病的严重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年龄≥70岁、术前NIHSS评分>15分、术前GCS≤8分、糖尿病、慢性肺病、后循环病变、机械取栓和抽吸、全身麻醉、术后持续镇静>1 d、气管插管>1 d及呼吸机辅助通气>1d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局麻加深度镇静比例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术前NIHSS评分>15分(OR=2.558,95%CI:1.741~2.563,P=0.003)、术前GCS≤8分(OR=4.358,95%CI:1.568~5.374,P=0.001)、后循环病变(OR=3.589,95%CI:0.328~3.251,P=0.005)、全身麻醉(OR=1.025,95%CI:1.159~2.664,P=0.041)和术后持续镇静>1 d(OR=3.254,95%CI:2.682~3.267,P=0.028)是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意识障碍和慢性肺病是导致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多种因素与脑梗死患者死亡有关,但目前关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及其死亡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2018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72例,根据脑疝发生情况分为脑疝组(n=61)和非脑疝组(n=111);随访期间失访14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n=106)和存活组(n=52)。比较脑疝组与非脑疝组、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神经功能;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脑疝组与非脑疝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体温,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敏肌钙蛋白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心功能不全、头痛、呕吐、双眼凝视、意识障碍、肺部感染、心肌梗死发生率,行溶栓治疗及取栓治疗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组患者行去骨板减压术者所占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非脑疝组,且两组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脑实质出血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的影响因素(P<0.05)。(2)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TIA/脑梗死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体温,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心功能不全、头痛、呕吐、双眼凝视、意识障碍、肺部感染、心肌梗死发生率,出血性转化情况,行溶栓治疗及取栓治疗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收缩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空腹血糖、高敏肌钙蛋白T、NT-proBNP、NIHSS评分及脑疝发生率低于死亡组,行去骨瓣减压术者所占比例及CGS评分高于死亡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梗死、脑疝、去骨瓣减压术、NIHSS评分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小、脑实质出血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的影响因素,而心肌梗死、脑疝、去骨瓣减压术、NIHSS评分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高龄脑梗死患者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探讨其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5例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梗死后是否并发肺炎将患者分为肺炎组(n=41)和非肺炎组(n=234),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龄脑梗死患者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肺炎组患者年龄、10年吸烟史、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心肌梗死、慢性肺部疾病、脑卒中史、吞咽障碍、意识障碍、呕吐、留置胃管、气管侵入性操作、呼吸机辅助呼吸、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脑干或小脑梗死的比率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后NIHSS评分、1个月及3个月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年吸烟史(OR=3.432,95%CI 1.170~10.065)、慢性肺部疾病(OR=15.580,95%CI 2.744~88.461)、吞咽障碍(OR=2.757,95%CI 1.319~5.760)、脑干或小脑梗死(OR=2.036,95%CI 1.282~3.233)及高NIHSS评分(OR=1.328,95%CI 1.231~1.434)均是高龄脑梗死并发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高龄脑梗死并发肺炎患者中,应重点关注吸烟史、慢性肺部疾病、吞咽障碍、脑干或小脑梗死及高NIHSS评分等因素,以减少梗死患者并发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而不尽相同。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纳入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市第九医院和西安市中医医院2015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260例,根据随访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15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10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预后不良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肺炎发生率、入院时NIHSS评分4~13分及≥14分者所占比例、白细胞计数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心率、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率、有卒中病史者所占比例、高血压发生率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同型半胱氨酸、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47,95%CI(1.10,6.18)〕、肺炎〔OR=3.28,95%CI(1.17,9.22)〕、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18.36,95%CI(4.93,72.74)〕及白细胞计数升高〔OR=1.12,95%CI(1.02,1.30)〕是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肺炎、入院时NIHSS评分高及白细胞计数升高是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及早识别、筛查高危人群并给予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近期感染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近期感染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分析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immunecomplex,CIC)、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补体C4、C3、C1q与近期感染和脑梗死发病的关联。方法:调查了97例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83例,测定26例有近期感染史和71例无近期感染史的脑梗死病例及83例对照组的血清CIC、CRP、C4、C3、C1q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近期感染(OR,2.67;95%可信区间,1.2~5.9),CIC(OR,1.08;95%可信区间,1.03~1.12),CRP(OR,1.27;95%可信区间,1.16~1.39)水平升高,C1q(OR,0.88;95%可信区间,0.83~0.93),C3(OR,0.98;95%可信区间,0.96~0.99),C4(OR,0.93;95%可信区间,0.89~0.97)水平降低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但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后仅CRP(OR,1.26;95%可信区间,1.12~1.43)水平升高,C1q(OR,0.88;95%可信区间,0.82~0.94),C3(OR,0.98;95%可信区间,0.96~0.99)水平降低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感染与CIC有关(r=0.27,P=0.0008),与脑梗死发作有关(r=0.18,P=0.013)。脑梗死与CIC(r=0.3,P<0.0001),CRP(r=0.43,P<0.0001),C1q(r=-0.37,P=0.0001),C3(r=-0.26,P=0.0007),C4(r=-0.27,P=0.0004)水平有关。结论:感染是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循环免疫复合物CIC、CRP、补体C4、C3、C1q参与了脑梗死发病;循环免疫复合物既与感染有关联又参与了脑梗死的免疫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穿支供血区单发小梗死(SSI)的分布模式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30d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椎基底动脉穿支供血区急性SSI患者126例,根据神经功能评分分为END组36例和非END组90例。以30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反映患者短期功能预后,去除5例失访患者,预后良好组102例(mRS 02分),预后不良组19例(mRS≥3分)。结果与非END组比较,END组糖尿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灶直径、动脉主干病变、无症状性脑动脉粥样硬化、近端SSI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近端SSI与END独立相关(OR=3.222,95%CI:1.1702分),预后不良组19例(mRS≥3分)。结果与非END组比较,END组糖尿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灶直径、动脉主干病变、无症状性脑动脉粥样硬化、近端SSI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近端SSI与END独立相关(OR=3.222,95%CI:1.1708.874,P=0.024)。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基线NIHSS评分[(5.44±2.69)分vs(7.00±1.91)分]、近端SSI(51.0%vs 78.9%)、END(22.5%vs 52.6%)比例明显降低(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期间是否发生END与30d的不良功能预后独立相关(OR=4.126,95%CI:1.2418.874,P=0.024)。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基线NIHSS评分[(5.44±2.69)分vs(7.00±1.91)分]、近端SSI(51.0%vs 78.9%)、END(22.5%vs 52.6%)比例明显降低(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期间是否发生END与30d的不良功能预后独立相关(OR=4.126,95%CI:1.24113.713,P=0.021)。结论椎基底动脉穿支供血近端区域的SSI患者早期容易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并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hom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脑梗死和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和门诊的老年患者220例,按诊断分为脑梗死组105例和高血压组115例,脑梗死组又分为单纯组38例和合并组67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健康组。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Hsp70-hom+2437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脑梗死组Hsp70 hom 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明显升高,分别达到70.48%和82.38%(OR=3.311,95%CI:2.078~4.359,P=0.000;OR=2.121,95%CI:1.271~3.325,P=0.003)。与健康组比较,合并组、单纯组C与T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异(OR=1.193,95%CI:1.128~3.246,P<0.05;OR=2.31 2,95%CI1.128~4.721,P<0.05)。结论 Hsp70 hom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有关,Hsp70 hom+2437位点基因型的检测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发小梗死的病灶形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30d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因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发小梗死住院患者145例,根据病灶在MRI弥散加权成像上的形态特征,分为规则病灶组95例和不规则病灶组5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30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早期的临床功能预后。结果与不规则病灶组比较,规则病灶组END、基线收缩压、基线NIHSS评分明显降低,病灶直径明显缩小(P<0.05,P<0.01);其中END 27例(18.6%),脑卒中30d后预后不良31例(21.4%)。与预后不良比较,预后良好患者不规则病灶、END、基线收缩压、基线NIHSS评分明显降低,病灶直径明显缩小(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规则病灶(OR=3.949,95%CI:1.331~11.716,P=0.013)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OR=2.211,95%CI:1.473~3.319,P=0.007)和END(OR=6.136,95%CI:3.043~12.428,P=0.001)是30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穿支供血区病灶不规则的单发小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易发生END,并且短期功能预后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磁扰动系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开通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85例)及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43例)、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38例)、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30例)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开通术患者196例,经全脑血管DSA证实为颅底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根据机械开通术后是否出现出血转化,将196例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40例)和无出血转化组(15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发病至治疗时间、电磁扰动系数,并进行组间比较。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机械开通术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机械开通术后行电磁扰动系数动态监测,采用24 h持续动态监测1~3 d,此后3次/d,15 min/次,共监测7 d。该研究以术后首次监测值为目标值。电磁扰动系数正常范围为125~145。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血转化组心房颤动比例大于无出血转化组[27.5%(11/40)比12.8%(20/156)],入院时NIHSS评分[(15.2±2.6)分比(12.4±2.4)分]、电磁扰动系数水平高于无出血转化组[(153±23)比(128±19)],术前ASPECTS水平低于无出血转化组[(6.4±2.3)分比(7.4±1.5)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以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开通术后发生出血转化为因变量,将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由低到高)、术前ASPECTS(由低到高)、电磁扰动系数(由小到大)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OR=5.070,95%CI:1.800~14.277,P=0.002)、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OR=1.198,95%CI:1.034~1.388,P=0.016)、电磁扰动系数增大(OR=1.061,95%CI:1.038~1.085,P<0.01)是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术前ASPECTS升高出血转化的保护因素(OR=0.671,95%CI:0.509~0.883,P=0.016)。(3)ROC曲线下面积以0.5作为参考界值,电磁扰动系数曲线下面积为0.797(P<0.01),电磁扰动系数的最佳预测值为143,其敏感度为67.5%,特异度为78.8%。结论电磁扰动系数升高可尝试用于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开通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应结合头部CT检查结果进行明确,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 disorder,PSDD)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入选的697例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ilton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进行记录,并对不同分类中PSDD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PSDD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PSDD发生率(26.6%vs 16.3%,x~2=6.48,P=0.01)。PSDD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无PSDD患者[(6.00±4.60)分vs(4.52±3.74)分],BI评分明显低于无PSDD患者[(57.40±26.54)分vs(68.1 6±25.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DD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HAMD呈正相关(r=0.21,P<0.01),入院时BI评分与HAMD呈负相关(r=-0.1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BI评分是抑郁的保护因素(标准偏回归系数=-0.02,OR=0.98,95%CI:0.98~0.99,P<0.01)。结论 PSDD与脑卒中类型、入院时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